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自己初来乍到,又是戴罪之身,在立足未稳之时,还是要心行事,循规蹈矩。若是因为礼仪新,被有心人向台州府衙报一个上任失仪,定会生出莫名风波。

    明的暗的,远的近的,现在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等着自己犯错呢。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既定流程到任的好。

    “县尊言重了。呵呵,实在是大家盼县尊,如盼父母,一听县尊今日到来,大家热情高涨,下官拦都拦不住。”县丞张长孺笑着摇了曳。

    “是啊,我们大家早就盼着县尊到了。”其他人也都纷纷出言附和,同样都很热情。

    “呵呵,还未与县尊介绍,下官张长孺,忝为本县县丞一职。”

    县丞张长孺向朱平安做了一下自我介绍。

    县丞相当于县城的副县长,是知县的辅佐官,名副其实的二把手,乃是朝廷任命的正八品官员,其主要职责是在知县的领导下,掌管全县的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

    “县尊,这一位乃本




第一千八十一章 靖南五大害
    朱平安在接官亭与靖南县的官吏、豪绅简单认识了一下后,便在县丞张长孺、主宝文远等人的引领下,往北门望岳门走来,准备从北门入县城,前往城隍庙祭拜。

    知县到任,先拜城隍,这是明朝的礼仪规矩,朱平安做过功课,对此很清楚。

    城隍是儒教周官八神之一,是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的神官,到了明朝,城隍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洪武大帝一统天下后,于第二年正月丙申朔,封敕天下城隍々城的城隍被封为王爵,洪武大帝当年起家的汴、濠、鸠、和、滁等州的城隍也被封为正一品王爵,其他府城的城隍被封正二品公爵,州城的城隍被封为正三品侯爵,县城的城隍则被封为正四品的伯爵。

    靖南县城隍就是大明朝廷敕封的正四品,官职级别比自己这个七品知县高多了。

    下官拜上官,再正常不过了。

    封建迷信什么的,朱平安忽略不计,纯属是以下级的身份去拜上级。

    “拜见知县大老爷。”

    朱平安在经过望岳门的时候,四周的百姓纷纷下跪行礼,用余光偷着打量朱平安。

    “诸位父老乡亲免礼。”朱平安没什么架子,停下脚步笑着向四周行礼的百姓点头回礼,让他们免礼起身,并伸手将一位老者扶了起来。

    “县尊大老爷,草民是大姚村的,草民姓姚县尊大老爷,有时间了去我们大姚村坐坐啊”被朱平安扶起的老者很激动,说话声音都有些颤抖。

    “原来是姚老,好啊,等我安顿了就去大姚村叨扰姚老。”朱平安笑着应了下来。

    等到朱平安一行人步入城门洞走远了后,望岳门城墙下看热闹的百姓瞬间向姚老聚集了过来,闻姚老围成了一团,一个个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姚老,歇县都跟您老说啥了”

    “是唉老,你和咱们歇县都说啥了”

    “姚老,俺们看你和县尊大老爷有说有笑的,你们都说啥了啊”

    看着闻自己的众人,姚老爷子将腰板挺的老直老直的,咳嗽了一声,对那些个喊歇县的吹胡子瞪眼,中气十足的教训道,“什么歇县,有没有体统,那是知县大老爷,是咱们靖南县老百姓的父母官。”

    “是是是,您老教训的是,是知县大老爷。那知县大老爷和您老说什么了”

    人们想知道新任知县跟要姚老爷子说什么,所以这会姚老说什么,他们都从善如流的称是。

    “要说知县大老爷跟我说什么了”姚老看了众人一眼,对众人的好奇劲很是满意,捋了捋胡子,曳晃脑的说道,“知县大老爷把老夫扶起来后,老夫就邀请知县大老爷得空了去我们大姚村坐坐。”

    “啊姚老,您可真牛,敢邀请县太爷下村子,嘿嘿您老可真敢说,县太爷多金贵啊,能去咱们那又脏又破的村子[靖南都换了多少任县太爷了,又有哪一个县太爷下过村子姚老,亏您老还是大姚村的明白人呢。”

    人们闻言,不由笑了,笑姚老异想天开,竟然敢邀请县太爷下村子做客。

    “要不说知县大老爷为啥扶我没扶你们呢∫告诉你们,我邀请知县大老爷后,知县大老爷很高兴的应下了,说安顿好了就去大姚村叨扰我,知县大老爷就是客气,什么叨扰不叨扰的,知县大老爷能来,



第一千八十二章 顺利就任
    靖南县城隍庙规模不大,大殿正门上悬“城隍庙”匾额,左右两侧挂着桃木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朱平安在张县丞等人的引领下,从城隍庙仪门中间甬道进入城隍庙。

    进入城隍庙正殿后,朱平安发现靖南县城隍庙供奉的神主为南宋著名爱国忠臣文天祥,这也是朱平安一直以来非炒佩的一位历史人物。

    大约是文天祥曾经在靖南县的土地上抵抗过元朝吧,所以靖南县将其供奉为城隍庙神主。

    殿内,三牲祭礼以及各类器物都已经陈设好了,就等着自己祭拜城隍了。

    一切就绪之后,朱平安领着张县丞等人向城隍一跪三叩头,焚香祭拜,于地盟誓,“下官朱平安,奉皇命就任靖南县知县一职,特与神誓,惟神明聪正直灵,神率幽冥,阴阳表里,予有政务未备,希神默佑,使我政务兴举,以安黎庶;予倘叠奸贪,陷害僚属,凌虐下民,神其降殃。下官朱平安,敬盟此誓,以表我心,用尽我职,神鉴昭昭,尚其来格,敢告。”

    这叫与神盟誓,是祭拜城隍的重中之重,宣誓忠于神明、忠于职守,以阴阳互为表里,实现人神共治,如此方能入衙理事。城隍会对知县任职后的表现进行鉴视纠察,进行赏罚。

    祭拜完城隍后,朱平安在张县丞等人的引领下前往靖南县县衙,进行拜受优。

    接受优,这是上任的标志。

    朱平安身上带的只是是吏部颁发的任命公文以及自己峪,在这个环节,凭借吏部任命公文、峪验明身份后,才能接受靖南县知县大印。

    如此,才算是上任靖南知县。

    到了县衙,朱平安兵分两路,让刘大刀赶着马车,载着画儿,从侧门去后宅收拾安顿,自己带着刘牧等人,随张县丞等人自县衙正门步入县衙。

    “拜见县尊。”

    县衙的三班衙役早就列队等待了,在朱平安等人进入县衙后,跪地行礼。

    “免礼,诸位请起。”

    朱平安向着众衙役点了点头,双手做出请起的姿势,示意众衙役起身。

    “谢县尊。”众衙役应声起身。

    “县尊这边请,仪门在这边,过了仪门,便是县衙的大堂了。咱靖南县县衙建于蒙元朝大德八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后又于洪武十二年、永乐二十年、正德六年三次翻盖扩建,并历任县尊多次修葺,始有今日之貌∶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牢狱居南。”

    张县丞引着朱平安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在一旁充任解说,与朱平安简单介绍县衙历史及布局。

    朱平安点了点头,边走便观察,到了仪门后,张县丞汀了脚步,请朱平安先行进入仪门,以示县尊一县之长,他跟在朱平安身后走了进去。

    如张县丞所言,过了仪门,县衙大堂就映入朱平安眼帘了。

    大堂似乎刚修整过,整洁一新,布局摆设跟朱平安在现代参观的那些个县衙旧址差不多。大堂前两根柱子上,红底黑漆写着大字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大堂上方悬着一张牌匾,上书“明镜高悬”,牌匾下方为暧阁,正中摆着三尺黑漆公案,上面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在公案后面是一面白墙,正中用木框裱成了框架,框架内白色打底,上面绘着一副巨大的“海水潮日”图。

    头顶明镜高悬,背后海水朝日,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

    这里便是自己今后工作的主要躇了,朱平安上前踏上暖阁,伸手从公案上划过。

    “县尊,现在拜受优”县丞张长孺上前一步,轻声询问。



第一千八十三章 听话的画儿
    夜深人静,虫声啾啾,群星如宝石一样缀在漆黑的天幕上,闪闪发光。

    靖南县内宅一盏油灯闪烁,与窗外的星光点点遥相呼应,朱平安坐在桌前,就着油灯闪烁的光亮,低头认罪的翻阅着靖南县的鱼鳞图册,研究全县山水田土,了解辖区乡村疏密坐落,掌握全县税粮户口和风俗民情,便于日后施政安民。

    翻阅了片刻,朱平安觉的有些口渴,正要伸手倒茶润润喉咙,便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由一双肉乎乎的白嫩小手捧着,心有灵犀似的,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这肉乎乎的小手,不用猜就知道是谁。

    果然,朱平安抬头就看到了包子小丫鬟画儿,一双小手捧着热茶,递向自己。

    “画儿,你还不睡吗这半月日夜赶路,风餐露宿,又要照顾我,你一直都没能休息好,到了靖南又马不停蹄的收拾县衙后宅安顿,着实辛苦你了,你快去安歇吧,不用管我。我再翻会儿鱼鳞图册,差不多也歇着了。”

    朱平安接过热茶,向画儿道了一声谢,温声说道,让画儿先去休息。

    “哦,哦......好......好的,姑爷。”

    画儿听了朱平安的话,小脸唰一下红了,点着小脑地哦了两声,捏着衣角下去了。

    朱平安在画儿离开后,喝了半杯茶,继续翻开自己的鱼鳞图册,一直翻到最后一本最后一页,才揉了揉眼睛,伸了一个懒腰,整理好鱼鳞图册,锁在抽屉里,用灯盖盖灭了油灯,接着窗外的星光,去往卧室就寝。

    除了衣衫,朱平安拉开被子,躺在了床上。

    咦,画儿手脚够麻利的,连被子也用香薰熏过了,挺好闻的......朱平安一躺在床上,鼻息间就嗅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心中不由如是想到。

    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朱平安躺在被窝里伸了一个懒腰,准备好好睡一觉,下一秒,朱平安就像是被点了穴一样,整个人僵住了,因为朱平安在被窝里一伸懒腰,就碰到了一个火热的身体,手掌正好按在了一处柔软之上,这柔软还挺大,一只手还握不住,还挺有弹性......

    “姑......姑爷......”画儿的羞赧的声音从朱平安耳边颤着响起,就像小奶猫儿一样,声音酥软酥软的,“被,被窝......被窝暖好了......”

    画......画儿!

    朱平安手瞬间收了回来,整个人就像是安了弹簧一样,唰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血液上涌,心跳瞬间加速,咚咚直响,就像擂鼓一样。

    “画......画儿,你怎么在这”朱平安的声音就像嘴被烫了一样。

    “姑......姑爷,是小姐吩咐的,小姐让我到靖南后,陪姑爷睡觉,喂......喂饱姑爷,不让姑爷去外面拈花惹草......也不能留给其他女生爬床的机会......”

    画儿跟着朱平安坐了起来,拉起被子遮到胸前,露出了脖颈上肚兜的带子,还有一片遮不住的雪白,低着的婴儿肥的小脸,糯糯的回道,小脸红的跟锅里熟透了的小龙虾一样,整个人在星光下,散发着让人难以抵御的诱惑。

    喂.....喂饱!

    朱平安听到画儿说出这个词,眼睛都红了,浑身的血压就跟火山喷发了似的,直冲脑门。

    打,打住.....

    朱平安喉咙干的厉害,理性被冲动绞杀的仅存一丝,深呼吸了一口气,艰难的压住了体内躁动的血液和冲动,将眼睛从画儿身上转移开来。

    朱平安相信画儿说的话。

     



第一千八十四章 如此下属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虽然靖南情况一团糟,但朱平安相信万事开头难,只要去做,一团糟也能理清头绪。

    朱平安听了众人的汇报后,思索了片刻,理清了思路:案件积压,那就加班加点审理判决;台州府下派的公务堆积,那就一件件分门别类处理;赋税钱粮未收齐,那就下基层查情况,催缴赋税;有水涝灾害,那就及时赈灾,兴修水利,解决水旱灾害隐患;苗蛮寨子纠纷,那就做好维稳工作;山贼、海贼频发,那就征集兵丁、马匹、训练丁壮,加固城防,部署剿匪事宜;倭寇有再犯的隐患,以靖南目前的现状,还是以预警和防守为主。

    县衙虽小,但是机构设置都如国家一样齐全,每项工作都能找到具体的负责部门。

    自己作为知县,对靖南所有工作负总责,并主管案件审判;张县丞分管赋税钱粮;姚主簿分管台州府下派公务;李典史分管治安、缉捕、征集训练丁壮,鉴于靖南现状,由衙役及现有民状充任兵丁,加强训练,巩固城防,视情况开展剿匪事宜;县衙六房依据职责,具体实施,同时礼房派人去发生纠纷的苗寨、乡村调研情况,及时汇报,依据事实,立足大局,做好维稳。

    理清思路之后,朱平安将工作布置了下去,环视众人,轻声说道:“暂时就这样安排,诸位可有高见还请不吝见教。平安资历浅薄,经验不足,安排部署定有不当之处,还请诸位同僚不必顾虑,坦言相告。”

    “没有,县尊年纪虽少,但是思路清晰,处事老辣,安排部署的无懈可击。”

    张县丞等人俱是摇头,对朱平安的安排部署,举双手赞成,安全没有任何不同意见。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诸位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从今天,从现在开始,加班加点,尽快处理靖南积存的公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再一起解决。”

    朱平安闻言,再度扫视了众人一眼,趁热打铁,直接将事情敲定了下来。

    “县尊放心,我等一定尽心尽力协助县尊,做好工作。”

    张县丞等人很是配合,反应很是热烈,情绪也很是高昂,干劲儿十足。

    众人如此配合,倒让朱平安有些意外,难道之前是我多想了

    不错,这样让自己省了不少事。

    接下来,朱平安又在堂上将刘牧、刘大刀等六人安排编进了县衙三班衙役,作为古代大权独握的知县,这点权力还是有的。如此一来,靖南县衙共有皂班衙役二十二人,快班捕快三十二人,壮班民壮五十二人。

    皂隶衙役,相当于现代的司法机关法警,负责跟随知县左右护卫开道,审判时站立大堂两侧,维持纪律,押送罪犯,执行刑讯及笞杖刑。刘大刀和刘大锤两人被编进皂班衙役。

    快班捕手,简称捕快,相当于现代的公安局、派出所警察,负责传唤被告,证人,侦缉罪犯,搜寻证据。刘牧、刘大枪两人被编进了快班捕手。
1...476477478479480...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