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脑卒中,也就是通俗而言的脑溢血,其实是脑梗塞导致的脑部血管破裂。

    魏仁浦应该也心中有数,他在首相的宝座上的时日,很可能不多了,心里难免异常焦虑。

    这个时代的达官贵人们,饱食羊肉,很少吃粗粮,造成的营养严重过剩,血管里面自然也就会出现梗塞的现象。

    再加上,魏仁浦的情绪很不稳定,突然一激动,就很容易造成脑部的血管破裂出血。

    对于脑溢血,李中易哪怕医术再高明,也没有可靠和可信的治疗办法,只能想办法用银银针减缓魏仁浦的痛苦。

    派人将魏仁浦送回家后,李中易把次相李琼留了下来,不容置疑的说“首相之位,非岳祖您莫属。”

    李琼也知道李中易的心意,有他内阁中占着位置,刘金山也可以多一些历练资历的机会。

    按照李琼的理解,刘金山迟早会登上首相的宝座,只是暂时时机还不成熟罢了。

    “老臣年老体衰,恐难胜任政务之繁巨……”

    尽管李琼啥都看懂了,客套和谦虚的话,该说还必须得说。

    李中易微微一笑,既然魏仁浦自己急成了脑溢血,还真的省了他一番筹备换相的工夫,等于是老魏同志主动让出了宝座。

    “那就有劳老相国了。”李中易一锤定了音,压根就没给李琼继续推托的余地。

    按照以往的惯例,内东门小殿只要被锁,不是相公被贬,就是有人拜相。

    当天晚上,内东门小殿被锁,群臣们立时知道了,魏相公出缺之后,新任首相的人选已经简在帝心。

    与此同时,也证实了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个传言,魏仁浦在谋逆大案中的骑墙立场,惹怒了李中易。

    不然的话,按照常理,李中易再怎么想换相,总要等魏仁浦卧病在床一段时间,把套路做足之后,才会考虑动手。

    结果是,魏仁浦的脸,被李中易打得“pia……pia”直响。举朝的官员们都知道了,李中易对魏仁浦的骑墙作派,异常之不满。

    权力圈内外的人士,都在猜测,谁会进入内阁,成为幸运儿呢

    很显然,次相李琼即将升任首相,次相的宝座出了缺,刘金山还是孔昆,他们中的谁会顶上去呢

    在群臣之中,礼部尚书廖章的呼声,可谓是最高!

    &n




第1326章 草鸡变凤凰
    杨玄眼巴巴的在门外等了两个多时辰,又累又饿,却又不敢走,真的是进退两难!

    殿门前,往来的侍者络绎不绝,大家都看见了杨玄的惨样,不由纷纷摇头!

    想当初,内侍省副都知孟遥,那可是在宫里的头面人物。他老人家轻轻的跺一跺脚,宫里的地面上,就得抖三抖。

    然而,形势比人强,原本不起眼的康泽,一夜之间由草鸡变成了凤凰,居然成了内侍省的都知。

    早前,符太后掌权的时候儿,康泽只是杜太妃宫里的所谓首领侍者而已。那时候,别看康泽的位分很高,实权却是几乎没有的,只能干瞪眼看着人家大捞特捞。

    如今呢,宫里发了月例钱,大家就都得上赶着来给康泽送钱。白白送钱上门,还惟恐康泽不收,这世道啊,真心变了!

    大家来送钱的时候,康泽压根就没露面,他只是派了,平时负责帮他洗脚的小侍者小钱子,出来露了面而已。

    以前,孟遥得势的时候,杨玄的派头大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如今呢,响当当的杨玄杨叔父,变成了落汤之鸡,人人皆可走上去踩他两脚!

    只是,康泽虽然权势滔天,最近却也有了心病。李中易好几次偷偷摸摸的进宫,侍卫们都展开了戒严行动,连康泽都无法自由活动。

    康泽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据他的猜测,李中易八成是去找符太后了。

    李中易和符太后之间的关系,绝对干净不了,康泽是个明白人。

    也正因为如此,康泽十分担忧一件事儿:孟遥万一东山再起了,该如何是好

    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康泽就是沾了杜太贵妃的光,才从有职无权的冷灶,烧成了火焰旺盛的热灶,他绝不甘心就此失去对宫里的掌控权。

    还真让康泽猜对了,李中易几次悄悄的进宫,都是来和符太后幽会的。

    只是,符太后不同于杜太贵妃,每次都抵抗得异常激烈,总要折腾得没了体力,才乖乖就范。

    奇怪的是,李中易偏偏就喜欢上了这种经过战斗之后的获取,几次三番的跑来和符太后沟通。

    符太后知道,宫里宫外都是李中易的人,扯起喉咙呼救,除了让她更丢脸之外,别无用处。

    符太后宫里的首领内侍孟遥,虽然被拘在远处,不许乱说乱动。但他心里却很清楚,一旦时机成熟,距离他重新出山掌权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孟遥在这座皇宫里的时间,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对于宫里掌权人士的潮涨潮落,他见得多了。

    据孟遥所知,康泽的独揽大权,已经引起了诸多掌权人士的不满。康泽身为都知,若想多吃多占,本来就是正常的事儿,可问题是,他吃饱了,别人都只能饿肚子了,这就不正常了。

    只不过,康泽目前正得宠,声势如日中天,没人敢触他的霉头罢了。

    孟遥心里很清楚,以李中易对于皇宫内的掌控程度,康泽私下里大捞特捞的破事儿,迟早会露出马脚。

    前几日,符太后和孟遥稍微露了点口风,说她和小皇帝要一起搬出皇宫了,京城里的公爵府正在整修之中。

    不过,据孟遥私下里的估计,以李中易来找的频率,符太后很可能住进京郊的某座宫观里,而不是小皇帝被贬后的公爵府。

    若想掩人耳目,在某座宫观里,绝对比公爵府,要轻松方便得多!

    俗话说的好,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李中易偷会符太后的事,别人也许不清楚,孟遥这个老江湖,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却守口如瓶。

    果然如孟遥所料,没过几日,符太后把他找了去,直接问他:“你是愿意继续留在宫里,还是愿意跟我一起出宫”

    康泽明明是想留下来,嘴上却说:“娘娘去哪里,老奴就跟着去哪。”

    符太后叹了口气说:“你是知道的,那个贱人欺吾太甚,不能由着她的摆布!”

    孟遥一听就懂,那个贱人指的便是杜太贵妃,所谓的不能由着她摆布,指的是,宫里的大权不能尽皆落入那个贱人之手。

    既然符太后已经挑明了说,孟遥也就顺着她的思路往上爬,小声说:“康泽是条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犬。”

    此话恰好勾起了符太后对康泽的恨意,康泽掌握了皇宫大权之后,对太后宫里的用度,百般挑剔,对太后宫里的人员,也是打杀了不少,此仇不能不报。

    “你做好心理准备,你很可能就留在宫里了。”

    符太后此话一出口,孟遥不禁暗暗长吁了口气,郁闷了好一阵子的苦日子,总算是即将熬出头了。

    从太后的宫里出来,孟遥连连叹息不已,先帝是何等的英明神武,然而,他老人家驾崩这才几年,先是最宠的杜妃帮先帝染了绿,紧接着,连太后娘娘她也……

    等到符太后搬离宫中的那一天,李中易的口谕珊珊来迟,命孟遥为内侍省副都知兼掖庭令

    已经被康泽看作是死鱼的孟遥,一夕之间,重回大内的实权派阶级,并且还兼任了极有实权的掖庭令,这简直是让宫里的人,全都大跌了一把眼镜。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定是李中易和符太后之间,暗中做了交易。不然的话,符太后的第一心腹孟遥,不可能继续留在宫里,甚至还掌握了大权。

     



第1327章 求官
    李七娘的祖父,折赛花的祖父,都成了内阁的相公,这极大的刺激了韩湘兰的父亲——韩匡嗣。

    自从,韩匡嗣把契丹公主耶律瓶献给了李中易之后,整个幽州韩家都被契丹人赶尽杀绝了。

    如今的韩家,就剩下了韩匡嗣和韩湘兰父女二人而已。

    原本,韩匡嗣惦记着传宗接代的大事,然而,他纳了几房妾室,肚子都没有任何动静。

    后来,还是韩湘兰找着合适的机会求了李中易,李中易教了韩匡嗣几个生育的绝招。如今的韩家,已经有了三个男娃。

    这人呐,永远难以知足。解决了下一代问题的韩匡嗣,又静极思动,不安于现状了。

    借着韩湘兰回家省亲的机会,韩匡嗣就把想法告诉给了她。

    被封为端嫔的韩湘兰,至今只有一女,名唤湘妞。

    可是,叶晓兰已经有了獾郎之后,肚子里又揣了李家的小包子,实在是令人异常憋气。

    “父亲,上次为了帮您求子,我已经费尽了心血。这一次的求官,我真的没办法帮您。”韩湘兰心里憋着火,却也只得按捺住性子,仔细的解释说,“内宫之中最受宠的李七娘,都从来没有掺合政务人事,女儿算哪根葱,敢冒这种大不韪”

    韩匡嗣久历宦海,他并不是不懂韩湘兰所言的正理,但是,他毕竟以前阔过,曾是契丹国的汉臣之首,哪里又甘心就此做个富家翁呢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并不是想入内阁,而仅仅只想做个一州知州罢了。等做出了政绩,靠硬本事升官。”韩匡嗣也是个明白人,并没有提出多过分的条件。

    按照周制,别说韩匡嗣如今是个五品官,就算是七品官作知州的人,也并不少见。

    “阿父,您此前不是和孔昆孔相公走得很近么”韩湘兰心里有些奇怪,便追问韩匡嗣。

    韩匡嗣叹了口气,懊恼的说:“也怪我不好,给猪肉蒙了心,私下里又想讨好刘相公,结果教孔昆知道了。”

    韩湘兰一阵气苦,玩政治的人,最忌讳公开脚踩两条船。真正有本事的人,公开的立场永远只有一个,私下里却可以踩上n条船。

    归根到底,李中易对韩匡嗣这个贰臣有看法,并没有重用他的心思。不然的话,别说区区知州了,就算是内阁的相公,也不过是李中易一句话的事儿。

    “阿父,你真的是糊涂了。”韩湘兰板着脸说,“您若想做官,只需要讨好皇上即可,毋须看任何人的眼色行事。”

    韩湘兰本就是知识女青年,近些年来,又一直在内书房里从事摘抄和写节略的工作。

    位置决定高度,韩湘兰见多了政务之后,她的见识自然比一般人,要强得多。

    这就和武则天一样,她替患有眼疾的李治处理了多年的朝政,其掌握政务的能力,自然远超群臣。

    “李中……皇上喜欢什么”韩匡嗣等的就是韩湘兰的埋怨,他正好顺势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韩湘兰何尝不明白韩匡嗣给她挖的坑,然而,毕竟是父女,再怎么说,韩湘兰将来若是生了儿子,也需要外家的强援。

    换句话说,韩匡嗣在官场上混得越得意,将来韩湘兰和她的儿子,越具有抢位的实力。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谓世家门阀的优势,除了读得起书,家有厚财,族有官员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投机的眼光问题。

    这就比如说,农村穷苦山区出来的高中生,和特大城市官二或是富二的高中生,放在一起比较所谓的素质(各种高考额外加分的爱好),能有可比性么

    “阿父,您到处相争,反而撞得头破血流。您若是不争了,倒很可能做出一番事业。”韩湘兰的一席话,简直有如晨钟暮鼓一般,立时点醒了韩匡嗣。

    “阿父,您听女儿一言,李老相公和折老相公,都是过渡相公罢了,刘相公才是未来的常青树。”韩湘兰真的是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韩匡嗣本非笨蛋,只不过,阖族被灭之后,意气消沉,神不守舍罢了。

    韩湘兰能够回家省亲,还是托了女儿湘妞的福气。李中易抱着湘妞,逗她耍子的时候,她居然说想外祖了。

    李中易毕竟疼亲生的女儿,心里一软,便给了韩湘兰一天的时间,许她回家省亲。

    在韩家吃过晚饭后,韩湘兰抱着湘妞,乘马车回了老李家。

    刚进门,韩湘兰就听说,叶晓兰快生了。叶晓兰的膝下已经有了一子——獾郎,若是她再生一个儿子,只怕是连狐狸尾巴都会翘到天上去。

    叶晓兰和韩湘兰,那是死对头中的死对头,矛盾深得几乎解不开。

    客观的说,叶晓兰和韩湘兰都出身于幽州,原本应该十分亲近才是。

    然而,由诸多矛盾引起的关系紧张,已经无法善罢甘休。

    只不过,李中易不喜欢他的女人们,公开斗得死去活来,叶、韩二人不敢把矛盾公开化而已。

    内阁的相公们,秉承李中易的意志,给北面称臣的南唐,拟了一份诏书。

    诏书里,开宗明义的阐述了,臣下事君如父的孝道,特别说明了,君父的登基大典,臣下必须亲自来参加的重要意义。

    诏书由孔昆执笔,写的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令李中易很满意。

    “嘿嘿,派人发去南唐吧。”李中易命人用了玺之后,将诏书交回给内阁,通过急脚递发去南唐。

    南唐的后主李煜,肯定不敢亲自来开封献礼,这是人尽皆知的现实。

    &n



第1328章 调兵遣将
    内阁重组之后,面临的新问题,既不是钱粮,也不是人事变动,而是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

    以往,生活垃圾都会被随意性的乱扔,街角、巷尾、河畔等等,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和建筑木料垃圾。

    李中易上台之后,狠抓了城市的治安和卫生工作,除了警政寺之外,还成立了负责城市卫生的机构——街道司。

    街道司的旗下拥有几千名环卫人员,专门负责清扫和运送,无法被回收的城市生活或建筑垃圾。
1...709710711712713...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