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校阅大营里,一个都的乡军士兵,正列队于大校场一侧,静静的等候上边派人来校阅他们。

    不大的工夫,检校副队正李正青手抚着腰间的佩刀,迈开大步,昂首挺胸的走到乡军队列的前边。

    “全体都有,立正!”带队的亭正贾秋盛扯起大嗓门,喊出了响亮的口令。

    “啪!”乡军士兵们应声并拢




第1202章 开花弹
    为了避免浑水摸鱼的情况发生,各亭各村的乡军被整个的拆分开来,由总参议司通过抽签的方式派出一杆子插到底的校阅官。

    李正青就是抽签后,被选定为祥符县张和亭的校阅官,他的任务主要是考察张和亭所属乡军的长途移动能力。至于别的校阅项目,另有抽签的军官来负责。

    抽签制度的好处,就在于最大化的避免了人情放水的弊端,相对公平性是毋庸置疑的最高。

    天朝的事情最怕的就是层层认真,其中的核心是,事事可以落实到人!

    李中易心里比谁都清楚,吏治才是各种新政策最有力的保障,他绝对不乐意重蹈王安石变法的覆辙,不仅要政策好,更要在出了差错后可以追责到人!

    总之就是一句话,无法追责到具体某个人的政策,不仅无法造福与民,更会变成坑民的便利工具,反而会给有产的农民增加更多的负担。

    下午时分,李中易批阅完手头的军政公文之后,换上便装,领着楚雄从侧门溜出了执政王府。

    军器监最近出了个天大的成果,居然比预想的时间,早了好几年,便整出了开花弹。

    众所周知,实心弹主要适合攻城,而开花弹则是野外阵地战的以步制骑的法宝。

    面对如此重大的成果,李中易自然是心痒难抑,必须亲眼去看一看,晚上才有可能睡得着觉。

    判军器监的李虎,事先没有接到李中易要去的通知,他和往常一样,身穿一身制式工匠的服饰,和炮匠们混在一起。

    李中易赶到炮案的时候,恰好看见李虎亲自动手,异常专注的给大炮抹油。李中易不由暗暗点头,李虎虽然是武将出身,又是李七娘的生父,妥妥的外戚,按照戏文里的说法,已经够资格横行不法了。

    可是,李虎性格憨厚老实,做事却十分认真,而且非常好学,能和工匠们打成一片,这正是李中易格外看重他的地方。

    汉太祖刘邦评价周勃是厚重少文,李中易对李虎的看法是,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军器监是技术性的部门,正需要类似李虎这种做事认真的老实人。

    李中易没去打扰李虎,他领着楚雄在车间里四处游荡,东瞧瞧西瞅瞅,不动声色的暗中观察炮案里的情况。

    流水线的生产作业,虽然都是纯粹的手工,没有机械的助力,但是,生产的效率比原来的军器监,高出去至少十倍以上。

    李中易一路走,一路看,所过之处的每位年轻工匠,都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十分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只允许工匠老师傅的子弟替职,也就是后世常说的顶职,这是李中易的创举。与此同时,李中易还给技术拔尖的十几位老师傅授予了从九品的虚衔。

    别看只有从九品而已,再小的芝麻官,也是官身,而不是人人可踩的贱匠。

    事实证明,李中易开天辟地的创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解决了老师傅的后顾之忧,又可以让工匠们形成技术梯队,他们都只需要全神贯注的钻研技术,就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捞个一官半职,衣锦还乡之时自是得意非凡。

    前膛炮迟早会被后膛炮所取代,整个过程不可逆转,并且制退复进系统必定会在未来大放光彩!

    只是,受限于如今的冶金、造炮、机械等各方面技术落后的现状,李中易对于制退复进系统也只敢在梦里想一想而已。

    开花炮弹,李中易所知并不多。不过,他知道的再少,也比所有人都更清楚火炮及炮弹的发展方



第1203章 道友和贫道
    “严格按照炮军操典的规定执行,第一项,洗膛……”

    “擦膛……”

    “查看发射药室……”

    “查看炮膛有无残药……”

    “上药……”

    李中易站在百米远的胸墙后边,手举着单筒望远镜,抿紧嘴唇,默默的观察每位试炮官兵的动作。

    科学性实验,既要拿到发射的数据,又要确保试炮人员的安全。因此,规范性的试炮规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稍有马虎大意。

    李虎静静的站在李中易的身后,他很想去执政王府里探望下李七娘,却又有些犹豫。

    所谓父女连心,李虎虽然讷于言,性格憨厚,却是个少有的明白人。

    李虎的长子李正青,打小被他爷爷李琼给惯坏了,等到李虎醒悟过来,为时已晚。李正青已是臭名昭著的京城八衙内之一,就像是过街的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由于儿子的教育缺失,让李虎痛下决心,异常重视对女儿李七娘的培养。

    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月,李虎不惜掏重金聘请名师,教导李七娘读书习字弹琴作画,并且,李虎只要忙里偷闲,就会陪着李七娘谈天说地,确实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也正因为如此,李七娘和李虎之间的感情极为深厚。李七娘当初私奔去寻李中易,李虎明知道极其不妥,为了不伤爱女之心,他偏偏选择了装傻充楞,只当完全不知情一般。

    这可真是一片拳拳的爱女之心!

    李七娘的宠爱越深,李虎越不敢越过雷池半步,惟恐阻碍了外孙将来可能的接掌基业之路。

    就在李虎走神的时候,李中易忽然扭头,含笑夸奖他:“试炮的组合有板有眼,看来您没少下苦功夫啊。”

    李虎赶忙深深一揖,毕恭毕敬的说:“臣下没有太大的办事,不过,若论办事认真,倒是臣下的长处。”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自从他率军打进了开封城之后,整个滑阳郡王府越来越谨小慎微,惟恐行差踏错,不敢稍有逾越。

    滑阳郡王府是妥妥的外戚,既可享受富贵,却又身处嫌疑之地。李琼父子虽有杯弓蛇影之嫌,李中易倒是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李七娘的盛宠已是尽人皆知。

    “岳丈不必如此客套,咱们可是一家人呢。”李中易心里满意李琼父子的恭顺和识大局,多给些好脸色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李虎不因李中易的夸奖而得意,反而更加恭顺的弯下腰,拱手道:“蒙主上如此抬爱,下臣实在是愧不敢当……”说了一大堆客套话。

    李中易摸了摸下巴,本想劝说李虎放下心理包袱,转念一想,还是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的徒劳。

    滑阳郡王府,以前是李中易的坚定盟友,如今,却是他的铁杆臣下。君臣父子,三纲五常,万万错不得滴!

    李中易扭过头去,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试炮的队伍那边,毕竟,在没有火绳枪的时代,青铜火炮对于以步制骑的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点药。”随着试炮队正的一声令下,长身管青铜炮的药室导火线被点燃。

    李中易尽管已经见过无数次类似的场景,却依然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的盯着逐渐烧短的导火线。

    然而,天公不作美,导火线燃烧进了药室之后,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李虎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拱手道:“禀主上,燃烧药没爆,此皆臣之过也。



第1204章 身管的学问
    新鲜出炉的长身管青铜火炮,炮管长约四尺七吋,整个炮身通过加粗的轴承,安装在铁质的车轮上。

    通俗的说,也就是老电影《战争与和平》里,法军所使用的那种火炮,可以十分方便的被四匹或六匹,甚至是八匹驮马拽着走。

    整个大军的机动力,对于农耕民族而言,简直就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草原民族对抗农耕民族,其所掌握的最大战略优势,不过是骑射二字罢了。

    李中易自从建军之后,一直把部队的机动力训练,摆在了各种训练科目之首,始终不曾动摇过。

    如今的大周朝廷,在李中易的掌握之下,西北的战马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地区,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契丹人所掌握的机动力优势。

    骑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至于射的问题,李中易手头拥有的两大远程攻击法宝,除了神臂弩之外,有效射程远达五百米以外的青铜火炮,更是收割敌人性命的死神镰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美中不足的是,李中易亲自狠抓的燧发枪研制工作,进展依然缓慢如同蜗牛。其中最大的难题,一是枪管的内膛,一是燧石击发机构的选择。

    至于火绳枪,军器监倒是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搞出了几件样品。然而,成本太过于高昂的火绳枪,目前只能起到装饰品的点缀作用,而无法大规模的生产并普及开来。

    不管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李中易面对的最大难题,归根到底也就两个字而已:枪管!

    别的且不去说它了,单单是钻通狭窄的枪管,就至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打磨管内膛又需要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导致十个月才能造出一支差强人意的长管。

    更要命的是,由于冶铁技术不过关,仅有的几根枪管,因为强度不够,在实验中屡屡炸膛伤人。

    在管身之上加铁箍或是铜箍,虽然提高了身管的防爆强度,却也直接造成了管身过重的弊端,根本无法投入到实战中去。

    方今之计,李中易唯一能够指望得上的火器,也就只有青铜火炮了。

    不过,青铜火炮虽然射程远威力大,弊端也十分明显。携带青铜火炮长途移动之时,几百斤甚至是上千斤的重量,全都压在两条车轮之上。一旦遇上了大暴雨的天气,炮车在泥泞不堪的官道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炸膛事件过后,李中易召集炮案的工匠老师傅们座谈,大家一起喝着茶水,磕着瓜子,畅谈为何会出现炸膛的根本性原因。

    “禀主上,以小人的愚见,之所以会出现炸膛,其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加铜箍的力道不足所致。”

    翻身做了官员的老工匠潘乙,有感于李中易赐官的恩惠,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书出他自己的心里话。

    李中易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只要有人敢带头说真话,下面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有话只管直言。”李中易随手塞了一把瓜子到潘乙的手里,潘乙望着手里的瓜子,不由呆了呆,紧接着泪如泉涌。

    “蒙主上如此的厚爱,小人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潘乙一边哭一边解释说,“铜性偏柔偏脆,以铜箍捆扎炮管,难免束力偏小……”

    李中易一边听,一边点头,潘乙虽然大字不识得几个,却是在工棚里和冶金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工匠。

    这就像是后世的理工科大学生,在分配进了工厂之后,理论知识懂得一大堆,真到了动手之时,立即就傻了



第1205章 长春宫观
    长春宫观里,不仅关着刘汉政权几任皇帝的妃嫔们,尚有本朝太祖郭威的十几个嫔御,以及先帝柴荣的几十个嫔妃。

    按照惯例,有儿子的妃嫔,可以跟随儿子一起去封地生活。若是膝下没有子女,那就对不起了,若无皇太后或是小皇帝的加恩诏旨,就只能被送进长春观里,凄凉无比的度过余生。

    实际上,前朝皇帝的嫔御们,若能活着被送进长春观里养老,倒是天大的福气了。

    太祖郭威和先帝柴荣驾崩之后,按照伴死如伴生的丑陋殉葬规矩,已经有几十名妃嫔,被白绫勒死,送入陵寝陪了葬。

    其实,如果不是杜太贵妃生下了曹王熙让,皇太后肯定会赐她一条白绫,让她跟着柴荣的梓宫,一起躺进周世宗的陵寝。

    长春宫观的后门前,李中易刚下马车,迎面就见满面谄媚笑容的康泽,快步迎了上来。

    “老奴拜见主上。”康泽隔着老远便哈下腰,单膝跪地,大礼参拜李中易。

    李中易游目四顾,见仅有一名小太监守在观门前,他不由暗暗点头,这个小太监有资格看见康泽的丑态,显然是心腹中的心腹。

    “你过来。”李中易招手示意那名小太监过来,康泽不由心中暗暗一喜,他故意在身边留下小张子,目的就是想引起李中易的注意。

    这年月,地位越高的达官贵人,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极大的丰富。他们除了喜欢收藏美人儿之外,更偏爱养脔童,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龙阳公子,或称为断袖之癖。

    一代雄主柴荣,都曾养过脔童,康泽私下里琢摸着,李中易应该不至于排斥龙阳之风吧

    果然如康泽所料,李中易刚一见到小张子,便招手唤他到近前。

    小张子仿佛不可雕琢之朽木一般,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一脸茫然的站在后门前,彻底的傻到了姥姥家。

    康泽的气简直不打一处来,气得鼻孔直冒烟,却又不敢当着李中易的面大声喝斥小张子。

    小张子磨磨蹭蹭的挪到李中易的面前,学着康泽的样子,单膝跪地,行大礼参拜,“小的小张子,拜见主上!”

    李中易定神一看,这小张子长得还真是俊俏之极,比他此前所有见过的偶像派大明星,还要俊俏何止是三倍以上

    也不知道康泽是怎么找着小张子的

    “嗯,你长得很漂亮,孤看着也觉得赏心悦目,今儿个来得仓促,也没带什么好礼物赏你,这么着吧,就赏你做内侍省副知吧。”李中易心里恼火康泽整出的妖蛾子,面上却丝毫不显怒意,他故意破格提拔了小张子,等于是让康泽和小张子玩一出窝里斗的戏码。

    康泽一听李中易的吩咐,当即知道大事不妙了,这马屁显然拍到了马蹄上。

    然而,李中易说出口的话,向来都是金口玉言,从无更改的先例。康泽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而不敢稍有不驯的表现。

    见康泽摆出一副俯首贴耳的模样,李中易不由高高的翘起了嘴角,嘿嘿,康泽想卖掉小张子的菊花,小张子岂能不怨恨康泽

    一旁的楚雄,亲眼目睹了李中易反手一掌,狠狠整治康泽的全过程。他不由暗暗挑起大拇指,主上曾经说过,以子之矛攻之之盾,又名以其人之道,还治于其人之身。

    这一招实在是高,正如主上所言的那种高,即高家庄的高!

    楚雄看得很清楚,心怀怨恨的小张子,毕竟年轻,还没学会彻底掩藏心事,以至于目露凶光的一瞬间,让异常敏感的楚雄,及时的捕捉到了。
1...675676677678679...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