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壮班衙役,相当于现代的武装警察,主要负责把守城门、衙门、仓库、监狱等要害部位,巡逻城乡道路。刘大钢、刘大斧两人被编进了壮班民壮。

    工作部署下去后,

    众人各自散去。散堂时,朱平安叫住了出门的刑房典吏,吩咐他将积压的全部案件卷宗收集整理好,交到二堂自己日常办公的房间。

    二堂外面院子里,刘牧、刘大刀等人换好了崭新的衙役服装,配了腰刀,挂了刻着他们姓名的腰牌,成为了衙门在编的正式衙役,美美的自我欣赏了起来。

    “牧哥,咱也成捕快了”刘大刀按着腰间的制式腰刀,兴奋不已的对刘牧说道。

    &




第一千八十五章 背后密谋
    第一日,靖南县衙众官吏就在默契的磨洋工的氛围中下班了,工作成果无限等于零。

    上班磨洋工,下班打冲锋。

    一放衙,众官吏可是积极神速的很,一分钟都没用,整个衙门就都空了。

    靖南县衙空了,但是距离县衙不远的和丰楼却是很快就人满为患。县丞张长孺,主簿姚文远,县衙六房胥吏,甚至昨晚喝多、抱恙在家、没上班的典史李达都在和丰楼。

    嗯,可以说除了县令朱平安不在外,整个靖南县衙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了。

    和丰楼被他们包了场,外面挂着“打烊恕不接待”的牌子,确保无人打扰。

    县丞张长孺俨然主人一样,端坐在首位,被众人众星拱月。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山珍野味、海鲜水产无一缺席盛宴,每一道菜都做的色香味俱全,每一坛酒都散发着醉人的香味。众人推杯换盏,欢聚一堂。

    “哈哈哈,估计这会小县尊脸都绿了吧。”席上吏房典吏刘云山端着酒杯笑道。

    “呵呵,还这会,我觉的他脸早就绿了。哎,张大年,下堂那会,小县尊不是叫住你,让你将积压的案件卷宗给他送过去吗,怎么着,听说你们刑房一天下来连一份卷宗都没整理出来。哈哈,你是没看到,小县尊从你们户房出来转到我们礼房的时候,那张脸拉的啊,那可是一点笑容都没有。”

    户房典吏王斌笑着接过话,说着推了推旁边坐着的刑房典吏张大年,笑着打趣了起来。

    “呵,王兄你还有脸说人家张兄呢,你们户房不也一样嘛。小县尊问你们要统计县上欠缴钱粮赋税情况,听说你们一整天连一个村子都没能统计出来。呵呵,那得多大的村子才能让你们统计一天都统计不完......”礼房典吏徐志冲户房典吏王斌挤了挤眼睛,促狭的笑着说道。

    “咳咳,没办法啊,堆积的案件时间久远,案情复杂,又经手了这么多任县尊,这卷宗啊放的是又多又杂,卷宗还残缺不全,整理起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刑部典吏张大年,笑着咳嗽了一声,笑着耸了耸肩。

    “嗯嗯,然也,然也,我们户部也是,下面村子情况复杂,有成亲分家单过的,有出嫁闺女的,有寡妇改嫁的,这情况复杂的很,我们统计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户房典吏王斌仿照张大年的话,笑着跟着耸了耸肩。

    然后,两人相视一眼,嘴角展开一抹心照不宣的笑容。

    “呵呵,可拉倒吧你们......”众人闻言大笑不已。

    “哈哈哈,乌鸦落在猪身上,咱们谁也别笑谁。喝酒,喝酒......”刑房典吏张大年和户房典吏王斌两人端起酒杯,笑着遥敬四周的官吏。

    众人笑着碰杯,纵情畅饮。

    “呵呵,不瞒诸位,咱这小县尊来我们刑房催卷宗时,得知我们一个卷宗也没整理出来时,屁都没敢放一个,嘴里还说我们辛苦了呢......”

    刑房典吏张大年放下酒杯,笑着向众人吹嘘道。

    “呵呵,他除了咬着牙和血吞还能怎么办,他一个外来的,乳臭未干,离开我们,他能做什么!离开了我们大家,他一个光杆知县连个屁都放不了。”

    典史李达用手擦了一把胡子上的酒渍,接着伸手从盘子里拽下一个鸡腿,上去用嘴撕扯下来一大块肉,一边大口的嚼着,一边很是不屑的说道。

    “李大人说的是,只要我们大家牢牢的抱在一起,他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还不是任我们揉捏。”众人一阵点头附和,对朱平安这个知县分外不屑。

    “这个县尊的位置本应该是张大人的,他朱平安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哪里有资格,哪里有能耐,能管得了我们这形势复杂的靖南县”

    刑房典吏张大年端



第一千八十六章 变本加厉
    你见过凌晨一点的靖南县城吗

    朱平安见了,万籁俱寂、万物深眠的深夜,朱平安如昨晚一样,在书房熬夜加班,桌上靖南资料堆积如山,手上挥毫泼墨,纸上晕开解靖南困局之策。书房的角落有三张椅子拼在一起,椅子上面放着一床薄被子。

    张县丞、姚主簿、李典史以及县衙六房典吏等官吏也见了,不过与朱平安熬夜加班不同,他们则是酒足饭饱,彻夜狂欢,桌上的酒菜已经换了三轮了,地上空着的酒坛摆了一地。

    终于,外面更夫打响了三更鼓,张县丞一行人散发着浓浓的酒气,从和丰楼走了出来。

    “张大人您放心,我等一定唯您马首是瞻,定让那小知县灰溜溜的滚蛋。”

    县衙六房胥吏虽然一个个喝的醉醺醺的,但是仍不忘向张县丞表忠心。

    “慎言,慎言,我等是慢工出细活,是为了更好的‘帮’县尊‘搞好’工作。”姚主簿打了一个酒嗝,向着众人摆了摆手,笑着纠正了众人的语病。

    “哈哈哈......是极是极,姚大人说的对极了,我等是慢工出细活。”

    众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声惊飞了昏鸦一片。

    “你们这些读书人尽是些花花肠子,整那些弯的绕的,费那么多事。靖南是我们靖南人的靖南,他一个外来的毛都没长齐的小斑鸠,还想占巢!信不信,我这一巴掌下去就能拍死十个他这样的小崽子。”

    李典史浑身散发着酒气,如同一个行走的酒坛子一样,不胜酒气燥热,伸手撕开衣服,敞出胸前的一撮浓密的黑毛,在夜风中飘扬,挥舞着两个如熊掌的巴掌,宛若楚霸王降世一样霸气侧漏的向众人说道。

    “马尿又喝多了,在大街上说什么胡话。若是被人听到,岂非给人留下口舌!日后平添诸多麻烦!”张县丞瞪了李典史一眼,毫不留情的教训道。

    “姐夫我错了,我听你的,闭嘴,我闭嘴好吧。”

    五大三粗的李典史被张县丞训了一顿后,缩了缩脖子,喊了一声姐夫,伸手摸了摸后脑勺,悻悻的笑了笑,承认了错误,不再乱说话了。

    嗯,没错,张县丞和李典史两人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李典史的姐姐张李氏颇有姿色,是靖南有名的一枝花,李典史原本只是靖南县衙的一个小衙役,有一次李典史的姐姐因为琐事来衙门找李典史,人有姿色,穿着和步姿又略显风骚,还有意无意的在张县丞眼前晃,一下子就入了张县丞的眼,郎有情,妾有意,两人很快就勾搭在了一起,一有时间就偷偷摸摸的做一些爱做的事。后来,张县丞有一次在张李氏家跟张李氏偷情的时候,被张李氏的丈夫张大发现了,张县丞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不仅仗着势力教训了张大一顿,还强迫张大与张李氏和离。之后,张县丞就将李典史的姐姐纳为妾室,李典史也正是靠着跟张县丞的这一层裙摆关系,再加上张县丞的运作,才从一个小衙役慢慢的一步步的升为了靖南县衙典史。

    可以说,李典史的一切都是张县丞给予的,所以李典史对张县丞俯首贴耳、无有不从。

    教训完李典史后,张县丞扭头看向众人,“诸位的心意,我张某人领了。别的话我张某也就不多说了,一言以蔽之:日后,苟富贵,勿相忘。”

    “苟富贵,勿相忘!”

    靖南县衙六房胥吏听了张县丞的承诺,一个个兴高采烈,纷纷出声附和。

    昔日陈涉垄上之言,今夜响彻了靖南县夜晚。

    此时也是深夜宵禁时间,一队值班的衙役听到动静,提着杀威棒气势汹汹的冲了过来,准备好好教训一顿违禁之人,不过冲过来一看,呃,都是顶头上司。气势汹汹的衙役,顿时一个个堆起了笑脸,不仅主动的帮张县丞他们打开了宵禁的栅栏,还热情的分出人手,一路护送喝多了的张县丞一行人各自归府上。

    第二日一大早,朱平安早早的到了衙门,刘牧他们紧随其后。

    等了一会,马上就到应卯签



第一千八十七章 视察牢房
    靖南牢房就位于靖南县衙大堂西南仪门之外,其实古代基层的牢房基本都设在县衙仪门的西南方位,只有极个别的县衙将牢房设在仪门东南方位,不过也都属于县衙的“南”方位,也正因此,古代监狱有“南监”的俗称。

    朱平安将签到册收好,带着刘牧、刘大刀两人,一起去往靖南牢房。

    为了更好的了解牢房及犯人情况,途中朱平安又叫上了刑房典吏张大年。

    其实,叫上分管治安刑事的典史李达更合适,不过......典史李达今日又托人请假了,没有应卯上班,朱平安只好叫上了刑房典吏张大年。

    靖南县牢房是砖石结构,牢墙近五米高,有两层院墙,看上去有年头了,墙上扎着铁蒺藜,建有岗楼,牢门也有两道,牢内狱卒巡逻,戒备森严。

    “张典吏,监牢占地几何内有牢房几何”朱平安问刑房典吏张大年。

    “回县尊,咱们靖南县监牢占地约六亩,分为内监、外监两个庭院,外监关押临时及短期犯人,内监关押重刑犯。内外两监,共有牢房、狱吏房68间,其中男监牢35间,女监牢20间,水牢3间,其余为狱吏房、刑房。”刑房典吏张大年回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迈步进入外监。

    监狱狱吏等闻讯纷纷赶来下跪行礼,朱平安摆了摆手,让他们起身。

    进入监狱,第一个建筑是狱神庙,里面供奉是管理监狱的狱神,也就是监狱的保护神。

    靖南狱神庙里供奉的狱神有两尊,一尊为原始社会末期的皋陶,因为他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员,创造了监狱,所以后来就成了狱神;第二尊为西汉初年的相国萧何,因为当初萧何曾任狱吏一类的职业,后来又帮助刘邦建立了汉初的法制--《九章律》,所以也被尊为狱神。

    监狱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在狱神庙进行祭拜活动,祈求狱神的庇佑。狱吏及主管领导上任,也都会来祭拜狱神。朱平安入乡随俗,进去也上了一炷香。

    出了狱神庙,朱平安先是去了外监。

    一进外监,朱平安就感觉宛若进了菜市场似的,牢房里面犯人太多了,简直是人满为患,好像靖南监狱成了靖南县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似的。里面的牢房没有一个空着的,每一个牢房都塞满了犯人,平均每个牢房都塞了不下十位犯人,面积最小的牢房里面也塞了五位囚犯。

    怎么回事

    靖南不是堆积了成山的案件吗!怎么这牢房里面就关押了这么多犯人了!

    朱平安被里面众多的犯人给怔住了。

    “大人,冤枉,冤枉啊。”

    “我没犯罪,放我出去。”

    “求求官爷了,放我出去吧,我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没有我,家里可怎么活啊。眼看就到稻子收割的时候,她们孤儿寡母怎么收割啊。”

    “狗官,放我出去......又是旱又是涝,地里颗粒无收,俺们都把”

    监狱里的犯人看到有人进来,尤其是看到朱平安一身官服,一个个群情激愤,纷纷抓着栅栏或是喊冤,或是求情,或是单纯的发泄辱骂。

    “都给我老实点!又想挨鞭子了!”

    狱卒提着鞭子上前,向闹腾最欢的几个牢房甩了几鞭子,震慑众囚犯,令其安静。

    “怎么牢房关了这么多人都是犯了何罪”朱平安扭头问典吏张大年以及随行的狱吏。

    “回县尊。这些犯人大都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抗缴赋税,大约有近百人。”

    刑房典吏张大年回道。

     



第一千八十八章 微服私访
    朱平安了解监狱的情况后,心中已有构想,不过本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还是更换了常服,带着刘牧、刘大刀两人出了县衙,到下面乡村进行微服私访,去实地进一步了解情况,为构想实施充分调研。

    朱平安离开后,刑房典吏张大年便第一时间去张县丞、姚主簿那汇报了。

    “这小县尊就只是在牢房转了一圈,问了几个犯人情况他想干什么”

    张县丞听张大年汇报后,有些摸不清朱平安想干什么,扭头看向姚主簿。

    姚主簿在他们这个党羽中,相当于智囊的角色,张县丞在很多重大事情都会参考姚主簿的意见,比如联合六房胥吏不配合朱平安开展工作,就是姚主簿出的主意。

    “他都问了什么你从头说来。”姚主簿眯了眯眼睛,看向张大年。

    “一开始没进监牢的时候,他问监牢多大多少间后来进了外监,他问监牢怎么这么多犯人都是犯了何罪后面他又问了几个监牢犯人因何被缉押等进了内监,他又问内监为何这么多囚犯都是因何被缉押”张大年如实回道。

    “了解完情况,他神情如何”姚主簿又问道。

    “神情”张大年愣住了,努力的回想了一下,不确定的回道,“好像很凝重。”

    “呵呵,这就对了。”姚主簿闻言笑了,“还记得小县尊第一次升堂召见县衙众官吏的时候吗,小县尊将县衙的公务做了分派,他除了负总责外,还主管了案件审判。呵呵,张典吏慢工出细活,卷宗一直未能交给小县尊,小县尊无法了解积压诉讼案件情况,他对张典吏无可奈何,自己又等不及,只能去监牢了解情况了。看到监牢人满为患,当然得头大了,神情不凝重才怪。”

    听了姚主簿的分析,张县丞深以为然,忍不住笑了,确实如此,小县尊他除了神情凝重又能怎么样呢。

    张典吏也跟着一起笑。

    房间里充满了三人得意的笑声。

    在三人得意大笑的时候,朱平安一行已经到了第一个村子,这个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子。朱平安进了村子,先是去田间地头看了下庄稼的长势。

    朱平安出身农村,大伯不事生产,四叔又懒,托他们的“福”,朱平安从小就跟着父亲、兄长经常下地,对庄稼种植、收获等一点都不陌生。

    这个村子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田里的水稻快到收获的时候了,稻谷黄橙橙的,不过总体长势很一般,从田地及附近的痕迹来看,这里的水稻经历了涝灾,朱平安估摸着每亩地大约要减产两到三成左右。

    附近有耕作间隙、在田垄休息的老农,朱平安上前攀谈了起来,从老农口中得知,他们的水稻确实刚经历了水涝灾害,水灾过后还闹了蝗虫,幸好规模不大,他们村子才侥幸逃过了一接,不过,这一茬水稻估计至少要减产三成。
1...477478479480481...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