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李中易的一大家子,都在开封城内,李中易越是儿女情长,顾念亲情的人,柴荣对他就越会放心。
与此相反,如果李中易是个冷酷无情六亲不认的家伙,柴荣就要认真考虑考虑,是不是当即夺去李中易手头的兵权?
没出息!柴荣给了李中易一个冷脸,转身踱出大帐,再不理他。
李中易乐呵呵地跟在柴荣的身后,仿佛刚才挨骂的不是他,而是不相干的外人。(未完待续索,!
:现在是487票,今晚凌晨前超过507张月票,司空继续加更,不会失言的!
第168章 留宿
众人跟在柴荣的身后,又转进了都监大帐隔壁的小帐,灯光通明之下,一座巨大的军事沙盘,跃然眼前。
柴荣顺手提起搁在沙盘上的一根长木棍,指着用黄泥标注的黄河,淡淡地说:开封以北,全依仗这道天堑,何以守御之?
李中易一听此话,心下一片透亮,他此前关于黄河水师的高论,肯定已经传入柴荣的耳内。
河北须立坚固之寨,河南则须仰赖水师的保护,水陆并御,互为犄角之势,则京师乃安。李中易十分知机的给出了答案,然后,等着柴荣进一步训示。
柴荣淡淡的一笑,又问王溥:王齐物,我大周现有战船几何?
王溥心头猛的一惊,赶忙回答说:回陛下,现有五百料的战船一艘,三百料的战船十艘,其余的百料以下的战船大约百余艘。
‘嗯,必须加紧筹备了。柴荣手里的长木棍,忽然指向西北方向,党项人有好马。
李谷心想,柴荣一边要求加强水师,一边又惦记着定难军的好马,难道是想再次对窝在太原的刘家下手?
范质瞥了眼心情很好的李中易,他心里明白,这家伙关于先取河套,再下幽燕的战略方略,不仅提醒了柴荣,更获得了柴荣的认可。
契丹人疆域辽阔,带甲二十万,双方的战争一旦全面开打,就是战略性的决战。必定会迁延时日。大周禁军的物资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按照李中易所提议的。先拿下定难军党项人的地盘,大周转眼间,就获得了几万匹河曲好战马。
河曲马,长途跋涉的耐力或许不足,冲锋的突击速度却远胜于矮小的契丹马。
有了骑兵部队的协助,哪怕是骑马的步军,大周禁军的机动力。必定会大为加强。
这么一来,柴荣的北伐大计,也就多出无数种选择。至少。可以牵制住契丹人,不敢集兵一处,倾国之力全面对抗大周。
当晚,柴荣不顾重臣们的反对。楞是留宿于破虏军中。
清晨时分。柴荣早早的起了床,更衣之后,他缓步踱出大帐。
迎面就见,一队队赤着双手,身穿短褂的破虏军士兵,正在军官的带领下,鱼贯回营。
近万人参加晨练,却没有多少脚步声。显然,李中易事先吩咐过了。不能惊扰了陛下的好梦。
柴荣见自己身边的御前亲卫官兵,一个个面露紧张之色,他不由微微一笑。
太阿倒持的悲剧,国之利刃,岂可操于一人之手,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就只有王溥一个人知道么?
李中易和符昭信得了柴荣的召唤,急忙并肩赶过来陪着,范质也早早的起了床,已经在军营里转了一大圈,此时恰好返回。
晨练完毕后,整个破虏军中,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柴荣仔细的听了一阵,忽然笑问李中易:不打算传授四书五经?
李中易赶紧躬身回答说:四书五经,精妙无比,连微臣都难以学其万一,何况这些粗汉们读书的底子太薄,学起来难免太过艰涩。
柴荣深深的看了眼李中易,老子的《道德经,就不艰涩了?
显然,李中易对于儒门的经典,存在着许多偏见。
不过,军汉们读书,只需要知道忠君爱国的基本道理也就足够了,又不是参加科举考进士,柴荣也懒得深究。
范质皱紧了眉头,心下颇为不悦,李无咎搞什么鬼名堂?
身为久历宦海的首相,范质目光如炬,一眼就看穿,李中易一点点蛀空儒门独尊基础的小心思。
吃早饭的时候,柴荣做了一件令李中易万没想到的事情,他居然也拿着碗筷,和士兵们一起排队,等着打饭吃。
好家伙,把正在排队的士兵们唬得不轻,柴荣前后左右的士兵,嘴笨且不说了,手都不知道该放哪里了?
宰相们和张永德李重进,一个个面面相觑,刚才他们都苦劝过了,柴荣执意要这么干,如之奈何?
李中易心里也暗暗一叹,柴荣这么大的秀做了出来,至少抢了他李某人一半的风头。
古人还真不能小瞧了,人家柴荣无师自通,居然把做秀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真不愧是一代雄主!
柴荣打了饭菜后,和一群士兵蹲到了一块,他咽下嘴里的羊肉,温和的问一个士兵:平日里的伙食,都和今儿个一样?
那士兵懵了一阵子,根本不敢抬头,小声回答说:吃得挺好,顿顿都有肉汤,都监没有慢待了弟兄们。
柴荣点点头,见这士兵口齿还算是利落,就又问他:你为什么来当兵?
那士兵想了很久,小声说:起初是因为家里穷,活不下去了,想在大军里混口饭吃。现在,小人跟着都监读了点书,想通了一个道理,没有国,哪有家?都监尝言,功名但在马上取,匈奴未破,何以家为?小人自愿跟着陛下誓死北伐!
柴荣一时无语,过了半晌,才又问另外一位士兵:怕不怕契丹蛮子?
以前很怕,现在倒不怕了。都监经常给大家说,高平之战,陛下身先士卒,力破契丹的壮举。那士兵大着胆子,望着柴荣,满眼满眼的崇拜之色。
柴荣是何等的雄主,一看就明白,这士兵对他的崇拜,完全发自内心!
王溥暗暗叹息,李无咎啊,李无咎,你真是带的好兵啊。
范质瞟了眼一本正经的李中易,心里原本对李中易的浓浓疑心,消散了一多半。
撇开李中易不尊重独尊儒门的恶习,一个言传身教,亲自教导最底层士兵,牢记忠君爱国道理的帅臣,的确值得信赖!
这种人都不忠诚,难道说,手握重兵,时刻觊觎着至高皇权的藩镇,如李重进者,反而更值得信任么?
那岂不是荒谬之极?
吃罢早饭,柴荣亲自打饭的故事,已经传遍了整个军营!
李中易本想送走了柴荣,再骑马回家,却被柴荣直接叫到了御用马车之上,李无咎,你陪朕回开封。
李中易迟疑了一下,最终拗不过柴荣冷冷的视线,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了柴荣的御辇,小心翼翼的坐到车厢的门边。
朕没有看错你。柴荣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从袖子里拿出《三字经,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
李中易坐在车门边,脑子里不可避免的胡思乱想,老柴同志把他叫上车,却晾在了一旁,这是个啥意思呢?
从离开陈桥驿,一直到进入封丘门,柴荣始终独自读书,根本没搭理李中易。
老虎就在身侧,李中易只得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参禅一般,始终坐得笔直。
柴荣突然放下手里的书卷,笑眯眯的望着李中易,说:你且家去。
臣告退。李中易行了礼,从御辇上下来,等送走了柴荣的大队人马之后,赶紧上马回家。
李中易在薛夫人的房中,见到了李达和,李达和抚着胡须,笑道:为父就知道你肯定不放心,一定会请假回家的。
阿爷,毕竟是孩儿的第一个后代,肯定很有些紧张了。李中易左手抱着甜丫,右手揽着宝哥儿,两个小娃儿今天出奇的乖,都没有哭闹。
薛夫人一边叹气,一边说:这两个鬼东西,你这个长兄一回来,就不闹了,平日里折腾为娘的劲头,可是不小啊。
李中易笑道:他们啊,知道我这个大兄为了家业忙活,不忍心闹我呢。
可是,李中易话音未落,弟弟宝哥儿居然直接尿到了他的手上。
薛夫人笑得快要岔过气去,喜儿不等主人吩咐,就伸出双手,从李中易的手上,接过了宝哥儿。
享受了天伦之乐后,李中易迈着轻快的步子,回了自己的院子。
李中易直接去了瓶儿那里,在院门口打扫的小丫头,一见了李中易,马上扔下手里的扫帚,象燕子一样飘向正屋。
这小丫头一边跑,还一边喊道:娘子,娘子,爷回来了。
真不懂事,里边躺着的是孕妇,不能乱动的,李中易担心瓶儿出事,就三步并作两步的跟着那个小丫头进了屋。
幸好李中易脚程快,原本躺在床上的瓶儿,刚要起身迎接,就被他一把拦住。
怎么样?还好吧?李中易揽住瓶儿的双肩,笑吟吟的问她。
瓶儿抚摸着浑圆的肚子,略显羞涩的说:肚子的小家伙坏得很,每天晚上都踢得人家睡不着觉。
李中易深吸了口气,替瓶儿拿了脉,又抚摸了一阵子瓶儿的肚子,嗯,临盆在即,这小家伙已是头下脚上,就等着瓜熟蒂落的那一天了。
爷,您别担心,老太爷每天都要来替奴家把三次脉。有一日,天上打雷下着大暴雨,老太爷还撑着伞过来,浑身上下都湿透了。瓶儿靠在李中易的怀中,喃喃诉说着家里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
李中易微微一笑,父亲李达和已经有了三子一女,却还没有一个孙辈,心里自然是很紧张的哈!
抱孙不抱子,李达和应该是急着抱长孙了吧?(未完待续索,!
:兄弟们今天好猛,一个下午就已经到了502张月票了,还差了区区几张月票而已,继续加油支持司空来个总爆发哈!
第169章 长子和梁王
爷,您终于回来了,可想死奴奴了。芍药得知消息后,迅速赶来,这几个月,她都快要闷死了。
这数月,家里的帐管得如何了?李中易拉着芍药的小手,含笑问她。
芍药嘟着红唇,小声说:奴奴太笨了,老是出错,经常让下边的人看笑话。
李中易哈哈一笑,说:慢慢来,别着急,这才多大一点的帐目?
爷,您这次回来,不走了吧?芍药犹犹豫豫地探问李中易的行程。
李中易轻轻的拍了拍她的小手,安抚道:爷还要忙一段日子,放心吧,以后在一起的日子长着呢。
爷,奴有件事想和您私下里说说。芍药死死的扭着手里的小帕子,扭扭捏捏的偷眼看着李中易。
李中易以为芍药真遇上了难办的事,就跟着去了她的房间。
谁知,李中易刚坐到芍药的床边,芍药就纵体扑入他的怀中,凑过红唇,狠狠的在他的脸上啵了一口,爷,您憋得难受吧?奴奴一定好好的让你舒坦舒坦。
说实话,李中易已经禁欲了很久,被芍药这么赤果果的撩拨,神仙也忍不住。
一时间,被翻红浪,抵死缠绵,李中易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楞是把芍药折腾得直喊亲爹。
晚上,李中易陪在瓶儿的身旁,一边抚摸着她的大肚子,一边讲故事给她听。
由于,薛夫人诞下甜丫和宝哥的时候,李家上下已经受过了全面的培训。这一次瓶儿临产前。李家又是总动员,李中易的手术刀等物,早就被下人磨得放光。
接生的稳婆,奶嬷嬷,早早的就请好了。可谓是万事具备,只欠瓶儿生孩子。
五日后,瓶儿的肚子开始发动。这一次,接生的稳婆再也拦阻不住他,被他强行闯进了产房。
各种备用的物品,就在手边。外面架起了数口大锅,滚烫的热水已经烧好。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第一次生孩子的瓶儿,居然只用了两个时辰。就顺利的产下了一个男婴。
李中易抱着自己的亲儿子,喜得眉飞色舞,看着怀中皱皱巴巴的小东西,怎么亲都亲不够。
李家的长孙,自然归李达和亲自取名,他翻遍了四书五经,最终定名为:李继易。
这个名字,起得可真有内涵。显然,李达和一直以李中易为荣,希望小孙孙继承父志。光耀门楣。
李家的第一个孙辈正式诞生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间,旧日的同僚,老部下们,纷纷上门送礼。
李中易倒是没有刻意拒绝。那么做也太假仙了,李家非常有钱。谁会在乎那点小小的礼物呢?
整个开封城,谁不知道李家的豪富?李家的家底。可是在柴荣那里都提前挂了号滴。
谁想用钱财收买李中易,传将出去,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凡是上门送礼的,李中易都会交代芍药,回送价值大致相当的礼物,让人家带回去。
李中易图的就是个喜庆,人家送的礼,他也收了,再回赠等值的礼物。就算是一直瞪大着两眼,竖起耳朵,成心想找碴的言官们,也挑不出半点差错来。
李达和抱着长孙,乐得揪断了好几根胡子,这可是他们老李家的头一个孙儿呢,必须好好的疼着。
薛夫人见了李达和的得瑟样儿,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索性把宝哥儿也塞到了他的怀中。
李达和一阵愕然,怒道:圣人云,抱孙不抱子,你瞎胡闹什么?
李中易见势不妙,赶紧撤退,他刚刚溜出门外,门子突然来报,天使来了!
得,李中易赶紧吩咐开中门,摆香案,然后和李达和一起,恭迎诏书。
门下卫州团练使破虏军都监李某,练兵有方,功在社稷敕授其长子李继易梁王府记事参军,赐黄金五百两,白银两千两尔其钦哉。
李中易跪接了敕书,心想,他的儿子还没满月,就成了梁王柴宗训的记事参军,由此可见,柴荣是想把他们李家,牢牢的拴在柴宗训的战车之上。
仅仅从柴荣的这个安排来看,李中易明显感受到,柴荣和大符皇后的感情很深,所以,大符皇后唯一的儿子,柴宗训显然已是未来的太子人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