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新说313

    袁绍环视了亭中的文武,笑了笑,又问道:

    “诸君以为,当如何对待这雒阳来的使者”

    “图以为,可以接见,但不必奉诏,这朝廷虽然从长安迁回到了雒阳,可无论李傕、阎行,都是董卓余党,皆是挟持天子,妄图号令天下之贼子,明公据河北之地,举四州义兵,正该攘除此等奸凶,绝无奉诏之理!”

    袁绍麾下的郭图旗帜鲜明地反对奉诏,有他率先表明观点,田丰、沮授、逢纪、审配等人也纷纷进言,分析局势,辩论得失,商讨应付雒阳来使的办法。

    总体而言,袁绍麾下文武,大多数都和郭图的观点一样,反对奉诏,不认同被阎行控制的汉室朝廷。

    只是随着讨论的深入,对于雒阳朝廷的态度,袁绍麾下文武又产生了新的分歧。

    从事沮授等少数几人力主出兵,建议袁绍应该趁着阎行主力专注于西面与李傕相争的机会,出兵雒阳,将天子保护起来,护送回来邺城。

    而谋士郭图、将领淳于琼、主簿耿包等人则反对出兵,认为现在身处乱世,汉室已经衰微,汉天子根本就没有多少号召令,与其耗费兵力去与阎行争夺天子,还不如集中兵力,先解决易京的公孙瓒和巩固新得的幽州地。

    &nbs




第472章 彼之得志我之忧(中)
    袁绍至今都还记得,自己初得冀州,将沮授辟为从事,向他请教佐国安民的大计时,沮授向自己说的话。

    “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沮授当年的这一段话,与当初选择挂印上东门、数骑出逃河北的袁绍定下的战略,大致相同,相应步骤更是细化,拥有了具体实施的可能性。

    这使得萌生惺惺相惜之感的袁绍欣悦不已,当场就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监军,惹得相随的旧人许攸、逢纪等惊羡嫉妒,连连瞩目。

    冀州、青州、并州、幽州,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沮授当时为袁绍定下的战略。

    可惜公孙瓒军力强大,黑山贼也甚是猖獗,沮授的战略虽然大体没错,但步骤却被打乱了。

    袁绍不得不率先和公孙瓒的大军、张燕的混合兵马开战,尔后再收取并州、青州。

    所幸自己的外甥高干和长子袁谭的才能出众,高干成功在并州站稳了脚步,招致四方游士,将太原和上党牢牢控制在手中,而长子袁谭更是英勇善战,在平原郡揽士练兵,北排田楷,东逐孔融,将整个青州都并入到了己方的阵营。

    不过这也有一点不好,就是长子袁谭的声望在不断上涨,使得喜好幼子的袁绍会面对更多来自沮授、辛评等人的劝阻。

    听着许攸、荀谌、审配等文臣谋士讲述笼络三郡乌桓的成效,袁绍得意地抚过自己的美髯,收敛思绪,将关注点放在自己关心的第一件事情上,开口问道:

    “公孙瓒呢,还缩在他的那个易京里面么”

    听到袁绍的询问,谋士逢纪笑了笑,对袁绍说道:

    “幽州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对此深信不疑,在易京挖掘壕沟,堆积土山,筑营驻兵,城内屯田储谷,号称储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将军淳于琼也讥笑着补充说道:

    “听说公孙瓒又在土山上修筑高楼,高达十丈,置铁门,斥散左右,男儿七岁以上不得入内,其中只居住了公孙瓒的妻儿姬妾。”

    “公孙瓒那武夫也住在高楼上极少下来,军书文簿都是用绳子绑住拉上去的,日间想要传令也只是让妇人大声传呼,宾客亲信、谋臣猛将尽皆被疏离,只怕不需我等出兵擒杀他,他倒先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了。”

    被淳于琼这么一说笑,在场的人大多数都会心一笑,有的更是直接哈哈大笑起来。

    的确,公孙瓒自从在鲍丘水被麹义率领联军人马大败之后,就一蹶不振,选择龟缩在易京里面,使得冀州北面的军事压力大减。

    在场众人都自信满满,认为等到幽州稍稍安定之后,再派出大军四面攻打,困守易京的公孙瓒势力定可一举扑灭。

    当然,在众人惬意的哄笑声中,很快也就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一直板着脸的田丰咳嗽了一声,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拔高声音说道:

    “公孙瓒虽然困守在易京,但是我听说易地南临易水,公孙瓒又在城外挖掘了壕沟十道环绕,堆积的土山高各五六丈,他在土山上修营驻兵,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公孙瓒所在的土山更是高达十丈,在上面登高望远,可以遥遥指挥各支军队。”

    “兵法有言,百楼不攻。更何况易京里面储粮充足,不乏精兵良将,之前麹将军趁胜追击,围困易京,耗时良久,最终不得不粮尽退兵,撤退途中还被公孙瓒追及,我军大败,辎重尽失,将士死伤不少,诸君莫非都忘了么”

    被田丰这么一打断,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笑得最大声的淳于琼也觉得索然无味,只是碍于田丰在袁绍麾下地位不低,被落了面子的他也只能怏怏闭口。

    袁绍虽然也有点尴尬,但毕竟他是知道田丰刚直的性格的,之前也被他直言进谏过几次,于是呵然一笑,赞同说道:

    “公孙瓒军力虽衰,但易地易守难攻,公孙瓒在外又与黑山贼张燕等人有所联络,依旧是我冀州的首要之敌,确实不可大意轻敌,田公老成谋国之言,诸君亦当谨记!”

    众人见到袁绍都表态赞同了,连忙也纷纷附和赞同。

    只是让田丰谈到了麹义兵败一事之后,袁绍也被勾起了心中的第二件事情,他又出声向逢纪、审配等人询问:

    “麹将军,可还驻军在河间境内”

    麹将军,这是袁绍对麹义的敬称,河北的众多武将当中,只有麹义能够享受这等待遇。

    只不过,这份待遇,与忌惮也是等量挂钩的。

    这个麹义,原为韩馥部将,先叛韩馥,韩馥引兵攻之,反被麹义击败,袁绍从这件事里面看中了麹义领兵作战的能力,于是遣使笼络结好麹义,将麹义和他麾下的精兵,一并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后来内忧外患的韩馥愿意接受劝说,将冀州让给自己,麹义这个内忧是出了很大一份力气。

    再后来,公孙瓒大军南



第472章 彼之得志我之忧(中)
    袁绍至今都还记得,自己初得冀州,将沮授辟为从事,向他请教佐国安民的大计时,沮授向自己说的话。

    “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沮授当年的这一段话,与当初选择挂印上东门、数骑出逃河北的袁绍定下的战略,大致相同,相应步骤更是细化,拥有了具体实施的可能性。

    这使得萌生惺惺相惜之感的袁绍欣悦不已,当场就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监军,惹得相随的旧人许攸、逢纪等惊羡嫉妒,连连瞩目。

    冀州、青州、并州、幽州,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沮授当时为袁绍定下的战略。

    可惜公孙瓒军力强大,黑山贼也甚是猖獗,沮授的战略虽然大体没错,但步骤却被打乱了。

    袁绍不得不率先和公孙瓒的大军、张燕的混合兵马开战,尔后再收取并州、青州。

    所幸自己的外甥高干和长子袁谭的才能出众,高干成功在并州站稳了脚步,招致四方游士,将太原和上党牢牢控制在手中,而长子袁谭更是英勇善战,在平原郡揽士练兵,北排田楷,东逐孔融,将整个青州都并入到了己方的阵营。

    不过这也有一点不好,就是长子袁谭的声望在不断上涨,使得喜好幼子的袁绍会面对更多来自沮授、辛评等人的劝阻。

    听着许攸、荀谌、审配等文臣谋士讲述笼络三郡乌桓的成效,袁绍得意地抚过自己的美髯,收敛思绪,将关注点放在自己关心的第一件事情上,开口问道:

    “公孙瓒呢,还缩在他的那个易京里面么”

    听到袁绍的询问,谋士逢纪笑了笑,对袁绍说道:

    “幽州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对此深信不疑,在易京挖掘壕沟,堆积土山,筑营驻兵,城内屯田储谷,号称储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将军淳于琼也讥笑着补充说道:

    “听说公孙瓒又在土山上修筑高楼,高达十丈,置铁门,斥散左右,男儿七岁以上不得入内,其中只居住了公孙瓒的妻儿姬妾。”

    “公孙瓒那武夫也住在高楼上极少下来,军书文簿都是用绳子绑住拉上去的,日间想要传令也只是让妇人大声传呼,宾客亲信、谋臣猛将尽皆被疏离,只怕不需我等出兵擒杀他,他倒先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了。”

    被淳于琼这么一说笑,在场的人大多数都会心一笑,有的更是直接哈哈大笑起来。

    的确,公孙瓒自从在鲍丘水被麹义率领联军人马大败之后,就一蹶不振,选择龟缩在易京里面,使得冀州北面的军事压力大减。

    在场众人都自信满满,认为等到幽州稍稍安定之后,再派出大军四面攻打,困守易京的公孙瓒势力定可一举扑灭。

    当然,在众人惬意的哄笑声中,很快也就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一直板着脸的田丰咳嗽了一声,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拔高声音说道:

    “公孙瓒虽然困守在易京,但是我听说易地南临易水,公孙瓒又在城外挖掘了壕沟十道环绕,堆积的土山高各五六丈,他在土山上修营驻兵,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公孙瓒所在的土山更是高达十丈,在上面登高望远,可以遥遥指挥各支军队。”

    “兵法有言,百楼不攻。更何况易京里面储粮充足,不乏精兵良将,之前麹将军趁胜追击,围困易京,耗时良久,最终不得不粮尽退兵,撤退途中还被公孙瓒追及,我军大败,辎重尽失,将士死伤不少,诸君莫非都忘了么”

    被田丰这么一打断,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笑得最大声的淳于琼也觉得索然无味,只是碍于田丰在袁绍麾下地位不低,被落了面子的他也只能怏怏闭口。

    袁绍虽然也有点尴尬,但毕竟他是知道田丰刚直的性格的,之前也被他直言进谏过几次,于是呵然一笑,赞同说道:

    “公孙瓒军力虽衰,但易地易守难攻,公孙瓒在外又与黑山贼张燕等人有所联络,依旧是我冀州的首要之敌,确实不可大意轻敌,田公老成谋国之言,诸君亦当谨记!”

    众人见到袁绍都表态赞同了,连忙也纷纷附和赞同。

    只是让田丰谈到了麹义兵败一事之后,袁绍也被勾起了心中的第二件事情,他又出声向逢纪、审配等人询问:

    “麹将军,可还驻军在河间境内”

    麹将军,这是袁绍对麹义的敬称,河北的众多武将当中,只有麹义能够享受这等待遇。

    只不过,这份待遇,与忌惮也是等量挂钩的。

    这个麹义,原为韩馥部将,先叛韩馥,韩馥引兵攻之,反被麹义击败,袁绍从这件事里面看中了麹义领兵作战的能力,于是遣使笼络结好麹义,将麹义和他麾下的精兵,一并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后来内忧外患的韩馥愿意接受劝说,将冀州让给自己,麹义这个内忧是出了很大一份力气。

    再后来,公孙瓒大军南



今晚有事,太晚的话明早更新
抱歉,各位书友,今晚有事?



第473章 彼之得志我之忧(下)
    如今的袁绍,已经稳稳掌控了冀州,又先后占据了青州、幽州二州以及并州的重要郡县,俨然成为了关东地区最大的一股势力。

    面对重要抉择的时候,他的行事就愈发持重起来。

    他也想要看看,关东的其他势力,会对这个喊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雒阳朝廷表现出什么态度来。

    豫州,汝南,平舆城。

    兖州牧曹操,眼下就驻军在这里。

    曹军大帐,刚刚从营地回来的曹操脱下了兜鍪,身上还披着轻铠的他跪坐在案几后,看着案几左侧高高垒起的军书文簿,右臂支起肘部偏扶着头,似乎头疼病又发作了。

    相比起袁绍的府邸华丽恢弘,曹操起居的军帐可谓寒碜得可怜,帐中除了日常用品、兵器盔甲外,就只剩下这案牍军书了,舍此再无半点装饰。

    曹操的体态也没有袁绍的雍容华贵,几载不见,他的肤色变得黝黑,原先身上还带有的几分官宦子弟的行迹早已不见,整个人愈发显得精瘦干练。

    眼下,正让他犯愁的,是汝南郡的问题。

    自从去岁平定了兖州内部的叛乱之后,曹军就渐渐走出了衰颓的困境,而将境内明的、暗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的曹操,在兖州的声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因此,稍稍缓过气来的曹操,在今岁开春就迫不及待地出兵豫州。

    由不得曹操不着急,因为原本喜好趁火打劫的豫州刺史郭贡,已经败亡于刘表之手,豫州无主,豫州周围的各方势力都纷纷再次出动,介入到了豫州的境内来。

    曹操也看上了豫州这块地盘,因而以“剿灭黄巾余党”为名,在兖州境内的陈留出兵,大举攻入豫州。

    豫州身处四方之中,境内的势力错综复杂,颍川、汝南盘踞有大量的黄巾余党;陈国境内,是陈王刘宠、陈相骆俊与袁术自置的陈相袁嗣互相攻战,沛国则有徐州的兵马占据了一些城邑;此外刘表、袁术的势力不断招揽境内的豪强、流民,也渗入到了豫州当中来。

    曹操先挑人数最多、战力最弱的黄巾军下手,一路战无不胜。旬月之间,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在曹军的兵锋下,或死或降,余下也纷纷逃走。

    曹军很顺利地占据了颍川、汝南二郡,期间还出兵陈国,迫降了袁术设置的陈相袁嗣。

    除了沛郡一些城邑还在徐州兵马手中之外,可以说,大半个豫州已经落入到了曹操的囊中。

    但是,占据了豫州,并不代表就控制了豫州。

    曹操知道,豫州势力错综复杂,夹在各大势力之间,境内士民鼠首两端,不是短时间内凭借自己军力就能平定的。

    比如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他们虽说是黄巾余党,可也曾依附过一度占据豫州的孙坚、袁术等人,城头变幻大王旗,不变的,还是豫州境内持续不断的动乱。

1...157158159160161...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