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坐在监军大帐内的李中易,却丝毫不担心下边的人,闹出兵变!
原因很简单,李中易虽然动了丘八们的奶酪,可是,马上又给了基层都头们以巨大的升职希望。
大家轮流当值星官,能者上,不能者下,公平公开公正合理!
所谓,公生明,廉生威,李中易都做到了,何怕之有?
毛太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李中易把军官团成员,撒出去控制住各个都,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李中易派出去的教官,并没有直接侵夺都头们的权力,他们承担的主要是训练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服务工作,充当着思想和军事教员的角色。
简而言之,李中易对于教官们的要求,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之外,必须做到和官兵们打成一片,推食解衣嘘寒问暖的戏码,必须每天都上演。
嘿嘿,如果硬要准确的给予定位,这就是指导员的变种嘛!
教官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喊出的口号是:弟兄们跟我冲,而不是弟兄们给我冲。
跟和给,仅仅一字之差,其内涵却谬出去不止一千里!
:另外,司空忍了很久,没办法才吐下槽。没订阅本书的兄弟,你们还是歇歇吧,以后不要发贴子来骂娘了。无论你们说啥,司空就两个态度,一是不回应,二是根本不懂历史,乱骂的,直接删除!全订阅了的兄弟,司空随便你们的批评,还要陪着笑脸及时解释。
言尽于此,后不赘述!
:本是454张月票就加更,司空的小手一抖写成了464张,请兄弟们加油砸票支持,到票数,司空一定及时加更,绝不失言!
第165章 搅马勺
有了军官团的帮助,即使是一万多人的破虏军,李中易训练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毫无当初的吃力感。
清晨,李中易换好一身短打扮,穿上特制的皮底登山鞋,一边活动着手脚,一边步出大帐。
帐前,刘贺扬和马光达已经早早的等在了外面,李中易含笑点了点头,吩咐李小七:开始吧。
喏。李小七捶胸行了礼,然后吹响竹哨,把新编成的监军牙兵营,召集到了一块。
整队完毕,李中易一马当先,领着刘贺扬和马光达跑在了最前边。
每天早饭前,五里的晨练,是必修科目,李中易也不例外。
跑出去一里地后,刘贺杨的两条腿,就象是绑上了重铅块似的,渐渐的有些迈不动了。
马光达的身体要强壮许多,可是,自从当了指挥使之后,养尊处优惯了,他的脚力就大大的退化了,勉强跟得上李中易的步伐罢了。
洪光兄,不要心急,跑上两三步,深吸一口气,再跑两三步,就将胸中的气全部吐出去。李中易轻松自在的跑在刘贺扬的身旁,极有耐心的讲解着中长跑的技巧,呼吸的时候,口鼻半张,同时呼气和吸气。
刘贺扬艰难的摆动着双手,每迈出一步,都觉得胸闷心慌,四肢无力,非常想停下来歇息。
可是,李中易这个都监,却始终跑在他的身边。不断的鼓励他,替他打气。
刘贺扬又跑了半里路,觉得身上的外套。比铁块还重,后背早就被汗湿了,脚下实在没力气,就想放弃算了。
洪光兄,坚持就胜利,相信我,过了这一关。前面就是坦途。李中易的声音适时在刘贺扬的耳边响起。
呼呼马光达喘着重重的粗气,笑话刘贺扬,怎么样?老老刘。不行了吧?老子的第二军,终于要当第一了。
去你娘的!刘贺扬和马光达因为地位相当,脾气却完全相反,平时一直不对付。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里叫劲的事情,可不老少!
刘贺扬拖着沉重的步子,死死的咬紧牙关,踉踉跄跄的往前挪动着脚步,几乎每跑一步,都觉得要死了。
一步,两步,三步。十步,不知道跑出去多少步。刘贺扬忽然觉得脚下轻松了许多,呼吸也平缓了不少。
一直注视着刘贺扬的李中易,暗暗点头,长跑的要点,一个是控制住呼吸,最主要的还是突破所谓的意志极限。
跑完五里路后,大家休息了半个时辰,然后开早饭。
监军营原本单独建有食堂,可是,如今练兵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破虏军,士兵们只能和以往一样,或是蹲在操练场上,或是打了饭回营房去吃。
刘贺扬躺在自己的大帐内,让牙兵按摩了好一阵子,腰酸背疼的毛病,依然没有缓解多少。
士兵们正在排队打饭菜,这时,李中易拿着碗筷,出了大帐,走到一队士兵的身后,笑吟吟的排进了队伍。
李中易在河池练兵,总结出了一条十分有用的经验,只有平时和士兵们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士兵们才会对你有高度的认同感。
推食解衣,其实道理相同,不管是做假还是真心,只要长期坚持了了下来,就会给丘八们以自己人的好印象。
同甘共苦,道理很朴素,可是绝大部分的高级将领都做不到!
站在李中易前边的一个士兵,原本没有注意,可是,当他发现四周的人,都在对他指指点点,下意识的扭头一看,哎哟喂,鹅滴个娘哎!他一个不留神,碗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那士兵当场就要下跪行礼,被李中易一把拉住,他笑着说:现在是歇息时间,不必多礼。顺手把自己的碗塞进了那个士兵的手里。
李中易回到大帐内,重新拿了一副碗筷,再次回到打饭的现场,排进了另一个队列,不可避免的又引起了一阵骚动。
轮到李中易打饭的时候,马光达已经闻讯赶到,他抹了把额头的细汗,挤到李中易的身旁,陪着笑脸说:都监,您也喜欢和军汉们一起吃饭?显得他好象平时总跟士兵一起吃饭一般。
李中易却知道马光达的老底子,这家伙倒在军中有些威信。只不过,只有在输了摔跤之后,才会陪着赢家吃一顿饭,而且是在他自己的大帐内。
大家一起吃饭,伙夫们才不敢肆意克扣饭食。李中易没有去揭穿马光达的老底子,反而端出了似是而非的理由,混淆是听。
唉,象您这样的都监,打着灯笼都难找啊。马光达趁机大拍马屁,摆出一副李中易的同路人姿态,目的显然是想套近乎。
既然马光达愿意在姿态上靠拢过来,李中易自然不会拒绝,两个人先后打了饭菜,蹲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丘八们吃饭,可没有士大夫家族那么多规矩,吃饭聊天,天经地义。
马光达扒了两口饭,却见不远处的一个士兵,哄!突然撸了把鼻涕。
那士兵擦拭干净鼻子之后,居然顺手在抹在脚上的草鞋上,反复的擦拭,磨搓了一阵子,才擦干净。
马光达突然觉得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龟孙子,这也太恶心了吧?
李中易也看到了这一幕场景,他却视若不见,依然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津津有味。
马光达偷眼看了一阵子,发觉那恶心的场景,确实对李中易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不由暗暗有些佩服。
李中易只当没看见马光达的小动作。不过是小小的卫生习惯问题罢了,算个啥呀?
那一年,大地震的时候。李中易乘坐直升机第五波就进了震区。
刚从瓦砾和废墟之中,被解放军救出来的受伤灾民,成百上千,李中易哪里来的工夫吃什么大餐?
在紧急抢救的手术之后,李中易随便泡一碗方便面对付着填了肚子,接着进行下一个手术。
泡面的水脏得令人作呕,那是黑得发臭的池塘水。经过军医简单过滤消毒之后,烧的开水。
刘贺扬听牙兵说,马光达和李中易蹲在一起吃早饭。脑子里马上拉响了警报。他腾的一下,就从榻上蹦了起来,拿着碗筷,三步并作两步的跑来打了饭。然后也蹲到了李中易的身旁。
李中易瞅了眼腿脚依然有些不利索的刘贺扬。不由暗暗有些好笑,当小官靠苦干,做大官靠站队的好脑子,此话果然不假!
吃过早饭,略事休息之后,李小七亲自给高级军官们示范队列的要领。
李中易则背着手,绕着整个队列缓缓转圈,发现谁的动作严重变了形。就命人将那军官拖出队列,狠狠的打屁股。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一个上午的队列训练,唯独刘贺扬和马光达,没有被打过屁股。
这不是李中易故意放水,法外开恩,而是他们学得确实很认真,不仅姿势棒,而且动作也很标准。
李中易暗暗点头,这两个家伙都是军都指挥使一级的大人物,当着下级的面,被打了屁股,且不说丢不丢得起那个人,将来还怎么带兵?
白天训练完毕,吃过晚饭后,李中易又把这些高级将领召集到了的自己大帐,先练字,再讨论战史,看沙盘纸上谈兵。
洪光,如果给你五千骑兵,你会怎么进攻耀明的万人步军大阵?李中易亲热的叫着刘贺扬的字,提出了一个战术假设,耀明则是马光达的表字。
刘贺扬和马光达,在军营混了不少年头,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作战的理论,实战的经验却不少。
刘贺扬嘿嘿一笑,说:都监,就算是末将有十万骑兵,也不会去冲马大麻子的步军大阵。末将会先派出一千骑兵切断马光达的粮道,然后,再派一千骑分成三拨,轮番去骚扰马光达,等到他没了粮食,或是没水了,军心大乱的时候,末将再统帅养精蓄锐许久的三千铁骑,踏破他的鸟大阵。
李中易频频点头,刘贺扬所言,正是草原游牧骑兵对付中原农耕步兵的绝招。
马光达摸着脑袋,有些为难的说:如果末将率领的是之前的步军,恐怕难逃刘老抠的毒手。不过,末将如果带领的是监军营这样的一万精锐步军,那就不同了。
李中易下意识的看了眼马光达,没想到这个满脸小白麻子的家伙,眼光倒是蛮不错的,一下子就看出了监军营的厉害。
末将笨得很,就学习都监的方法,在大阵的外面以两层车盾阵为依托,摆开四四方方的步军大阵,且战且走。这步军的弓弩,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强于马弓。末将把弓弩兵摆在最外面防守,敌骑若多则迅速撤回车阵,敌骑若少,则射而杀之。马光达嘿嘿一笑,补充说,都监所造的那种外面裹了铁的盾车,不怕火烧,还耐撞,我倒要看看刘某人有多少骑兵的性命填进来?
刘贺扬摸着下巴,不满的说:那是都监的本事,你自己的阵呢?
轻骑兵最怕的,就是武装到了牙齿的步军方阵,李中易独创的大阵,更在步军的方阵之外,加了车盾阵,这就更麻烦了,刘贺扬也觉得无计可施。
马光达嘿嘿一笑,说:都监既然教会了我,就是我的阵了。他和刘贺扬别惯了苗头,每天不斗几次嘴,浑身就不舒坦。(未完待续索,!
:已经冲到了449张月票了,距离454张,只差了区区5张而已,兄弟们加把劲啊,雄起!
第166章 止步!缴刀!
李中易见刘贺扬的脸色很有些难看,就笑着说:这世上没有包打天下的无敌阵法。耀明的车阵固然不错,可是,阵内的军士和牲畜的干粮和饮水,却是个烦。到时候,你只需控制水源和引火的木柴,势必会大大的拖慢耀明后撤的速度。等干粮吃完,饮水喝尽,大可以从容的收拾耀明。
马光达仔细一想,立时面如土色,李中易教导得一点没错,不能教条的墨守成规,必须因地制宜的制订作战方略。
李中易瞥了眼马光达和刘贺扬,和后蜀的将领比起来,柴荣手下的将军们,战术指挥能力,明显要高出一大截。
北人尚武,南人善舟,历朝历代,莫不如此。而且,统一全国的政权,无一例外,全是从北向南!
新兵的纪律队列训练过后,李中易把手里的军官派下去掌握军队,从指挥一级的开始,逐步升级的训练大兵团作战的必要技巧。
竹哨旗鼓号角小鼓,这些必备的指挥信号,就需要专门的训练,不仅旗鼓官要熟悉,各级指挥官也必须熟悉。
战场上的形势变幻莫测,战机稍纵即逝,各级指挥官熟练的掌握到了,从中军传出的各种信号,那么,整个大军调动的灵敏度,必将大大的加强。
这个,也是李中易总结了河池乡军的教训之后,着重强调的要点。
鉴于军营的生活异常枯燥,每隔七天,李中易都会组织一批能说会道的士兵,搭台表演节目。
寓教于乐,是李中易最喜欢干的事。经他亲手改编的《岳飞传,一经露面,就广受官兵们的喜爱。
当然了,李中易把女真人改成了回鹘,南宋也变成了晚唐,免得出包。
晚上,李中易领着贴身随从,提着灯笼,举着火把,开始例行巡查。
沿途经过不少帐篷,帐篷内都点着火把,每间帐内都传出读书声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嫡后嗣续,祭祀蒸尝
李中易暗暗点头,这是在复习千字文,他继续缓步朝前走,耳内传来另一本书的内容,三皇为皇,五帝为帝。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嘿嘿,这是李中易自己按照印象,结合大周的实际情况,瞎编的《幼学琼林,目的是要让这些丘八们懂规矩,守礼仪,知所进退。
李氏《幼学琼林由许多小故事组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习。
文考,作为每月考核的一个重点,一直为李中易所重视,明理,才能知道民族大义!
李中易正欲往前走,突然看见了符昭信的身影,他心里就有些奇怪,符昭信一般在这个时间点,应该已经就寝了啊?
信诚公,怎么还没睡?李中易笑着朝符昭信走过去,符昭信没吱声,脸色很有些古怪。
李中易走到符昭信的跟前,刚要说话,却赫然看见一个极其熟悉身影。
那人正背着手,低着头,在原地打转,脚下的步点,恰好应合着帐内士兵们读书的节奏。
柴荣竟然来了!
李中易赶紧快步走过去,可是,走到半道,却被人拦阻了下来。
止步!缴刀!听见低沉有力的极具威慑性的闷喝声,李中易的心头猛的一凛,他往常巡营,腰间都要佩上钢刀。
李中易赶紧停止下脚步,摘下腰刀,又由着侍卫搜了身,这才被放了行。
走到柴荣的近前,李中易赫然发现,首相范质和次相王溥李谷都在场,再往前走,张永德和李重进的身影,居然也出现在了视线范围之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