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在这个时代,炮兵绝对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兵种,尤其是老炮兵,全是李中易的心头肉,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的格外关照。

    不夸张的说,一名普通炮兵的饷钱和各种政治及经济待遇,甚至超过了步军里边的都头

    技术含量不同,待遇也必须迥然不同,这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则。

    在后世,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各种待遇,早就远远超过了陆军的兄弟们。

    舰载机飞行员




第1213章 谁来监国?
    七万大军出征,又要保守住机密,难度可想而知的高。

    李中易每日照常处理政务和军务,大军则趁夜络绎不绝的开拔向北,从开封到大军前线集结地的镇州,沿途的道路已经军管戒严。

    在这个时代的几大势力之中,李中易是最喜欢玩出戒严把戏的主君,目的也很明确,大幅度增加消息传递回晋阳,或是送去幽州的难度。

    这年月,从官道上,利用驿站马匹传递消息的急脚递,才是最快捷和便利的传信方式。

    潜伏于大周的细作们,也可以翻山越岭的往北送消息,但是,那个时效性就要大打折扣了。很可能,大周出兵的消息还未传回晋阳,李家军已经攻到了城下。

    所以,每次出兵之前,李中易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把特种斥喉们都撒出去。一部控制住官道,另一部则埋伏于乡野之间,随时随地捕捉往北去的细作。

    实际上,也不需要仔细去分辨细作的真伪,只需要将他们扣押一段时间,等戒严令撤消之后,哪怕他们继续向北去送消息,也是为时已晚矣。

    等前锋大军已经北进一百多里地之后,李中易这才慢条斯文理的召见了内阁的三位相公,当众说出了攻取晋阳的军事行动。

    魏仁浦当即楞住了,这么大的行动,他居然连半点风声都没听见,保密工作做的实在是严谨之极。

    刘金山见魏仁浦和孔昆的目光都投到他的身上,他不由暗自苦笑一声,说白了,他事先也仅仅是耳闻一点风声罢了,然而魏、孔两位相公却以为他早就知情却不报。

    怎么说呢,在李中易的麾下,文武殊途乃是既定方针。也就是说,文臣不得干预军事,同理,军方也不得干预政务,这是政治高压线,谁碰谁药丸。

    内藏库和京郊仓库里的粮食、武器、辎重的调动异常之频繁,文臣们起初也在猜测,李中易是不是有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

    然而,此次乡军大校阅,持续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文臣们渐渐的也就习以为常了。

    没想到,李中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采取了战略欺骗手段,明里摆出四面出击的架式,实际上是想收复晋阳。

    没错,李中易干的就是战略欺骗的勾当。大军云集于开封,操练了长达半年之久,究竟是想干嘛呢

    刚开始,南唐中主李璟紧张的要死,从春节后一直担心到寒食节,又从寒食节担忧到了夏至。

    然而,北方的强邻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并没有悍然出兵侵略南唐。

    现在,李中易在上书房内,公布了谜底之后,所有人这才恍然大悟。敢情,李中易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目标一直是晋阳。

    “主上,您万万不可轻身涉险。”孔昆的反应极快,既然出兵已成定局,多说亦无益,不如从李中易的安危入手,倒有可能找到文臣插手军事的缺口。

    内阁的四位相公,哪怕各自的立场迥然不同,在以文制武这件事情上,却不约而同的保持了一致的态度。

    朝廷设立的各个衙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间,都有自我扩权的潜在驱动力,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内阁同样也不例外!

    内阁成立之初,替代的就是掌握天下大政的政事堂。然而,政事堂左手治政,右手管钱,实权大得惊人。

    如今的内阁,既不能真正的管钱,又无法插手军事,更丧失了任免六品以下官员的人事大权,和往日的政事堂相比,权势和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上,按照李中易的想法,内阁的作用大致等同于后世的军机处,被架空的政事堂则类似于清末的参议院。

    内阁(军机处)的设立,这就从国家制度层面的根源上,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削弱了文官集团或是地方封疆大吏插手国政的能量。

    至于,文武殊途,文臣不得干预军事,武臣不得预闻政务,这就使得皇权对暴力机构的掌控,获得了根本性制度的保障。

    从此,文臣集团再也无法利用以文制武的体制漏洞,肆无忌惮的挟持皇权。

    “愚山相公,似此等滔天之功,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李中易含笑反问孔昆。

    孔昆万没料到,李中易会拿功高盖主说事,他一时语塞,竟然噎住了。

    史书上,功劳盖世无双,却又得善终的武将,王剪排第二的话,谁敢居第一

    除了王剪之外,也就是郭子仪了,别的名将,诸如白起、韩信之流,皆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李中易扫了眼在场的三位相公,淡淡的说:“你们都是读书人,我虽然是个不识几个字的土包子,却也知道一个道理:功高不赏之时,是不是就该卸磨杀驴了”

    李中易的提问,令在场的魏仁浦、刘金山和孔昆,完全无法辩驳,只得垂眼不语。

    “孤虽非明主,却也不是暗弱之主,赏无可赏之时,岂不是故意坑害追随我身边多年的心腹重臣么”李中易轻叹一声,“所以,我亲征才是保全重臣之道,你们说说看,是不是这么个理”

    孔昆不愧是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的鸿儒,他的反应极快,马上接口道:“主上亲征在外,未知何人可担当监国之重任”

    &nb



第1214章 渡河
    吃罢晚膳后,李中易携手李七娘,一起在后花园内散步消食。

    “爷,您一路上多多保重身子骨,别太累着了自己,奴家和肚子里的小娃儿,可全都指望着您了。”李七娘一直唠叨个没完,千叮咛万嘱咐,惟恐男人累垮了身体。

    李七娘不愧是一汪健康肥沃的良田,前不久刚刚确认,她已经怀上了身孕。

    李中易笑眯眯的拉住她的小手,柔声道:“娘子,你就放心吧,就算不为了我自己,为了你肚内的孩儿,我也一定会好好的调养身子。”

    李七娘并没有放心,她勾住李中易的手指,细声细气的说:“爷,奴家从来不管您的外务,只是,您身子骨的事儿,奴家总有些说话的余地吧”

    李中易心里明白,李七娘初次怀孕,情绪波动较大,难免敏感多疑了一些。

    “娘子,咱们的孩儿若是个女孩,我一定把她宠到天上去,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李中易只得拐着弯抹着角的分散李七娘的注意力。

    “瞎说,奴家肚里的孩儿,必定是个小男子汉。”李七娘没好气的白了李中易一眼,她做梦都想生个男娃,男人却偏要气她,真的是岂有此理

    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重男轻女的思想,其实他也有。毕竟,偌大的江山,总不能交给女皇吧

    到了李中易的位置上,男孩自然是越多越好,方便他充分挑选合格的帝国继承人。

    历史上的皇朝末世景象,大多是从子嗣艰难开始的,比如说,嘉庆在矮子里拔将军,只能选道光即位。

    到了咸丰临终前,完全没得选择的余地,他只有同治这一个儿子。

    李中易目前只有四子,也就是说,帝国的继承人暂时只有四个选项,可选择的范围依然是偏少的。

    陪着李七娘溜过弯后,李中易起身离开了她的闺房,缓步走到侧门前。

    侧门前,由贴身亲牙组成的精干队伍,早就严阵以待。

    李中易走到“血杀”的身前,温柔的抚摸着它的鬃毛,轻声道:“血杀儿,咱们又要上战场了,开不开心”

    “希律律……”通人性的血杀,兴奋的仰颈长嘶,右前蹄狠狠的刨着地面,仿佛迫不及待的要上战场一般。

    李中易跨上“血杀”那高高的脊背,轻声喝道:“出发!”随即纵马奔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街巷之中,响起了雷鸣一般的马蹄声,附近的居民个个惊疑不定,他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京城的居民们,已经很久没有闻到过硝烟的味道,街道上骤然响起的马蹄声,及时的唤醒了他们过往的惨痛记忆。

    当初,契丹太宗击败石晋,打进开封城之后,满城的男女老少一夜之间,变成了契丹人可以任意欺凌抢掠的“草谷”。

    然而,中原的汉人王朝,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契丹人击败,屡屡被迫称臣。败的多了,中原汉民的志气也就跟着沦丧一空,几乎是谈契丹而色变。

    如果,不是李中易接二连三的击败契丹人,短短的十余年间,开封城也不可能被人们视为安全之城,迁徙入京的人们络绎不绝。

    安全和发财之间,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

    北方的豪强们,大多和契丹人有着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瓜葛,主要是担心被契丹人抢空了他们的小家底,都想立功以求得自保。

    如果不是国民教育的普及和严刑竣法的约束,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都不可能做到舍弃小家,而顾全民族和国家的大义!

     



第1215章 车轨
    李中易故意打岔,询问捉到了细作没有,廖山河明知道其中的猫腻,却又不能不答。

    廖山河拱着手说:“回主上,前方的收获并不大。从小路赶去北方的人,倒是捉了不少,时间太短,暂时没有任何的进展。”

    李中易心里明白,这年月的细作,他们用于传递消息的用具,除了蜡丸之外,便是口信。

    由于李家军广泛使用了口令和密码的制度,包括晋阳、蜀国和南唐在内,也都纷纷使用了各具特色的密码系统。

    据李中易的猜测,晋阳的密码系统应该就是某本书,简单而言,就是用固定的缺字格式,在书信上框出真实的信息。

    如果找不到那本书,李中易又不是数学密码天才,他再厉害,也搞不清楚细作所携书信的真实内容。

    军事上,是高科技使用最多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口令系统,更是简便易行,稍微动点脑筋,便可学来使用。

    除非是破译了密码,即使捉到了混在人群中的细作,一时间也难以快速的甄别出来。

    此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也!

    李中易点点头说:“只要阻拦了细作回传消息即可,不必强求捉细作之事。”

    话虽如此,廖山河依然有些意难平,他瓮声瓮气的说:“咱们花了这么多的人力和物力,却连一个细作都没捉到,带密码的书信,实在是麻烦死了。”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信口安慰廖山河:“不妨事的,等收复了晋阳之后,我就广召天下的数算之士,命他们天天琢磨破掉密码之事,你看可好啊”

    “那敢情好,下臣就盼着破掉密码的那一天了。”廖山河知道李中易的性格,主上的为人向来是说到做到,从不讲无意义的空话。

    李中易曾经说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广召贤能之士,多花点时间而已,迟早攻破别国的密码系统。

    反细作的工作,现在有,将来还是有。只要存在利益上的巨大分歧,或是潜在的威胁,就会有人派出细作,刺探情报,传递消息。

    李中易赶到中军大营的时候,近卫军已经扎营歇息,整个大营里沉浸在酣睡之中,除了随军参议司之外。

    大军出征在外,总参议司就会分出一半以上的参议人员,参与随军的谋划工作。

    参议司的存在,帮着带兵的将领们,减轻了很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让他们只需要考虑打赢的问题,而毋须担心行军的路线、作战的队列以及后勤辎重等令人万分头疼的杂活。

    起初,大家都认为,总参议司的建立,不过是为了贯彻李中易在军队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罢了。

    现在,所有带兵的将领们,无一例外,全都意识到了,参议司的存在,绝对是人类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参议司、细化到具体水井的舆图、山势走向异常清晰的战术沙盘以及图表化的后勤物资储备图,这一切的一切,绝对不是白费工夫的瞎胡搞,反而成了李家军里中高级将领必不可少的决策工具。

    战争,从远古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军事情报领域也越分越细化,将军们也日渐依赖辅助决策的各种工具。

    比如说,天上的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地面上的各种传感器等等。

    在战争中,谁掌握的信息更多,哪怕只超前知道很短的时间,也足以改变战争的走向。

    在标准化的训练体制之下,李家军如今并不缺少勇敢的士兵,而是更加优秀的辅助军官和人员。

    参议司、后勤司、军法司,到处都缺人,尤其是合格堪用的人才,谁都会抢着要。

    不管是哪个世纪,人才的争夺,永远是统治们的头等大事。

    在辕门前下马之后,李中易并没有马上进入中军大帐,而是掉头去了左侧的随军参议司的大帐。

    门前的警卫见李中易来了,正欲捶胸行礼,李中易赶紧竖起食指挡在嘴前,示意警卫噤声。

    李中易喜欢看真实的现象,而不想被部下们制造出来的假象所蒙蔽,于是经常性的冷不丁的抽查部下们的工作状况。

    所谓地位越高,距离群众越远,信息传递的链条也就越长。

    历史上的开国君主,大多知道民间的疾苦,也就不容易被官僚集团所蒙蔽。等皇朝历经三世以上的传承之后,帝国的继承人常年和深宫妇人为伍,过着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就很容易出现何不食肉糜的大笑话。

    李中易踱入参议司大帐的时候,帐内正吵得热火朝天,他不由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大家争吵的内容。

    “我军实现了骡马化,至少日行九十里,比寻常的军队,快三倍有余,必可打晋阳一个措手不及。”

    “你想的太简单了,现在是天晴,青铜炮队尚可跟得上大队伍。若是天降倾盆大暴雨,道路泥泞不堪,还能够跟得上么”

    “我说话是有依据的,炮营的那组炮队,皆配备有防泥的沙袋、工兵铲等物,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修出炮车行进的通路。”

    “不然,不然,若是连降大暴雨的天气,沙袋够用么”
1...678679680681682...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