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周皇后明白崇祯的意思,她深深的看了崇祯一眼,忽然说了句,陛下,我们在南京也有个家呀!便收住眼泪,走向后殿。

    崇祯一下座在椅子山,忽的一连串的泪珠滚滚从脸颊流下。

    但片刻后,便又止住眼泪,他不得不把安排后事了,去,把太子他们叫来。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却领着一个文官,来到慈宁宫,也顾不上礼节,急声喊道:陛下,陛下,高巡抚上本,请陛下南巡啊!陛下~




第247章太子南下
    去岁高名蘅守临清有功,被重新起用为山东巡抚,主持山东剿匪和抵御河南贼兵东进的事宜。

    崇祯听见内侍的话,泪水一下又涌了出来,朕的大明还是有忠臣啊!

    北京的臣子,同崇祯恶劣的君臣关系,让崇祯开始怀疑自身,而这个时候,有人想救他,无疑是对崇祯的一个巨大安慰。

    陛下,皇后自缢了!一个宫女,却又忽然跑出来,哭声伏地。

    崇祯身子晃动一下,急忙起身,快,救下来。

    坤宁宫里一片慌乱,宫女和太监乱成一团。

    这时一名八品的绿袍官员,有些激动的拜倒在崇祯面前,陛下,小臣王彦,奉高抚台之命,冒死入京,请陛下以社稷为众,立刻南巡。抚台会提兵接应。

    来人正是湖广的举人王彦,他被困在临清,错过了崇祯十六年的科举,便索性留在高名蘅的麾下,得了个八品的知事。

    李自成占据关中后,明朝控制的区域还很广大。

    北方还有山西北直山东三省,其中山西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受战乱的影响较小,还有些实力。

    另外,长城沿线的边军屯军有近二十余万,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许多不在京的地方官员,都以为还要打一段时间,却不想局势恶化的速度,远超众人的想象。

    谁也没想到,清军六次入寇,都没整垮大明朝,而闯贼却只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占据三晋,兵马已经杀到北京。

    一两个月的时间,能干些什么事情,怕是粮草都备不齐,便别说起兵勤王了。

    高名衡见闯贼南路大军,打到大名府,忽然反应过来,闯贼马上就要斩断北京南下之路,而京里关于迁都的事情,却始终没有结果,他心里便急了起来。

    他在山东眼看着大明朝廷要被闯军一锅端,便派王彦北上,请崇祯赶快决断,他则调集兵马,准备勤王接应崇祯南下。

    崇祯听了王彦的话,目光一亮,高抚台带来多少兵马,在哪里接应?

    王彦第一次面君,心里有些激动,陛下,抚台已经率领三千人马,从临清州北上,现在应该到了天津卫南面的静海。

    崇祯听说只有三千人马,眼神立时就暗淡下来。

    如果早那么几日,他或许还能走,但是现在闯军已经破了外城,杀入内城攻入皇宫,也就只在这两日之间,城中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他根本无法出城。

    况且,保定已经被刘芳亮攻下,大学士李率泰被闯军俘虏,光靠高名蘅三千人马,如何能从几十万闯军的围追堵截中,将他带到南京?

    来不及了。走不成了。

    崇祯神情一阵暗淡,他情愿死在北京,身殉社稷,也不愿意在逃跑的路上,被闯贼抓住,成为天下的笑柄。

    想到这里崇祯的神情坚毅起来,他看向王彦道:贼兵大军云集,城内外多少双眼睛盯着朕,你认为朕还能走脱吗?

    陛下,江南尚有半壁,且未经战乱,赋税充盈,人口众多,正需陛下驾临,收拾山河。王彦察觉到崇祯的想法,不禁有些急道:大明乃两京制。陛下到南京后,能立刻重建朝廷,而以陛下的身份,定然能迅速安定人心,大明守住东南没有问题。这时陛下暂时抛弃北方的包袱,丢给闯贼,让闯贼与关外的东虏相争。陛下则在南京,励精图治,练兵养锐,而已东南的财力人力,小臣以为,不出十年,陛下便能如同太祖皇帝一样,提六师北伐,扫荡贼夷!

    陛下,小臣以为,就是冒险,陛下也该尝试南下。况且小臣会拼死护卫陛下,保护陛下冲出重围。

    崇祯看着王彦二十岁的脸庞,心里不禁一叹,也只有他这样涉世不深的愣头青,才敢不计后果的说着样的话。

    居然提出放弃北方,北京哪个大臣敢说,怕是立刻就被人打成奸贼了。

    崇祯心头感动,没想到一个八品的小官,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王彦形容的场景,打动了崇祯,让他目光中有些向往。

    如果半个月前,内阁有人提出来,或许他已经南下。

    这时,宫城外一阵阵的炮声传来,估计闯军又开始攻城,崇祯摇了摇头,朕一走,闯贼必然全城搜捕,沿途截杀,到时谁都走不成。朕可以死,大明不能亡。朕会留在北京,让锦衣卫护卫你还有太子皇后,以及朕的子女去南京。

    陛下~王彦听了心里一急,天下板荡之际,国赖长君~

    这时一名浑身是血的侍卫,却一脸惊慌的跑进来,猛的跪在地上,痛哭失声道:陛下,张缙彦打开城门,闯贼攻入内城,南镇抚的李指挥战死,锦衣卫的弟兄,快顶不住了。

    崇祯听了身体一颤,不过他此时却不再仓皇,而是忽然说道:去,把太子永王定王还有坤兴都带来。

    贼兵已经攻破内城,皇城很快就会失陷,崇祯难得果断一回。

    很快,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皇五子朱慈焕坤兴公主朱媺娖等人就被喊了过来,哭哭啼啼的站在殿中。

    崇祯看着自己的儿女们,心中酸楚,他已经一心殉国,可是却希望儿女们能活下去。

    他心中原本没有指望,可现在高名衡派人来接,他心中隐隐中还是希望子女们能逃出生天,逃到南方登基。

    这样他对列祖列宗也有个交代,大明还能继续延续下去。

    对于太子,崇祯心中有愧,大臣们不只一次提出,要送太子去南京,可他都没有允许。

    这时崇祯将太子朱慈烺叫到身边,慈爱的目光看了又看,有些哽咽道:朕一念之差,未早日送你去南京,让你与朕一起陷入险境。现在山东高巡抚派兵来迎你南下。我儿如能到南京登极,当切记培养自己的班底,不可轻信一派之言,锦衣卫乃我儿耳目,断不可废除。朕在位十七载,也未给你培养辅政大臣,你今后能倚靠之人,文臣中可多听高巡抚之言,武将中则可依靠黄得功,至于左良玉之辈,则不可信。我儿切记。

    交代太子几句,崇祯才发现,他真是没有尽责,连个托孤的大臣都没培养出来。

    说着崇祯呜咽不能成声,太子等人也放声痛哭,左右的太监和侍卫们无不掩面而泣。

    这时王承恩已经拿来许多粗布衣裳,让众人换上。一旁被救过来的周后,却没动,显然不准备走。

    王彦见此,知道无法说服崇祯南下,于是泪目建言道:陛下,闯贼破城,必然搜捕太子,小臣以为当另人假扮太子和众皇子,迷惑闯贼。

    亡国的皇子,落在敌人手里,哪里能有什么好下场,这一时间,去哪里找人呢?

    方才进来禀报的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却跪地道:陛下,臣子与太子年龄相仿,可代太子殉国!

    危难见忠臣啊!崇祯闻语,忍不住热泪横流。



第248章危机重重
    北京通往天津的道路上,十多个衣衫褴褛的人,在长满了野草的道路上前行。

    北直隶,富饶的华北平原,原本是大明朝的膏腴之地,人口众多,商业繁华,但是因为清军数次入寇,已经残破不堪,不能为北京,提供什么物资和补给。

    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全是靠着南方运来的物资养活。

    在北京,还能看见一点生气,但出了城,便是赤地千里,到处都是一片荒芜和破败的场景,整个河北之地,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

    北京终于还是被闯军攻下,崇祯皇帝留下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诏后,于景山自缢。

    李自成在大军的簇拥下进入北京,城中叛降如云,官绅们兴高采烈的迎接新皇入城,想要投身到新朝的怀抱,不过去不想一场灾难马上就要将领在他们身上。

    此时王彦同锦衣卫千户高文彩,还有几个汉子,已经护送太子和几名皇子公主,逃到了城外。

    天色将黑,道路两旁都是残破的村庄,众人跋涉良久,都有些疲惫,特别是几个皇子和公主,哪里吃过这样的苦,早已经一个个脸色煞白。

    高千户!王彦一声焦急的呼唤,连续走了两天时间,我们到是没所谓,但是太子他们却受不了,找个地方过一晚,让太子休息一下吧。

    高文彩回头也注意到,几个皇子和公主已经脸色发白。

    他直起身子左右看了看,见远处有处破败的村庄,于是道:好吧,先去那边休息,但是不能太久,我们必须要尽快同高巡抚汇合。

    高文彩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回身对太子行礼道:殿下,我们去那边休息!

    高文彩是锦衣卫千户,历史上破城后,全家十七口,全部殉节。

    太子苍白着脸点点头,一切都听卿家安排。

    当下众人下了官道往村庄而去,路上高文彩停下脚步对王彦道:王知事,你领着太子他们过去休息,我正好去探查下消息。

    王彦点了点头,他对高文彩绝对信任,能舍下自己妻儿,护送太子去南京,绝对是忠义之士。

    高千户小心些!王彦郑重的说了一句,便与太子等人,深一脚浅一脚,前往残破的村庄。

    清军六次入寇关内,每次光掳走的人口就是几十万,算上被杀的人,北直隶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现在除了京师居住不少人口之外,其他地方,人口稀少的可怜。

    众人来到的村落,不知道荒废了多就,里面到处都是齐腰的杂草。

    王彦同几人一起动手,清理出一块空地,杂草中散落着骷颅和白骨,一只老鼠从骷颅中跑出,吓了几个皇子和公主一跳。一名锦衣卫,却大喜的一下将那老鼠捉住。

    这个锦衣卫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在山东,同高义成有些交集的锦衣卫小校方家玉,不过他现在已经是南镇抚的百户了。

    地方被清理出来,王彦便让太子等人吃点干粮,然后休息。

    王彦则和两个太监,两个锦衣卫靠在四周的残垣断壁上放哨,防止有野兽和贼人靠近。

    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王彦靠在断墙上听见几声抽泣,那是坤兴公主和几个皇子在小声哭泣,太子到是十分冷静,不时安危着身边的兄妹。

    忽然王彦身边一阵沙沙声响起,他警觉的抬头,却见方家玉突然踩着杂草出现在他的身前,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然后往村外一指。

    王彦顺治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不远处的官道上,有百余名打着火炬的骑兵,迅速过兵。

    荒村里的其他人也都惊觉,一个个神情紧张无比,看着骑兵过去。

    是来追我们的吗?等那对人马远去,王彦不禁紧张的问道。

    方家玉摇了摇头,说不准,不过闯贼迟早会发现问题。我看他们的架势,多半是来追我们,想跑到前面设卡,拦截我们!

    王彦听了,心头不禁一沉,也不知道,高抚台人马打到了哪里?

    就说话的功夫,远处又有一队骑兵,从官道上过兵。

    王彦心头有些恐惧,现在怎么办,我们要不要转移?

    方家玉摇头道:现在天黑,最好不要动,免得撞上贼兵,我们还是等高千户带回消息,再来决定。

    王彦点了点头,眼下只能如此。假如闯军真的发现了问题,那肯定会四处派人追击,他轻举妄动,反而会引来危险。

    一夜无眠,王彦提心吊胆到天明时分,高文彩身上带伤的一人回来,与他同去的三名锦衣卫,已经不见踪影。

    看高文彩的模样,王彦心头一沉,便晓得其他几人多半是遭了不幸。

    高千户,什么情况?王彦急忙迎接上来,方家玉则将高文彩扶着坐下,飞快的撕破创口的衣服,检查伤口,然后给他包扎。

    高文彩神情凝重,打探清楚了。高巡抚的兵马被贼将刘芳亮挡在了静海县南面,我们现在很难过去。

    闯贼兵马分为三路东征,其中北路和中路在宣大汇合后,走居庸关兵临北京。这是攻击北京的人马,还有一路,则是刘芳亮率领的南路大军,沿着黄河北岸而进,一直打到大名府,然后北上夺取了保定,意图截断北京与山东和南直的联系。

    高名衡的人马,便是遇见了刘芳亮的大军。

    王彦听了心头一紧,忙又问道:昨天晚上,从官道上连夜过去几队骑兵,是不是闯贼发现太子南下呢?

    高文彩阴沉这脸道:闯贼声称,陛下和太子诸皇子都于北京殉国,不过那对骑兵却在静海县附近设卡检查,我怀疑闯贼是知道太子南下了。

    坏了!王彦听完,心头一凛,太子身居皇宫,除了贴身的宫女太监,还有老师能够认识之外,其他大臣根本不认识太子。李自成咬定太子已死,可以迅速稳定北方,同时也动摇东南人心,打击明朝的士气。

    王彦忽然严肃起来,高千户,我们必须尽快将太子送去南京。太子带有宫中信物,只要到了南京,就可以辨别身份,然后迅速登基,稳定人心。要是迟了,怕是要出问题。

    高文彩紧皱眉头,现在闯军表面说太子以死,但是实际上却加紧了盘查,他们这么一群人,很难躲过闯军的搜捕。

    王知事,我们几个人,每人带着一个皇子,分开行动。这样即便是被闯贼抓捕,也不至于全军覆没。高文彩部署道:我们分开之后,你们有机会,就南下,没有机会就等待时机,只要有一路人先到南京,大明就还有希望。

    王彦沉默一阵,一咬牙,重重的点头,好,我们分头行动,先到南京的人,务必要向臣公阐述北京的实情。

    ·······



第249章豫南备战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

    谷雨刚过,已经进入夏日时节,天气日渐炎热起来。

    这时麦田里的麦子涨势正好,各种农作物都已经种下,百姓只需要注意浇水施肥除草,人们开始有些清闲起来。

    这个时节,正好是在春耕和秋收之间,不似两头那么忙碌,但也不似秋收后那么清闲。
1...110111112113114...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