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这一场绵延大半个江南的连阴雨,一直下了十二天,才止住了雨水,笼罩在江南上空的阴云缓缓消散,天空渐渐有了放晴的迹象,朦胧的太阳若隐若现。
“呵,雨停了。洪涝呢?洪涝哪里去了?!”太平县新任知县站在县衙庭院里,伸开双手转了一圈,抬头仰望欲遮还羞的太阳,嗤笑着对身边的幕僚说道。
“东翁所言极是。不过十几天小雨而已,如何能造成洪涝呢。邻县那位杞人忧天了。”
幕僚跟着附和的笑了笑,很会揣摩上意的顺脚踩了一下邻县朱平安。
这位幕僚是太平知县上任时带来的,其实就是俗称的师爷,只是明朝尚无师爷的称谓,惯用幕僚来称呼。虽然太平知县说的没头没尾,但是幕僚作为他的心腹,知道他说的是邻县知县朱平安派人送来的那封提醒防洪防汛的书信。
“我早就说过,朱平安其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这人很过被人称道的‘成绩’,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只是愚民百姓被其蒙骗。前任知县无能,兵多粮足,却学奸臣仇鸾,妄图贿倭,祸水东引,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为倭寇所乘,徒令竖子成名。江南自多雨,竖子小见多怪,何其可笑。”
太平知县嗤笑道。
“邻县那位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是想锦上添花,在离任前,多捞一把防洪防汛的功绩吧。”幕僚不无恶意的猜测道。
“嗯?不错。本官早就看透了这个沽名钓誉之辈。岂能如他的愿!”
太平知县闻言,怔了一下,自行脑补了一番后,觉的很有可能,对朱平安意见更大,顿觉自己当初将朱平安的信弃之于垃圾桶,实在是英明至极。
要不是鉴于朱平安即将上任正五品的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是自己的准上官,太平知县甚至都想来而不往非礼也,给朱平安去一封书信,奚落朱平安一番了。
此时,被太平知县所鄙视唾弃的对象——朱平安,正带着刘大刀等人巡视防洪防汛情况。这一场持续了十二天的连阴雨停了,但是防洪防汛不能停。
当初连阴雨时,人们对于防洪防汛还很配合,比较积极。但是现在雨停了,再让他们防洪防汛,人们的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了,有一些不和谐的言语也就流传开来了。
大体是说,知县大老爷天天说防洪防汛的,结果现在雨停了,打脸不?!
朱平安在巡视、指导防洪防汛时,毫无意外的也听到了这些不和谐言论。
现场的里正、里老等人不由紧张了起来,用力的瞪向村里的后生们,试图找出来是哪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惹祸精,这不是给村里惹祸上身吗。
“呵呵,只要大家能平平安安,这样的打脸,我甚至希望多来几次。”
朱平安对这些不和谐的言论丝毫不以为意,微微笑了笑,看向众人,自嘲的说道,摆了摆手制止了刘大刀与里正、里老等人试图揪出发声者的举动。
顿时大家都笑了,紧张不已、忐忑不安的里正、里老明显都松了一口气,现场紧张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了。朱平安的身影,在老百姓眼中更伟岸了。
“咱们知县以后肯定能当宰相。”底下有人小声跟旁边人信誓旦旦的说道。
“为啥?”旁边人不解。
“因为宰相肚里能撑船啊,咱们知县大肚能容,以后肯定能做宰相。”
底下那人无比确信的说道。
旁边那人闻言,不由笑了,不过一笑过后,仔细想了想,又点了点头。知县现在才多大年啊,都已经是正五品的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以后入阁做宰相,太有可能了。
朱平安看到众人因为雨停了,防洪防汛意识有所松懈,便对众人说道,“人生只有一次,生命重于泰山。防洪防汛是关于全县父老乡亲性命的头等大事,还请诸位父老乡亲务必提高重视。今天雨是停了,但是明天呢,后天呢,明年呢?洪涝灾害无法预报,只能提前做好防备。防洪防汛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防洪防汛做好了,无论洪涝灾害何时发生,我们都能有备无患。”
“知县大老爷放心。这都是为了我们大家伙,我们心里有数,晓得轻重。现在雨停了,正好干活,小老儿一定督促老少爷们加把劲,将这堤坝修整好。”
里老和里正们纷纷说道。
朱平安向他们长手一拱,众人纷纷还礼,大声表态一定加油修筑堤坝。
朱平安从早上一直巡视到晚上,每至一处,都对众人提醒勉励一番。在朱平安的巡视指导下,靖南县的防洪防汛工程又快又好的建设了起来。
一夜无雨。
第二日,天气比昨日更好,早上的时候,十多天没见的朝阳从东边升起来了。
太平知县早上起床后,看到这一幕,对邻县朱平安更是嗤之以鼻,与幕僚吐糟起朱平安来更是犀利。
这一日,天空放晴了,一扫十余日的阴霾,天空湛蓝,久违的明媚阳光又回到了江南上空。
下午后半晌,夕阳快要西下的时候,湛蓝的天空缓缓浮现了一块块薄薄的、白色的、鱼鳞形状的云朵,渐渐的大半个天空似乎都被这种鱼鳞云给覆盖了。
“哇,姑爷快看,快看,天空中的云好美啊。”包子小丫鬟画儿注意到天空中的鱼鳞云后,少女心都忍不住跃动了起来,不由扯了扯伏案写作的朱平安的袖子。
朱平安被画儿提醒后,抬头透过窗看向窗外,一开始还不以为意,可是注意到天空中的鱼鳞云后,蓦然一震,顷刻起身,放下了手里的毛笔,往室外走去。
“姑爷,等等我......”
包子小丫鬟画儿诧异自家姑爷竟然这么喜欢天空的云,都忍不住出去看了。
不过,出门后,画儿才觉的不对,姑爷一脸严肃,好像不是喜欢天空中的云。
“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怕是要下大雨了。”朱平安抬头看着天空,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自言自语道。
这可不是好兆头!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大雨又起
天气正如朱平安所预料的那样,夕阳落山后,东风渐起,庭院里的树木开始摇晃了起来,树叶子哗啦啦的群魔乱舞,天空中的乌云像一块无边无际的黑幕一样,从东边天际渐渐的拉了过来,很快便笼罩了靖南上空。
确切的说,是笼罩了半个江南。
乌云笼罩天空后,大地瞬间黑暗了起来,凤也渐渐的变大了起来,呼啸了起来,鬼哭狼嚎一样呜呜作响,如同魔鬼吹响了征服人间的号角。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朱平安站在庭院里,衣袂飘卷,双手宽袖拢在背后,感受着庭院里呼啸的狂风,看着天空中越来越低的黑压压的乌云,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在朱平安话音刚落,天空中便噼里啪啦的坠下豆粒大小的大雨滴。哒!哒!哒!雨滴砸落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宛若机枪响起的声音。
“姑爷,外面下雨了,快进屋。”包子小丫鬟画儿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拎着裙摆就要往外走,大有一种姑爷你不进屋,我就把你拽进来的架势。
“来了。”
朱平安点了点头,迈步往屋里走去。
在朱平安刚走进屋内的时候,外面的雨声就已经从“哒哒”声变成了“哗哗”声。
雨下大了。
朱平安站在门口往外看,外面漆黑一片,往远了看不清,但是近看依稀可见,哗哗的大雨形成了一道道雨帘,激烈的敲打大地,房顶上、院墙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雾。只有雨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这种飞雾景观。
院子里的小水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野蛮生长,不一会,就水流成河了。
在朱平安关注外面雨势的时候,很多人也在关注着这一场滂沱大雨。
“这雨咋又下咧,还下的这么大,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靖南乡下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在屋檐下,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皱紧了眉头。
“是啊,十几天的连阴雨才停了不到两天,这瓢泼大雨就又下开了。幸好咱们知县大老爷未雨绸缪,督促咱们将村前的堤坝给修补好了。”
另一个老头跟着点了点头,想到之前千疮百孔的堤坝,禁不住心有余悸的说道。
“是啊,幸好咱们知县大老爷有远见。咱们村里那几个游手好闲的后生,狗屁不懂,昨天还胡咧咧知县大老爷少见多怪、瞎指挥老百姓干活,要不是现在天黑了,我就得拄着拐去他们家,看看他们还有脸不,非得指着他们鼻子臭骂一通不可。”拄着拐杖的老头一想到昨天的事,忍不住气的敲了两下拐杖。
相邻的太平县衙,正在举办一场酒宴,庆祝新任知县履职太平县一个月。
新任知县坐在主位,衙门大小胥吏齐聚一堂,桌上鸡鸭鱼肉等菜肴精心烹饪的脍炙人口,两坛状元红绍兴酒打开坛塞,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酒香味。
这场酒宴是在放衙后举办的,当时天气还不错,天空中的鱼鳞云美轮美奂,令新任知县诗兴大发,当场作了一首《秋题太平飞鱼云》八言绝句,在座众人揽后无不拍手称赞,令新任知县脸上增光不少,酒宴顿入佳境。
酒尚未过三巡,外面的天气就陡然色变,先是起了东风,继而乌云铺天盖地而来,天色顷刻间黑了下来,接着就是豆粒大小的雨滴开始自天空坠落了下来,很快豆粒大小的雨滴就成了瓢泼大雨,哗哗的下了起来。
新任知县看着屋外的瓢泼大雨,桌上的酒肉忽地就不香了,心情也烦躁了起来。
在座众人不解县尊为何情绪忽地低落了下来,唯有幕僚知道其中内情。
酒宴草草结束,新任太平知县脸色阴沉的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不知在想什么。
“东翁,是否要着手防洪防汛?”幕僚数次欲言又止后,终是忍不住,小心翼翼的问道。
前面已经连着下了十二天连阴雨了,现在又下了瓢泼大雨,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幕僚知道东家不喜这一茬,但是出于职责,还是冒着触霉头的风险,出言提醒道。江南水乡,也多水患,不得不提高重视啊。
“现在晚了,明天看看情况再说吧。”新任太平知县面无表情的说道。
见状,幕僚便不再多言了。
这场大雨下了没多久,在新军兵营主持练兵的台州知府谭纶也坐不住了,担忧这场大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将新兵营事务交给左臻,他带了数名亲随,冒着大雨抹黑策马奔回台州府衙,回去主持安排防洪防汛工作。
只是当初练兵之时,为了避免打扰,更好的练兵,将新军兵营选在山间了。
天黑路滑,大雨滂沱,山路难走,谭纶赶回台州府衙时,已经是深夜了。
这是一场绵延了大半个江南的大雨,滂沱的大雨下的又急又大,第二天依旧不停歇,江南各处江河水系都涨水了,一些江河一夜之间都涨过了河床,向堤坝漫延。
雨下的又急又大,一点也没有停的迹象,再迟钝的人也都担心这场大雨再下下去,只怕是要闹灾了。
只有一些孩童,无忧无虑的光着脚丫,踩着水汪追逐打闹,蹦蹦跳跳的唱着童谣:天乌乌,欲落雨。阿公举锄头欲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鰡鮕,阿公仔欲煮咸,阿妈欲煮淡,两个相打弄破鼎。
朱平安早早的起来,穿上蓑衣,牵上马匹,带着刘大刀等人出门,去下面各乡镇巡视雨情。这一路走来,朱平安明显感受到这场大雨的威力。
风大雨大,天昏地暗,没完没了,这场滂沱大雨下的好像天漏了一样。
河面、江面、湖面,面面扩涨,靖南的每一处水域都在急速的扩张着它们的势力,膨胀身躯,泛起了野性,没过河床,拍打堤坝,考验起堤坝的承受能力。
尽管提前做了防洪防汛准备,尽管走访了数地之后,发现各地的防洪防汛情况还都不错,但是面对这场没完没了的大雨,朱平安仍禁不住担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何其渺小,现代都不能杜绝水患,更枉论古代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洪涝已至,后悔已晚
正如墨菲定律,越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江南的人们越是担心大雨持续,这场滂沱大雨就越是持续了起来,下了一天两夜后也没有停的迹象。
池塘满了,河水满了,溪水也暴涨了起来,似乎一言不合就要泛滥。
翌日,朱平安巡视一圈后,深深的感受到洪涝灾害已是迫在眉睫了。
“张典吏,我任命你为清河河长,负责清河管理及防洪防汛等工作;刘典吏,我任命你为小川溪河长,负责小川溪及防洪防汛等工作;韩典吏,我任命你为”
朱平安在县衙召集所有胥吏,借鉴我国现代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将县衙的一干胥吏全都任命为靖南辖区内主要河流、溪水、湖泊的河长,负责组织相应河流、溪流、池塘的管理及保护,目前主要任务便是防洪防汛工作。
当然,朱平安自己也认领了一条河流,就是城外的三里河,这条河流的防洪防汛任务最重。
任命了河长后,朱平安又根据连日巡视情况,规划了若干地势高、开阔的避洪区,搭建避雨棚,备足粮食、饮用水、锅灶、被褥等物资,令沿河、沿溪、沿湖等高危风险的村落,提前向避洪区转移,规避洪涝风险。
“咣咣咣小兆村的父老乡亲们都注意了,鉴于连日降雨,凤溪河水暴涨,有决堤危险,县尊有令,令小兆村速速向高利坡避洪区转移。”
风雨之中,一个衙役穿着蓑衣,背着一个黄包,后插着小红旗,骑着一匹黄骠马来到了小兆村,他手里提着一个锣,一边敲打,一边大声的传令道。
这是古代标准的“水报”装扮,人们看到这身装束的人都知道是水报。
“什么,俺没听差吧?!这大雨天的要俺们抛家转移?!”
“不是吧,差大哥,你确定没传错话吗,县尊咋突然让俺们转移啊?!”
村民听到后,本能的抗拒,他们不愿意在大雨天的往什么防洪区转移。
一来,现在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呢,转移的话多遭罪啊;二来,中国人素有安土重迁的天性,一想到抛家转移,即便是临时的,也心生抗拒;三来,他们不是把村东头的凤溪河的堤坝给修补好了吗,怎么还要转移。
“小兆村的父老乡亲,我有几个脑袋敢假传县尊的命令呢,这是千真万确的。乡亲们,快快收拾金银细软,带上吃的,快些转移吧。乡亲们,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我方才从凤溪河堤坝过来,凤溪的河水已经涨水的快到堤坝顶了。”差役坐在马背上,大声的对小兆村的父老乡亲们说道。
“什么?真的假的?!”人们没想到凤溪河的河水竟然涨水涨的这么快。
“里正,谁是小兆村的里正?”差役大声喊道。
“小老儿便是。”小兆村的里正从人群中走出来,是一位年仅六十的老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