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第1194章 道行深
    大年初一的早晨,李中易早早的起床,领着妃嫔和孩子们,给父母双亲拜过了新年。

    吃早膳的时候,李七娘一直盯着李中易,李中易明知道她想问昨晚赵春来寻的事,却故作不知的大口喝粥,大口吃菜。

    在执政王府,包括主人在内的所有人,饮食皆以少盐少油的清淡口味为主,并且禁止食用隔夜的饭菜。

    除了在祥慈院内聚餐之外,平日里,女人和孩子们想吃啥,都需要提前一天点餐。点多少种类和分量,就必须吃光多少,绝对不许剩饭剩菜。

    和一般大户豪门不同,李中易在后院内,推行的是计划开支体制。即,每个女人或每个孩子,每月的开销都是恒定的,并全部发放到个人手中。

    通俗的说,爱打扮的女人,可以省下吃饭的钱,用于脂粉首饰等物的采买。

    实践证明,计划开支的制度,执行了这么多年下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既减少了后院矛盾,又可以让女人和孩子们各取所需,李中易还省了不少冤枉钱。

    实际上,李中易是从汽车补贴制度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人都是自私的,也是逐利的动物。

    哪怕官员们再不缺钱,已经发放到了兜里的车补,那就等于是自己的钱了。自己的钱,不管怎么样,都必须省着花。

    不管哪个时代,只要是公家的钱,无论怎么挥霍,官员们都不可能心疼!

    所以,李中易抄家得来的田庄、商铺、宅第、银钱,全都闷不吭声的收入了私囊,令等着分赃的官员们,只能干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说句心里话,李中易以前还是臣子的时候,始终想不明白,整个天下都是汉灵帝的家产,他为何还要大肆卖官鬻爵呢

    等到李中易坐上了天下至尊的宝座之后,他这才恍然大悟,敢情,汉灵帝是个真正懂行情的明白人。

    与其让大臣们私下里捞了好处的卖官,不如汉灵帝自己公开叫价开卖,收入还都归宫里所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李七娘的院里,开销也是恒定的。只是,李中易夜宿于她这里的次数非常多,男人的开支混进来一起花,显得非常富裕罢了。

    李中易的直觉没错,李七娘确实起了疑心,其中的重点是:哪有宫里的太贵妃,除夕夜居然还派人上门的道理

    不过,李七娘虽然觉得可疑,却做梦都没有料到,她的男人已经把宫里太贵妃的肚子搞大了!

    男人虽然掌握了天下大政,但是,所谓百足之虫,死而未僵,宫里的符太后和小皇帝依然是重点盯防对象。

    因为赵春登门的次数比较频繁,李七娘不可避免的想偏了方向,她以为,杜太贵妃是男人在宫里安插的眼线。

    毕竟,女人监视女人,比男人监视女人,要方便且容易得多。

    更何况,杜太贵妃是位分仅次于符太后的女人,制得住符太后那边的女官、宫女和内侍。

    当然了,李七娘的脑海里,偶尔也会闪过杜沁娘和她的男人有私情的念头,随即觉得太过于荒唐了,疑虑还没生根发芽,便被她自己给否定了。

    李中易不慌不忙的吃过早膳,净手漱口之后,这才捧起茶盏,笑道:“我和宫里的杜太贵妃私下里有些约定,下次赵春再来,门上会直接禀报到你这里来。”

    隔壁老李的这一番坦荡无比的作派,彻底打消了李七娘的疑虑,她俏皮的一笑,说:“然后呢奴家是不是该让人把赵春领去见你”

    李中易暗暗松了口气,总算是把精明过人的李七娘给糊弄了过去,不然的话,偷人事小,伤害了他和李七娘之间的纯洁感情,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李七娘想了想,又说:“爷,奴家是不是要隔三差五的进宫去瞧瞧



第1195章 恶阉
    见不见符太后,对于李中易而言,不过是走个过场的表面功夫罢了。他这次进宫的主要目的是,去见杜沁娘,当面协商肚子被搞大了的问题。

    李中易在符太后那里吃闭门羹的场景,一直守候在侧的康泽,自然是尽收眼底。

    然而,康泽却始终低垂着脑袋,耷拉着眼皮子,只当啥都没看见一般。

    宫里的内侍,若想活得比别人更久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便是:难得糊涂!

    知之为不知,且管住了嘴巴,方为真知!

    在这深宫大内之中,各种见不得光的秘密,层出不穷。康泽在宫里混了好几十年,如果管不住嘴巴,他早就被人扔进深井里,喂了大王八。

    李中易在楚雄的护卫下,迈步拾级而下,康泽赶忙迎上来,点头哈腰的说:“主上新年大吉万福。”

    “康泽,你还真是好手段呐。”李中易对康泽向来不假言辞,类似这种地地道道的小人,你越是和颜悦色,他越会蹬鼻子上脸。

    康泽品出话风不对,赶忙把腰哈得更深了,涎着脸说:“回主上,小人的根已经切了很久,多少影响了性子,琢磨人呢,难道偏阴暗了一些。主上若觉得不对,小人马上就改。”

    楚雄斜睨着康泽,这个老阉货丝毫不顾体面的,把他自己贬入尘埃之中,令人既觉鄙视却又难起杀心,难怪和他一起入宫的内侍都死光了,他却越活越有精神。

    李中易不由哑然一笑,康泽这老小子,属于典型的变色龙。

    当着李中易的面,康泽装成可怜巴巴的小爬虫模样,别提多卑微了!

    等背过身去,康泽对宫里的女官、内侍和侍女,又是另一副盛气凌人的小人嘴脸!

    从李云潇、李延清和楚雄等人的身上,李中易看到了,什么叫作绝对的忠诚

    然而,从康泽的小人行径,李中易彻底明白了,为啥历代的君主,都需要养佞臣

    李中易没想到的事儿,康泽不仅想到了前头,而且还偷偷的把事儿办了,办得还很漂亮。

    这种见风使舵的佞幸,李中易居然用得很顺手,暂时没打算换掉他。难怪,历史上的佞幸们,无一例外,全都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那边宫里出了大事,你竟然不知道”李中易笑眯眯的望着康泽,绝对的和蔼可亲。

    康泽早已经察觉到,李中易笑得越欢乐,心情越不爽。眼看着要倒大霉了,康泽吓得腿一软,顿时单膝跪地,颤声道:“主上,老奴老糊涂了,想得太多了。其实娘娘一个月没来天葵,老奴已经知道了,只不过,老奴只有一颗脑袋,哪敢胡说八道呀”

    康泽毕竟是个聪明人,欺上瞒下的事儿,平日里绝对没少干。不过,李中易既然开口发了问,他却不敢说谎骗人,这就说明胆子比较小,尚有药可救。

    楚雄暗暗点头,康泽这个老阉货,不愧是人精中的人精。如果康泽继续装糊涂,嘿嘿,这内侍省的都知,只怕是很快就要换人做了。

    康泽平日里干了不少的坏事,得罪的人数不胜数,老冤家肯定不会少。只要李中易拿掉了他的官位和权势,根本不需要暗示什么,自有老冤家会暗中对他下毒手。

    到那个时候,失了势的康泽,等于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恐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吧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混在宫里,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亡!



第1196章 乌鸦嘴
    按照往年的惯例,大年初一,政事堂的诸位相公都要进宫陛见,向太后和陛下恭贺新春。

    李中易打进开封城后,侵夺政事堂之权,新立内阁掌握天下大政。然而,内阁却是隶属于执政王之下的宰执班底。

    君权神授,相权君授,秉承的是逐级授权,谁授权听谁招呼的原则,这是天下通行的权力架构。

    偏偏如今的权力架构之中,高高在上的君权,已经名存实亡。李中易这个执政王已经当家作主,内阁是基于李中易所颁布的上谕,这才获得了掌握天下庶政的法理基础。

    因此,新成立的内阁,只对李中易一人负责而已,与宫里的太后和小皇帝没有丝毫的瓜葛。

    士大夫阶层,都喜欢借着大义名分说事儿,表面上是彰显统治大权的名正言顺,实则是想趁机捞好处。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所谓名分之争,除了宋英宗的濮议之外,就数明世宗嘉靖导演的大礼议最为出名。

    不过,不管是濮议或是大礼议,都是明面上的幌子罢了,骨子里是新旧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李中易拥雄兵打进开封城,顺的兵强马壮者为天下至尊的真理,士大夫阶层哪怕私下里对李中易的意见再大,也不敢冒抄家灭族的巨大风险,否定李中易以武力得国的正当性!

    原本,有些文臣在私下里嚷嚷着要在大年初一进宫陛见的声音,不过是旧利益集团中的失意的书呆子们,对新政权口服心不服的杂音罢了,根本就不可能翻起大浪。

    李中易进宫不久,内阁的四位相公们,已经早早的赶到了值房。

    李琼手端茶盏,品了一口新沏的毛尖,正欲抓一把瓜子来磕,却听见孔昆的咆哮声。

    “这简直是乱弹琴嘛。”

    按照新规矩,内阁虽然已经封了印,也不能再发敕诏。但是,内阁值房却须照常办公,以便处理各地发来的紧急公务,今日轮值的相公正是孔昆。

    在李琼的眼里,孔昆虽然有些喜欢端架子,只要不触碰到他的切身利益,倒也还算比较好打交道。

    李琼这个右相,不过是李中易用于平衡魏仁浦的举措罢了,他很自知之明,他若揽权,等于是给李七娘和未来的重外孙添乱。

    所以,孔昆的怒吼声,李琼只当没听见似的,照旧伸手抓了把瓜子,细细的磕了起来。

    魏仁浦最近有些犯愁,自从他作了首相之后,家里的几个孽子们,就开始闹腾了。

    大郎逼着他快快求封荫,二郎总是从帐房上支巨款出去花天酒地,更可恨的是三郎,这个混蛋竟然不顾相府体面的公然叫嚣,他就喜欢俊俏的书童。

    如果是以前,魏仁浦只须给开封府下个帖子,就可以把三郎的丑事给遮掩了过去。开封府里,上至知府,下至差役,谁敢不从

    然而,自从警政寺接管了全国的治安巡逻大权之后,李延清除了李中易的吩咐之外,谁的帐都不卖。

    李延清是谁那可是从蜀地的河池,就开始从龙的李某嫡系,不仅资历过硬,而且能力十分突出。

    更重要的是,李延清掌管下的警政寺,名义上归内阁辖制,实则直接归李中易指挥。

    说白了,魏仁浦这个首相,根本无权过问警政寺的事务。

    军警大权,那是李中易绝对的禁脔,谁敢往这两股势力里边插手,恐怕就要拿刀子说话了!

    说句大实话,魏仁浦也看走了眼。起初,警政寺被单列出来,直属于归李中易的时候,他还不以为意,指望着总有机会可以插手其中。

    然而,警政寺运行了几个月后,除了李中易之外,谁都插不进去一根手指头。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刘金山才不会去搭理孔昆的大呼小叫,他琢磨的



第1197章 明主(求月票)
    和李筠那个杂牌藩镇不同,李重进那可是本朝太祖郭威的嫡亲外甥,福庆长公主的嫡子。

    更重要的是,太祖驾崩前,皇位的继承人之争,就在李重进和柴荣之间展开。为此,还搭上了权臣,枢密使王竣的性命。

    最终,柴荣以太祖养子的身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知道内情的人,基本上都认为,柴荣的嫡亲姑母圣穆皇后柴氏,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当初,后唐庄宗死后,明宗登基不久,就把庄宗的妃嫔全都遣散了回家,其中就有柴氏。

    谁料,柴氏回家的路上,邂逅了尚是落魄小兵的郭威。那时候的郭威,混得很不如意,既懒散且好赌博,上无片瓦,身无分文,穷得快要当裤子,很没有出息。

    结果,柴氏偏偏看好郭威,不顾柴老太公的反对,硬是带着丰厚的嫁妆,主动委身于郭威。

    靠着柴氏的嫁妆,郭威有了买通上司的资本,其后仿佛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般,短短的几年间,便青云直上,官至后汉的大将军。

    时至今日,福庆长公主虽然已经亡故,然而,李重进的确是当今小皇帝的表叔。

    正因为这层关系的复杂,李中易也想试探一下,内阁诸位相公们对此事的看法。

    魏仁浦资格最老,又是首相,大家的目光很自然的都投注到他的身上。

    李琼和柴荣之间,自从他兵败于南唐的林虎子之后,就已经恩断义绝了。只是,李琼多少有些好奇,魏老相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魏仁浦是个明白人,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成为托孤八相之一!

    自从,李中易打破了皇权不下县的几千年以来的潜规则,向各亭和各村派出了亭正和村正之后,就已经彻底的掌握住了基层实权。

    另外,在村正和亭正的组织动员之下,由村到亭,再到县的各地乡军,也纷纷组建完成。

    魏仁浦毕竟是首相,消息来源之灵通,远超那些远离权力中枢的权贵。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明白的很:柴家的天下已经是过去式了!

    子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魏仁浦年事已高,子孙们又没一个成气的,将来还要靠李中易施加格外的恩赏,才有可能勉强保住相府的门面不堕。

    “禀主上,举兵谋逆,乃是可诛五族的滔天大罪。”魏仁浦暗暗叹了口气,无奈之下,只得昧着良心说假话。

    人在屋檐下,魏仁浦只能先顾他自己的的家人和族人了。至于,太祖郭威的提拔之恩,和先帝柴荣的托孤之恩,暂且放一边吧。

    玩政治的核心,没啥太过复杂的逻辑,归根到底就一条:选对靠山,并始终站在正确的队伍之中。

    李琼暗暗一叹,李中易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在哪个山头,就必须唱哪支歌,谁不唱淘汰谁!

    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魏仁浦在摸不透李中易心思的时候,宁可下猛药,也不敢稍有宽纵,倒也十分符合恩出自于上的政治正确。

    左相魏仁浦表明了立场和态度,李琼这个右相,不可能逃避不说。

    李琼和李重进向来没有任何瓜葛,更不存在徇私的空间,索性直接了当的说:“以老臣的浅见,朝廷既有律法,只须按照律法,交由大理司审理即可。”
1...673674675676677...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