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眼见寇准依然盯着自己,寇季赶忙掩饰道:“折惟忠无病无灾的,西夏又不敢对我大宋兴兵,折惟忠又不用去战场上拼命,怎么可能会死。”
寇准盯着寇季,愣愣的看了许久,突然开口道:“你有多久没有问过朝堂上的政事了,你还是朝廷命官吗?”
寇季一愣,干笑道:“确实许久没有问及过朝堂上的政事了,一门心思的都铺在钻枪管上。为了弄出那个水钻,我在器械作坊内待了大概有一个多月了吧。”
寇季在做东西的时候,十分的专注。
几乎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做东西。
他潜心研究东西,自然没那么多时间关注朝堂上的事情。
器械作坊内的那帮子匠人,也不会跟他聊到政事。
他们巴不得将寇季绑在器械作坊内,每天做新东西给他们看,每天带他们研究新技术,又怎么可能将寇季往朝堂上推。
寇准瞪了寇季一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埋怨道:“你一个多月没问及政事,你自然不知道边陲的兵事起了多大的变动。”
寇季愣了一下,盯着寇准疑问道:“曹玮兵败了?”
寇准气的瞪眼道:“你巴不得曹玮会兵败?”
寇季尴尬的道:“那倒没有,我只是觉得,曹玮若是没出问题的话,您应该不会跑到器械作坊来找我。”
寇准阴沉着脸,没好气的道:“曹玮在燕云的战事没有出问题,是折家守的地方出问题了。”
寇季一听这话,瞪起了眼睛,“西夏果然没安好心,他们挑起了我大宋和辽国的战事,果然是为了趁机占便宜。
应该派遣朱能,从西夏西南境出兵,派遣种世衡,兵出清涧城,狠狠的教训一番西夏。”
西夏前后经历了两次重创,已经失去了跟大宋叫板的资格。
大宋如今要打西夏,那是轻而易举。
虽然谈不上覆灭西夏,但是再从西夏身上割一块肉,还是能做到的。
寇准很想抽寇季一下,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有出手,他瞪了寇季一眼道:“西夏人没有侵入我大宋,是辽国的国舅萧孝穆,率领着十数万大军,出现在了麟州、银州一线的边陲,掀起了战事。”
寇季略微一愣,皱起了眉头,“辽人怎么可能从西夏境内,出现在我大宋边陲。”
寇准沉声道:“此事已经查明了。西夏在我大宋和辽国掀起战端之前,就有摩擦。西夏兵马在辽国河清军和金肃军的攻伐下,丢失了毗邻我大宋银州和麟州一线的疆土。”
寇季一瞬间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说丢就丢,一点儿风声也没有。当天下人都是傻子吗?摆明了是他们让出了道路,放辽人进来的。
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让我大宋败给辽国,又或者是想让我大宋和辽国一直打下去。”
寇季说到此处,十分愤怒的道:“西夏此心,当诛!朝廷刚刚跟各番属签订了盟约,西夏就在背后捣鬼。朝廷应该即刻诏令其他番属,将西夏违背盟约的事情说出去。
然后通过盟约,让各番属出兵,一起攻入到西夏,彻底覆灭了西夏。”
寇准沉声道:“收拾西夏的事情,回头再议。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银州和麟州一线的辽军。”
寇季收起了怒容,沉声道:“折惟忠兵败了?”
寇准闻言,也懒得再跟寇季玩问答游戏,他果断开口道:“折母亡故,折惟忠又患有重病。内外煎熬之际,辽人分别攻打银州和麟州,使得折惟忠在麟州和银州中间疲于奔命,你说折惟忠还能活吗?”
寇季愕然的瞪大了眼,惊声道:“好毒的计策!”
借着折惟忠母亲亡故,折惟忠悲痛欲绝之际,算计折惟忠,这计策不仅毒,还很下作。
让难以容忍。
寇季惊叫之余,思量了一下,很快便推测出了其中的门道,他咬牙切齿的道:“西夏人给辽人献的毒计!”
寇准阴沉着脸点点头。
寇季能推测到的,他自然也推测到。
西夏人在此次大宋和辽国的战事中,扮演着一个十分卑劣的角色。
在大宋和辽国决定掀起战端之前,双方虽然有这个心思,辽国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谋划,但大宋并没有什么动作。
是西夏人的谋划,将大宋彻底的推到了战场上。
所以大宋主动挑起跟辽国的战事,并且下定决心跟辽国一战,完全是因为西夏人的缘故。
西夏人在推动了大宋和辽国的战事的时候,又十分巧合的丢掉了银州、麟州一线的疆土。
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那就奇怪了。
辽国的河清军、金肃军,都不是什么强军。
跟大宋的厢军差不多。
坐镇地方,在精锐作战的时候,在旁边打打下手。
它们两军攻打了什么小部族,占领了什么小部族的牛羊、草场,寇季信。
可它们能攻入到西夏,并且从西夏手里拿走一部分富庶的疆土,寇季一点儿也不信。
虽说西夏在大宋的教训下,势力大损,但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两支打下手的军队,就能对付的。
就拿西夏之主李德明手里握着的定难军而言。
打河清、金肃这一类的打下手的军队,以一敌四,也不会落下风。
更别说西夏还有另一支强军,还有数支类似于河清、金肃两军的兵马。
所以,河清和金肃两军,能拿下西夏比较富庶的一部分疆土,肯定是西夏人主动让给他们的。
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生抢,根本做不到。
西夏人主动挑起大宋和辽国的战事,又十分巧合的将银州、麟州一线的疆土让给了辽人。
那么折母亡故,恐怕也在他们的算计中。
折惟忠身体抱恙,他们肯定也知道。
辽人如今借着此事算计折惟忠,必然是西夏人从旁支的招。
对于西夏人使出如此恶毒的计策算计折惟忠,寇季心里十分愤怒。
西夏人若是让折惟忠死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寇季能接受。
毕竟,打仗没有不死人的。
在战场上被人算计,那也怪不了别人。
甚至西夏人或者辽人派人暗杀了折惟忠,寇季都能接受。
可那折惟忠的亡母算计,那就是寇季不能忍受的。
“折惟忠若死,西夏就该陪葬!”
第0629章 老太君请缨,寇季北上(今晚一更吧!)
“西夏的账以后再算,现在要做的是,商议一番,由谁去银州、麟州等地坐镇。”
寇准见寇季已经惦记上了西夏,就提醒寇季,眼下最紧要的事。
寇季神色凝重的点点头。
寇准继续说道:“官家派遣了陈琳请我们祖孙二人入宫,一同商议此事。”
赵祯派人请寇准入宫,说明此事十分严重,自然不能怠慢。
寇季低头瞧了一眼身上脏兮兮的衣服,苦笑了一声道:“祖父先随着陈琳进宫,我回别院去换一身衣服。”
寇准点点头,背负双手离开了器械作坊。
寇季并没有急着离去,而是回到了器械作坊内,叮嘱了一番那些匠人们,才往府上的别院赶去。
寇季回到别院的时候,寇准已经和陈琳乘车离开了寇府别院。
寇季在向嫣的伺候下,洗漱了一番,穿戴上了官服,坐上了马车,进了汴京城。
一路赶到了东华门,亮出了腰牌,进了宫。
寇季在宦官的引领下,到了资事堂,赵祯、寇准、王曾等人已经开始商议起了派遣谁去银州、麟州坐镇的事情。
寇季迈步入门的时候,听到了有人提及到了自己的名字。
说话的是王曾。
王曾坐在寇准下首,对赵祯道:“老臣以为,事到如今,唯有让寇季往银州、麟州等地一行。”
寇准皱着眉头,沉声道:“银州、麟州等地,如今需要的是掌兵之人,而不是理政之人。寇季不通兵事,去了银州、麟州等地,面对萧孝穆率领的十数万大军,恐怕也无可奈何。”
王曾叹了一口气,对寇准道:“我也知道麟州、银州等地需要掌兵之人。可银州、麟州等地兵马,大多都是折家的旧部,还有折家军。
他们听命于折家多年,非折家之人,难以调遣他们。
如今折惟忠有性命之忧,难以掌兵。他的子嗣又过于年幼,也难以掌兵。
折家不可能交出折家军,朝廷纵然派去了掌兵之人,也很难调动他们。
所以掌兵之人,去了也是白去。
朝廷现在能做的就是派遣一位身份高、地位重的重臣,携天子剑,赶往银州、麟州等地,调遣距离银州、麟州等地相近的厢军、禁军,一起抵御辽人,将辽人挡在长城之外。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折家忠勇不假。
但折家也是朝廷的一根刺。
折家是朝廷诸多将门之中,唯一一个拥有着兵权的将门。
独立于府州,宛若藩镇。
折家军直属于折家,而非朝廷。
朝廷想要越过折家,调动折家军,根本不可能。
寇准沉吟道:“朝廷不是已经派遣了王云升赶往府州吊唁折老夫人吗?王云升此刻应该已经到了府州了吧。”
王曾缓缓摇头,“王云升此人,沉稳有余,锐气不足,也没有经历过兵事。他代表着朝廷去吊唁折老夫人,那还可以。可让他调遣银州、麟州等地的厢军、禁军去抵御辽人,肯定不行。
寇季则不同,他虽不通兵事,可西域一行,诸多手段齐出,帮我大宋谋得了千里沃土。
此去银州、麟州等地,必然也能将辽人抵挡在疆土之外。”
寇准不悦道:“我大宋能得到河西之地,并非寇季一人之功。”
王曾沉声道:“但寇季居功甚伟。”
寇准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王曾执意要让寇季去银州、麟州等地主持大局。
可寇准却不愿意。
为何?
因为寇季此前去西域,身边跟着李昭亮。
李昭亮率领着十万大军,足以帮着寇季皆觉大部分的麻烦。
到了西域,又有元山部忠勇来投,到了河西,又有朱能和杨文广帮忙。
手底下那是兵多将广,不愁没人用,不用为兵事去奔波。
去银州、麟州等地则不同。
一路上没有重兵随行。
到了银州、麟州等地,也无人可以。
折家军不可能听寇季的。
折家的人也不可能听寇季的。
朱能在河西,狄青、杨文广、李昭亮等人在燕云。
朝中倒是还有几个能打的将军,但他们冲锋陷阵还行,掌控全局就差了点。
担任先锋将军绰绰有余,掌控银州、麟州等地的大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朝廷调遣不出人手,配合寇季在银州、麟州等地抵御辽人。
寇准皱着眉头沉默了许久以后,开口提醒道:“眼下银州、麟州等地最重要的是兵事,而非政事。”
王曾长叹了一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银州、麟州等地最重要的是兵事。
可朝廷如今没有合适的人手派遣到银州、麟州等地去掌兵,折家军和折家的旧部,也不可能听从外人的调遣。
他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请寇季往银州、麟州等地一行。
寇季西域一行,巧施谋略,拿下了河西之地。
他希望寇季去了银州、麟州等地,也能巧施谋略。
他不指望寇季去了银州、麟州等地以后能开疆拓土,只希望寇季能挡住辽人,使得辽人不能南侵一步。
寇准和王曾二人的话,杨家老太君一字不落的听进了耳中。
她听出了二人话里的关键。
朝廷现在无大将可以派遣,没人能去银州、麟州等地掌控兵事。
折家军不出,朝廷调遣了银州、麟州等地的厢军、禁军,也不一定能抵挡得住辽人。
“老身愿意往府州一行……”
杨家老太君沉吟了许久,缓缓出声。
寇准、王曾二人闻言,皆是一惊。
寇准沉声道:“老姐姐,您这身子骨,可经不起长途跋涉的颠簸啊。”
王曾赞同的点点头。
杨家老太君轻声道:“老身虽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还算硬朗。回一趟府州,不会有事的。老身此去府州,虽然不能帮着朝廷领兵征战,但喝令折家军上下,听从朝廷调令,还是能做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