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这俩跪在门后面,哭的叫一个惨啊。“房相,替晚辈向陛下求个情吧。”
房玄龄冷着一张脸,瞪了一眼大理寺的官员:“换个房间吧,谁找你们的麻烦,就说是房某的意思。某看谁敢乱来!”房相亲自下令,没二话,人给腾了个房间,不用住这个逼仄的房间不说,还不用闻马桶的味道。
先把这俩的出境改善了一下,房玄龄马不停蹄的去东宫见太子。李承乾这会清醒多了,想起那天的事情,多少有点后悔。当时太莽撞了,居然逼着于志宁去父皇面前喷自己。
“陛下让微臣来处置此事,微臣想了解一下,太子当时是如何处置的,现在又有何示下。”房玄龄很客气,寒暄落座之后,说话的语气都很温和。这毕竟是太子,是储君。房玄龄对于于志宁等人是很佩服的,但是不认同他们的教育方式。
说道教育子女,房玄龄也是个失败者了,这不是他的能力问题,是家庭地位决定的。家里那个河东狮,对于不能继承爵位的房二,有一种天然的亏欠感。
所以这个教育的问题,房玄龄是说不上话的。房遗爱后来的历史走向,根子在这呢。
“孤阅历不足,还请房相教我。”李承乾聪明的时候,还是很机灵的。
房玄龄面无表情,心里却是颇为欣慰,太子这个态度,对接下来处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臣请殿下授权,全权负责处置此事。”李世民不在长安,作为储君的太子,现在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没有他的授权,就做不到名正言顺。做不到名正言顺,就谈不上师出有名。
这是程序,千万不能搞错,别看程序正确降低了效率,但是在任何时候,就算是演戏,程序也要走下来。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事情。
为什么呢?
书剑盛唐 第四百零六章 损失大了
第四百零六章 损失大了
很简单,这是储君,今天你打着皇帝的旗号,对储君有所怠慢,看着没有问题,实际上埋下了隐患。说句不好听的,李承乾也就是没继承皇位,要是继承了皇位,那些当初指着他鼻子骂的老师,每一个会有好下场。
搞定了李承乾,房玄龄回家歇息,见过夫人,把房遗爱给叫来问话。
“自成那边,近况如何?”房玄龄这是要先摸底,房遗爱摇摇头:“不好,很不好。”
房玄龄坐直了身子,送到嘴边的茶碗也放下了:“怎么个不好法?”
房遗爱又摇头:“挺惨的,一鞭子从这下来的,卫公下手是真狠。这都不算个事情,八个仓库烧的干干净净,损失不下三万贯。”
这一下夫人卢氏也惊问:“怎么会?”房遗爱掰着手指头算账:“李家哥哥的仓库里,摆的都是棉布,铁锅,茶叶,烟丝,绢帛,书籍,药材,这些可都是紧俏货值钱货。三万贯,都算少的了。就这也只是直接损失,还有呢。”
“还有啥?”房玄龄听着心头颇为沉重,换成谁家损失这么大,都得抓狂啊。看看自己的夫人,要是房家损失个一万贯,她都能把人家给点咯,别说三万贯还有饶头。
“多了,李庄的野市停了,作坊也停了,下面的掌柜和帮工,每天的工钱就不是个小数目。这一回,李家哥哥真是伤元气了。”房遗爱是实话实说,别管是谁家,被人一把火给点了,元气都得伤的不轻。
“妾身倒是听说,自成待下人很是厚道。便是在李家作坊里做事的妇人,一年多的能挣个二百贯,少的也能挣个七八十贯。李家不蓄奴,只是雇佣,这么一算,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都这样了还给发工钱,自成为人厚道之说,不虚也。”卢氏面露遗憾。
房玄龄摸着下巴上的胡子不说话,发现问题似乎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解决了。李诚现在是个受害者,但是因为李靖的一顿鞭子,他的悲情分直线上扬。
“柴家,杜家,倒是有点家底,但是要拿出三万贯来,也是不是不出来。”房玄龄言犹未尽,卢氏嗤的一声冷笑:“三万?郎君莫要说笑,别说三万,就算是一万,柴家都拿不出来。就算拿的出来,也不会掏这个钱。”
柴绍之后,柴家的两个兄弟很一般,全靠祖上的积累过日子。这且不说,偏偏柴令武是个败家的。尚了公主之后就算是分家了,这样以来柴哲威有又借口不给钱了。巴陵公主就算有钱,你觉得她能出钱救人?
反倒是杜家,老妇人掌家,能凑个一万两万的。可惜,这案子长安城都传遍了,柴令武才是“主谋”,杜荷不过是去帮忙的,带的部曲人数也少,就十来个。
这么一算,杜荷就算赔钱,也只能出个小头不是?还有一点,就算是朝廷判这两家赔钱,他们先给一点,余下的先拖着你,变卖家产总要点时间吧?李诚那么多产业,那么多帮工,停下来这日子一天一天,难熬的紧呢。
这么一算,李诚现在的日子还真不好过,他崛起的时间太短了,家底积累的不多。平时待下人有宽厚,钱给的也足。自然消耗也就大了,据说李庄那个医学院,每年都给几千贯。
“二郎可有余财?”房玄龄看了一眼房遗爱,犹豫之后问一句。
房遗爱摆摆手:“大人不用提这个,上回去看哥哥,儿子私下送了五千贯过去,被哥哥回了。其他兄弟,多的一万,少的五六千,都被哥哥拒绝了。”
“啧!这李自成,倒是个硬气的,不求人啊!”房玄龄感慨了一声,赞了一下。
“不对啊,难不成,这自成要收缩产业?他手底下的产业,可都是下金蛋的母鸡。”卢氏微微心动,看看房玄龄:“要不?”
房玄龄一摆手,坚决的表示:“不可!就算他要售卖股份,我们也不能要。宁愿把钱借给他周转,也不能要一分股份。”卢氏可是个聪明人,这种问题上,一向都是房玄龄做主。当即也不再说啥,点点头:“郎君说的是。”
次日一早,房玄龄还是去了东宫,按照昨天说好的,太子把大理寺和刑部的留守官员请来,加上一干太子的师傅,再次开会商议处置这个事情。
这一次李承乾表现的就好多了,起身朝各位拱手道:“孤年少不经俗物,遇事思虑不周,还请诸位师傅,各位臣工多多包涵。”
众人连连称不敢,太子是储君,他做错了可以喷,他跟你客气,真不能坐着装逼。
房玄龄在一边看着,太子这个开局把握的不错。众人落座,李承乾继续说话,尽管他对李诚并不喜欢,但是他很清楚,这事情还得自己来。不然皇帝那边不知道该怎么看他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柴、杜二人违反国法,自当以国法论处。然则国法不外人情,孤在此为二人求个情,能否酌情从轻发落。孤自当督促二人,赔偿李诚应有只损失,求得李诚之谅解。”这个套路,就是房玄龄授意的说法。
案子该接着查,还是要往下查,但是这俩长期关在大理寺也不是个事情。毕竟不是谋反之类的大罪,而且还是被人忽悠着去报复李诚,在李承乾看来,真的是情有可原。
你还别说特权不特权,皇亲国戚,能没点特权么?这本就是特权时代。
这个调子定下来了,大家心里都有谱了。一帮老师看李承乾处置的很有章法,纷纷颔首表示欣慰。孔颖达还夸了一句:“太子之言,于情于理,张弛有度,上上之策,善!”
众人纷纷称善的时候,李承乾也有点飘了,不好意思的看看房玄龄,这是房师傅的招。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一下就获得了满堂彩。房玄龄面不改色的跟着称赞太子!
这就是会做官了,出了成绩,都是领导的,领导有错,主动背锅。当然了,房玄龄也是有原则和底线的,比如李世民要看起居注,他就拒绝了,皇帝纠缠就丢一个大纲过去。好吧,要说史料里头皇帝意志最多的,就是《明史》了。
你说这帮人为何认同李承乾的说法呢?道理很简单,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都是统治阶级的一员,都是所谓的特权阶级。这些人很自觉的要维护自身的特权。今天是柴杜两家,明天谁能保证自己家里不出个混蛋?
“殿下,臣请往李庄一行。”房玄龄站起来,主动请缨。大家心知肚明 ,也就没人跟他争了。正所谓,认认真真走形式,说的就是这个了。
走形式不是什么坏事,还能走形式,说明心里有敬畏之处。真要有一天,形式都不走了,那叫肆无忌惮。人就不受任何约束了,就像世界末日。道德,法律完全不起作用了。
房玄龄看见的李诚,那是被人抬出来的。当时就把房玄龄给惊的跳了起来:“自成这是怎么了?”再仔细一看,这厮红光满面的,嘴角还有油呢。房玄龄抽搐了几下嘴角,四下看看,拿起茶碗犹豫了一下,还是没糊这货的脸上。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万万没想到,风标绝世的李自成,也有如此不要脸的时候。
“多谢房相来看望李诚。”躺在临时用床板搭成的担架上,李诚有气无力的说话。
房玄龄真的很想一脚踹上去,想想还是端坐回去,不紧不慢的开口:“自成,房某受太子所托,特来相告有关该案之事……”
巴拉巴拉,一番说完,最后来一句:“太子愿意督促两家赔偿自成的损失。”
李诚一听这话,坐起来了:“房相早说啊,有赔偿我这心病就算是好了。”
房玄龄呵呵一笑:“刚才吃的啥?”李诚本能的回一句:“早饭是羊肉包子,我跟你说,我们家的羊肉大葱馅的包子,那一口咬下去……呵呵!”
房玄龄抬手点了点李诚,淡淡道:“行了,知道你受了委屈,没必要这么做。让别人都下去了,我们好好说说话。”
李诚爬起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示意下人都下去。房玄龄这才开口:“损失多大?”
李诚无语的看看这位老先生,咬咬牙:“说实话,直接损失大约四万,间接损失不足两万。算了,看在您的面子上,赔个五万好了。”
“自成,你觉得能拿到五万贯的赔偿?”房玄龄冷笑两声,李诚收起笑脸:“房相请回吧。损失我也不要了,李某人还真不稀罕这两位的赔偿。”
“自成,非要弄成死地?非要让陛下和太子脸面上下不来?差不多就行了。”房玄龄也有点发憷,真怕李诚不管不顾的,到时候柴令武和杜荷,真的要丢性命。
“他们是皇亲国戚,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不要赔偿还不行?那行啊,赔个一文钱吧。”李诚说着脸上也露出了愤怒之色,房玄龄看一眼心里反倒放心了,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表现。
书剑盛唐 第四百零七张 把握机会的能力
第四百零七张 把握机会的能力
“混话,大唐是个讲国法的地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房玄龄义正词严,当代青天的架势。李诚瞪着眼睛看着他,打死我都不信你说的每一个字的意思。
房玄龄拿起了茶碗,咳嗽一声,那意思还能不能继续沟通了?不能沟通我先把茶碗糊你脸上,我们再继续沟通。
你官大你有礼,李诚坐直了身子,一副乖乖受教的样子。
“自成啊,这两家凑一凑,两万贯还是能凑出来的,差不多就行了。”房玄龄也是头疼!
“钱的事情,房相就不要操心了,就没打算能要回赔偿。真要算账,我能算出十万贯来,而且每一笔账都能经得起推敲,他们两家,赔的起么?”李诚哼哼两声,还是在怒气状态。而且是告诉房玄龄,你拿官职压我。
房玄龄听到“推敲”一词,下意识的走神了:“推敲?何意?”
李诚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用词习惯没改过来。“推敲一词,倒是有个故事。说的是某位高僧,夜归寺庙,作诗一句曰:鸟宿池塘边,僧推月下门。后觉得推不如敲,改作僧敲月下门。”
贾岛这年月还没生下来呢,李诚随口编段个高僧忽悠过来。
“哪位高僧,某未曾听说过。”房玄龄较真了,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来,李诚这家伙的来历很古怪。如同天生地长,突然冒出来的。所谓的蓝田李氏,查无实据。孙思邈为首的修仙狂人,跟他走的还很近。令人不禁怀疑,他可能是修道的隐士之徒。
所谓的僧,怕是个道吧?北朝以来,佛法大兴,中土道教与之争锋,李诚却假托高僧,难道是欲盖弥彰?李诚哪知道,错用了一个词,引出这么多的联想呢?
“房相,不用纠缠细节,说正事吧。”李诚赶紧转回来,房玄龄倒也没在意,点点头道:“自成啊,朝廷出兵高昌已成定局,要不是结社率的事情耽搁了,侯君集的大军已经出发了。”
这啥意思?李诚不是很明白,看一眼房玄龄,那意思说话说明白点。房玄龄淡淡道:“大军出征,各种军需从李家采购如何?”我的仓库都被火烧了,你跟我采购什么?等等!
李诚反应过来了,这是李世民给他个发财的机会呢。用朝廷的订单,弥补杜家和柴家赔偿不足的损失。不然就这两家的情况,真的按照李诚的意思赔了钱,五万贯都压不住。这两家不说破产吧,元气大伤是必然的。
“房相,说一句大话,钱李某是不缺的。不信,最多十日之内,便可分晓。”李诚淡淡的丢出一句话,那意思我是壕。
房玄龄这一下是真的意外了,看了一眼李诚,淡淡道:“自成,李家出产也就是那些了,这一把火,这一年的忙活全白费了不说,还要贴进去不少。陛下看在眼里呢。”
李诚摆摆手道:“房相稍安勿躁,耐心的等上十日即可。”
房玄龄呵呵一笑道:“自成志气可嘉,然则李家的那些匠人管事,怕是留不住了。”
李诚微微一笑:“房相,不是李某大话,李家之兴,在诚一人尔。余者,不足为道。”
这话霸气!房玄龄听着先是一愣,随即也露出微笑,点点头:“此言诚也!”
可不是么?李诚来长安的时候有啥?这才多少时间,成为了长安城的地下财神。
接着房玄龄又道:“人言自成胸无大志,某不以为然!自成可否说说,志向何在?”这就不是房玄龄在问他,而是暗示皇帝想问问他的意思。
“是哪个混蛋说李诚胸无大志?人要是没点远大志向,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所以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李诚又开始胡说八道了,实在是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这是封建王朝,你要大志干啥?要不要皇帝把位子让给你?
“自成,某不是房二,不要拿这些话来对付。能说出为万世开太平之言,自成注定不凡!”房玄龄又端起了茶杯,做出再不说八道就丢你一脸的姿态。
李诚一听这话,就知道皇帝跟房玄龄交流过了,横渠四句,当初是用来忽悠李世民的。这四句重点是逼格高,但是实现起来属于几乎不可能那种。就拿北宋来说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结果是北宋亡了!南宋苟安,北地民不聊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说到底,这四句话被后人捧的很高,实际上没啥可操作性。作为一个现代人,理所当然的认为,真正牛逼的是兔子。短短七十年,一个文盲率九成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第二。纵观世界历史,没哪个民族能做到这点。
所以说呢,逼格再高,再有范儿,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有脑子并且愿意去了解历史的人,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不难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那就是本朝是中国历史上民生做的最好的。
至于喷子这个东西,历朝历代都有,只不过以前喷子在线下,现在是在线上。喷子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负责解决问题,只管喷!只管喷着爽!还有收钱喷!
李诚再次感慨,千万不要小看古人。智商上李诚没有任何优势,人家还是土著,对当下的环境更为适应。
“房相,说起志向,李某其实还真有一个。”李诚决定放出一点干货石锤。
“房某洗耳恭听!”房玄龄也露出郑重的表情,这是代替皇帝在问话呢。不然房玄龄哪里关心李诚有没有远大志向呢?
“李某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大唐疆域扩大三五倍,人口数万万。寰宇之内,皆为大唐臣妾!”李诚缓缓而言,斟酌词句。一开始他是想说“日不落帝国”,但是很快就发现,这跟推敲是一个错误。因为别人理解不了“日不落帝国”。
“志向确实不小,那自成又能得到什么呢?”房玄龄表示,我不是傻儿子房二,你读书很多,你骗不了我。李诚微微一笑:“男人,还能有啥志向?自然是喝最烈的酒,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去最远的地方——世界的尽头看一眼。”
房玄龄觉得自己可以回去答复皇帝了,起身抱手:“房某告辞了!”很多疑问,应该是有答案了,李诚个人之志,不在朝,而在野。这个野,指的是出去野。
房玄龄告辞走人了,李诚在后面来一句:“李诚有病在身,恕不远送!”
房玄龄差点栽跟头!这么不要脸的年轻人,实在是难得的人才啊!
回来见到李承乾,房玄龄表示:“幸不辱命,自成愿意与两家人达成谅解,索赔之数待定。要看两家人的诚意!”这话里头是打了埋伏的,就看李承乾接下来怎么处置了。
这也算是对李承乾和两家人一点小小的考验,房玄龄都把事情做到这一步了,你们还不会做人做事,那就不怪房玄龄了。
李承乾得了回话,让人去请杜构和柴哲威。房玄龄就坐在一边看着不说话,心里却是多少有点失望的。李承乾如何处置暂时看不出来,但是他的举动却没有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去。
房玄龄不打算影响李承乾的决断,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据实禀报给李世民。
实际上对李承乾最有利的做法,是李承乾亲自登门。一者,给两家人面子,也是给杜如晦和柴绍面子。二者,给两家人施加最大的压力,让他们在钱的问题上慎重考虑。
太子都亲自登门了,你们还舍不得两个钱?所以说呢,李承乾还是不善于利用自己的身份,不能很好的把身份作为资源来处理面对的人和事物。要知道,这两家都不是寻常的家庭。
寻常家庭,一道命令把人请来,太子接见,那是天大的面子。但这两家不是这个情况,这可都是出了国公的家庭啊。
房玄龄对李承乾的评价,在心里默默的定了个“不知变通”的评语。但他面对李世民,不会这么说,他会说“持重”。李世民很自然就想到,这是持重的时候么?处理问题要紧啊!
这就好比怎么说呢?李世民让房玄龄把戏台搭好了,让李承乾唱戏,他却唱的很一般。
杜构和柴哲威来的很快,进门时都一头的汗,气喘吁吁的。李承乾让人端来祛暑的酸梅汤,请他们喝下,又让人打来水洗脸擦拭。
这个举动,房玄龄给的分数还算良好。可惜,再怎么处置,都比不了太子一头的汗,顶着酷暑登门的效果来的好。当然了,这段房玄龄会评价一个“仁”字。
不管怎么说,之前没有决定亲自登门,把握机会能力不足,这一点在李世民那里定了。
“两位二郎的事情,孤奉皇命处置。今有两难之意,还请二位国公助我。”
李承乾开口了,两位国公的继承人,表现则完全不一样。
书剑盛唐 第四百零八章 小聪明的太子
第四百零八章 小聪明的太子
“太子殿下,家母有命,为救二郎,竭尽全力,否则九泉之下,无颜面对大人。来此之前,臣算了一下,再容臣一旬,卖掉家中一些产业,可凑齐一万五千贯。”杜构早有准备,他没得选,但也不是冤大头,出一万五就算是够意思了。
杜构的回答,李承乾显得非常满意,要说家底,杜家肯定不如柴家。杜家都出一万五,柴家不能少于这个数吧?这样至少三万贯,在李诚那也能面前交代的过去。
柴哲威一脸的苦涩,叹息摇头道:“回太子殿下,容臣禀明一事。”
李承乾没想到这家伙如此的不干脆,你家出个一万五千贯很难么?当下脸色就是微微一沉,他头一会处置这样的大事情,开局没有表现的很好,现在是个挽回的机会,柴哲威居然不配合,李承乾很不爽。用眼神说,老表,你不给面子么?
柴哲威起身抱手:“殿下,非臣吝啬钱财,实在是二郎已经成亲,昔日大人在世,已经把家分了。眼下二郎有难处,哲威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愿出五千贯。”
客观一点来说,柴哲威很不错了。你一个分家出去的老二,还是驸马都尉,你捅这么大的篓子,我还能拿出五千贯来,还想怎么样呢?这个是唐朝的五千贯,购买力很吓人的。足够柴家一年的用度了。
既然已经分了家,柴哲威就算一文钱都不出,那也不是什么问题。最多被人喷他吝啬!没人会说他见死不救,毕竟你柴哲威自己有家,还有媳妇。
这话说的李承乾无言以对,道理其实很简单,柴令武有自己的家当,不能他家一毛不拔,让人家柴哲威出钱救命吧?关键问题是巴陵公主,对柴令武的死活根本不关心的样子。而且还做着美梦,想嫁给李诚做大妇。
也不想想看,别看现在李诚好像元气大伤,他要说休妻另娶,长安城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的人家,能从长安排队到洛阳还饶半个来回的。要不为啥崔氏要嫁女啊?要不崔氏为何坐视连个信都通报,不就是想把李诚控制住么?
李承乾为难的时候,眼睛转向了房玄龄,那意思求助了,在线等,挺急的。
房玄龄只能在心里微微摇头,李承乾实在是缺乏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这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他派人给巴陵带一句话的事情。偏偏他却为难的看着房玄龄,这让房相如何开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