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连日降雨,水库的水位上升迅速,通过石柱标识刻度一目了然。目前,水库的水位已经逼近警戒水线了,当然,如果降雨量一直都是这样的话,再下半个月,水库也没有大碍,就怕降雨量陡增。现在可以趁降雨量在可控范围,适时开闸放水,降低水位,增强水库的蓄水潜能,做好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准备。

    水库堤坝护坡也存在些许隐患,护坡砌石挡墙有裂缝和破损,所幸情况不严重。

    朱平安一边吃着烙饼,一边沿着水库堤坝查看,一张饼很快就吃完了。

    接着,又卷了一张烙饼,边吃边看。

    刘大刀发现向导在一脸好奇的看着朱平安,准确的说是看朱平安吃饼。

    “老乡,怎么了?”

    刘大刀忍不住问道,公子不是也给你分饼了吗,你咋一直盯着公子呢。

    “俺就是好奇,知县大老爷不是应该顿顿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吗?咱知县大老爷咋放着山珍海味不吃,冒雨遭罪进山查看水库啊,吃的还是泡了水的烙饼和咸菜丝啊。咱知县大老爷这官不是白当了吗?”

    向导搓了搓手,纳闷的问道。这些话他憋了一路了,听到刘大刀询问,忍不住说了出来。

    这饼他吃着都有些难以下咽,知县大老爷却大口大口的吃,吃的还挺香。

    如何能不好奇呢?!

    “呵呵,什么顿顿山珍海味,老乡你说书听多了吧。自从公子到了靖南,一顿山珍海味都没吃过,平时比你们吃的,好不了多少。不吃山珍海味这官就白当了?可拉倒吧,老乡,你说的那是贪官污吏吧,我们公子当官又不是为了享福的。”

    刘大刀忍不住摇头呵呵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温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朱平安已经掐着时间及时从丰永水库返程下山了,但是奈何下雨天暗,天黑的比平时更快,朱平安一行返回至半山腰左右时,天色便已经黑了下来。等距离山脚还有五分之一路程的时候,天色彻底黑了下来。

    因为下着雨,无法举火把照明,只能摸黑赶路。天黑夜雨,山路难行。幸好向导经验丰富,平时进山砍柴经常走这条路,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找到路。在这种极端天气下,向导依然精准的找到归路,带着朱平安一行下山。

    山间的雨似乎比外面更大,山间的风比外面也更暴躁,一阵夜风吹过山林,途经九曲山谷弹奏,发出呜呜响声,像是海浪波涛汹涌翻滚一样。

    一路有惊无险,顺利返回山脚。朱平安掏出一两银子作为幸苦费,感谢向导引路。

    “知县大老爷,您冒雨进山查勘水库都是为了俺们老百姓,俺要是再要银子,那俺就不是人了。俺爹知道了,能打断俺的腿。”向导连连摆手。

    “怎么,是不是嫌少啊?”朱平安笑了笑,故意说道。

    “哪能啊,这一两银子够俺砍三个月柴了。”向导红着脸,急忙解释。

    “那就拿着。今日多亏了你,不然我们几个上不了山看不了水库不说,即便上去了,也下不来了。”朱平安微微笑了笑,不由分说的将银子塞到了向导手里。

    向导还要推辞,刘牧拍了拍他的肩膀,凑到他耳边低声说道,“老乡,县尊爱民如子,岂会白白役用民力。现在天都黑了,我们还要抹黑回去。县尊让你拿着,你就拿着。你再推来推去,天更黑了,走夜路也不安全不是。”

    看到朱平安很坚持,又听到刘牧如此说,向导终是将银子收了下来。

    辞别向导,朱平安一行摸黑赶路,回返县衙。二十多里路,一直到亥时,朱平安一行才赶到靖南县城。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一路上不知道惊动了多少忠心耿耿的看门狗。

    到了县衙后院,刘大刀去偏房安歇,朱平安自去正房。

    自从收拾了张县丞、姚主簿、李典史等靖南的地头蛇后,刘大刀等人为了更好的保护朱平安,防止张县丞等人报复,他们也跟着安歇在后院。六个人分三班,时刻警戒,同时每晚都安排衙役巡视县衙前后院,防范针对朱平安的暗杀等阴私手段。这也是吸取了往任知县被害的教训。

    亥时人定,夜色深沉,人们都沉入了睡梦之中。县衙后院正房依旧亮着灯。

    朱平安走进正房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包子小丫鬟桌前支着小脑袋,不住的打瞌睡。

    朱平安进门时带了一阵风,惊醒了正在打瞌睡的包子小丫鬟画儿。

    “姑爷,姑爷回来了......”

    包子小丫鬟画儿看到朱平安进门,瞬间精神了,一颗提着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跟安了弹簧一样,嗖一下站了起来,颠颠儿的迎了上来,帮朱平安除去蓑衣、斗笠。

    包子小丫鬟画儿帮朱平安脱了蓑衣、斗笠,看到朱平安浑身湿漉漉的,跟落汤鸡一样,身上的衣服被划破了一个又一个道子,里面的肉也被划了好几道浅浅的伤痕,就像是被打劫了一样,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姑爷去外面查看水情,怎么弄成了这副模样,这得是吃了多少苦啊。

    姑爷可是状元郎,便是被贬谪出京了,也是知县大老爷,前天又升了五品官呢,比被贬前还升了一级呢,多金贵的人儿......便是小时候在下河村时,也没见姑爷遭过这种罪啊。

    瞬间,包子小丫鬟画儿泪珠子就止不住的掉下来了,像是断了线的珠串一样。

    “画儿,你怎么了?怎么哭上了?是不是有谁欺负你,告诉我,我给你做主。”

    朱平安见画儿哭了,不由关心的问道。

    自从被贬靖南后,多亏有画儿照顾自己的生活,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之中。画儿很用心,从她厨艺的提升就能看出来;画儿也很辛苦,自己起得早,睡得晚,画儿比自己起的还要早,睡的还要晚。

    虽然画儿比自己大几岁,但是平时朱平安都把画儿这个笨妞当妹妹了,平时没怎么见画儿这笨丫头哭过,今儿画儿一哭,朱平安不由一阵心疼。

    “姑爷,疼不疼啊?我要找刘大刀他们去,他们这是怎么保护姑爷的。小姐来时交代他们的话,他们都当耳旁风了不是,我要去问问他们。”

    画儿一边用胖乎乎的小手擦着眼泪,一边用手轻轻摸了下朱平安被划破的伤痕,哭的一抽一抽的,说着,婴儿肥小脸气鼓鼓了起来,转身就要往外走。

    好家伙,完全一副要找刘大刀他们兴师问罪的架势。

    画儿平时都喊刘大刀他们大刀哥的,现在连哥都不喊了,直接叫名字。

    朱平安这才知道画儿哭是因为心疼自己,不由好笑的摇了摇头,一把手拽住了要兴师问罪的画儿,哭笑不得的对画儿说道,“冷静点,笨妞。这都是擦伤,进山的时候被树枝、灌木丛划的,还没你家小姐晚上挠的很呢。大刀他们比我狼狈多了,他们在前面开路,身上都没囫囵地方了。”

    啊?还没小姐晚上挠的很?

    “小姐晚上挠你做什么啊?”包子小丫鬟画儿一脸蒙圈的看着朱平安。

    你重点抓错了吧?!

    朱平安无语的扯了扯嘴角,“总之,大刀他们很尽责,我身上这点擦伤不值什么就是了。”

    包子小丫鬟画儿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确实跟朱平安说的一样,只是一些轻微擦伤,只是衣服被划破,又有草屑泥巴,看着比较吓人而已。

    确认自家姑爷没有大碍,而且姑爷还平安归来了,画儿终于破涕为笑,献宝一样,对朱平安说道:“姑爷,我炖了一锅鸡汤,一直用小火煨着了。姑爷先喝碗鸡汤,填饱肚子,然后再泡个热水澡解解乏吧。”

    说完,画儿便颠颠儿的跑去后厨,盛了一碗冒着热气的鸡汤,端给朱平安。

    盛情难却,朱平安尝了一口后,嗯,觉的味道还可以。疲累之后,喝一口鸡汤,浑身疲惫都去了,妙不可言。

    “锅里还有多少?”朱平安问道。

    “还有很多呢,姑爷放心喝就是,管够。”画儿见姑爷喜欢,得意的小脸都快仰到天上去了。

    “很好,那给大刀他们送去尝尝,他们也都累了一天了。”朱平安说道。

    给他们送去......

    画儿一脸不情愿。

    “算了,还是我去吧。估计他们也在换衣服呢。”朱平安又接着开口道。

    说完,朱平安便自去后厨,盛了一盆鸡汤,端着去给刘大刀他们送去了。

    “姑爷,怎么都给他们了,你再多留一碗。”画儿心疼的不得了。

    很快,画儿便听到偏房响起一阵笑声和感谢声,不由扁了扁小嘴,嘟囔了一句便宜你们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江南多雨,小儿可笑
    晚上朱平安用过鸡汤,洗了热水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后,在书房伏案挥毫,总结今日查勘情况,针对发现的隐患问题,一一列出了解决措施。

    总结完,朱平安又根据查勘情况,画了一幅地图。

    衙门存档的地图很不精准,也不详尽,朱平安早就下定决心以现代方法,制作靖南地图。以前下乡走访、巡视时,朱平安回来都把走过的地方画成地图了。等到将靖南都走完的时候,再把这一幅幅小地图合并成靖南总图。

    画完地图,已是深夜子时了,朱平安在画儿屡次催促下,才意犹未尽洗漱就寝。

    今晚的床又白暖了......

    看着姑爷和往常一样,又安歇在了别处,画儿只好裹紧了自己的小被子。

    第二日,阴雨依旧,雨下的依然那么认真。

    朱平安早早的起床,用了早膳,叫上刘牧、刘大刀等人再次外出查探。

    爬山涉水,栉风沐雨,又是一个早出晚归的一天,回来的比昨日更晚,也更狼狈。

    第三日,朱平安没有外出,通过衙门向各乡镇下发了一份防洪防汛加急公文,指出了全县水情隐患,列出来一项项具体措施,动员全县投入防洪防汛中来。

    本来朱平安还担心百姓不配合,考虑再出台一些配套举措来保证防洪防汛顺利进行,不过朱平安还是太小瞧自己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公文发出没多久,朱平安接到反馈,老百姓都很配合,全县上下齐上阵,热火朝天的行动了起来。

    当然,也有少数人不配合,觉的朱平安少见多怪、大惊小怪、滥用民力,不就是连着下了几天小雨嘛。不过没用衙门出面,他们村的几个老人就上去收拾他们了。

    “这些天下雨,你们一个个就知道老婆孩子热坑头,可是你们有几个知道,咱们县尊已经冒着风雨查勘了两天了,早出晚归,爬山涉水,查勘水情,小老儿我都看在眼里了。要不是县尊打跑了倭寇,申请了赋税减免,还给参与守城的人发了那么多银子,你们能老婆孩子热坑头吗?!防洪防汛,这是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这雨都连着下了八天了,河里的坑里的水见天的涨,小老儿我担心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好,咱们县尊是个明白人,早就想到我们前头去了。县尊这都是为了我们,你们还磨磨唧唧,良心都让狗吃了!!!”

    “你们之所以能够老婆孩子热坑头,是因为有县尊在外面替你们负重前行!”

    “现在又不是黄梅时节,这雨连着下了八天了,不正常。防洪防汛,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若是没有洪涝灾害,我们现在不过是出一把子力;若是运气不好,洪涝灾害来了,那我们这就是在救自己,在救大家伙的命。”

    老人家拄着拐,掐着腰将几个不肯干活的刺头一通骂,将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面红耳赤的自觉拿着铁锨、箩筐加入到防洪防汛中去了。

    看到全县上下齐心防洪防汛,朱平安放心了不少,将全县胥吏分了几批,去不同地点指导防洪防汛,朱平安也带着刘大刀等人选了几处情况紧要的地方走了一圈。

    中午回来后,朱平安考虑到防洪防汛不仅要靖南上下一盘棋,整个台州府也是一盘棋,尤其是几个临县也尤为重要,于是,朱平安又斟酌语气,写了一份公文几份信函,令差役送往台州府衙,以及几个邻县的衙门。

    “呵!不过是救援了一次太平,他朱平安就以太平县太上皇自居了?!不过是下了几天小雨,就上升到防洪防汛了?!对我颐指气使!什么东西!”

    新任太平知县,收到朱平安提醒防洪防汛的信函,打开只扫了一眼,冷笑一声,随手就扔到了桌上。

    新任太平知县对朱平安意见很大,他来太平县赴任,自认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次心血来潮,微服出去私访,想听听自己在百姓口中的名声如何,结果听到的都是老百姓说朱平安的好话,什么邻县靖南知县朱平安这好那好,英明神武打跑倭寇啊,审案断案如包公在世啊,为民请命减免赋税啊......巴拉巴拉,关于朱平安的好话,新任知县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可是关于他自己的话,从来百姓口中一句也没听到。

    瞬间,新任太平知县的玻璃心碎了!

    举个例子吧,这感觉就像一对小夫妻新婚燕尔,小相公自认对娇妻呵护有加,结果从早到晚,小娇妻一直在说隔壁老王多好多好。你说说,这小相公对隔壁老王意见能小吗?!新任太平知县也是一样,一下子就记恨上朱平安了。

    爱屋及乌,反之亦然,恨屋及乌。一旦对你有意见,那对你的一切都有意见。

    朱平安的好心,被太平知县当成了指手画脚!想要在太平县刷存在感!沽名钓誉!

    什么狗屁少年英才!

    天文地理都不懂!江南水乡,鱼米之地,连着下几天小雨,再正常不过了。怎么就上升到防洪防汛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没听过吗?!江南水乡他不下雨,他还是水乡吗!真是可笑!

    现在你还是行靖南知县,还没上任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对我的辖区也指手画脚,颐指气使!哼!等你上任了再对我发文号令不迟!

    新任太平知县越想越来气,又拿起信件,劈手撕碎,一把扔进了垃圾桶!

    其他邻县虽然不至于向太平知县这般,但也基本都没把朱平安的信当回事,或将来信束之高阁,或随口对下属胥吏提了一嘴,也就不了了之了。

    台州府知府谭纶吸取了上次倭寇大肆进犯的教训,最近这些时日都在城外兵营训练新兵,整军备倭,对府衙官员发话,没有大事不要打扰他。府衙官员收到太平县的公文后,看了下内容,提醒防洪防汛,觉的不是紧要大事,而且府衙年中的时候也下发过防洪防汛的公文,没必要打扰了府尊。所以,府衙官员随手将太平县的公文放在了收文柜里。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骂我傻球
    靖南雨,台州雨,江南处处雨。
1...525526527528529...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