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来宣敕的中书舍人刘鸿安,被李中易请到了上座,喝了口茶之后,忽然微微一笑,说:李都监好福气啊,令郎还未满月,就已是从八品的记事参军,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李中易和刘鸿安不熟,有些话也不好说深,只得陪着笑脸说:犬子尚幼,不过是沾了陛下的仙福罢了。
不瞒李公,我家的三弟和令弟乃是国子监的同窗。刘鸿安忽然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李中易猛一拍大腿,装作懊恼的样子,说:竟有此事?我家二郎真是太不懂事了,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也不和我这个兄长言语一声呢?
刘鸿安发觉李中易不象作假,就笑着解释说:我那三弟是个讷于言的家伙,平日里的话太少,在下也是近日才得知的消息,他们俩经常在一块玩儿。
李中易自然知道李中昊的性格,他这个二弟,平时的话也非常少,见了他这个长兄,就象是老鼠见了猫似的,直想躲开。
两个都不喜欢说话的家伙,居然搅到了一起,由此可见,交友的机遇很重要。
有了李中昊这一层关系,李中易和刘鸿安彼此之间的感觉,很自然就要亲近许多。
当然了,初次见面,彼此还不怎么了解。很多话都不可能数得太深,刘鸿安坐了一会儿,告辞离开。
李中易将刘鸿安送出大门,转身回房的时候,却见李达和抱着李继易。正在逗他。
小东西,你可知道,老夫乃是你的祖父?你若敢胡乱撒尿,老夫定要打肿你滴小屁股蛋儿。李达和如同捧着珍宝一样,小心翼翼的将李继易抱在怀中,一边四处乱走。一边逗他玩儿。
李中易暗暗好笑,他以前被李达和板着脸训斥惯了,却不料,便宜老爹竟有如此慈祥的一面。
珍哥儿,陛下这是何意?难道说。是想我们举家支持梁王?李达和听见李中易的脚步声,看清楚四周无人,这才小声问他。
李中易摊开两手,重重的一叹,说:阿爷,甜丫成了符贵妃的义女,您怀里的小东西,还没满月。就成了梁王府的记事参军,咱们家就算是不想当梁王一党,这木已成舟。也是没了办法。
柴荣就象是一只很有耐心的蜘蛛王一般,不动声色的吐了丝,再慢慢的对李中易收了网,老柴的种种安排都恰到好处,迫使李中易只能站到柴宗训这一方。
面对如此厉害老辣的柴荣,李中易彻底收起了对古人的轻视。再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陛下正当盛年,何必急着做这种布置呢?李达和的话。令李中易猛的一凛。
是啊,老柴今年满打满算。不过三十七岁,确如李达和所言,正是春秋鼎盛之时,何必如此着急呢?
莫非李中易忽然意识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莫非柴荣知道他自己的身体不好,担心撑不到柴宗训成年?
李中易越琢磨,越觉得这个猜测,很有道理。只是,柴荣如果过早驾崩,李中易的势力还未真正壮大起来,麻烦其实大得很。
他暗暗做了决定,打算找个合适的机会,替柴荣把把脉,看看他究竟所患何疾?
夜色渐深,李中易缓步踱进后花园,趁人不注意,溜出了花园的后门。
对面的一座小宅子的后门,正好半掩着,李中易轻轻的推门进去,反手拴上门。
沿途的廊檐下,都点着灯笼,李中易顺着灯火的指引,走到了正房之前。
公子,娘子在后花园内。王大虎听脚步声,赶紧从厢房里赶了出来。
李中易走到王大虎的身旁,用力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好兄弟。
王大虎咧嘴一笑,说:公子,您和小的客气啥?快去后花园吧,娘子已经等急了呢。
李中易快步穿过回廊,走进了此宅的后花园,隔着老远,就见一个妙曼的熟悉身影,正独自坐在湖边的凉亭之中。
媚娘。李中易走到那人的身旁,发觉她正对着湖水,面上的表情有些呆滞,就轻声唤了她的名字。
哎呀,死鬼,你来了。费媚娘抬头见了李中易,忍不住惊喜的扑进他的怀中。
李中易一阵愕然,他啥时候变成了死鬼,这可不象女文青的风格啊!
费媚娘狠狠的一口咬在李中易的颈下,李中易疼在肉上,乐在心里,他一把将费媚娘抱进怀中,娇娘子,你可真想死洒家了。胡乱的亲在她的颈上,耳边。
死鬼,颦儿在呢。费媚娘娇喘着提醒李中易,李中易却不以为然,贼贼一笑,颦儿精明得很,恐怕早就躲得远远的了。
谁知,李中易的话音未落,颦儿那清脆的声音,就在耳边响起,咳,李都监,小婢还没有恭喜您喜得鳞儿呐。
李中易品出话里的酸味,不由摸了摸鼻子,厚着脸皮说:颦儿小娘子,同喜,同喜。
哼,谁跟你同喜来着?颦儿冲过来指着李中易的鼻子,你知道么,我们娘子听说你出事了,急得差点跳了井。你倒好,在这大周,既然升了官,又得了儿子。你可知,我们娘子,一路之上,茶饭不思,就想着某个死鬼,人都快瘦成了干柴?
:嘿嘿,兄弟们真是给力,司空亲眼所见,至少有十位兄弟,本月到目前为止,已经赏了四张月票!凌晨24点过五分左右,第四更准时送上,请兄弟们注意了!
第170章 征高丽
颦儿,你说这些做什么?费媚娘扭头,没好气的横了颦儿一眼,易郎命人千里迢迢接我来开封,路上还死了好几个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娘子,路上咱们不是商量好的,要骂死他么?你怎么还帮着他说话啊?颦儿跺着脚,气得跑开了。
李中易紧紧的搂着费媚娘,心头涌上阵阵暖流,还是娇娘子知我李中易的心啊!
久别胜新婚,李中易横抱着绝代的尤物,大踏步回了她的卧房。
干柴遇烈火,此中旖旎风光,完全不足为外人道也!
云收雨散之后,李中易将费媚娘搂在怀中,两人交股叠缠在一块儿,窃窃私欲,互诉衷肠。
李中易把他目前的处境,合盘托出,费媚娘毕竟是当过贵妃,很是理解李中易带兵的难处。
易郎,妾不急,只要能够长伴在你的身边,妾就心满意足了。费媚娘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窝在李中易的臂弯之中,妾以前的身份异常敏感,恐怕此生都难以公开见人。易郎,妾也不求名分,只望在你的心里,有妾一个位置,便好。
李中易抱紧了费媚娘,异常感动的说:娇娘子,都是我不好,委屈你了。
易郎,说什么傻话呢,如果不是你,妾此刻恐怕已经孤独的死在了冷宫里。费媚娘呢喃道,抱我,抱紧点
一夜,花开花落知多少?
李中易销假回营不久,忽然和符昭信一起,接到了柴荣的密令。让他们俩一起回开封面君。
符昭信和李中易不敢怠慢,飞马一起进宫,被内侍领到了垂拱殿。
垂拱殿内,在京的宰相使相和枢使们全都到齐了,李中易和符昭信给柴荣见了礼。然后退到一旁。
陛下,岂可因后宫女子之言,擅动刀兵,还请三思。王溥看见李中易和符昭信后,把心一横,突然出列。对柴荣苦苦相劝。
李中易和符昭信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殿中的诸臣之中,他们俩的地位最低,只有洗耳恭听的份。
李无咎。朕问你,属国有难,上邦应帮否?柴荣根本没搭理王溥,忽然扭头向李中易发问。
李中易一头雾水,上邦自然是大周国了,这属国又是哪国?
回陛下,若是那属国称臣纳贡,献上钱粮若干。又愿意承担大军出征的所有费用,包括抚恤等项,臣倒以为。可以小小的助上一臂之力。李中易是典型的务实派,没有好处的事情,绝对不能干。
李无咎,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怎可满嘴铜臭?次相李谷忍不住对李中易发难。
李谷这边起了个头,张永德李重进以及几个枢密副使。纷纷出头,指责李中易。不该以利益作为考虑。
李中易倒没生气,他心里明白。这属于躺着中枪。这些重臣不敢当面指责柴荣的不是,只不过拿他李中易当作是跳板,指桑骂槐罢了。
切,一帮子腐儒,李中易虽然没有吱声,心里却在想,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不管是哪个属国,对方只要不肯出钱出粮出抚恤钱,只有脑残才会拿自家儿郎的鲜血,白白的替他人做嫁衣裳。
在场的这些儒门圣徒,哪一家没有和商人做生意,捞黑钱?切,全他娘的,一帮子伪君子!
陛下,依臣之见,那高丽国广评侍郎徐逢来所言,不尽不实,大有可疑之处。王溥继续苦劝柴荣回心转意,据徐某所言,高丽国内竟然出现了十余万乱贼,这怎么可能呢?区区高丽国,才有多少人口?
高丽?李中易的耳朵,立时高高竖起,仔细的倾听此事的原委。
再说,我大周北有契丹刘汉的威胁,南有唐蜀等国的牵制,哪里抽调得出那么许多兵马,去帮助高丽平叛?那高丽国主早不称臣,晚不臣,偏偏在内乱四起的时候向我大周称臣,其中必定有诈。王溥不愧是一代名相,说得条理分明,言简意赅。
李谷暗暗点头,姜不愧是老的辣,李谷没有把矛头对准后宫里,那位高丽国献上的丽妃,而是瞄准了高丽国的使者,广评侍郎徐逢来。
李中易听懂了,敢情是高丽棒子国内,发生了内乱,高丽国主王昭派使者来向大周求援。
嘿嘿,棒子国呀,棒子国,你也有今天呐?
李中易,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么?柴荣偏偏没理会王溥,直接朝着李中易开了骂。
李中易心想,老子招谁惹谁了,啥都不知道,就赶来了这里,躺枪就算了,还要被两边同时夹击?
陛下,如果这高丽举国来投,让我大周开疆拓土,臣以为不妨为了大义,可以全力助之。李中易耍了一手小太极,故意端出前提条件,实际上,说了等于啥都没说。
李中易和柴荣周旋过许久,已经初步掌握到老柴同志的脾气,老柴开骂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如果,柴荣笑得很灿烂,那就要格外小心了。
儒家不言利,只谈义和理。李中易这个怪胎,先谈利,再言义,令在场的儒门大佬们,纷纷对他侧目而视。
范质神色古怪的盯着李中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李中易所言的前半部分,颇合他的胃口。
只是,对于李中易张嘴就是钱粮啊,纳贡啊,这种太过市侩的说法,范质多少有些不满。
泱泱天朝上国,对于属国,具有道义上的责任。如今,属国有难,只要力所能及,该帮还是要帮滴,岂能开口闭口。就是利益呢?
李中易虽然赞同出援,却有个很大的前提,说白了,就是无利不起早。
满殿的重臣,几乎全都成了反对派。柴荣真成了孤家寡人。
信诚,你意下如何?柴荣不动声色的询问符昭信。
符昭信不敢看宰相和枢使们要吃人的目光,他低着头,说:陛下,臣愚钝,只想到了一个问题。此次远征求高丽,如果出兵太多,耽误了北伐的粮草和军器供应,很可能会影响大局,得不偿失。
李中易心里暗乐。这符昭信和他相处的时间久了,近墨者黑,居然也变成了无利不肯起早的铜臭之徒,哈哈!
不过,这些说法都是徒劳的。李中易自从搞懂了事情的来由,心里就明白,柴荣派军去救援高丽国,已成定局。而且派的援军多半就是破虏新军。
否则,柴荣大老远的把李中易和符昭信一起叫来,难道是请他们进宫喝酒的?
果然。等符昭信表态之后,柴荣也没生气,只是淡淡的说:朕意已决,以破虏军为主力,征调厢军五千,民夫五千。从水路增援高丽。
李中易,朕命你为高丽行营都部署。符昭信为副都部署。此行渡海去高丽,一定要打出国威和军威。不许替朕丢脸,都明白么?柴荣显然一意孤行,铁了心要出兵高丽,彰显上国的天威。
柴荣下了决心的事情,九牛不回头,即使是大符皇后在世的时候都拦不住,符昭信赶紧躬身领命。
李中易在领命的同时,顺带提了个小小的要求,陛下,海路运粮草军器,难免会出现延误的情况。大军在外,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如何能打出国威和军威?臣请陛下给高丽小王下一道诏书,如果大军的粮草军器,吾国无法及时供给,允许微臣和高丽国的地方官员们,协商着自筹。
这个要求丝毫也不过分,柴荣也没多想,也就点头答应了。
李中易怀里揣着诏书,又去枢密院领取大军出征的信符,和符昭信一起回了军营。
大军出征在即,需要准备的工作,非常之多。不仅甲胄军器需要备齐,而且粮草也需要安顿妥当。
李中易已是高丽行营的都部署,也就名正言顺的接管了破虏军,成了李大帅。
刘贺扬和马光达顺势改了口,躬身叉手,恭敬的说:请香帅示下。
洪光,整顿兵马,检查各项器具,不能出丝毫的纰漏。李中易仔细的吩咐说,高丽国多山,铁甲太过沉重,不利于快速追踪其国内的乱党。你安排下去,把弟兄们领的皮甲拆开,后甲叠为前甲,中间缀着铁片。
喏。刘贺扬在李中易那里早就听说过河池乡军的旧事,他也是带兵多年的宿将,当然知道,大军进攻或是冲锋,主要的威胁来自于身前,而不是身后。
耀明,驴车和牛车在高丽国中,很难快速机动,你带人多备独轮车,越多越好李中易又叮嘱了马光达一番,交待得异常之详细。
符昭信闲着没事干,忍不住问李中易:无咎公,在下做什么?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我军的弓弩必定和高丽国不同,你去三司胄案,筹集战弓羽箭和强弩等物,有关的物件,越多越好。如果能够带回一些工匠,那就更好了。
符昭信琢磨了一下,不由笑出了声,说:无咎公真是好算计,莫非是要在下去那三司胄案,抖国舅的威风?
李中易含笑道:我的国舅爷呀,此事非你莫属。
无咎公,你若是让我去政事堂闹,我还真没那个胆子。至于,三司胄案嘛,嘿嘿,看我的好了。符昭信笑嘻嘻的接受了任务。
:兄弟们,华丽的篇章,已经揭幕。试看李无咎如何蹂躏高丽棒子国,月票砸来啊!
第171章 小霸王
符昭信乃是小符贵妃的亲兄长,梁王柴宗训的亲舅父,除了少数宰相级别的大人物之外,底气还是十足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