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京师厢军第一军,就不同了,这些从禁军之中刷下来的次等丘八们,一年之中,难得吃到一口羊肉。

    见识过啥叫饿虎扑羊么?

    京师厢军第一军的弟兄们,恨不得连羊头都嚼碎了一口吞下肚内,此等狼吞虎咽的饿极之状,可把一帮子养尊处优惯了的衙内们,都给看傻了眼。

    聚餐后的第二天,李安国就被派去盯着水师的准备工作,高达雄去督促粮草,符昭信继续追踪军器的调拨。

    由于衙内们的加入,破虏军的出征物资调拨工作,陡然加速了好几个数量级。

    李小七挑起大拇指,心服口服的说:还是公子高明。

    李中易微微一笑,这些衙内虽然不算啥,可是他们父祖的影响力,谁敢小视?

    例如吴国公李琼。此老虽然已经离开了第一线的实权领导岗位,他或许没办法提拔你登上高位。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李琼在柴荣的面前,上你的眼药。坏了你的升迁大计,却是绰绰有余。

    后勤物资储备得差不多了,李中易也没见徐逢来,晾得他心急火燎,急得团团乱转,四处寻找门路。想跟李中易递话。

    李中易在朝中一直以孤臣自诩,除了赵匡胤和慕容延钊等少数几个人之外,他和朝中的重臣们的交情,几乎都淡如水。

    徐逢来带来的财宝,花了个精光。门路找了无数,直到临出征的前一天,李中易也没见他。

    出征的这天上午,侍卫亲军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代表朝廷,来到破虏军大营,替大军送行。

    李中易和韩通,那是老朋友了,下江南的时候。李中易差点没把性子急的韩通给憋死。

    不过,不打不相识,韩通虽然瞧不起李中易。却也佩服他捞钱的真本事。

    哈哈,你都部署,下官祝你一路顺风,凯旋而归。韩通的脸上堆满了假笑。

    李中易微微一笑,拱手说:多谢韩公吉言,在下一定打出国威和军威。不给陛下丢脸。

    韩通皮笑肉不笑的说:陛下说了,李某如果打输了。直接跳海算了,别回汴京了。

    哈哈。定不会教陛下失望的。李中易大手一挥,果断下令,全体都有。

    立正!

    枪上肩!

    出发!

    为首的刘贺扬,轻带马缰,当先驰出大营,大军正式踏上了征途。

    陈桥镇的老百姓们听见了这边的动静,纷纷扔下手里的农具,赶来看热闹。

    只见,破虏军的将士们,将钢枪扛在肩上,刚劲有力的甩动手臂,迈着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的开出了大营。

    一时间,旌旗招展,马嘶阵阵,尘土飞扬。

    掌旗官们象标枪一样,大步走在各支分队的最前方,他们高高的擎起大旗,指引着大军前进的方向。

    破虏军的将士们,伴随着震慑人心的小鼓点,大踏步前进,鼓声响则抬腿,鼓声落则踏地,大地在他们的脚下颤抖,并痛苦的呻吟。

    将士们头盔上的红缨,耀目已极,整个大队伍,仿佛雄雄燃烧的火之海,滚滚向前,吞噬掉一切阻挡他们的活物。

    长枪如林,那锐利的枪尖,在烈日的灼射之下,反射出刺目的寒光,令人胆寒肝颤。

    将士们身上的铁甲闪现出森然的利芒,仿似威猛无匹的钢铁洪流,咆哮如雷,浩荡向前。

    如果有人悬在半空之中,俯瞰全场,他一定会惊讶的发觉,一条面目狰狞的钢铁巨龙,正以前所未有的腾飞之势,气吞万里如虎!

    万人出动,黑压压的铺天盖地,可是,现场除了脚步声,鼓点声,偶尔传出的马嘶声,竟再无别的声息。

    韩通两眼直勾勾的瞪着有序出营的将士们,他的脑子里一阵发懵,娘的,和眼前这帮不象人的怪物比起来,他带的兵,居然也配叫兵?

    李中易微微一笑,翻鞍上马,冲着韩通拱了拱手,说:韩公,后会有期!

    徐逢来特意守候在黄河边的大船之上,手搭凉棚,远远的眺望向陈桥驿的方向,他就想看看,这破虏军究竟是些什么样的货色?

    来了,来了岸边的老百姓们的人群之中,突然传来兴奋的叫声。

    咚咚咚在异常有节奏的鼓点声中,一杆高高飘扬的大旗,迎面扑入徐逢来的眼帘。

    大周高丽行营都部署:李。徐逢来喃喃的念叨着大旗上,他知道,李中易的队伍终于来了。

    :兄弟们,中午忘记叫票了,现在是529张月票,凌晨之前,超过549张,一定加更!




第173章 东渡
    大军渐行渐近,徐逢来也已经看清,第一排的破虏军将士们,腰挂钢刀,肩扛长枪,身披铁甲,他们每迈进一步,踢出的都是同一侧的脚,动作潇洒,漂亮,整齐得无可挑剔。

    近了,更近了,徐逢来奋力的眯起一双老眼,希望看得更清楚一些。

    这时,徐逢来忽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前进中的每一个士兵方阵的边沿,象是鬼使神工用刀斧削平了一般,是那样的整齐,笔直得令人心慌害怕!

    徐逢来以前当过一段时间的高丽国兵官侍郎,勉强算是知兵之人,他下意识的倒退了两步。

    和眼前气势逼人的钢铁洪流比起来,高丽国官军那歪歪扭扭,东倒西歪的行军队伍,简直就象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根本不值一提!

    呀。徐逢来觉得頦下猛的一疼,他定神一看,一个不留神,居然揪断了好几根鼠须。

    刘贺扬带队来到了黄海岸边,他大声下令说:原地待命。铜号声随即滴滴哒哒的吹响。

    徐逢来惊讶的发觉,从刘贺扬的命令下达,到破虏军的将士们完全停下脚步,只不过前进了区区两步而已。

    没有推搡,没有喧哗,更不可能出现吵闹声,破虏军的将士们仿佛原本就被浇铸在地面上的石像一般,纹丝不动,竟分不出谁是大地,谁是将士?

    在现场看热闹的老百姓们,原本聊得很起劲,指指点点。可是,不知道怎么的。人群之中渐渐也变得鸦雀无声。

    徐逢来见了此情此景,不由长声一叹,他猛然意识到一件可怕的事情,将下山猛虎一般的破虏军,引入高丽国。究竟是祸,还是福呢?

    刘贺扬和水师的人确认了事先商量好的登船顺序之后,当即下令,诸军登舟!

    徐逢来眼睁睁的看着,破虏军的将士们,在军官的短促口令的指挥下。依此登船。

    前边的将士有序登船,后边的将士则不动如山,仿佛石头柱子一样,牢牢的钉在了地面上。

    这时,一队骑兵从队伍的后边。踏着滚滚的烟尘,缓缓疾来。

    居高临下的徐逢来看得很清楚,就在骑兵队伍的中间,飘扬着一杆醒目之极的小纛旗,上书一个篆体的大字:李。

    徐逢来心中有数,李中易本人终于露面了,唉,李大帅。鄙人等你,等得好苦哇!

    水师的战船,装满一船人。当即撑杆离岸,向黄河的下游驶去。

    骑在马上的李中易,看见部下们登船的速度很快,不由暗暗点头,他一直默默的等待,等的就是大周的第一支水师。江淮水师。

    柴荣亲征南唐的时候,吃了南唐水师的不少亏。他心里一发狠,索性在开封附近大集工匠。建造楼舰。

    只是,船好造,水手却难觅。正好,柴荣下令把江淮水师沿着运河调来汴京,李中易见缝插针,就上奏柴荣,等江淮水师到了,破虏军再登船出征。

    按照李中易的计划,破虏军将乘船,顺着黄河一路向东,直抵河南道的渤海县永利镇(今利津县),然后渡过黄水洋(黄海)去高丽。

    李中易登舟之后,迎面就见一个身穿高丽官服的老者,满面堆笑的迎了上来。

    哎呀呀,李帅,下官总算是见到您了。您手下的破虏军实在是了得,此去平叛,必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徐逢来原本打算大吐苦水,等见了破虏军的鼎盛军威之后,临时改了主意,刚一见面,就大拍李中易的马屁。

    李中易微微一笑,拱着手说:徐侍郎,你该说实话了。

    徐逢来脸色猛的一变,很有些心虚,却故作镇定的反问李中易:李帅,您这是何意啊?下官怎么听不明白?

    李中易轻声出笑,说:倭人已经打到了汉阳,还是海州?

    没到海州徐逢来突然收住话头,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的心神一阵狂震,这么隐秘的事情,连他的随从都不知道,李中易从哪里得知的消息?

    李中易冷冷的一笑,整个高丽王朝时期,唯一一次面对倭国的强势入侵,恰好正是其国内民变最厉害的时候。

    虽然,李中易记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年发生的事情,不过,既然高丽国被迫派人向大周求援,显然就应该是今年。

    李中易也吃不太准,故意诈了徐逢来一下,现在,真相终于大白了!

    死棒子,满嘴跑火车,没有半句真话,就知道撒谎骗人,嘿嘿,让你爷爷我给撞上了,乐子就闹大了哦!

    徐侍郎,都到了这个份上,你还要瞒我么?李中易似笑非笑的挤兑着徐逢来。

    天机既已泄露,徐逢来郁闷得要死,只得点头哈腰的解释说:李帅,不是下官想瞒着您,只是,下官如今也不知道国内目前是怎样的状况。

    李中易暗暗冷笑不已,这徐逢来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西海心不死!

    徐侍郎,你就说说你知道的情况吧,时间还多的是。李中易仿佛刚刚想起似的,忽然说,大军远征,将士们很辛苦,等到了渤海县,咱们且歇息三个月再说。

    面对李中易赤果果的要挟,徐逢来被逼得没了法子,只得苦笑着说了实情。

    原来,高丽国的上将军朴金建,因为不满现任高丽国主王昭害死了先帝定宗,利用朔方道民变的机会,不仅趁机举起了反旗,更主动勾结倭人左大臣藤原定赖,商议好两家同时出兵,南北呼应,共谋大业。

    由于,高丽国主王昭事先没有提防,结果,让朴金建获得了壮大势力的绝佳机会。

    这时。倭国的左大臣藤原定赖,观望了一阵,发觉朴金建已经造出了声势,由于觊觎高丽的肥沃土地,也派出军队从南部的全罗道登陆。一路向北,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高丽国陷入到了南北夹击之中,既想大周派兵救援,又担心被大周的援军,趁机占了便宜。

    所以。徐逢来得到王昭的授意,故意隐瞒了倭人夹击的状况。

    这倭人的统兵大将是谁?李中易知道徐逢来肯定还隐瞒了一些消息,不过,大致的情况已经了解,反正时间还多得很。慢慢的挤牙膏,也没啥大不了的。

    是藤原实赖的亲弟弟,右大臣藤原师辅,倭人的兵力大约三万人左右。徐逢来心里也没底,只能根据猜测,估算了个数字。

    那朴金建的手下,有多少人马?李中易暂时没追问倭人的情况,转而询问朴金建的实力。

    朴贼本有一万多部下。纠集了乱民之后,恐怕已经超过了五万兵马。徐逢来心想,正因为被朴金建引来了倭人。所以高丽国才面临异常被动的局面。

    贵国的常备军,有多少兵马?李中易明知道徐逢来肯定会撒谎,却故意挤兑他,想看他出丑。

    徐逢拉转动着眼珠子,说:鄙国虽然地不广,人口却不少。常备军一共有二十余万。

    李中易心想,这不是扯蛋嘛。真有这么多兵马,早就扑灭了朴金建的反叛势力。把倭人赶下了海,还需要向大周求援么?

    徐逢来不肯说真话的原因,李中易自然可以理解,不就是担心大周的援军趁火打劫么?

    死棒子,还真是贪婪成性,猥琐不堪,一直想占天朝上国的便宜,从来不想吃亏。

    战场之上,军情瞬息万变,这徐逢来又是文官,李中易心里有数,问了也是白问,索性把徐某人晾到了一旁。

    李中易回到帅舱后,把破虏军的参谋人员都召集过来,一起商议怎么应对新的形势?

    身为参谋人员之首的杨烈,听了李中易的介绍之后,不由皱紧眉头骂道:死棒子,果然不是好东西,明显是想坑了我破虏军。

    李中易一阵愕然,他刚刚无意中骂了一句口头禅而已,却不料,杨烈竟然学得如此之快。

    咳,有其师,必有其徒,果然有些道理哈!

    廖山河琢磨了一阵,说:大军至高丽国登陆,行军地图至关重要,末将只怕高丽国不肯给这种国之重器。

    李中易频频点头,廖山河跟在他的身边,日子一久,考虑问题也越来越周到了。

    杨烈补充说:高丽国内的地图,多半不会给咱们。不过,据老师所言,其国土,东西狭小,南北较长,以咱们测绘营的实力,完全可以边行军,边绘图。

    廖山河想了想,说:老师所制的那种单筒望望远镜,确是观察地形的至宝,隔了两里路,居然可以清晰的看见对面的人在做什么。

    单筒望远镜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问题是,李中易造不出透镜玻璃,就只能请工匠将买来的昂贵水晶,慢慢的磨出凹凸不同的两种镜面,再用铜为材料,铸成可以伸缩的单筒状。

    由于天然水晶不仅稀少,而且价格贵得惊人,所以,练兵的这几个月时间内,李中易一共只做出了十架单筒望远镜,都带上了船。

    不仅仅是单筒望远镜,李中易还找人制作了一种特殊的仪器,戴维斯象限仪。

    戴维斯象限仪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水手无需像使用星盘或简单象限仪时所要求的那样设法看太阳,而是利用棍棒投射到刻度计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表明了太阳的高度,这样纬度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这种计算纬度的方法,可以精确到分,误差依然难免,但已经很小了。

    在平静的海面上,甲板稳定的时候使用戴维斯象限仪时,能取得最佳效果。

    :兄弟们,还差区区十三票而已,加油砸票支持哈,司空加油码字等着加更!最近真心码字码出了味道,史无前例的连续几天四更了,嘿嘿,累并快乐着!




第174章 斗智斗勇
    说起来,这还多亏了那部大片《加勒比海盗,引起了李中易的极大兴趣,他翻查了大量航海的资料。
1...115116117118119...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