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在接下来的宫里生涯之中,楚雄有理由相信,小张子一定会对康




第1206章 设局
    李中易从杜沁娘的住处出来,隔着老远,就见康泽跪在道旁。他不由微微一笑。这个狡诈的老内侍,毕竟是个聪明人,没有笨到姥姥家去。

    李中易反手一掌,将小张子提拔为内侍省副都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必是康泽失了势。

    长春宫观虽然在宫外,却一直归宫里管辖,李中易让小张子这个副都知负责宫里的事务,明摆着是给康泽上眼药,教他难堪的。

    如果,康泽不主动来请罪,等正式的任命公文下达之后,那康泽就等着被小张子收拾吧。

    逻辑其实很简单,一山岂容二虎康泽又不是二傻子,他自然要来向李中易请罪。

    李中易摸着下巴从康泽的身前走过,康泽随即像叭儿狗似的,闭紧嘴巴的缀在李中易的身后。

    嘿嘿,还真别说,康泽的确在伺候人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别的且不去说它,单单的察言观色和知情识趣的功力,康泽就秒杀掉了内阁所有的相公们。

    “你先待在长春观里,好生伺候着太贵妃娘娘,若是有功,孤必有另命。”李中易临登车前,故意含而不露的做了暗示。

    康泽瞬间秒懂了李中易的真实意图,他不由一阵狂喜,说白了,李中易的意思是,让他康泽伺候好杜沁年和她肚子里的小娃儿。

    按照李中易的暗示,如果杜沁娘母子皆平安,他康泽极有可能重掌皇宫里的大权。

    权之一字,令无数红尘土中人颠狂,并为之倾倒!

    很多所谓的世外高人,嘴上说着淡薄权势,骨子里其实是距离权力核心圈过远,求权而不可得也!

    李中易始终记得一句名言:痛恨**者,只因他没有搞**的资格!

    权力就是无法戒掉的du瘾,不管掌权者喊什么样的口号,不争的事实是:掌权者所享受的特权,永远令屁民艳羡!

    从长春宫观出来之后,李中易登车去了总参议司。总参议司是整个李家军的神经中枢,李中易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过去转悠一番。

    总参议司里的人,都清楚李中易的老习惯,经常可以见到主上在司里乱逛一气。

    李中易很喜欢随意性的逮住某个年轻的参谋军官,守在战术沙盘旁边,胡天海地的瞎侃一气。

    起初,人们并不知道李中易的用意。慢慢的,总参议司里有能力的参谋军官,被纷纷提拔去了一线作战部队当主官。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敢情啊,主上是在利用随机性的机会,考察有能力的军官。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

    统帅无能累死三军,将熊,必定会熊一窝!

    李中易绝对不希望,他苦心经营的李家军,葬送于只会夸夸其谈的参谋之手。

    和往常一样,李中易迈步走进沙盘室,迎面就见一名参谋军官,正面对着硕大的沙盘,双手抱胸的念念有词。

    李中易刻意放缓脚步,走到那名参谋军官的身后,就听他喃喃自语道:“我军水师占优,若是步军徉攻,重兵集团走海路绕过长江再登陆,则南唐必破……”

    不错,不错,李中易暗暗点头,南唐不过是仗着长江天堑,抵御大周的雄师罢了。

    按照既定方针,李中易正是打算从长江北面徉攻,与此同时,主力部队五万人,乘水师战舰,从海上绕道盐城或是如皋登陆,南北夹击之下,南唐必定速亡。

    基本上,只要是总参议司的参谋军官,大家基本都知道,跨海作战一直是李家军的强项。

    李中易眼前的参谋军官,能够看破这一层关系,从根子上说,并不知



第1207章 训子
    除了尚在吃奶的獾郎之外,其余的三个儿子并肩站成了一排,正眼巴巴的望着李中易。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今天的功课都完成了”这话问的是儿子们,他的眼神却瞟向兴哥儿。

    今天的功课,除了读书和务农之外,就是练习军事队列。

    尚武的精神,自从宋朝以降,在重文抑武的钳制之下,竟然成了稀罕之事!

    李中易绝不希望他的儿子们,像贾宝玉那种混蛋一般,胸无半分大志,成天只知道厮混于脂粉堆里,活脱脱败家的二世祖。

    俗话说的好,七**狗也嫌!

    眼前的这三个小混蛋,如今正是调皮捣蛋的岁数,哪天不淘气了,李中易反而会觉得诧异。

    一般的小娃儿淘气捣蛋了,直接告诉他的家长便是,可问题是,三个坏小子的亲爹是李中易。

    谁敢到李中易的跟前告这三个小坏蛋的刁状,难道不怕将来他们中的某一个接掌大位之后,玩一出秋后算帐么

    再说了,当着李中易的面,痛斥他的儿子们没有家教,这到底是想叫谁更难堪呢

    “李继德,你说说看,你爹爹我靠什么打下的偌大个万里河山”李中易斜睨着老三兴哥儿,故意给他出难题。

    毕竟,李继德方才八岁的小娃娃罢了,他懂得什么叫作万里河山

    “爹爹,您又哄骗小孩子玩儿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没必要问孩儿吧”李继德的一席埋怨,显得童趣十足。

    李中易兴致勃勃的追问李继德:“既是如此,那你就把这么简单的问题,说个清楚,讲个明白吧”

    李继德歪着脑袋,一本正经的说:“兵强马壮,乃是爹爹打下万里河山的根本。”

    李中易心下大乐,俯身将李继德抱入怀中,夸道:“小小年纪竟然知道打天下之至理,也不枉你爹爹我的一番苦心教导了。”

    谁料,李继德却嘟着嘴说:“爹爹打下万里河山的基础,是从蜀国的河池,那个穷乡僻壤开始的。孩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爹爹有句名言,叫作啥来着,哦,对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继德再擅长撒谎,毕竟还是个八岁的孩子。李中易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折赛花平日时常念叨,兴哥儿绝不至于记得如此的清楚,他情不自禁的亲了儿子好几口。

    “孩儿又不是美人儿,亲一下就好了嘛。”李继德嫌弃的用衣袖擦拭小脸上残留的口水。

    李中易心下更是大乐,捉住儿子的小脸,又狠狠的亲了好几口,这才意犹未尽的说:“现在你的这里给爹爹我亲,将来啊,嘿嘿,就给好多好多的美人儿亲。”

    “你们虽然是我的儿子,却不可能无军功便授爵。现在如此,将来你们带兵打仗之时,亦须如此要求自己的部下,明白么”李中易命令三个不怎么乖的小崽站成一排之后,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们,“功名但在马上取。与其靠着为父的荫庇当混世魔王,不如靠自己的真本事,一刀一枪的挣回爵位。”

    “明白了。”三个儿子齐声应喏,实际上,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没真正的明白,他们的父亲为何如此的严苛要求

    李中易却看得很清楚,他的儿子里面,只可能有一个人接掌他打下来的基业。其余的儿子们如果从落地开始,就享有王爵或是公爵,这地位太高了,难免会被作家主的那个兄弟所忌惮。

    为了那把独一无二的至尊宝座,导致骨肉兄弟相残,是李中易最不乐意看到的场景。因此,早早的防微杜渐,也就势在必行!

    “全体都有,听我口令,立正!”李中易这一周交待的主要功课,便是顶着寒风站军姿。

    托天之福,李中易是举世无双的国医圣手,他提前备下解风寒的各种汤药和药丸,根本不需要担心他的儿子们染上感冒发烧。

    “玉不琢不成器!”李中易话音刚落,甩手一棍,便抽在李继易的屁股上,厉声喝斥道,“像个什么样子连军姿都站不好,将来怎么上阵杀敌”

    李继易的小脸立时就红了,也顾不上喊疼了,赶忙夹紧双腿,站出标准的军姿!

    楚雄在一旁大为感叹,都说自家的儿子自己管不好,必须易子而教。可是,李中易却偏要把儿子们拘在身边,一边言传,一边身教,还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追随于李中易身旁越久,楚雄越容易感受到,李中易那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楚雄完全想不明白,李中易哪里来的那么巨大的时间紧迫感,可是他却明白,少主们在主上的非人夹磨之下,将来的成才率,必会高得惊人!

    玉不琢,怎么可能成大器呢

    楚雄暗下决心,等他成婚有子之后,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把他的儿子,送入主上的府第,求主上好好的夹磨一下,免得将来变成败家子。

    三个儿子毕竟年幼,李中易只让他们站一刻钟,便可歇息一刻钟,然后接着再站军姿!

    国防安全教育,李中易确实做到了从娃娃抓起,只要是他的儿子,都必须具备尚武的进取精神和贸易发财的基因。

    想当初,康麻子晚年的九龙夺嫡的戏码,核心就在于,康麻子的子孙教育太过于成功,成年的儿子们各个都有独门绝活。

    比如说,大阿哥胤禔虽然粗鄙少文,为



第1208章 成不得大事
    自从得知开封附近的乡军,参加李中易亲自主导的乡军大校阅之后,南唐的君臣们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便要一夕三惊,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长江防线上的南唐水师,连续戒备了三个月之后,却连一杆大周的军旗都没有看见。

    南唐水师大都督,俗称为林虎子的林仁肇,却丝毫也不敢怠慢,将水师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轮岗戒备。

    南唐步军的战斗力,比起大周的精锐禁军,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差出去十八条街都不止。

    然而,林仁肇所掌握的南唐水师,总共只有八万人,却是精锐无比,下水如蛟龙,上岸似猛虎,就连李琼当初都败在了他的手下。

    说句心里话,林仁肇一直有心北伐,收复沦落于胡人和契丹人铁蹄之下的盛唐故土。

    但是,林仁肇并不赞同南唐中主在这个节骨眼上,与李中易为敌人。

    按照南唐中主的想法,晋阳的刘汉、蜀国的孟昶、契丹人以及李重进、李筠,联合进攻李中易,则铜臭子必败。

    林仁肇却以为,方今之计,惟有按照李中易的练兵之法,训练出一支十万人的精锐步军。那么,即使李中易率军从海上进攻大唐,亦有还手之雄厚本钱!

    然而,南唐中主却误认为林仁肇的脑后有反骨,想利用其所掌握的兵权,行不臣之事。

    在五代十国时期,下克上的武将谋反,几乎每年都在上演。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单单是大唐烈祖李昪,本是徐温的养子,并改名为徐知诰。但是,抢夺徐家和杨家天下的乱臣,正是他李昪。

    说句心里话,两宋朝廷一直奉行重文抑武之国策,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乱臣贼子颇多有关,必须严厉控制武将们的野心和权势。

    事实上,还真让林仁肇猜对了,李中易故意装作兵力空虚的样子,让江淮十四州变成了不设防的肥肉,就是想诱敌深入,引林仁肇的南唐水师上岸步战。

    谁曾想,林仁肇一直屯兵于池州,丝毫也没有进兵北上的企图。

    果如林仁肇所料,李中易分兵出击,异常迅速的平定了李重进和李筠的叛乱。然而,中主李璟却依然执迷不悟,一个劲的发诏书,催促林仁肇发兵北上。

    林仁肇也是属犟驴的,就爱认个军事上的死理儿,死活不肯出动兵马北上。

    这么一来,原本就十分忌惮林仁肇的李璟,愈发以为林仁肇早有异心。

    只是,大敌当前,李璟不敢擅自换帅罢了,迟早会秋后算帐。

    北边的李中易,是个坏心眼的家伙,春季校阅完毕了开封附近的一半乡军,又接着征召开封附近方圆五百里以内的乡军。

    李中易很可能出兵的消息,令南唐的君臣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林仁肇却只是晒然笑道:“此乃故意打草惊蛇之小技尔,何足道哉”

    这话经过n个人的嘴巴,最终传入李璟的耳内时,已经大变了样。结果,李璟的小黑本上,又给林仁肇记上了大大的一笔。

    南边的林仁肇手上一直都只有八万人,北边的李中易却不慌不忙的大搞校阅乡军的行动,就连起初以为他将出兵北汉的赵老二,也有些吃不透他的心思了。

    “则平,你说说看,主上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赵老二十分不解的望着赵普。

    赵普年前被贬去了外任,最近才被召回京城,他刚在馆驿落脚,就登了赵老二的府门。

    “以某家之见,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赵普拈起几根鼠须,冷笑道,“此乃疲兵之计也!”

    赵老二凝神细想,当即茅塞顿开,笑道:“迷惑疲惫南唐之水师也



第1209章 出击晋阳
    “诸位,河东之地,乃是我大周之咽喉。虽然主上早早的征服了党项一族,然而,河东河西之蛮子部落,和咱们只是口服心不服的虚与委蛇罢了。”现任同知总参议司事的何大贝,手里提着细木棍,在超大型沙盘上面指指点点,“诸位请看这里……”

    李中易摸着下巴,扫视了全场一周,只见室内的所有人,全都聚精会神的跟着何大贝的指挥棒,而不断的挪动视线。

    嗯哼,只有打仗,并且是打大仗,室内的这些人,才有可能捞足军功,并跻身于人上人的行列。

    军人,尤其是纯粹的军人,一直为李中易所喜爱。

    不想打仗的军人,还能叫作是军人么

    所谓和平鸽,在李家军中,那是绝对没有市场的懦夫,必为众人所不耻!

    在李家军,一旦李中易决定要开战了,那就说明战争的条件,已经充分具备,狠狠的打就是了!

    暂时不打,不是怕事,或是怯战,而是发动战争的时机并不成熟,或是战争的红利不足,只能徐徐图之!

    犯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这口号极其具有煽动力,令广大皇汉一族,热血异常之沸腾!

    然而,仅仅只因为声威,就擅动刀兵,等于是为了好大喜功而做的亏本买卖,智者所不为也!

    李中易对于开战的条件,一向看得十分清楚,要么有大利可图,要么可以杀鸡给猴看,不然的话,不可能开动战争机器。
1...676677678679680...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