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白松陵觉得,只要女儿能生下一个儿子,他与李诚的关系必然发生变化。到时候,再拉拢李诚,就会轻松很多。白松陵也是有担忧的,太子殿下的一些作为,他有所耳闻。不是没劝过,只是他说他的,太子就当耳边风。
这个年代给人做幕僚的,那就是命运共同体了。如果他离开太子,那会被世人看成叛徒的。现在他就希望,李承乾能顺利登上大宝。
野市这边一片静悄悄,李庄内部同样平静。白松陵的马刚到大门口,就见到李诚送几个老叟出来。白松陵赶紧下马,李诚没立刻招呼他,而是继续送几个老叟走远了,这才回头抱手:“白公何来?”语气不是很好!
“自成,太子命我来探望一二,家中一切可好?”白松陵立刻打出太子的旗号,李诚听了只是冷笑,戏谑的看过来,白松陵心头一苦。“自成有所不知,太子监国,却不能独断。诸位东宫辅臣,才是拿主意的人啊。”
白松陵以己度人,李庄损失巨大,不但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安抚,还派兵来守着,换成自己也是要恼火的。说实话,这么一个差事,他确实是主动要来的,目的不在拉拢李诚,而在替太子擦屁股。李诚没出手撵人,都是看在白嬛的面子上了。
“白公,我家娘子诞下一子,尚且没有派人去通知崔氏。白公以为,此举为何?”李诚这话就很不客气了,老婆生孩子,丈人丈母都不通知。这做的够绝的,你觉得你能做点啥?
白松陵无言以对,他这个丈人,说实话有点上不得台面。崔氏女是明媒正娶的,这都不通知了,白松陵就更不要提了。至于太子,做出决定并让苏定方转达后,就已经没机会了。
不是说这个锅是太子的,只是李诚根本看不上,一个如此没有决断力和执行力的储君。这个时候,不想法子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是用这个办法来维持局面,等待圣意。看起来稳妥,实际上愚不可及。你是有竞争对手的,而且很强大。
李诚站在门口说话,连请进去的意思都没有,这态度很明白了。白松陵颇为尴尬,但是又不能拂袖而去。毕竟这个事情呢,肯定是太子做的欠妥了。
“算了,白公也不必为难,请回吧。临行之前,送白公一言。”李诚想了想,还是开口了。白松陵抱手道:“还请教!”
“白公此去,不妨向太子请求外放为官,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谋求登州职位。”
白松陵没想到李诚会出这么一个建议,一阵琢磨没察觉到问题的所在,只好抱手道:“自成,能说的清楚一点么?”李诚忍不住露出讥诮的笑容:“怎么,白公真要我说?”
白松陵点点头,李诚冷笑道:“如此没有担当的太子,白公不早为自己某后路,更待何时?”一句话,如炸雷一般在脑子里轰响,白松陵脚下打晃,回头看一眼,发现随从被人待到了五十步之外,这才稍稍心安。
“自成……”白松陵惊恐的压低了声音,李诚果断的打断他的话:“白公多虑了,只是觉得这样最稳妥罢了。在内也好,在外也罢,白公的重要性都不会降低。白公要尽快,不然过段时间,想谋求登州的职位可就难了。”
白松陵松了一口气,自己想多了。刚才他想的说的是“自成不看好太子么?”
如果真的是李诚不看好太子,那白松陵必然会考虑如何自保了。现在看这个意思,李诚也不是不看好太子,只是不喜欢太子没有担当,所以提醒他小心变成背锅人。一般的衙门也就算了,给领导背锅那是好事。
但是给太子背锅,一个不小心就得送命。甚至牵扯家族。这是在夺嫡啊!涉及到这个问题,那都不会是小问题,一旦要背锅,那就是天大的锅,真会死人的。
“还请自成教我!”白松陵的态度又是一变,变得更加的恭敬了,哪里还有老丈人的影子。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容不得他有半点的马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动,确实跟太子的表现有关。按说李诚这种助力,摆在眼前的机会很可能拉近关系。
但是太子做的实在无法让人满意,白松陵去见太子,何尝没有希望太子亲临现场,果断处置,然后趁机把李诚拉上船的意思呢?奈何一见太子,就发现一帮辅臣把决定都做了。问题是太子毫无主见,果断的就把李诚给丢一边。
白松陵很清楚,太子并不喜欢李诚。但你是储君啊,怎么可以用个人的喜好来影响操作呢?这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所以才求其次。见到李诚,又说了这些话,白松陵明白了,太子跟李诚之间算是彻底的没关系了。
白松陵也就是送了个女儿,不然连这些话都没有。
“太子所求者何?不管白公身处何处,只要不断财源,太子自然不会忘记白公。长安虽好,却不安全啊。”李诚语重心长,态度很诚恳。这不是在对付,而是真的为白松陵打算。
如果白松陵听他的劝说,那就一切好说。如果白松陵不听,李诚立刻写信送到登州,让人把白嬛送回家。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好在这个最坏的结果没出现,白松陵稍稍沉吟便抱手道:“多谢自成!如此,白某告辞!”
白松陵还真是个果断的人,二话不说掉头就走。机会已经错过了,就不再留恋。
李诚目送白松陵离开,心道这真是个厉害的角色。送女儿好不手软,谋退路也毫不犹豫。
回到后宅,李诚的长子躺在摇篮里呼呼大睡,刚生下来的小人,吃了奶就睡。皱巴巴的小脸蛋,看起来还有点丑。过断时间才能看出样子来。
李诚看的正开心时,身后传来崔媛媛的声音:“郎君,芊芊醒了,有事相问。”
书剑盛唐 第三百九十九章 清奇的脑回路
第三百九十九章 清奇的脑回路
李诚回头先看看日头,这才回话:“才睡了一个多时辰就醒了?我们出去说话,别惊着孩子。”说话间李诚迈步出门,崔媛媛跟着出来道:“心中有事,如何能睡的好?”
李诚悠悠叹息一声,背着手往主卧来,崔芊芊已经醒了,靠着床喝鸡汤。看见帘子一挑,示意莺儿停下,苍白的脸上露出微笑:“郎君来了?”
李诚见她还能笑出来,倒是宽心了一些:“怎么不多睡一会?休息不好,落下病根麻烦。”
“家中大人和阿娘处,该不该派人去传个消息,妾身心里没底呢。”崔芊芊这么一说,李诚脑子里浮现的是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崔芊芊提过派人去通知岳父岳母的话,当时李诚的回答是“再说吧。”这意思,就不要再说了。
此刻,崔芊芊再次提起,李诚倒也没生气,这么大的事情,不告诉一声也不好。崔芊芊只是担心他心里有想法,所以才会刻意的问一句。真要是这次违背了李诚的心意,今后这个家庭可就不安生了。
“家中事情多,都等着我去处理,这个事情娘子何须要问呢?姐姐,你派个人去知会一声,告诉岳父岳母,李庄多事之秋,来也不要声张。”李诚还是很干脆的给了姐妹二人面子,不然心存芥蒂,今后的日子难过了。总不能真的休妻吧?
说完,李诚接过莺儿手里的碗,笑眯眯的坐在一旁:“来,李家的大功臣,多喝点鸡汤补身子,说来说去,我要感谢娘子啊。”
姐妹两人都松了一口气,崔媛媛立刻退下去,崔芊芊心里挺甜的,李诚不是无情之人啊。
一碗鸡汤喝下去,崔芊芊有了点精神,问道:“郎君,昨夜一把火,损失不小吧?”
李诚抬手扶着她躺下:“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休息,养好身子,其他事情不用管。钱财是身外之物,再值钱也没有大郎的阿娘重要。”
崔芊芊满意的笑了,低声道:“郎君,可曾去祠堂告慰先祖?”
李诚听了一愣,他还真的没这根弦,现代人没那么多规矩。听崔芊芊这么一说,想起来家里确实有个祠堂,就在后院的一角里头。当时是高晋做主给建的,在牌位问题上请李诚做主时,李诚就让人弄了一个牌位,上书:李家先祖之灵位。
也没提具体的名字,这在唐朝是很少见的。为此,李诚还特意解释,他是孤儿,被师傅养大的。师傅去世前,就告诉他祖籍是蓝田人,父母祖辈是什么人也没不知道。李诚其实很想给现代的父母弄个牌位,但是一琢磨,万一他们还健在呢?
“这事再说吧,李家的族谱,从我开始就好了。”李诚也很为难。
崔芊芊躺下,李诚悄悄的退出来,崔媛媛在门口等着:“郎君还要出去么?”
李诚点点头:“去算账!八个仓库被焚毁,价值十万贯,还有十八条人命,总要有人为此负责吧?”崔媛媛听着目瞪口呆,八个仓库里的货,能值十万贯?我怎么不知道?
好吧,这是去抢劫,合法抢劫去了。崔媛媛笑着欠身:“恭祝郎君满载而回。”
李诚看一眼院子门口的小脸蛋,露出笑容来走过去:“顺娘,你怎么来了?不是说,让你这几天不要出门么?”武顺脸上露出羞涩之色:“家中出了那么大的事情,芊芊姐姐又生下小郎君。妾身特来看望一番。”
李诚上前,抬手摸了摸她的脸,低声道:“且回吧,芊芊睡下了,家里的事情我自会处理好。你安心的等着事情完毕,便可回长安待嫁,孩子满月之后,我就迎娶你入门。”
“知道了!”尽管早有准备,李诚这么一说,武顺也呆不下去了,低头小跑,身后跟着丫鬟。步履轻快,心中雀跃。
崔媛媛嫉妒的看着她,这个女人可以名正言顺的入门,自己却只能偷偷摸摸。
李诚扭头见她表情,忍不住笑着调戏一句:“姐姐要努力啊!”
崔媛媛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脸上微微一红,低声道:“此事,与努力无关,能不能有个孩子,那是老天爷的安排。”居然没有害羞而走,不亏是过来人。
“放心,你要愿意,就能在李家一直住下去,有了孩子,自然有一份产业。”这就算是一个承诺了,崔媛媛看看周围没人,丫鬟们都躲的远远的,这才大胆道:“靠我一个人可不行。”李诚哈哈大笑,迈步往外走。
“将军,尸体都收拾完毕了,地上的血迹,李家的庄丁在弄。火场那边,要不要派人去帮忙?”裴行俭转了一圈回来报告,苏定方揉着太阳穴,叹息道:“没用的。”
“要不,属下再走一趟,去讨要柴、杜二人。”裴行俭压低了嗓门,苏定方摇摇头:“柴、杜两家还真是心大啊,现在都没人过来。难道没人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
“也不知道太子那边,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不能派人去查问一二?让这两家人主动点?”裴行俭忍不住想骂娘了,现在顶在最前面的是他们啊。
“守约,别说了。长上自会处置!”苏定方很艰难的要求自己冷静,别人也要冷静。
这俩在冷静的时候,张士贵却想骂娘了。大理寺那边接了案子,倒是动作很快派出两拨人,分别前往杜家和柴家,然后就没然后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也不说来通报一声。
柴绍因为三娘子平阳公主的关系,李世民颇为善待他,没有被划入太上党。柴绍要活着呢还算好的,这人去年都不在了,柴家还折腾个屁啊?大理寺的人登门,赶紧配合工作呗?
现在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也不知道他们在想啥?杜家也差不多,杜如晦死了那么多年了。
柴家的情况到底如何呢?很简单,柴令武是次子!长子柴哲威继承了爵位!对这个弟弟怎么说呢?还算是关心吧。但是眼下这个事情太大了,他还年轻,根本就拿不出主意来。大理寺的人登门,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完全没了主张。
杜家的情况更麻烦了,杜荷的未婚妻是城阳公主,现在才虚岁十岁,还没成亲呢。哥哥杜构年龄也还不算大,处理这种事情没啥经验。当时都吓傻掉了,杜荷居然派人去杀李诚,还亲自去了,被人活捉了。
这两家因为长辈都不在了,出了这种事情,早就乱做一锅粥了。这事情怎么说呢?其实还是李承乾的锅,他就应该拿出一个明确的指示来。让杜家、柴家,一边配合调查,一边派人去赔礼道歉,争取尽快的解决问题。毕竟这俩都是次子!
柴令武还有另外一个麻烦,就是他媳妇是巴陵公主。这位公主也是个奇葩,历史上跟高阳房遗爱一起,造李治的反。全都被干死了。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大理寺的人去了柴家,倒也没啥,但是去了公主府,那就热闹了。巴陵公主根本就不鸟大理寺的人不说,还让下人手持棍棒,打走了大理寺的人。这都是小事,巴陵公主亲自出马,去求见李承乾。
李承乾这边上午也醒了,头还疼着呢。昨晚上的事情没露馅,暗暗庆幸之余,心情还是很糟糕的。人没睡好,想到一早要被各位辅臣各种念叨,心情就更差了。巴陵公主求见,李承乾又是一阵头疼,不见还不行,他是太子啊。
事关两个驸马都尉的事情,李承乾硬着头皮也要出来处置不是?
巴陵公主见了李承乾,根本就没有什么悔意,嗓门还挺大的说话:“太子哥哥,柴令武坏了事,求太子哥哥做主,休了那厮。再让李诚休了他家娘子,娶我过门,也算补偿于他。”
李承乾听了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栽个跟头,这都是什么鬼?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关键时刻,白松陵回来了,李承乾赶紧道:“你且等一会,孤还有事情要处置。”
说着让人领着巴陵下去等候,自己见白松陵。结果很自然的,听说李诚门都没让进,李承乾的脑回路也颇为清奇,怒道:“竖子,安敢辱我?”
白松陵听了这话,腿一哆嗦,心道:自成诚不我欺!
一个太子,怎么可以如此无情呢?说到底,李诚不欠太子什么,甚至还有帮助。说的难听一点,李诚不站李泰,就是在帮太子了。
李承乾又是怎么想的呢?他是太子,未来的君主。看上你是你的荣幸,怎么可以拒绝我?你拒绝我,就是侮辱我。这是多么奇葩的思路啊。
这一刻的白松陵,下了决定,赶紧离开长安吧,去登州谋一条活路。
李诚这边一个上午下来,还有一些手尾都处置完毕后,把一干老卒招呼到跟前,问一句:“某欲登柴、杜两家之门算账,尔等可还有一战之力?”
一干老卒拍着胸口,整齐划一:“愿为家主效死!”瘸子杜海,也都拎着一把横刀要跟随!
“好,大家抓紧吃点东西,休息半个时辰,然后出发!”李诚交代一声,各自去准备。
书剑盛唐 第四百章 李诚之威
第四百章 李诚之威
李世民给东宫配的班子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过于老成。不是说这有问题,而是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问题凸显。就拿这一次的事件来说吧,李承乾的柔软和老臣们的强硬,导致了一边倒的情况。这就很成问题了!
多数情况下,老臣稳健的应对没有问题,只是缺乏一点机变。偏偏李承乾无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微调,而是照搬了老臣们的建议,这就很成问题了。至少李世民的初衷不是这样的,他希望看见的是一个必要的时候有个人坚持的太子。
李世民的想法完全没有问题,大唐君主面临的问题,恰恰就是君主意志与大臣和门阀意志之间的较量。没点抗造的能力,根本就压不住下面的臣子和门阀。李承乾的反应,有悖于李世民的初衷。这是李世民用心良苦之所在,可惜李承乾不能领会。
善于纳谏,不等于从谏如流,而是在那么多谏言之中,找到或者归纳出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未必是最符合君王利益的,但一定是符合君王利益的同时,也能让多数人接受。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政治艺术的集中体现,在于妥协的艺术。历史上类似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失败的案例也很多。这与君王的性格与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这个问题,结果是朝廷必然朝着一个下滑的趋势行进。
唐高宗李治,最初就被群臣压的死死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组合,发展到连皇后人选都要干涉的地步。李治一个人不是对手,拉上武则天,还有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俩为首的臣子,最终干翻了压在头上的两个大臣。
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不会妥协,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固然做的有点过分,但是他们的存在对于稳定和平衡朝政有很大的益处。李治没能明白这个道理,导致了武则天专权称帝。这里头固然有武则天能力的因素,李治的决定是主要因素。
李承乾打发了白松陵,心情很恶劣,回到后面,巴陵公主又来罗嗦。李承乾拉下脸道:“不要胡闹,赶紧回去,好好配合大理寺查案子。”
巴陵公主撅着嘴:“柴令武那个废物,跟他没法过了。太子哥哥,我要做了李家的媳妇,一定重重的感谢太子哥哥。”要说唐朝这些公主,真是很有特色。好听的说法是有个性!
唐朝公主的个性,体现在其对政治的抱负上。初唐还算是好点,等到武则天称帝后,太平公主对政治的影响力,到达了一个新高度。后来的公主们纷纷效仿,乐此不彼。
后来的史家呢,站在绝对男权的角度去解析唐朝的公主们,得出一个脏唐的结论,哦,还有一个臭汉。统称脏唐臭汉!得出这个结论的人,在历史研究方面,肯定不合格,最多算个八卦段子手。
中国历史上这汉唐盛世,这是最伟大的两个时代。如果不是这两个时代漫长的太平盛世,谁有心思去研究八卦?还能得出这么一个总结?当然也不排除后人的痛心疾首,愤而喷之。
真要较真,历史上哪个朝代是干净的?
巴陵公主气呼呼的走了,回家关门放恶奴,不让大理寺的人进门。
李诚还算是很有耐心的等了一个上午,午饭之后派人去问一句:“可有定见?”
苏定方叹息一声,回答一句:“转告自成,大理寺已经在查了。”
李家的人走了,裴行俭在一旁吐槽:“查个屁,人赃俱全。”
塔塔塔的马蹄声密集如鼓,苏定方悠悠的叹息一声:“来了!为何不再多点耐心呢?”
裴行俭无语的看着马队卷起的烟尘:“将军,这下有麻烦了。”
“别废话,上马!”苏定方一伸手,亲兵牵马过来,翻身上马的苏定方瞬间气势暴增!身后百余骑也都受到了影响,一时间气势汹汹的烂在路上。
“还好,没披甲!”苏定方在心里如是说,脸上却是严肃异常的看着李诚,越来越近。
“苏将军,某要回城。”李诚倒是看着很轻松,脸上带着笑容。但是看清楚两匹马上,绑着两个家伙的时候,苏定方就知道今天无法善了。
“自成,把人交出来吧,你家娘子刚生下长子,何必再造血腥?”苏定方语气沉重,苦口婆心。李诚抬手一指河边的仓库处:“苏将军请看,火还在烧呢。你放心,我去城里,不会再杀人了。就是去要点赔偿,家里损失太大了,没钱抚恤战死庄丁。”
这话就很软了,说的很到位了。苏定方却无法就这么放他过去:“自成,抱歉,上命在身,不能让你过去啊。”李诚脸上的笑容瞬间收了起来,歪着头盯着苏定方。
裴行俭见他出现了暴躁的前兆,赶紧打马上前:“自成先生,息怒。”说着回头对苏定方道:“将军,不如折中一下,我等陪着自成走一趟。”
就在苏定方要做决断的时候,麾下一个人突然打马冲出本阵,一手拎着马鞭,冷冷的看着李诚,抬手指着李诚道:“怎么,你要违抗上命?”苏定方目瞪口呆,裴行俭惊的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这是从哪冒出来的家伙?如此张狂?
仔细一看这厮,竟然是太子府来的纥干承基。此人官职不高,就是太子身边的随从,李承乾派他过来,就是起一个监督的作用。没想到这厮能冲出来说话。
李诚也有点蒙圈,怎么蹦出这么一个家伙来了?脸上的冷意更浓,一伸手,边上牛二贵把弓递给他。李诚接过弓,毫不犹豫的搭箭张弓对着纥干承基。
苏定方见状大惊失色,抬手大叫:“自成,不可!”但是一声喊已经晚了,李诚基本没有任何停顿,一气呵成一箭射出,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过二十步。这距离,李诚不会射歪的。
当!的一声脆响!纥干承基身子往后一仰,双手紧紧抓着缰绳,拉的战马嘶鸣,抬起前蹄又落下。苏定方立刻上前看仔细,发现纥干承基居然没留学,只是下巴被偷窥的皮带勒出一道印子来了。
再仔细一看,纥干承基的头盔被箭只穿透,两层铁都被穿了,箭只穿过头发,在头盔外面剩下一小段羽毛尾巴。这一箭的威力,苏定方见着都觉得牙根有点酸。换成自己,这个距离一箭出来,准头没问题,但是穿透铁层做不到。
纥干承基已经吓的魂不附体,在马背上哆嗦着,紧紧的抱着马脖子。好在这马比较温顺,没有惊着。李诚在对面把弓递给牛二贵,冷笑道:“哪来的贱人,也敢指我?”
苏定方道:“来人,把他拉下去。”部曲上前,拉着马走开。纥干承基连头都不敢回,他根本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就是李承乾身边的随从卫士。本打算仗着李承乾,出来驳一回李诚的面子,以后也好有个炫耀的资本。
没曾想,李承乾不喜欢李诚不错,但是李诚根本就没把他当回事,甚至连太子的上意,也都没当一回事。直接动手了,如果不是苏定方在,纥干承基觉得那一箭能射胸口。
世人都道李诚文采扬名于宇内,对于他的战斗力,很多人是不信的。就算平康坊一战,那也是被传话者夸大了。今天很多人算是彻底的知道了,李诚一旦发威,能有多么的吓人。
“自成,某陪你走一遭如何?”苏定方叹息一声,知道拦不住了。再不妥协,这货能把天捅一个洞。李诚倒是无所谓的样子,平静的点点头:“也好!”似乎刚才发飙的人不是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