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西方的棱堡,都是军事用途,或者是贵族所有,里面基本不住贫民,而中国的城池,则是要把百姓保护起来,城内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甚至十多万百姓。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城池的特点,自然也不太相同。

    中原的城池要装这么多人,自然是首先考虑,城池圈的面积,考虑城池内部的空间。

    同样周长十里,四方城,无疑要比棱堡能圈更多的地,所以棱堡便很难流行。

    李岩看了看,惊叹道:义欢,你这可是参考铳城来筑造的城池。

    明代时,孙元化徐光启十分推崇西方的棱堡,明朝也在辽东仿筑铳城,据说宁远堡就是,不过造堡耗费巨大,明朝财政无法负担,所以棱堡并未得到推广。

    高义欢到不太清楚,不过他没有解释,嗯是参考一点。

    众人来到城上,高义欢解释了棱堡的作用,讲了各个城墙如何配合,能挡数万雄兵,听等随行的众人一愣一愣。

    节帅,此城只住军,不住民,所以不怕粮草消耗过快,就算几万人马来攻,守个半年也绝对没有问题。

    李岩听了眼睛一亮,筑造此城,义欢你花了多少银子。

    高义欢道:前后一共花费白银六万两,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全建成。

    李岩听了之后,眼睛又暗了下来。

    一个小县城,居然花六万两去造,随行的人,都奇怪的看着高义欢,不禁有些心疼,这是多有钱,才能这么败啊。

    李岩沉吟一阵,却对高义欢道:据我所知,铳城乃是明朝的徐学士,提成建筑,据说是参考了西洋的堡垒。他认为,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是万全无害之策。只要多造大铳,然后建台,数里之内敌不敢近,更不要提近前仰攻。声称一台之强,可当雄兵数万。

    李岩说的徐学士,应该就是徐启光,不过高义欢对此却并不太清楚,他没想到明朝人已经弄过棱堡。

    李岩说完,往城上看了看,不禁道:义欢,你光有台,没有炮,也不能称为铳城啊!

    铳城,铳城,便需要有铳才行,但是现在李岩只见到城,却未见到铳,所以出言提醒。

    听了他的话,高义欢忽然叹了口气道:节帅,我也铸造了不少火炮,不过铸炮,极为耗费精铁。自从我同南直的明军打了一仗,马士英便对商道封锁很严,我买不到精铁,所以配套的火炮,还没造出来。

    你还能铸炮?李岩脸上一惊,不过一路来,令他吃惊的事已经太多,他便也就见怪不怪了。

    李岩皱了皱眉,沉吟一阵,转向身后一名官员,汝州,宝丰县的附近的冶炼场,还有精铁没有?给高将军调一些!

    高义欢听了立时一喜,那官员却回道:节帅,汝州的矿场,刚恢复不久,目前怕没有练出多少精铁。

    高义欢眉头一皱,立刻蹬鼻子上脸,笑着挥手道:现在没练出来,没有关系。节帅不如将矿场交给我,我自己练,免得麻烦节帅。




第243章李岩巡视豫南下
    李岩听了高义欢的话后,有些哭笑不得。

    他只是说,要给高义欢一点精铁,这厮居然蹬鼻子上脸,连他的矿山也要一并拿走,真是贪心的很。

    李岩被他气得发笑,指着他道:义欢,你好大的胆子。

    矿山是大顺朝的财产,高义欢心里却没一点觉悟。

    高义欢笑了笑,节帅,矿山在我的手中,我会让他更有价值,造更多的铳炮出来!

    李岩盯着高义欢,突然道:你心里怕是一点也没将大顺朝放在眼里!

    按着大顺朝廷给高义欢的任命,他名义上控制的区域,应该是汝宁南阳襄阳三府之地,鹿邑陈州项城等地,一块属于归德,其它属于开封,不该由他控制,但他却捏在手中不放手。

    如果不是河南大部分地区因为战争破坏,变得残破不堪,省里连洛阳等地都还没有管理好,没有精力去管,否则早就弄他了。

    按理说,这些地方,省里迟早要实行权力,但李岩在鹿邑看了一圈,高义欢又修水利,又建屯堡,还斥巨资筑城,哪里有一丝要还给省里的意思。

    这些钱都不是大顺朝廷出,而是高义欢自掏腰包。

    李岩不相信高义欢把鹿邑建设好,是为了还给省里,他没有那么高的情操。

    看他在鹿邑的架势,分明是把鹿邑当自己的家在经营,摆明不想走,不想还了。

    这些地方的问题还没解决,高义欢又想将手伸到汝州,胆子实在很大。

    他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可实际上却是在侵蚀大顺的力量和财富。

    高义欢却笑着不语。

    李岩看他不以为然的样子,心中更气,已经知道了他的真实想法。

    节帅,当初出山帮助闯军,是为什么?高义欢忽然没头没脑的问道。

    李岩听了微微一愣,高义欢却接着,节帅,是看见朝廷腐朽,中州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心不忍,所以想要借助闯军的力量,尽快结束天下动荡,还百姓一个太平。

    这回换李岩不说话了,他身后几个心腹,相视一眼,显然他们追随李岩,也是同意的想法。

    高义欢忽然手指鹿邑城外,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还有躬身劳作的百姓,豪气的道:我做到了!

    此话一出,众人都看向高义欢,李岩瞪了高义欢良久,摇头叹道:罢了,罢了!

    话到这里,暂时就不能继续说了。

    知道你高义欢厉害,李岩忙摆了摆手,结束话题。

    这时他不禁叹了口气,他帮助顺军,确实是想减少百姓的苦难,不过事情却始终未能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

    他希望李自成能稳定中州,结果李自成水淹开封,杀民百万,他希望李自成能休养生息,积蓄实力,暂缓东征,李自成也不听他的。

    矿山你要,就给你了。李岩有些苍凉道:你得了矿山,总归也是保一方平安。天下间,像你这样,能造福百姓,庇护一方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了。

    高义欢见李岩的神情有些沧桑,他心中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有点同情李岩,于是忽然道:节帅,你为中州百姓,已经做得够多,已经尽力了。

    李岩不想再这个问题上纠缠,他摆了摆手,你说矿山在你的手里,会更有价值,能造出更多的铳炮。走,带我去看看你的铸炮坊,让我知道你所言非虚吧!

    铸炮坊在汝宁,节帅还是休息一日,再动身吧!高义欢道。

    怎么,你还要先准备一下吗?李岩却摇头道:我不用休息,今天就走!

    李自成下令东征后,高义欢知道,随着大明朝的崩盘,真正的乱世,便要到来。

    高义欢从关中回到豫南之后,便下令各部,不得主动挑起事端,开始着重修炼内功。

    这两年,他军队扩张很快,不过经济方面,却很薄弱,许多东西都不能资产。

    高义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增强内功,便在汝宁南阳等地,兴建作坊,准备兵器衣甲农具等战备物资的自产。

    从去年底,同刘良佐翻脸,商道断绝后,各地就初步建起了纺织农具瓷器火药木器冶炼等作坊。

    高义欢人才不够,自己只掌握,兵器制甲铸炮等几个作坊,其他的作坊,都是他派建筑队,搭建红砖工坊,注入资金,让商贾竞标承包,采取官督商办的模式,来使得整个体系,初步健全。

    官督商办,这种方式不一定好,但他能够使各个行业,迅速从无到有,也便也高义欢掌控这些作坊,从而根据他的需要,来生产和调度物资。

    在眼下这段特殊时期内,官督商办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至于他所带来的问题,则留到今后去解决。

    在高义欢的带领下,李岩一行人,很快又到了汝宁。

    众人一进城,便见城中的街道上,都铺了一层红砖,两侧是排水沟,这样下雨后,街道也不会泥泞,城中也不会积水。

    一年多来,汝宁城的规划已经有板有眼,居民区,衙门区商业区,军事区划分清晰,主干道宽阔,都铺山了红砖,排水也经过改善,几十年内都不会出问题。

    李岩一行人,进入汝宁,无疑又被震惊了一次。

    鹿邑和汝宁,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城池。

    一个是注重军事,一个是注重城中居民。

    他们走在街道上,便见两侧都是一排排的红砖屋,街道上则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的场景。

    众人在城中稍微休息片刻,便轻装简行,只领着十多个护卫,来到汝水河畔的工坊区域。

    这里同样是一排排的红砖屋,没有什么美感,但是却给人震撼。

    一行人到来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时分,各个工坊的雇工和工匠,刚好出来吃饭。

    李岩等人看见工坊内一下涌出数千人,不禁有些目瞪口呆。

    这时兵器坊的官员前来迎接,高义欢吩咐他们把武库中的火器取来。

    片刻后,一门门火炮,还有震天雷鸟铳,轮流演练。

    李岩看后,对高义欢道:豫南防御使,确实委屈了你。我看义欢做个节度都没问题。



第244章兵临北京
    高义欢在豫南苦练内功之际,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山西,一路势如破竹,横扫大明官军。

    李自成一月出征,二月间,大军便已经进至太原城下。

    面对气势汹汹的顺军,明朝巡抚蔡懋德苦劝晋藩朱求桂助饷,结果只得白银数千两,士卒士气极为低落。

    明朝财政崩溃,官兵普遍欠饷,平时尚可勉强维持,一到开战,谁肯卖命?

    城中将领张雄,在顺军抵达太原的第二日,就开城投降。

    太原乃是一省首府,河东重镇,只两天就告破,巡抚蔡懋德自杀殉国,晋藩朱求桂,布政使赵建极守宁道毛秉文督粮道蔺刚中太原知府孙康周等人,则被李自成斩杀。

    太原的快速失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使得山西明军斗志丧尽。

    此刻,李自成和大顺朝廷,有在关中经营一载的经验,早以不是当年的流寇。

    李自成,牛金星清楚的知道,他们是要取明代之,是来夺鼎,所以每攻一地,都会设官留兵,对百姓秋毫无犯,只是对明朝士绅追赃助饷的政策,依然在施行。

    眼下,就大顺朝廷的构成来看,也不缺有才智之人,牛金星,宋献策并不能算愚蠢,另外还有顾君恩宋企郊巩焴等一大批降官,为李自成出谋划策,自然也知道追赃助饷存在危害。

    观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几乎没有不厚待士绅阶层,来笼络人心,稳定新朝根基的。

    李自成在西安建制称帝,也不完全是一个蠢蛋,他和大顺朝廷,为什么还要干这种自毁根基的事情呢?答案就两个字,太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钱粮不会凭空变出来,李自成的人马百万,他们要吃饭,投降的明军也需要拿银钱安抚,不拿明朝的贵族和官绅开刀,他根本支持不到北京。

    为了获得钱粮,李自成抄了晋藩和大批的官绅,而他想起高义欢的提醒,顺便也就抄了介休范家。

    而这一抄,顺军惊奇的发现,不得了,呦,东西还不少,于是索性将剩下的山西商贾也一并抄了。

    去岁阿巴泰撤出关外,几乎空手而回,使得关外没有得到足够的物资,不少奴隶纷纷饿死,就是旗兵也不太好过。

    这时统治关外多年,为满清打下一个坚实基础的黄台吉,在去岁年底突然死去。

    满清内部,经过一场短暂而激烈的政治交锋后,握着一手好牌的豪格,反而被多尔衮,多铎兄弟击败,拱手让出了满清的大权。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之后,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稳定满清的统治,团结人心。

    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的问题,所以输送给晋商大批的财宝,用于在关内购买粮食。

    范家只是这些晋商中,比较大的一家。它虽然因为高义欢而损失惨重,但是其它晋商却没有。现在便全都便宜了李自成。

    李自成得知抄出大批钱粮,对于高义欢不禁一阵赞赏,亲自发了个手赦,褒奖高义欢,许诺等打下北京后,要给他一个伯爵。

    在获得大批银钱之后,李自成的困境迎刃而解。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吃老朱家,还是吃李老家,并不是什么难以选择的事情,老李给饭吃,发银子,那就吃老李家了。

    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日,对前来投靠的人,都给予银钱奖赏,安抚投降的官军。

    一时间,山西出现一个画面,各地驻军都是明码标价,给钱就降。

    三晋大地俱变颜色,直到二月底,李自成大军进至宁武关,才遭到了山西总兵周遇吉的拼死抵抗。

    周遇吉和虎大威一样,都是明朝最后的猛将,他从征数十年,经历过无数浴血奋战。

    大明立国二百七十余年,自是有一批忠臣存在。

    即便国朝动荡十七载,忠贞之士,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但总有漏网之鱼。

    周遇吉,抗过清,剿过流贼,就在去年阿巴泰退出关外时,周遇吉还主动出击,截杀鞑兵百余人,是明军极少敢于攻击清军的大将。

    李自成大军进抵宁武关城下,官前地势狭窄,兵力施展不开,很难攻打,顺军遭遇到入晋后的第一场硬仗。

    这时大顺军势,已是如日中天,而一个周遇吉,岂能阻挡李自成。

    三月初,宁武关告破,周遇吉战死,李自成屠宁武后,北上大同与李过汇合。

    虽然李自成没有听李岩的劝告,不过他出征时,还是有意增强北路,选择沿着长城之南进军,目的就是接手长城一线的防务。

    大同是大明王朝的九边重镇,姜襄还握有数万守军,但他面对气势汹汹的顺军,根本没有抵抗。

    在得到李自成的许诺之后,姜襄果断选择投奔如日东升的大顺朝,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腐朽的明朝。

    姜襄的投降,又引来驻守居庸关的唐通投降,而居庸关落入顺军之手,李自成通往北京的道路,便已是一片坦途!
1...108109110111112...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