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才是臣子该有的样子,只要他一声令下,便赴汤蹈火,甚至去死都没有问题。
李自成见高义欢爽快答应,笑了笑,你不是来朝廷,给朕陈情吗?怎么突然答应了!
臣确实是来陈情!不过陛下调臣参与东征,这是陛下对臣的提携,是臣的荣耀,臣怎敢不识抬举,就是有再大的困难,臣也要克服,从龙入京!!
高义欢余光瞟了牛金星一眼,心中暗骂,龟孙,怎么还不帮老子说话。
李自成微微一愣,没想到高义欢是这么想的。
他调高义欢,纯粹是觉得他实力膨胀,有些不放心,而征调过来后,也是打着让他卖力气的注意,到没想带他入京。
不过高义欢这么想,李自成自然高兴,他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你有什么困难,说给朕听一听。
牛金星站在一旁不动,高义欢只能自己说道:回禀陛下,臣本身并没有困难,只要陛下下令,臣立刻就能动身。只是臣担心,臣走后豫南的局势会出问题,希望陛下和朝廷能做好应对!
哦?李自成疑惑道,怎么说?
高义欢心念急转,臣为陛下镇守豫南,既要防备张献忠,又需要注意南直隶的明军,本来兵力勉强足够,不过几个月前,南直的刘良佐,想要攻入河南,反被臣打下寿州,将其斩杀。寿州是淮南重镇,明总督马士英率兵来夺,臣又被明军赶回了淮北。现在人马还在与明军对持。如果陛下让臣东征,臣能参与收取北京之役,从龙入京,臣自然十分荣幸,不过陛下要调臣,得派兵马接替臣的防区,以免河南有失。这就是臣要陈述的情况!
李自成听后,不禁有些惊讶,他才知道高义欢占了襄阳,没想到高义欢又在寿州斩了刘良佐。
殿上的众多武将,不禁也都纷纷看向高义欢,小声议论起来。
高义欢能替李自成想着豫南的防御,让李自成很满意,他见高义欢还跪着,伸手虚托,义欢,你平身吧!
到底调不调高义欢,李自成其实并没有想好。
他只是见高义欢打下了襄阳,心中有点疑虑,不太放心。
陛下,眼下东征在即。臣以为高将军既然熟悉豫南情况,又能挡住明军和张献忠,不如就让高将军继续留守豫南,免得临阵换将,出现纰漏,使得河南出现漏洞,影响陛下的东征大业!牛金星见李自成面露犹豫,终于站了出来。
他选择的时机的很好,在李自成已经动摇时再开口,简单一句话,就能达到效果,却又不容易引起李自成的怀疑。
李自成却没有立刻说话,而将目光投向殿上的众多武将,不过他目光所到之处,众将却纷纷避让。
很显然,五大营的将军们,都不太想去豫南。
现在去豫南,他们的任务只是防守,很难立功,怎么能和打进北京,分享胜利的果实相比。
这个高义欢夺了襄阳,又斩了刘良佐,已经立了大功,现在又要调他打北京,去分享胜利的成果,几个大将自然都不干。
其他将领中有跃跃欲试的人,但是豫南关系大顺的南线安全,而听高义欢的话,还在和马士英打仗,万一派个人能力不够,被明军或者张献忠击败,影响东征,那情况就不妙了。
虽然李自成将李岩赶了出去,但是他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关外的东虏确实不能小窥,他得带主力东征才能应对东虏,但南线也不能有失,他一时间还真找不出来让谁替代高义欢。
李自成微微沉吟,忽然开口道:义欢啊!牛丞相的话提醒了朕。现在豫南还离不开你,你必须要替朕守好豫南和襄阳。
啊!高义欢故作惊讶,脸上漏出失望之色,迟疑了一下,才又行礼道:臣领命!
李自成见此,有些过意不去,从龙入京,确实是一个大诱惑,他以为让高义欢空欢喜一场。
义欢,你好好守住豫南,等朕夺下北京,少不了你的封赏!李自成说着,沉吟片刻,去岁你夺取襄阳,加上斩杀刘良佐的功绩,朕先给你个果毅将军。
高义欢听完,面露大喜之色,忙叩首谢恩,臣,谢过陛下封赏,定为陛下守住豫南。
说到这里,高义欢忽然又道:陛下,说到这次东征,臣有一事要禀报!
哦~李自成微微皱眉,你还有什么事情要禀报?
高义欢估计等李自成东征,范家给自己的银子也该送到,于是决定把范家卖给李自成,启禀陛下,臣在南直与刘良佐作战时,发现刘良佐通过介休范家,同关外鞑子有联系。陛下东征若是缺乏粮饷,不如抄了这个范家。他们同东虏勾结,家资百万,可以为大军提供一批粮饷。
高义欢舔了舔嘴,继续说道:另外,臣还俘获了刘良佐之弟刘良臣,此人十余年前,就已经投降东虏。经过臣的审问,发现东虏似乎有入关之意,刘良佐,还有山海关的吴三桂,都与东虏有联系。陛下要取北京,必须要注意东虏入寇关内。
第239章李岩出城
高义欢并没有抓到刘良臣,那厮当场就被刘黑子开了瓢,他自然没有审问过什么。
他之所以说吴三桂与东虏有联系,主要是给李自成提个醒。
避免李自成被吴三桂和清军,杀个措手不及,让他心里有个数。
抄了范家,则是希望李自成能摧毁清军在关内的眼线,这都是有利于大顺军站稳脚跟的举措。
李自成迫切的想要成为真正的皇帝,大顺上下也迫切的想要取代明朝,东征已成大势,不是个人能够阻止,高义欢能说的就这么多。
既然李自成硬是要东征,那边只能给他这些提醒,希望大顺军,不要向历史上一样,一败涂地。
朝会上少了李岩的阻止,接下来的廷议,便进行的顺利许多,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
中间唯一进行激烈争论的一件事,就是谁留下看守关中。
在孙传庭被灭后,大明朝在北方,已经没有什么精兵,只有姜襄唐通吴三桂等几支边镇人马。
大顺军东征没有什么阻碍,杀到北京,推翻明朝,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从龙入京,瓜分北京城内的财物,显然要比留守关中,更加吸引人。
就像五营主将,没人想接替高义欢,去豫南一样,各大将帅,也都不太愿意留下看家。
现在关中是李自成的老巢,镇守之人不能太差,最后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决定由顺系武将的二号人物田见秀,以及皇后高氏等留守西安,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人,则统率着大顺军主力由西安出发,发起东征之战。
决议定下,内侍高唱退朝,李自成起身离开,百官恭送后,高义欢便急忙同众多文武,纷纷向大殿外走去,匆匆赶回驿馆。
牛金星最后走出大殿,不过却没有跟着众人一起出宫,而是扭头吩咐道:去通报陛下,本相有事情要求见。
御书房内,牛金星被内侍引进来,给李自成行礼。
李自成有些疑惑,相国,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牛金星忙道:陛下,今日李节度在朝堂上折了脸面。臣担心他会怀恨在心啊!
李自成眉头一皱,瞬间反应过来,明白自己把李岩赶出朝堂,有些不妥,两人之间已经形成一道巨大的裂痕。
牛金星悄悄看了下李自成的脸色,当即又躬身抱拳,陛下,臣以为绝对不能让李节度回河南,以免生变啊!
李岩在河南的影响力很大,河南的官员,特别是文官几乎都是他招募而来。
如果李岩要在河南造反,那东征肯定要作罢,李自成的大业,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一时间,李自成的脸色,瞬间阴沉起来。
高义欢急匆匆的回到驿馆,便准备直奔后院,不过到了门口,他又停下来。
将军回来呢?高成威迎上来。
高义欢看着他,沉吟片刻,成威,你去后院,找一找李节度的侍从,让他转告李节度,让李节度马上离开西安!
高成威微微一愣,不过并未多问,立刻躬身抱拳,卑职这就去办。
等一等!高义欢叫住他,隐秘一点,不要让驿馆的人注意。
将军放心!高成威见他神情严肃,不敢怠慢。
等他走后,高义欢忽又回头道:去,准备一些礼物,本将要去李将军府邸。
说完,高义欢便换了套常服,当他出来时,高成威却匆匆回来,将军,李节度的马车回来了,但是人却不在。侍从说李节度让他们先回来,自己并未回到驿馆。
高义欢听了一惊,快给我准备一辆马车。
另一头,李岩有些失魂落魄的出了宫殿,他心情十分混乱,挥手让马车回去,便一个人走在西安的街道上。
清晨,随着太阳升起,街道上的早点铺子开始营业,道路上人便多了起来。
李岩一边走,一边想着,大顺朝着急取了北京,却又守不住,最后便宜东虏,那他岂不是成了天下的罪人。
一时间,李岩心乱如麻,可是却又无能为力,只是漫无目的走在街道上。
高义欢坐在马车上,不时挑起车帘张望,车内一个李岩的侍从,也挑开另一侧的窗户,沿着街道扫视。
将军,我家节帅在那里!那侍从忽然出声。
高义欢忙把身子挤在他一边,向街道上看去,果然看着一身官服的李岩。
当下高义欢忙对着车外,跟着马车行走的高成威道:有人跟着李节度没有?
没有发现,不过节度的官服太显眼,路上的人都注意到了。
高义欢腮帮鼓动两下,沉声道:管不了那么多。
李岩正忧心忡忡的走着,一两马车却忽然到了身边,侍从当即伸出头来,急声道:节帅,快上马车!
李岩微微一愣,定神一看,是自己的侍从,他走了一路,也冷静下来,于是上了马车,却发现高义欢也在,脸上立时露出不喜的神情,你在这里做什么你不是怕被我牵连么?
高义欢却直入重点,节帅,现在东征已成定局,非节帅一人之力能够阻止,而既然不能阻止,节帅就该想一想,万一东征失败,虏兵入关,该怎么办?
李岩听了,心头不禁一振,高义欢却继续说道:节帅,我收到消息,牛金星想对节帅不利,还请节帅赶快出城,返回河南备战!
李岩听了,瞬间沉默起来。
一个时辰后,近千顺军士卒,忽然出现在驿馆外,周荣华领着近百士卒,匆匆进入后院。
将军,没有看见李节度!士卒们纷纷过来禀报。
周荣华脸色一沉,急步往外面走,这时一辆马车停在驿馆前,高义欢从里面钻了出来。
周哥,这是高义欢看见围住驿馆的兵马,见周荣华走过来,心头一振,他果然没有猜错。
周荣华见高义欢一脸惊疑,并没回答,而是先问道:高兄弟去哪儿呢?
高义欢疑惑道:去给毫侯拜个年,我曾是他的部下。
周荣华点了点头,又问道:高兄弟,你没和李节度搞一块儿吧!
高义欢面露震惊,忽然抓住周荣华的手,使劲的摇晃,辛亏周哥昨天提醒我,别和李节度走太近,我为了躲他,回来就出去了,早朝时也没一起走。怎么,李节度出事呢
周荣华见此,将手抽了出来,讪笑道:没事,高兄弟想多了。
宫城内,李自成惊疑道:李岩已经走呢
牛金星抱拳,是的,命令迟了一步,他已经回了河南!
李自成面色阴冷起来,李岩逃回河南,他再想拿人,便不太好办,只有等站了北京,彻底坐稳宝座,再来对付李岩了。
第240章李自成东征
李岩离开西安的事情,李自成并没有声张。
现在李自成的威望,还是有些不够,他冒然动李岩,只会让河南产生动荡,影响他的东征大计。
他本来是想将李岩软禁在西安,等他攻下北京,成为真正的皇帝之后,再处理李岩,但现在李岩回到河南,他便只能暂时打消这个念头,一切都等他攻下北京,横扫北方,君临天下后再说。
到那时,他想杀谁,不过一句话而已。
高义欢未在西安久留,他等到兵政府给他送来果毅将军的印信,便匆匆返回河南。
崇祯十七年春,农历甲申年,关中大地,李自成下诏东征,顺军将士欢欣鼓舞,意气风发,充满了一个新兴王朝的锐气。
数千里之外的北京,却陷入一片绝望之中。
李自成既然已经立国,那推翻大明朝,一统天下,便是必然之举。
北京,在李自成于西安称帝之时,就知道李自成会东征,但北京却始终没有应对之策。
明朝皇帝和大臣的关系,一向不好,这是明太祖建立明朝后,就存在的问题。
到了崇祯皇帝时,皇帝几乎与所有的朝臣对立,几条应对的策略,都因为皇帝和大臣不愿意担责任,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而没有实施。
崇祯心里想着南迁,但他希望由群臣再三恳请,由内阁学士批准。只有这样,等他到了南京,面对北京失陷的消息时,他才能甩锅内阁,给天下和祖宗一个交代。
内阁方面也不傻,满朝文武明知道皇帝的心思,但却全都装聋作哑,没人想背这个锅。
战场被杀,还能混个忠臣之名,要是提出迁都,然后因为北京失陷,而被皇帝处斩,却要背千骨骂名,谁干呢?内阁学士中,都有人翘首以盼,准备为新朝效力了。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二年,正月十五,李自成在西安祭天东征。
二十日,顺将李友白鸠鹤等部,便率先渡过黄河,占领了山西荣河等县,并发布讨明檄文,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出商洛而定中州,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我主提兵百万,所过丝毫无犯。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二十五日,李自成留下田见秀和皇后高氏等留守西安,便统率着大顺军老营精兵六万人,附属人马三十余万,号称大军百万,由西安出发,开始了东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