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靖南是个大县,加上山民,共有百姓六万多人。

    由于靖南防洪措施较邻县太平县等县得力一些,还设置了避洪区,这些时日太平县等邻县流离失所的灾民听到消息后,有不少灾民逃到靖南临近的避洪区。初步统计下来,目前有五六千人之多,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随着消息的扩散,每日来靖南逃难的人,可能会成倍增加。

    按照一个百姓一天六两粮食计算,这两万石粮食大约也仅能支撑一个月左右。

    这还是乐观估计。

    一个月看着很长了,但对于古代来说,朝廷赈灾的反应时间可比不上现代。。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朱平安最担心的是朝廷无力赈济江南水灾。最近这几年,大明灾害发生频繁,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赈济了多年,府库消耗颇多,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直隶水灾、江西旱灾、宣府大同饥荒,朝廷赈济时就已经露出窘态了。朱平安可是稽查过太仓银库,深知大明国库是有多空虚的,虽然自己揭开太仓亏空案,嘉靖帝罚了一大笔银子,但是手还没暖热呢,北虏南倭军饷军需就招手了。现在,恐怕以朝廷想赈灾,一时间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山贼转行难民
    洪水已经蹂躏江南五天了,大半江南满目疮痍,几乎无室不漏,无墙不倾,东舍西邻,全泡在一片水域,了无界限,街巷之间结筏往来,百万灾民流离失所。

    怎一个惨字了得。

    唯一的好消息是江南地区持续了快一个月的降雨,它,它终于停了。

    不过,即便雨停了,江南水患也没有减轻多少,很多地方的积水还有好几尺深。比如受灾严重的太平县,到现在连太平县衙都还被洪水给泡着呢。看情形,没有十天半个月,洪水退不了;而即便洪水退了,洪涝灾害也退不了,毁坏的房屋,冲毁的农田,淹损的财物粮食等覆水难收,数以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嗷嗷待哺,救灾之路任重而道远。

    靖南县是这场洪水中,受灾较轻、救灾较得力的的一个郡县,附近很多郡县流离失所的灾民闻讯逃难至靖南。通往靖南的大小干道上,陆续有灾民三五成群,甚至一个村子的灾民携老扶幼,结伴逃至靖南。

    大逅山横跨靖南、天台、太平三县,扼守天台、太平两县通往靖南的交通要道,洪灾发生后,每日都陆续有灾民从山脚经过,向靖南逃难。

    大逅山是一个山系,连绵百里,有高山数十座,千米之高,气势磅礴。大逅山在台州府很有名气,不过它的名气可不是什么好名气,它因为山贼而出名。大逅山共有大大小小的山贼十多股,剿之不净,抚之不安,出了名的难缠。因为其地跨三县,靖南剿匪,则逃至天台、太平区域,天台剿匪,则逃至靖南、太平区域,太平剿匪,则逃至天台、靖南区域。鉴于行政因素,三县很难联动剿匪,近十年来仅有一两次,但联动剿匪也没有多少成效,一联动剿匪,山贼就往深山老林里猫,山里有野果猎物,土匪也饿不死,时日一长,三县自己就扛不住了。三县一撤,山贼从深山老林里出来,又开始重操旧业,占山为王了。

    往常从这大逅山山脚经过,人们心里都惶惶的,不过现在人们一点也不担心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都是一无所有的灾民了,土匪能抢个毛啊。

    这一日,在大逅山通往靖南县城的一条主干道路上,走来了一群人,有八十多人。

    领头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壮硕汉子,下巴蓄着短须,胡须黑白交加,穿着裋褐,露出半个膀子,壮硕的跟一头牛一样,不过此刻面有菜色。

    紧跟在他身边的是一位少年,少年身材苗条,着粗布衣衫,脚踏一双羊皮靴,除了羊皮靴不可避免的沾染了泥巴外,身上的衣服齐整干净,没有一滴泥巴,不过脸上却沾染了几块泥巴,即便如此也难掩其一脸清秀,眉毛细长如远黛,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嘴巴小巧,唇红齿白。

    怎么说呢,少年有点阴柔,跟个女生似的,瓜子脸,像是一只狐狸成精了似的。

    当然,虽然少年男肖女像,但是一路上也没有一个人多看他两眼。因为他手里把玩着一把匕首,像是一只穿花蝴蝶一样,在他手心里飞舞。

    路上逃难的灾民,躲之不及,哪里敢自寻麻烦。当然,也有不长眼,戏谑少年的,但是很快都被少年身后跟着的八十多个壮汉给教做人了。

    领头汉子和少年身后跟着的八十多人,都是壮年男子,撸着袖子,露着肩膀,一个个跟属螃蟹似的,走路横冲直撞,嘴里不干不净的骂骂咧咧,不过对前面两人很是敬重,簇拥着两人,一路往靖南县城走去。

    “他娘的,女娲娘娘这是终于把天又给补好了,这连着下了个把月的雨总算是停了。这个把月,老子的犊鼻裤都是湿的,老子的二兄弟没过一天干净日子。”一个汉子抬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骂骂咧咧的说道。

    “胡老三,嘴里再不干净,让你二兄弟跟你分家单过!”走在前面的少年扭头一笑,手里的匕首在他两指之间快速旋转,在阳光下发出一圈刺目的寒光。

    少年虽然故意粗哑了声音,但是声音依然悦耳动听,竟然真是女扮男装。

    “咳咳,少东家说笑了。我们不分家,打死也不分家。”

    顿时那汉子讪笑,走路都只敢夹着腿了,唯恐少东家刀下不留二兄弟。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被少女一个眼神一句话,吓的跟只夹了尾巴的狗一样。

    哈哈哈.....

    领头的壮硕汉子及其他汉子见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们这一行欢快的倒不像是难民。

    “若男,快到靖南县城了,把你那鱼匕收起来。”领头的壮硕汉子提醒道。

    “知道了,老爹。啰里啰嗦,跟个老太太似的。”少女翻了一个白眼,虽然嘴里嘟囔,但还是很听话的,手指夹着匕首,轻轻一弹,匕首就消失在她袖中了。

    壮硕汉子被闺女说了一通,丝毫不以为意的笑了笑,目光中对少女充满了舐犊之爱。

    “老东家,少东家,我就想不通了,咱们在山上做山贼多好多有前途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大力玩......”另有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汉子一脸想不明白的抱怨道,在说到大力玩女人的时候,想到了胡老三的遭遇,瞬间住了嘴,将后面几个字给吞到肚子里了,接着往下说道,“咱们在山上的日子,那是过的逍遥游自在,天王老子不如咱,皇帝老儿都羡哭。咱们放着有前途的山贼不当,干嘛要去当难民啊。”

    “就是啊。”

    “咱们做山贼沦落到做难民的地步,也太没面了吧,哪还有脸在大逅山混啊。”

    人群中顿时有几人响应了起来。

    “狗曰的,张老三,你还有脸问!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山洪冲毁了山寨,好不容易抢出来的口粮都被你们这群吃货给嚼巴光了,不下山做难民,难不成要下地狱做饿死鬼啊。再说了,山下的肥羊都遭了水灾,一个个都去避洪区了,肥羊去了避洪区,我们狼群不去避洪区,去哪?你守着山寨抢难民啊?!抢回去是给你当爹还是当娘啊?!”

    领头壮硕汉子对少女温柔的很,但是对这一群糙汉,那是糙的没边了。

    当然,糙汉也就吃这一套。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融入营地
    老东家、少东家一行山贼越靠近靖南县城,路上遇到逃难的灾民就越多,这些灾民基本都是外县逃难来靖南的,靖南本地的灾民早就被避洪区安置了。

    “少东家,靖南县总共有五个避洪区,其中东山避洪区距离咱们大逅山最近,真要是有什么意外,咱们扯呼也方便,咱们干嘛舍近求远来北郊避洪区啊?”

    快到靖南县北郊避洪区的时候,一个独眼的山贼憋了一路,终是忍不住的问道。

    这次转难民行动是少东家极力促成的,北郊避洪区也是少东家定下的。所以,他开口问少东家。在独眼山贼看来,距离山寨最近的东山避洪区才是他们此行最理想之地,不明白少东家为什么选择北郊避洪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女扮男装的少女头也不回的轻飘飘道了一句。

    哈意思?独眼山贼一脸懵逼,完全不懂少东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还有,少东家不是最讨厌读书人了吗,怎么有时候也拽一两句文绉绉的话。

    “你猪脑子啊。少东家的意思是说北郊避洪区距离靖南县城最近,在五大避洪区中最容易得到靖南县衙的补给,粮草等物资也最充沛。还有,这方圆百里要说哪里的肥羊最多的话,当然是靖南县城里的肥羊最多了。我们在北郊避洪区应个急,再找几只肥羊,就可以重建山寨了。”

    一个尖嘴猴腮的瘦削土匪,伸手给独眼土匪后脑勺一巴掌,不咸不淡的骂道。

    “哦,原来是这样,少东家英明。县城里的狗大户可真不少,咱们捞一把,至少可以吃三年。”独眼土匪听了解释后,恍然大悟,不由兴奋了起来。

    一众山贼也都兴奋了。

    “咯咯......其实说起来,在靖南县城,还有一位故人呢。”女扮男装的少东家走着走着,似乎忽地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咯咯一声娇笑。

    “什么故人?男的女的?!”

    老东家听到故人二字,顿时支起了耳朵,一脸紧张的问道,像极了现代听到自家闺女谈对象消息的老父亲,唯恐自家闺女被哪个王八蛋给骗了。

    “一个书呆子。”少女翻了一个白眼。

    “书呆子啊......那我就放心了。”老东家闻言,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提起来的心也放下了,自己闺女最是讨厌读书人了,更别说书呆子了。

    快到北郊避洪区的时候,老东家扭头扫视一众山贼,咧着一口白牙,森森笑道:“兔崽子们!都给老子听好了,到了北郊避洪区,都给老子老老实实的,灾民,我们是灾民,记住了吗?!哪个王八羔子要是露了马脚,老子就剁了他!没有老子和若男的命令,哪个敢私下行动,老子也剁了他!”

    “老东家放心,我们知道轻重。”一众山贼纷纷应道。

    很快一众山贼就来到了靖南最大的避洪区——靖南县北郊避洪区。

    “好家伙,真大!”

    “我的天啊!这究竟是难民营啊,还是军营啊?!怎么布置的这么整齐,我当年在卫所当大头兵的时候,也没见卫所这么齐整有序过啊。”

    来到北郊避洪区前,一众山贼看着眼前宛若营寨一般井然有序的避洪区,一个个全都愣住了,难民营不应该是臭烘烘,乱哄哄的吗,怎么这儿又干净又整洁啊!这哪里像是难民营啊,名将安下的营扎下的寨,也不过如此吧。

    “哈哈哈......看呆了吧。新来的,你们都是打哪来的啊?没见过这样的难民营吧,我告诉你们,这是我们县尊亲自带人规划布置的。”

    避洪区里坐着晒暖的当地灾民看到他们看呆了的模样,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就喜欢看他们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其实说起来,像他们这样看呆了的表情,这些日子他们可是见得多了,差不多每一个逃难至此的难民,看到了咱这靖南县北郊避洪区,都会露出这副惊呆了的表情。

    也不想想,这避洪区是谁规划的,这可是我们知县大老爷亲自带人规划的。

    优越感顿生。

    “确实这位老乡,我们是打太平县逃难过来的,老槐树村和丈八村听说过吗,这一场洪水下来,我们两个村子就剩我们这些人了......”

    少东家故意粗着嗓子说道,随口胡诌了两个村名,说到后面,眼眶瞬间就红了,声音都哽咽了。

    这演技真是没谁了,比现代那些要摸风油精、辣椒面才能哭出来的女演员厉害一百倍,要是赶到现代,这演技都能捧回来一座小金人了。

    “唉,可怜啊。快,快进来,我带你们去找刘典吏登记一下。刘典吏会安置好你们的,放心吧,前儿咱们这避洪区又扩建了,有安置你们的地方。到了这,你们就放心吧,咱这有住的地方,有吃的,有喝的。”

    当地灾民见状,顿时同情了起来,至于少年说的什么老槐树村、丈八村,他是一点也没有怀疑,太平县的村子,他一个靖南人知道什么。当地灾民很热情,也很有经验,这些时日他们这避洪区解纳了太多这样逃难来的难民了。

    “大叔,太谢谢了,你人真好。爹,我们有救了。”

    少女做出一副激动到热泪盈眶的模样向当地灾民道谢,哽咽着说道。

    “我给你们说啊,咱们这北郊避洪区是咱们,不,是我们靖南最大的避洪区。我们靖南县一共设置了五个避洪区,咱们这北郊避洪区是最大的。多大呢,告诉你们一个数,这人一共有一万九千六百多人。我们靖南当地的灾民,有一万来人,其他九千多灾民,都是像你们这样太平县啊、天台县啊等外地逃难来的,尤其是你们太平县的最多。咱们知县大老爷心善,给逃难来的人一条活路,不像某些地方的县太爷,把难民往外赶。”

    这位当地灾民是个话多的,在领着山贼一行去找刘典吏登记的路上,一直说个不停。

    再加上少东家不着痕迹的引导,一路的功夫当地灾民就把避洪区情况和盘托了出来。

    有了当地灾民引导,山贼一行很快就在避洪区安置了下来。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望请自救
    “嗝......我以前咋也没觉得稀饭这么好喝啊,还有这窝窝头,真特娘的香啊。”

    当天晚上,已经断粮了两日、饿的前胸贴后背的山贼,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每人分了两个窝窝头,一团腌野菜,稀饭可以敞开了肚皮喝,一个个吃到打饱嗝,挤在避洪区窝棚的一个角落,满足的剔起了牙。

    当初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冲毁了山寨,若不是少东家力排众议,提前两天强令众人从山寨转移至西凤坡上落脚,他们百分百都被山洪给埋到山寨地下了。不过,虽然托少东家的福,他们逃过了一劫,但是山寨里储存的粮食都被山洪给毁了,他们只来得及抢出来了多半袋粮食,节省再节省,也只坚持了三天不到。到今天,他们已经断粮两天多了。

    当初少东家坚持转难民时,他们还一万个不乐意,现在想来,还是少东家英明啊。不然,他们还在山上找野菜抓虫子,饿的前胸贴后背、嘴里冒酸水呢,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

    “吃饱喝足不想家啊。遭灾之后,有这么一个挡风避雨,还能管饭的地,真是天堂一样。”

    胡老三拍了拍肚皮,在草铺上挪了挪屁股蛋子,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

    “这儿好是好,就是管的太宽了。吃饭前要洗手,睡觉前要洗澡,上茅厕还要统一去规划的茅厕区。就连咱来时穿的衣服也要用热水烫洗,说什么消毒,你们说可笑不可笑,真要是下毒,谁会在衣服上下毒啊。”

    张老三嘴里叼着一根稻草,靠在一根支撑窝棚的柱子上,扯着嘴角说道。

    “他们说这是县尊小儿定下的规矩,呵,怪不得,这些个读书人真是穷讲究,都到这地步了,还讲究的不行。”另一名山贼跟着搭腔道。
1...528529530531532...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