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李中易事先没打招呼,就去参加孙彬的婚礼,显然是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自从李中易率军打进了开封城之后,军中副指挥以上的中高级将领,每个人都分得了一处住所。

    所谓开封居大不易,其中最难的便是,在开封有一所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马车里事先准备好了几色礼物,也都是些糕饼之类的吃食,另外,李中易还准备了一千贯文的随礼。

    毕竟,老部下结婚,花钱的地方正多,一千贯钱也不算是小数目了,正好贴补下孙彬的家用。

    这个时代的结婚,其实是黄昏时分,才去接新娘子过门。

    “快点,快点,再晚可就来不及了。”

    “急啥呀,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仔细,千万不能出错,免得新娘子那边挑咱们的理!”

    “都麻溜点,可千万不能坏了规矩,犯了忌讳!”

    “……”

    李中易到的时候,孙家接新娘的车队,还没完全准备好,大家正七嘴八舌的吆喝着,手忙脚乱的忙活着。

    高强当街而立,拼命的扯起喉咙,大吼了一嗓子:“皇上驾到!”

    现场很多来帮忙的军官,都认识高强,知道他就在皇上身边当差,大家赶紧就地立正站好,垂胸敬礼!

    “臣孙彬,叩见皇上。”孙彬得知了消息之后,激动的眼泪都出来了,他一边抹泪,一边撒开脚丫子,大步跑出来,给李中易见礼。

    李中易拉住孙彬的手,轻轻的拍了拍,笑着说:“眨个眼的工夫,你就要大婚了,不容易啊!你小子,结婚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也不给老子下个请帖,是何道理”

    孙彬就算是再楞,也知道,李中易这是赏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

    区区一个副指挥结婚而已,他孙彬有啥资格,给当今皇上发请帖

    “臣……臣……”孙彬结巴了,好半天也说不出半句囫囵话来,末了,啃哧着说,“臣誓死保卫皇上……必须踏过我的尸体……”

    孙彬说的断断续续,李中易连猜带蒙,倒是听懂了九成以上。

    “这是要去接新娘子了吧好,算老子一份。”李中易扭头吩咐高强,“让我的马车打头阵,给孙兄弟撑撑面子。”

    “哇啊……”

    “哎哟喂……”

    “妈呀……”

    “这个面子,给得比天还大啊!”

    “孙彬真是个福将……”

    “唉,老孙真有福气……”

    “皇上,臣……臣不会说话……”孙彬激动万分的哭出了声,李中易伸手将他抱进了怀中,轻拍着他的背脊,安抚道,“傻样,今天是你大喜之日,哭个鬼。”

    孙彬虽然在军中学了文化,又在讲武堂里深造过,却偏偏最喜欢听这种粗话。他抹了把泪,发自内心的笑了,笑得格外之灿烂。

    李中易知道,孙彬已经喜懵了,脑子已经严重停摆,与其指望他招待客人,不如自己招待自己。

    “好了,好了,别哭了,你快去洗把脸,把自己收拾一下,领着大家伙去接新娘子吧。我批了一天的公文,口渴的要命,自己进屋里去讨杯茶吃。”李中易把孙彬往外一推,居然自己迈步走向了宅内。

    这一下,别说孙彬了,旁边的所有军官们,全都感同身受,大家不约而同的全体并腿立正,向李中易行注目礼。

    高强感受到众人崇敬的目光,他心下不由感慨不已,在场的军官原本都是忠心的老部下,如今,这些人只怕是豁出去卖命的心都有了吧

    李中易只当没看见似的,自顾自的迈腿往宅里走,沿途遇见大姑娘小媳妇,居然还有心情打招呼。

    “您慢着点,小心别摔着。”

    “没人和您抢糖果吃,慢着点。”

    孙彬怎可能撂下李中易不管,跑去接新娘子呢,他三步并作两步的赶到李中易的身后,带着哭腔介绍家里的长辈。

    “禀皇上,这是小人的三舅。”

    那位三舅从来没见过皇帝的真容,又没有受过正式的礼仪训练,当场就傻了眼,呆呆的站在那里,摸头不知脑。

    “禀皇上,这是小人的二姨母。”

    李中易微微拱手,也不停下脚步,和孙彬的长辈详谈,免得大家都尴尬。

    “我说老外甥,你怎么还在这里呀,还不赶紧的,该去接新娘子了……”

    孙彬的大姨母是乡下的媒婆,她比较熟悉婚丧嫁娶的各种规矩,所以,一张嘴就说到了“点子”上。

    “大姨母,这位是当今皇上。”孙彬哭笑不得的作了介绍。

    谁曾想,他的大姨母压根就没反应过来,脱口便道:“你乐昏了头吧,当今皇上会来你这种破烂的地方”

    孙彬也不知道该做何解释了,整个人完全蒙了,幸好,高强很有眼力,他抢前一步,厉声喝道:“皇上驾到!”

    幸好高强吼了这么一嗓子,满院子的人头全都矮了下去,不然的话,只会让李中易越来越尴尬。

    “都起来吧,今儿个是孙兄弟大喜的日子,三天无大小,大家随便乐呵乐呵,朕不罪。”李中易担心孙家的亲朋好友们放不开手脚,索性有言在先的打了预防针。

    亮明了身份之后,李中易很快进了正屋,坐到了主宾座上。

    孙彬亲自奉了茶,李中易小饮了半口茶,摆着手赶人:“别在我跟前戳着了,快点去接新娘子吧,老子还等着喝喜酒呢。”

    李中易来参加孙彬婚礼的消息,仿佛长了腿似的,很快就传进了军营里。

    新娘子还没接来孙家,孙彬的直接上司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赶过来捧场。其结果是,孙家的面子越挣越大,可谓是荣耀至极!

    ps:这个月稍微有点时间,已经连续更新20天了,这都最后一天了,月票都赏给司空吧。

    :。:




第1331章 何为袍泽?
    李中易领着近卫军的高级将领们,都在孙家等着喝喜酒,孙彬哪敢在新娘子家耽搁太久

    孙彬早早的派人去新娘子家递了信,所以,整个接新娘子的过程,既简洁又明了,少了很多刁难姑爷的戏码。

    接过新娘子后,拜过天地、长辈和君上,新娘子被送入了洞房。

    和后世不同,这个时代的新娘子,根本就没有蒙上盖头的规矩,李中易倒是看清楚了,新娘子长得不算特别的俊俏,却也有几分姿色。

    更重要的是,新娘子是开封城里的土著居民,从出生的那天起,就一直生活在开封城里。

    所谓落一叶而知秋!

    以前根本就瞧不上军汉的开封小娘子,愿意嫁给朝廷的禁军将领,这事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

    仅从孙彬娶妻这一件事上,李中易便看到了,李家军的将领和军官们,已经获得了开封民间认可的事实。

    俗话好的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以前,穷军汉、贼军汉、癞军汉等不佳的称呼,代表着开封城居民们,私下里对当兵的歧视态度。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李家军普通士兵的军饷,就已经非常可观,更何况是副指挥以上的中高级军官呢

    按照李家军中的规矩,25岁以上、超过八年兵龄以及都头以上的军官,都可以在开封城内获得一处符合身份地位的住处。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单单是在开封城里有一所宅子,这本身就意味着好几千贯的家底。

    这个时代,广泛流行的是厚嫁的规矩,嫁闺女的父母,真心是要大出血的。

    在南唐和吴越一带,不少狠心的父母,在生了闺女之后,担心将来的嫁妆太厚,搞得家里要破产,索性把刚出生的女婴,扔进水里淹死。

    和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同,李中易采取的是厚养军队的策略,在保障部队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军饷也发得异常丰厚。

    不仅如此,官兵们看病,也是不要钱的。到了适婚的年龄之后,军方还会根据级别、军功、军龄和职务,分配一处宿舍。

    基本上,只要从了军,军方就会从生老,一直管到病死,各种福利待遇十分的优厚。

    这些福利待遇,都以明文条令的形式,执行于整个李家军中,也确实做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

    从孙彬能够娶上开封土著居民家的小娘子,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军汉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开席的时候,孙彬请李中易坐了上座,近卫军的高级将领们,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将李中易围在了正中间。

    “诸位,今天是孙彬大喜的日子,我心里很开心,来,借花献佛,敬大家一杯。”李中易举起酒杯,站起身子,虚空敬了一圈酒。

    近卫军都指挥使廖山河,笑眯眯的举起酒杯说:“皇上亲自敬酒,今天这酒啊,必须喝好喝倒!”

    为了今天的娶亲,孙彬也确实掏了不少的家底,喜酒居然是难得一见的“女儿红”。

    李中易的车里带了两大坛子“状元红”,担心的就是孙家的酒不得力。如今,既然上的是“女儿红”,李中易也不讲啥客气了,和同席的将领挨个碰了杯。

    来捧场的大多是孙彬的军中袍泽,大家虽然都学了文化,骨子里还是粗汉子的作风。

    酒过七八巡,菜过六七味之后,以李中易为首,大家都是粗话连篇,喝得异常的尽兴。

    李中易这个以前的老官僚,的确是酒精考验的酒界豪杰,他一连喝下了十几杯“女儿红”,思路依然敏捷,吐词依然清晰。

    当晚,李中易回府后,并没去打扰怀了身孕的李七娘,而是歇在了内书房院内的东厢房。

    不需要有心人的宣传,李中易亲自参加下级军官婚礼的消息,不径而走。

    军人和政客终究不同,军人最讲究的是,平时一口锅里搅马勺,战时一起玩命!

    在重文抑武之风渐渐盛行的大周,李中易等于是用实际行动,旗帜鲜明的支持了军队。

    当今皇帝的举止,代表了强军之路,不会停歇的政治姿态。

    对于这个姿态,只要不是傻瓜,就肯定看得懂!

    说白了,李中易就是要告诉全国人民,强汉朝的执政理念,既重文治,同时也会狠抓军备,两手抓,两手都会硬。

    从孙彬家喝罢酒出来,李中易并没有马上回府,而是领着张三正和高强,朝桑家瓦子的方向,逛了过去。

    汴京城中的桑家瓦子、内中瓦子、里瓦子三处,就有勾栏五十余座。这里的勾栏,并非是买春的所在,而是大舞台。

    围绕勾栏的看棚,有大有小,特大的可容数千人。内中瓦子的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的夜叉棚、象棚,都是有名的看棚。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其中,桑家瓦子是东京汴梁最大的娱乐场所,里面说书的、唱戏的、杂耍的、卖艺的都有,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去消遣解闷儿。

    当然,那里买卖铺户的生意也火爆得不得了,同时许多摆摊儿、挑担的商贩也去凑热闹,使得那里从早到晚人头攒动,场面异常壮观。

    自从李中易打进了开封城之后,就取消了夜禁,结果是,各种娱乐场所的不断涌现,极大的丰富了开封居民的夜生活。

    张三正和高强,肩负着保护李中易安全的重任,他们自然不希望李中易去瓦子里厮混。

    然而,李中易是那种拿定了主意,九牛拉不回的主,高强和张三正两个人只得暗中调派人手,将李中易的四周包成了铁桶。

    李中易微服出行,混迹于瓦肆之中,警政寺卿李延清很快得知了消息。

    如今的开封城中,各类巡警铺过百,可谓是遍及于大街小巷之中。

    李中易身边的亲牙,个个带着家伙,又穿着便衣,形迹难免可疑,自然逃不过巡警们的暗中观察。

    李中易刚买了一柄折扇,还没扇两下,却见一身便衣的李延清,就站在身前的不远处,恰好挡住了他的去路。

    “皇上,此地鱼龙混杂,怕是安全隐患很大啊。”李延清主管着开封城里的治安,他比谁都担心李中易的安全问题。

    李中易摆了摆手说:“有你在,我怕啥”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味。

    李延清赶忙闪到一旁,小声说:“小人哪里担当得起这么大的责任”

    “既然担当不起,那就闪开到一边,陪我逛饱了再回去。”李中易成心不想回府了,李延清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李中易正逛着,却见几名三司使衙门的税吏,沿着桑家瓦子两边的街道,收摊贩们的税。

    “真扫兴!”李中易摇了摇头,找小摊贩们收税,收不上几个钱,还很容易坏了自家的名声。

    李延清看出李中易的不满情绪,不过,三司使是李中易的义兄黄景胜,借他李延清八万个胆子,也不敢给老黄上眼药。

    “爷,这里的摊贩都是固定的,哪怕是没出摊,也没人敢抢他们的位置。”李延清这番话一出口,李中易立时警觉了,扭头问李延清,“莫非涉黑涉恶”

    李延清摸了摸鼻子,小声说:“这些摊贩的背后都有靠山。”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了,敢情是黄景胜手下的税官,来收王大虎手下的税款,典型的大水冲了龙王庙。

    “你人面熟,你倒是说说看,该不该收摊贩们的税”

    李中易以前认识一个朋友,那人在京城的知名夜市里,有好几十个摊位,靠着收租金每月都可以过得很滋润。

    李延清的一席话,倒是勾起了李中易的这段回忆。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摊小贩里边,其实也有颇深的门道。
1...711712713714715...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