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本来以往的时候,农户早上忙碌一会儿,然后便在树荫下无所事事的过完一整天。

    今岁却有些不同,田里的活干完,妇女们还得养猪养鸡,而男人则要进行一定的训练。

    高义欢在豫南各地,招抚大批流民,设置屯堡。

    鹿邑县北面的赵家堡,二百多口人,其中青壮的男丁,有三十余人。

    今日有些兴奋和好奇的站在屯堡中间的晒谷场上,一个个站得歪歪扭扭,东倒西歪,一群乌合之众的模样。

    这时一个高军队正,指挥着两名老汉,从屯堡的武库内搬出一些刀枪让人给汉子分发。

    等众人拿了兵器后,队正便一手按着腰刀,一手插着腰,大声的喊道:今天把大伙召集起来,是奉了大将军的命令,教你们一些自保的本事。现在天下不太平,各地兵荒马乱,咱们好不容易有这么一块安宁太平的地方,得自己珍惜。大家伙也知道,咱们大将军现在管的地方大了,未必能够兼顾各处,所以你们自己得有些本领,如此才能保卫屯堡,保卫自己的家小!

    这个伍长是高义欢派下来,像他这样的,还有许多。

    他们并不是被分配到屯堡,而是来对屯堡的青壮,进行一两个月的军训,便要返回各营报道。

    这也是高义欢,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才用的一个手段,希望各堡能有一定的抵抗之力。

    当然高义欢也不是指望他们抵挡鞑子的大军,能抵挡鞑子小股人马的劫掠就行。

    这种训练,高义欢准备形成惯例,反正屯堡的屯户,几乎就是他的佃户,他说的话众人必须听,叫苦也得继续,除非他们不想干,想继续做流民。

    今后大军作战,必然会有士卒伤残,他准备把伤兵派入每个屯堡,来训练这些屯户。

    二百余里外,汝宁府,高军校场内。

    这里的士卒训练,则要比屯堡的青壮,严厉许多。

    屯户不脱产,只是算是民兵,而高义欢编练的三万三千余人大军,则是脱产的职业募兵。

    他们不用干农活,每日的任务,就是训练。

    这时高义欢伸出铠甲,披着黑披风,手里按着战刀,站在校场上,观看下面三千多士卒进行训练。

    这三千多人,是今年从襄阳招募过来,被编为一个丙种的补充营。

    顾名思义,这个营主要的职责,并不是作战,而是别的作战营出现损耗后,他们便根据损耗的情况,进行补充,使得作战营能快速回复战力。

    这时校场上三千士卒,按着刀牌长枪火铳等不同的兵种,分成不同的方阵,每个兵种只要演练自己的技艺,不需要精通多门技艺。

    当然,你硬是刀枪棍棒都耍得有模有样,那算你牛。

    补充营的都尉,是新投靠高义欢的白文选,

    年初的时候,高义欢割爱,送给他两个美妇人,白文选并没有立刻就答应他,直到高义欢从西安回来后,过了三个月,两个美妇中一个有了身孕,白文选才主动投降。

    这时校场上,白文选正站在一队手持长枪的士卒面前,教导众人枪术。

    他手持一杆大枪,看着有些期待的士卒,大声道:你们看好了。

    说完他先耍了个枪花,然后侧身一个弓步,双手持枪摆了个姿势,猛然一声怒喝,杀!

    高义欢只见他飞冲上前,手中长枪连刺,一连将身前几根木桩刺中,最后一枪更是直接捅穿木桩,然后枪杆一抖,木桩立时破开,成了一堆碎木。

    他一连刺出五枪,每一枪都刺中相同的位置,如果木桩是人,那这五个人,便都被他一枪刺穿咽喉。可以说又快又狠,一枪毙命。

    高义欢看得一愣一愣,身旁徐黑虎是个练家子,由衷地赞叹道:好枪法。

    站在校场上的士卒,也纷纷赞叹,都尉好枪法。

    白文选收了枪,对士卒们道:都看好了吗?方法早跟你们说了,就是多练,同一个动作,你们练习个一万次,便也能又快又狠,一枪毙敌。

    军队作战讲究士卒之间的配合,并不是特别强调个人的勇武。

    这些士卒并不需要会耍一整套的枪术,只要一些简单,却又有效的杀敌之术就行。

    在战场上,招式越简单,进攻才越有效,高军士卒都是先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反复练习。

    白文选教的枪术很简单,就是收枪,突刺,两个动作。

    就单个士卒而言,这看起来好像很拙劣,但是放在战阵中,有其他士卒配合,那就不一样了。

    作为一个长枪手,作战时,格挡交给藤牌手,枪手的任务就是寻得机会,一枪刺出,杀死敌人,不需要再耍其他的招式。

    白文选说完,便高声问道:你们都听懂没有?

    懂了!

    懂了什么?

    要反复练习!

    白文选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好,列队,练习!

    当下近千士卒,人人持枪,每人站在一根木桩面前,列成数十排,场面壮观。

    看士卒们列好队,白文选大喝一声,准备!

    嗬!士卒们齐齐一身呐喊,双手持枪,摆出一个开始的姿势。

    白文选穿行于士卒的间隙之间,对动作不标准的士卒,就是一棍子,然后挥手喝道:突刺!

    杀!士卒们同时一声怒吼,近千杆长枪同时刺出,以同样的角度,同样的高度,扎在木桩上,场面宏大,令人热血沸腾。

    收枪!

    嗬!

    突刺!

    杀!

    白文选走在士卒中间,不停的下命,一阵阵的怒吼声,伴随着寒光闪闪的长枪,来回突刺,动作整齐划一,威风凛凛。

    你们要把木桩,都当成你们的敌人,谁也不许留情,每一枪都要拼尽全力,只有这样,在战场上,你们才能先发制人,才能比敌人的枪更快。

    白文远在士卒中间大声啸叫,不时用棍子,抽打不用力的士卒。

    高义欢看着校场上训练的长枪手,身上隐约间散发出一阵杀气,扭头对身边的赵大宪赵柱子等人道:怎么样,本将收这么一员大将,划不划的来。

    二哥的眼光没话说!两人笑着附和道,不过心里却有点酸意。

    现在二哥地盘扩大,人员也变多,新加入不少人才后,老兄弟便好像有些失宠了。

    高义欢没有体会到两人的心情,而是继续看着校场,远处的刀盾兵,火铳手也在进行训练,都是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

    高义欢十分满意,这时高成威却忽然急匆匆的走来,将一封信递给高义欢,将军,北京的消息

    高义欢闻语,眉头一挑,忙展开书信来看······




第250章自生火铳
    高义欢展开信看了一遍,是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杀的消息。

    这让高义欢心中有些伤感,情绪逐渐低落。

    二哥,什么事?赵柱子很会察言观色。

    高义欢沉声道,是李自成打进北京了!

    这不是好事么?赵柱子有些疑惑,他们毕竟依附于李自成,李自成做皇帝,总比老朱家反攻回来,清理倒算要强吧。

    高义欢摇了摇头,关外悍夷虎视眈眈,不会错过中原大变的机会,李自成摧毁了明朝,但是他未必能比明朝做的好,未必能收拾残局,挡住东虏的入侵。

    现在李自成如日中天,东征不到三四个月,就结果了大明朝,终结了老朱家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

    高义欢这么说,众人还是有些不解,觉得二哥是不是想太多呢?

    高义欢没做过多的解释,摆了摆手,走,不看了,回城!

    防御使府邸,高义欢坐在书房内,提着毛笔迅速写了一封信,然后封好。

    来人!高义欢对外面喊了一声,去将高成桂叫来。

    高义欢现在的势力,主要还是自己的河南乡党,其中以高姓和李姓最多,本质上和李自成的陕西帮,没有太大的区别。

    高成桂和高成威是兄弟,都是高义欢的亲戚,两人一起投靠自己。

    不过这两人有些不同,高成威学过些功夫,为人也比较耿直,所以高义欢把他留在自己身边,而高成桂心眼比较多,长得也不太好看,一张皱巴巴的脸,十分普通,属于放在人堆里,看了一眼后,不会留下什么映象的那种人,高义欢便把他给了高义成,让他帮着收集些情报。

    不多时,一名汉子敲了敲门,进入书房,行礼道:将军叫我。

    高义欢点了点头,将信推到桌前,你立刻去找义成,将信交给他,让他密切注意北京和南京的情况,另外需注意从北京南下的官员情况,替本将招募人才。

    北京大换王旗,从高义欢收到的信息,李自成助饷的政策依旧未改,在加上如果清军入关,北京必然人心动荡。

    在京的官员,有选择投顺降清的,就会有选择南渡的。

    历史上南明朝极为短视的未能接纳这些南下的官员,逼得他们只能北返,一部分投清,一部分则隐藏于山野。

    南方的明朝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论马阮一党,还是东林,都很默契的选择大兴顺案。

    高义欢正缺少人才,这批南渡的官员,对他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

    卑职明白!高成桂忙将信收入胸口,躬身抱拳。

    高义欢遂即一挥手,你去办吧!

    等高成桂一走,高义欢遂即也站起身来,匆匆出了府邸。

    不多时,他便来到囚禁王世琮和虎大威的宅子,他进来时,两人正好在院子里坐着。

    看见高义欢进来,虎大威把脸一板,白文选已经搬走了,你怕是来错地方了。

    南明朝后期,共有八位异姓王,秦王孙可望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延平王郑成功庆阳王冯双礼巩昌王白文选,汉阳王马进忠。

    高义欢能收一个白文选,还是很高兴的,不过他对虎大威王世琮任然看重。

    白文选能封王,有许多特定的因素存在,虎大威其实并不比他差,只是他在剿匪的内斗中,便消耗了,没能活到后面。

    甲申年,一个令人心痛的时间节点,高义欢并不可惜大明朝,可惜的是汉人的江山。

    眼下,他内心危机之感越发强烈,他需要帮手,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能够站在自己身边,才能给他足够的信念。

    听了虎大威的话,高义欢却沉着脸,拱手道:虎总兵王佥事,今天我过来,是想告知二位一件事情。

    虎大威见高义欢一脸严肃,不禁愣了下,一旁的王世琮也扭头看向他。

    什么事情?终于要杀我们呢?虎大威横眉道。

    高义欢摇摇头,是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崇祯于景山自缢殉国了。

    两人神情一僵,身子一颤,王世琮手里的书便掉在了地上。

    一瞬间,王世琮内流满面,痛哭失声,肝肠寸断,大明啊!陛下啊!

    虎大威愣了愣神,他看向已经从石凳上,坐到地上的王世琮,眼睛一红,虎目含泪,脸上忽然愤怒起来,高义欢,你等今日好久了是吧。你今日来,就是想看我们的笑话吗?

    见他要杀人的神情,高义欢身后高成威等人,精神紧绷,手纷纷按在了刀柄上。

    高义欢却摇了摇头,我是敬重两位,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告知你们。同时,我也希望两位能够留下有用之身,为百姓做些事情。

    君父,君父,君的地位,同父亲等同,甚至还要凌驾于父之上。

    高义欢看两人的神情,估计要一段时间才缓过劲来。

    他站在这里,未免有看笑话的嫌疑,说完后,他便拱了拱手,然后回头对亲卫道:走,回府!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初,高义欢每天都在等待北京的消息,不知道一片石之战会不会发生?

    如果李自成败了,那他就得准备同李自成划清界限,万一李自成打赢了,那情况又不一样了。

    这天他正等着消息,火器作坊的器监陈汇廷,却兴冲冲的找到防御使府邸。

    高义欢走进节堂坐下,只见陈汇廷领着一个工匠,手里抱着一个木盒,站在堂上等候。

    陈汇廷见高义欢进来,脸上满是喜色行礼道:将军,卑职幸不辱命,经过半年的尝试,将军说的自生火铳,卑职终于造成,特来向将军复命。

    高义欢听后微微一愣,去年他曾提过,说过自生火铳一事。

    当时陈汇廷说难以造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没有消息,高义欢便也没抱希望,不想大半年过去,他们居然弄出来了。

    快,拿来给本将看看。高义欢喜形于色。

    陈汇廷一挥手,身后的匠人便将长盒打开,送到高义欢的案前。

    高义欢站起一看,娘个劈的,上好的礼盒,里面铺着锦缎,一杆漆黑的火铳躺在里面,光着架势,就晓得造出这杆铳,肯定不容易。

    高义欢像是拿一件古董瓷器一样,有些激动的将火铳拿在手里把玩,他估计火铳重有六七斤,通体乌黑,铳管直长,由精铁打造,有准星和照门,铳后少了火绳夹,却多了击锤和燧石,木托则向下弯曲,握起来十分顺手。



第251章新编神器谱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日,火器作坊外的试炮场上。

    高义欢同几名将领,拿着几杆自生火铳,看了看,不时抬起火铳,做出一个瞄准的动作。

    陈汇廷解释道:自生铳长四尺,重六斤五两,铳口可容三钱弹丸,定装药子四钱。同鸟铳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关键是改装了发火装置,不再用火绳点火,而是撞击燧石发火。
1...111112113114115...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