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陈汇廷感触颇深的道:这说起来简单,只是以燧石代替火绳发火,但是造起来却十分麻烦。这次主要改进的是扳机击锤簧片机心阻铁等几个部件,另外还有一个活动的火门,用于保护引火,使得自生铳,无论刮风下雨都能使用。

    就这些部件,工匠们便打造了无数变,不仅难以打造,而且材料不行,造出来的部件不是弹力不够,就是无法承受高温。这其中最费功夫的就是簧片,卑职花费了四个多月,精炼铜铁,进行上百次尝试,才找到一点适合的材料。

    陈汇廷感叹道:幸亏卑职曾经看过,对部件的形状大小功能都有一定的了解,要是全靠自己摸索,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燧发枪,在西方出现也才一百多年,近几十年来,才开始大规模装备,并且技术上依然有很多缺陷。

    陈汇廷能造出来,却实已经不容易了。

    众人听他语气颇为感慨,一旁的赵大宪把玩良久,看着还不错,不禁问道:陈器监,这个自生铳真不用点火,不惧风雨?

    高义欢笑了笑,你放一铳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当下工匠找来一个靶子,放在五十步外。

    因为与鸟铳不一样,赵大宪在工匠的指导下,进行装填,发现步骤真的精简了不少,于是赞叹道:娘个劈的,确实简单了些。

    说着他回头对众人笑道:那我就放一枪!

    高义欢等人听了,纷纷后退一步,离他远一点。

    赵大宪微微一愣,脸上笑容瞬间僵住,他本来不紧张,却被众人齐齐后退的动作,弄得有些害怕起来。

    火铳容易炸膛的名声,是人人皆知,不过好在高义欢制定了针对匠户的赏罚制度,加强了对火器工坊的管理,新造的火铳,已经很少炸膛。

    不过这只是针对工艺成熟的鸟铳,这自生铳刚造出来,也不晓得保不保险。

    老赵,你咋还不射呢?徐黑虎催了一句。

    赵大宪只能咽了口唾沫,他话都说了出去,不射似乎有点折他脸面。

    这时赵大宪见陈汇廷站在身边,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才一咬牙将铳抬起,一手托着铳身,单眼瞄了一会儿,忽然扣动扳机。

    啪的一声响,紧接着呯的一声铳响,铳杆一震,白烟冒起,一枚弹丸变呼啸而出。

    赵大宪发完一铳,愣了会儿,才低头看了看手上的火铳,我草~

    好!不错!

    高义欢见了,不禁赞叹一声,其他人也纷纷激动起来,想要自己也放一铳。

    这时早有士卒,将靶子拿过来检查,发现一寸厚的木板已经被弹丸击穿。

    虽然只改进了点火的装置,但是因为气密性提高了一些,所以相比于鸟铳,自身铳的威力有所提高。

    看射击的效果,高义欢估计,五十步内击穿轻甲没有问题,比弓箭还是要强很多。

    接下来,众人又试了几杆火铳,性能都差不多,不过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打着火的概率,并不是很高,而且眼下只是造出样枪,量产还有很大的问题。

    不过只要能造成来,剩下的事情,便可以解决。

    在工业革命之前,技术方面的差距,并不是无法逾越,西方能造出的东西,东方也肯定造得出来。

    高义欢对陈汇廷道:陈器监,这次你做的不错,不负我的期望。本将要奖赏你和参与自身铳制造的工匠。你督造有功,赏银一百两,赐田二十亩,匠人各提一级,另外每人赏银五十两。

    一旁把玩火铳的众将,听到一下赏这么多,不禁都有些惊讶,有些震惊了。

    高义欢对匠户,进行等级的划分,人为的制造竞争和上下的流动,来调动匠人的积极性。

    他这是利用人的本性,如果大家都一样,那就是一团死水,一旦有人待遇不同,那便会让剩下的人趋之若鹜。

    看见别人等级提升,便也不好意思还原地不动,也得想着进步。

    现在匠人被高义欢分为学徒工匠中匠大匠匠师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三阶。

    在高义欢的设计中,最高等级的匠师,月俸当与手下顶级武将和文臣的俸禄一样,不过现在他手下一个匠师都没有,大部分都是学徒和工匠。

    陈汇廷听后,还算从容,几个工匠听后,却已经纷纷激动起来,忙行礼,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高义欢点了点头,又吩咐道:陈器监,我会派个书吏给你,你要将造铳的步骤,该注意的事项,全部记录下来,并且要图文并茂,最后编成一书,姑且就叫吧。

    高义欢停顿一下,又补充道:除了自生铳外,其他火器,还有精铁的冶炼技术,也都要收录其中,然后作为机密交给本将保存。

    在大明,或者说历代王朝,由于工匠地位不高,技术往往得不到重视,再加上工匠们的技艺大都是不传之秘,不会轻易外泻,所以导致许多曾经辉煌的技艺,又逐渐失传。

    比如刀剑的锻造,还有弓弩等物,技术都出现倒退。常常出现人死,技术也随之消失的局面。

    高义欢对工坊进行改革后,许多工匠只负责一一个部件的锻造,分工开始细化。

    这提高了效益,不过也使得全才减少,新招的学徒大多是专才,要是出现什么变故,便会影响整个生产,所以高义欢准备编一本书,记录各种火器和技术。

    这一是为了防止技术失传,二是便于其它工坊的建设,有书指导,便能迅速建设起来。

    当然,这本书不可能大量印刷,只会有极少的副本,而且每一本都要严格管理,不能外泄。

    陈汇廷听了有些惊讶,不过随即却激动的抱拳,卑职晓得,一定尽力办妥。

    一般而言,编书都是读书干的活,都是能留名的,陈汇廷一想自己也能出书,自是有些激动起来······




第252章法统之争
    高义欢交代了编书的事情,又让陈汇廷再接再厉,继续对自生铳进行改进,降低成本,尽快实现量产。

    这个自生铳,距离量产还很远,不过高义欢终于看到了实物,心里还是比较高兴。

    此时受到工艺和材料的限制,他想在短时间内,用自生铳来作战,估计不太可能,但东西既然造了出来,便迟早有用上的一天。

    看完自生铳,高义欢又与众人来到火药作坊。

    铁火药粮食,这三样东西,是极为重要的战备之物。

    粮食是基础,关系吃饭的问题,有粮便心中不慌,铁和火药则是打仗的工具,有了他们,才有同清军对抗的底气。

    眼下高义欢粮食勉强自作,铁矿也从李岩那里讨要过来,年初时,就已经发了三千人过去开采,铁矿的储备,会逐渐好转。

    这样一来,剩下的问题,就是火药了。

    高义欢的队伍中,火器的比例比较高,没有火药,那火铳便如同烧火棍一般。

    为了储备火药,高义欢早早弄了一个火药作坊,有三百余人负责制造火药。

    这时高义欢站在工坊外,看着雇工忙碌着,问身边工坊的负责人道:现在一月能产多少药子?

    火药作坊是由一个五十余岁的老秀才管理,他拱手道:回禀将军,现今工坊一月能生产的火药五百斤。

    高义欢听后,神情一沉,产量为何没有提高,一个月怎么还是这么少?

    这点火药,打几炮就完了,根本不够军队使用。

    老秀才有点惶恐道:回禀将军,产量提不上来,主要还是老问题。工坊内缺乏原料,特别是硫磺。如果要提升产量,此事还得麻烦将军解决~

    火药作坊建立之初,工坊就向他汇报过原料缺乏的问题。

    火药的配方很简单,就是硝石,硫磺,木炭几种。

    其中木炭的来源总是不愁的,关键还是缺少硝石和硫磺。

    古代有个俗语: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很能反应熬硝的艰辛。

    明朝的硝石,主要来自云贵和西北,另一个来源,就是民间的土法制硝。

    如百姓的老房子还有厕所旁边的浮土,都会结出盐状结晶物,用燃烧的木炭戳一下会哧哧冒火星,把这些晶状物刮下来,再精制提纯一下就得到了火硝。

    工坊的硝石,主要就是来自土法制硝。

    前不久,高义欢让工匠拿出办法,暂时解决了硝石的问题,不想硫磺又告急了。

    硫磺在火药中成分虽然不大,但是却起到一种粘合剂的作用。

    大明的硫磺,主要是从日本进口,而高义欢之前的硫磺,则是从南直走私获得,不过自从他打南直,灭了刘良佐后,明朝对这种战略物资,控制就严格起来,连马员外都很难搞到。

    高义欢也不知道哪里可以弄到硫磺,现在他对火器的运用加大,获得稳定的硫磺来源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让高义欢有点心急,工坊自己有没有想办法吗?

    老秀才作揖道:回禀将军,卑职也曾派人四处去收,只是很难收到,不过前不久,去河南府的人,在伏牛山西北栾川县,却带回来一批硫磺。据回来的人说,那边有个硫磺矿,但是已经被人开采,他们要价很高,工坊的银钱不够,没法子大量购买~

    南栾居然有硫磺矿,高义欢不禁埋怨一句,你怎么不早说。然后又挥了挥手,这件是我已经知晓,你继续生产,本将会尽快解决。

    高义欢没想到硫磺就在自己的眼下,既然是在河南府,那他搞到硫磺应该没有问题。

    如今他粮食勉强自足,铸造武器的铁矿也有,火药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不会被人卡脖子,心里便有底了。

    当下高义欢又查看了衣甲作坊震天雷作坊,才回到府邸。

    这时他刚到府门前,一名亲兵便上前帮他牵住马缰,然后急声说道:将军回来的巧,卑职正要去请将军回来哩~

    ~~~~~~~

    五月初,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钱谦益老家。

    这时在一间厅堂内,屋门紧闭,里面则坐着十多个东林党的重要人物。

    钱谦益作为党魁,自然是端坐中堂,旁边则是梁云构黄宗義林时对金堡丁时魁等一批门徒和在野大佬。

    众位,几日前,淮安巡抚路振飞,揍报北京失陷,陛下自缢的消息,已经到了南京。钱谦益开口说道。

    众人听后,心头一颤,脸色纷纷大变,有的人开始掩面抽泣,黄宗義却起身作揖道:先生,不知道太子和几位皇子,可逃出京师?

    钱谦益摇了摇头,现在消息比较复杂,有说太子同陛下一道殉国,也有说太子被人接走,并没确切的消息传来。

    金堡出声道:先生,不是盛传山东高抚台起兵勤王,去迎陛下和太子南巡么,高抚台有消息到南京没有?

    钱谦益摇头,据凤阳总督马士英传来的消息,高巡抚被贼将刘芳亮击败,已经败退到济宁州,并未迎回太子。

    在场的东林党人不禁一阵沉默,整个崇祯朝,党争不断,不过大体上,还是由东林党人掌握了朝野的话语权。

    现在崇祯朝覆灭,对于东林党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且朝廷既然是东林党人掌握大半的位置,现在朝廷垮了,那作为执政的大党,有没有责任?

    一时间,厅堂里一阵沉默,不少人为崇祯殉国而感到悲伤,也自身的政治前途感到忧郁。

    这点也不奇怪,既然是执政的大党,他们自然不会想明朝跨掉,但明朝又确确实实的被他们搞垮,或者说他们占了很大的责任。

    钱谦益看着众人,不禁沉声道:诸位,眼下还不是悲伤的时候。现在最关键是考虑今后的事情。是要考虑如果陛下和太子都已经殉国,该由谁继承大位!

    这句话提醒了众人,便有人道:若是太子不能南下,那从法理上讲,最适合继承大位的便是福桂二藩。

    此话一出,堂上众人脸色立变,黄宗義林时对金堡等人,立刻站起身来,福藩绝对不行~~~



第253章太子到了
    大顺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之时,南方绝大多数州县,依然掌握在明朝的手中。

    现在崇祯朝覆亡,在南京重新建立明朝,延续国祚,便是迫在眉睫之事。

    历代以来,拥戴新皇登基,都是一件能够攫取重大政治利益的事情。

    此时,谁能率先拥戴新皇,在南京朝廷中,就能掌握绝对的权力。

    虽说大明朝的灭亡,有各种原因,不是一个人,一个势力就能背下所有的锅,但是东林党的责任肯定跑不掉。

    从自身和党派的利益出发,东林党必须要在定策上掌握主动,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

    万一让阉党和其它党派拥戴新皇,肯定会清算他们的过失,让他们对崇祯朝的灭亡负责。

    当初阉党主政,朝廷没垮,到你们手里,朝廷却垮了,总之理由随便抓。

    东林党作为明末党争的主力,对于党争的残酷深有体会,当初被阉党整死的大佬就有好几位。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夺取了朝野的话语权,自然是时刻绷紧党争的一根弦,防止被其他党派再打下去。

    正因为如此,当有人提出福藩时,众人才想也不想,便激烈的反对。

    这时右都御史张慎言,看向钱谦益,不禁嗟叹道:牧斋兄,很被动啊!

    堂上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这次东林党是真的被动了。

    这个问题,是因为数十年前的一装旧案。当年神宗皇帝欲立老福王,结果东林党人拼命阻拦,最后逼得老福王就藩。

    有这个恩怨在,东林党人怎么可能立福王?万一福王登位,重翻旧案,为老福王出气,东林党起不要在政治上失势。

    如仅仅是这一点,那也好解决,拥立别人就行了,可关键当初东林党反对立老福王的理由,就是现在福藩登基的最好理由。

    这一下就很尴尬,很被动了。

    东林党当初反对立老福王,维护的就是封建轮序观念,维护长幼次序的礼法,现在福王的血统近,且人就在淮安,明显最合适,他们又要推翻之前的说法,就等于是自扇耳光,很不要脸。
1...112113114115116...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