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新说313
杨定、张绣等人之所以能够矫诏举兵,全然是因为杨定与天子亲近的侍中种辑交好,通过侍中种辑利用职务之便,矫造出了天子诏书来。
这年头兵荒马乱,连朝廷都有旦夕倾覆的危险,何况是少年的天子。因此天子身边的一些亲近之臣,都不同程度与军中的实权派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本这是可以依仗的外力,现在却成了催命的毒药。
矫诏现在就在阎行、段煨的手中,只要按图索骥、仔细排查,很快就能够查到这份矫诏出自何人之手。
种辑牙关战战,浑身如筛糠的簸箕一样颤抖着,眼看着这些如狼似虎的甲士大有扑上来之势,他再也坚持不住,哭嚎着拜倒在少年天子的脚下,号泣求饶。
“陛下,此事全是杨定、张绣等人相迫,微臣迫于无奈之下,才不得不为其草拟诏书的啊!”
种辑的求饶落到帐中之人的耳中,各有不屑轻蔑、兔死狐悲的不同情绪。
阎行却没打算再与这班坐而论道的大臣虚耗时间,径直挥了挥手,立马就有两名被甲持兵的甲士上前抓拿种辑。
“陛下,陛下,救我呀!”
种辑眼看抓捕的甲士就要上前,心急之下,想要凑近天子寻求庇护,可却被护卫天子的伏完等人死死拦住,一下子就被两名甲士给牢牢擒住了。
但大祸临头,挣扎不得的种辑还是忍不住地哀声求饶。
对于苦苦求饶的种辑,少年天子微微侧身,避开了身子,他也知道在护下董承一命之后,眼下再想要救下种辑,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若是执意相救,反而会变成了是自己暗中下诏让杨、张等将举兵袭段的可能,一旦因此惹得那班骄兵悍将们群情汹涌、兵谏逼宫,那对东狩朝廷来说,就大大不妙了。
只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何况是自己身边的亲近之臣呢。种辑在护卫自己逃脱李傕控制的时候,也是出了不少谋划的,眼下看到他就要被这些骄兵悍将杀死,少年天子犹豫了许久,终于还是开声问道:
“卿等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能容朕耶”
天子没有明指向谁,但帐中所有人都知道,他问的就是平北将军阎行。
只是原先还被侍中刘艾抛出的“八议”打断了思路的阎行,这个时候却怡然不惧,昂首挺胸,侃侃而言:
“臣以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法者,陛下与天下共之,不可轻也,军中群情汹汹,唯愿陛下深思!”
说完之后,阎行也不待少年天子的反应,直接就让甲士将还在哀嚎求饶的侍中种辑拉出去,径直就在天子御帐所在的辕门前处斩,人头就和张绣的头颅一样,用长矛插着,立在辕门前,血淋淋的,以此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心。
待到大辟之刑完毕,阎行幽幽叹了口气,看了看帐中又惊又惧、不敢直视自己的天子朝臣,笑了一笑,再次说道:
“陛下,昨夜里兵戈四起,惊扰了圣体,还请好生歇息,潼关虽固,终非天子安居之所,明日还要启驾,赶回雒阳,一路车马劳顿,还需保重圣体啊!”
说完之后,目标达成的阎行这才和段煨向少年天子、朝堂公卿行礼告退,带着一众的幕僚、甲士,缓缓退出了御帐。
出了御帐之后,众人的步伐明显加快,只是到了辕门之处,看到树立的长矛上种辑血淋淋的人头,刚刚在帐中还严词厉色的段煨不禁有些惶然,看着阎行问道:
“彦明,今日之事,我等是否做得有些过了”
骤然听到段煨有些忐忑的询问,阎行微微一愣,继而不禁失笑。
在挑战传统的皇权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安之若素的。他们面对着的,毕竟是开国两百余年的正统王朝啊,若是再将前汉的国祚也续进去,那就是享国已有四百多年的老大帝国了。
高祖皇帝三年亡秦、五年灭楚,孝武皇帝北击匈奴、拓地千里,光武皇帝剪除群雄、中兴汉室,余者如文景、明章,亦有璀璨辉煌的文治武功
数百年来,君主的权威连同这些帝王的赫赫功绩被不断地加强巩固,眼下虽然汉室已衰,但汉天子依旧是天下共主,今日阎行和段煨虽然仗着兵强马壮,威凌天子朝臣,可当出帐看到种辑血淋淋的人头时,出身将门、脑海中依旧烙有忠君思想的段煨内心还是不禁有些阵阵悸动。
今日自己权势滔天,威凌天子,日后一旦权势散尽,莫非也要步此后尘。
对于段煨突然生出的复杂情绪,显然远看得开的阎行笑了笑,正待开解,辕门外已经有骑士疾驰而至。
来人是率军围困杨定的杨丰特地派来禀报的骑士。
杨定带着几百残兵,投降了!
听了骑士的禀报,阎行淡淡一笑,他之前说出的“仅以免死”的话语,绝不是趾高气扬的狂言。
杨定有护卫天子的大功,可也有矫诏举兵的大罪,就算将罪责大部分都推到了宁死不降的张绣身上,依旧也只能够是免死而已。
况且,就算是给身处绝境的杨定高官厚禄的承诺,谨慎老成的杨定又岂能够相信,反而会适得其反,以为阎行有心诈他出营,就更要拼死顽抗到底了。
眼下在军中原有兵权、构成隐患的
第470章 年号建安还旧都
兴平二年末,在阎行、段煨率军沿途的护卫下,天子车驾缓缓驶入雒阳城。
汉室朝廷以及少年天子在经历了迁都、东狩等波折之后,历时五载,终于再一次回到了雒阳,
汉末的历史,在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只是碍于岁末大雪漫道、路途不靖,汉帝国的大部分州郡还不能够及时获知这一个震撼的消息。
但到了新年开春,仿佛是为了响应“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回到雒阳的朝廷改了年号,叫做“建安”,并且昭告天下,例行大赦。
这就是新春,也即建安元年春,汉帝国最震撼人心的消息。
与年号“建安”同步的,就是朝廷对此番护驾东归、还于旧都的有功将士的封赏。
凭借击败李傕大军、平定张绣之乱的赫赫功绩,平北将军阎行功居首位。
天子特下诏书,封其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武功侯。
其次是平东将军段煨,封为征西将军,重泉侯,领弘农太守事如故。
余下的如刘艾、董承、伏完、丁冲、钟繇、伏德、董芬、韩斌、罗邵、赵蕤等一干护驾有功之臣也被封为列侯,一律加官进爵,追封东来身死的大臣官位名爵。
录尚书事的阎行在此颁布之前,也过目审阅过天子赏功的制书,自然知道少年天子的赏功制书里夹带了不少私心,作为外戚的伏完、伏德,宗室的刘艾,近臣的丁冲、钟繇等人,纷纷加官进爵,凭借护驾之功,占据朝堂重要职位。
这是天子在借机拼命安插亲信,防止自己接下来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啊!
但是阎行并没有阻止,因为他紧跟着釜底抽薪,提拔、安插的心腹人手会更多。
按照汉家故事,阎行现下已经是位极人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水涨船高之下,麾下的一大批文臣武将也都纷纷加官进爵。
鹰扬中郎将甘陵录功封为虎威将军、冀亭侯,奉义校尉徐琨录功擢为护匈奴中郎将、都亭侯,突骑都尉杨丰为偏将军、都亭侯,奋威校尉徐晃为偏将军、都亭侯,刺奸都尉阎兴为裨将军、关内侯,奋武校尉翟郝为裨将军、关内侯,典农校尉曹鸢为裨将军、关内侯。
其次如张辽被擢为讨寇中郎将,魏铉为强弩校尉,马蔺为捕虏校尉,典韦为中坚校尉,孟突为骑都尉,鲍出为突骑都尉,牛嵩为典农都尉。
余下有功将士,也依据军功各有封赏不等。
在这一批封候拜将的勋贵将领之后,就是阎行麾下的文臣谋士了。
值得注意的是,阎行被封为骠骑将军之后,仪同三司,持节开府,他治下原本管军事的将军幕府和原本管理政事的地方郡府合二为一,骠骑将军府变成了军政兼管的“霸府”。
原本幕府的幕僚,以及郡府的掾史,有一大部分合流进入到了霸府之中:
河东郡丞严授为留府长史,署诸曹事,兼河东太守事,封高梁亭侯。戏志才为军师祭酒,掌军机,封关内侯;裴徽为西曹掾,掌府史署用;周良为军谋掾,掌校事;贾逵为司直,掌监察;孙资为主簿;毌丘兴为司马。
此外,阎行还将年纪轻轻、天资聪慧的妻弟裴绾辟入府中,为记室书佐,准备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辟返回河内的司马朗为文学掾,返回河内的杨俊、返回河南的郑浑为府中掾史。
整个骠骑将军府人才济济,兼管军政,完全就把朝堂上天子朝臣的权力给架空了。
三公九卿之贵,寥为备位而已。
不过,虽然军政之事不需要天子朝臣插手,但是天子的诏令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加上阎行也不放心少年天子还有那些朝臣,所以依旧也往内朝、外朝掺入了不少自己人。
阎行的妇翁裴茂重新起用,为太师、封沙丘亭侯,赵鸿为尚书,卫觊为议郎,裴辑为黄门侍郎。
天子朝臣心知阎行用意,却无可奈何,一来他们自己也在安插亲信,二来不管是裴茂、卫觊,还是赵鸿、裴辑,或有功勋,或有名望,不是薄进之人,无法拒绝;三来则是原本的长安朝廷一路东狩,死去的朝中大臣太多了,朝堂一下子就空出了很多职位来。
清洗李傕一系,有侍中左灵、胡邈、李祯等人;死在李傕乱军手下的有卫尉士孙瑞、司隶校尉管郃、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人;清洗杨定一系,又有种辑等人;一路上病死的老臣,又有韩融、淳于嘉等人。
可以说,一路东狩下来,整个长安朝廷是减员了一半以上。
近水楼台先得月,掌控朝政的阎行也就趁这个空隙,堂而皇之地在朝堂上大肆安插自己人。
朝野上下,一眼望去,多是阎行一党,精兵强将,罗列殿室,尽出阎氏私门。
年已三十的阎行,在离家征战九载之后,终于在这个乱世中,攫取到了巨大的权力和荣耀,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去重新虎视整个天下!
当然,在这滔天权势的底下,依旧有一股暗流在涌动着。
当阎行在临时的朝堂上,听闻新任太仆赵岐请命奉诏前往荆州,晓喻荆州牧刘表派遣民役,运送南方的木材、粮食前来协助营建雒阳宫殿的时候,他看了看简陋朴素的朝堂,淡淡一笑。
雒阳的宫殿,无论南宫北宫,早在董卓迁都之时,就焚毁一空了,只留下来一大堆残垣断壁。
裴潜初入雒阳之时,河南尹的治所还是设在中常侍
第471章 彼之得志我之忧(上)
河北,邺城。
由雒阳朝廷派出的太中大夫,轻车疾骑,渡河北上,途径河内郡,一路抵达邺城。
朝廷太中大夫带来的诏书中,有加封袁绍为车骑将军,邺侯的喜事,也有诏令冀州州郡今岁按例察举孝廉、茂才,派遣上计吏,输送漕粮贡品的内容。
位极人臣,封候拜将,而且还是重号将军,实封一县食邑,这种待遇,在关东群雄中,是绝无仅有的。
想当年,袁绍担任关东讨董盟主的时候,为了能够号令官爵、实力远高于自己的州郡牧守,还需要自号车骑将军。
而现在朝廷给他的,是实打实的车骑将军。
说到底,雒阳朝廷,或者说阎行,看重的是袁绍雄踞河北的实力。
可惜,这份美意如今丝毫没有勾起袁绍的兴趣,太中大夫带着诏书在城中的驿馆里待了三天,称病的袁绍却都一直没有接见他。
于是在这一天,通过多种途径已经探听清楚朝廷使者来意的一众文臣将领,不约而同都赶来拜见府中袁绍。
只是袁绍好像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麾下文武今日会前来一般,派人将陆续赶来的文武先引入厢房,等到人数估摸来齐之后,才又再次派人将他们引到后院。
袁绍的府邸,在邺城占地甚广,高院深宅,格局恢弘大气。进入其中,抬眼望去,皆是峻宇雕墙、琼楼高阁,加上点缀其间的假山塘湖、林圃园苑,越往后院走去,越显绮丽堂皇之美,使人置身其中,如临仙境,流连忘返。
若是往日,袁绍麾下的一些文武,见到府中这等春日美景,少不得就会附庸风雅,停驻脚步,观赏一会山水之美,只是今日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无心旁观美景。
袁绍已经称病三日,也就是把带着诏书前来的太中大夫在城中驿馆已经晾了三天,态度模糊不明,这让麾下一班文武颇为着急。
袁绍一贯不承认刘协即位后的汉室朝廷,之前虽然接受了长安朝廷来使赵岐的调停,与公孙瓒暂时休兵停战,可那不过是权宜之计,接受赵岐调停,不代表承认朝廷。
如后来李傕遣使前来给袁绍加官进爵,想要结好河北,就被袁绍搁置处理了。
不知明公这一次到底是要承认朝堂,接受诏书,还是要跟上次李傕遣使前来一样,搁置处理、冷漠对待
还有,自己身边一样赶来的同僚,又是打着何种心思,想要向袁绍进言些什么
怀着沉重的思绪,各怀心思的文武在府中奴仆的引导下,一步步来到了袁绍所在的凉亭。
目光所及,河北雄主袁绍,此时头戴缣巾,身着常服,正跪坐在亭间,沐风赏景,品酒读书。
去岁,东郡太守臧洪据城反叛,袁绍亲自统兵出征,无奈臧洪死守顽抗,大军围城耗时良久,到了岁末才攻陷城邑,擒杀了臧洪。
此时见袁绍这副赏景品酒的模样,加上袁绍宽额朗目,蓄有美髯,让人感觉不像是一位得胜将军,反而更像是一位风雅儒生,颇有几分“归来美酒洗征尘”的惬意悠然。
“参见明公!”
袁绍麾下的文武见到袁绍,纷纷行礼参见,袁绍见状呵然一笑,也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挥手让侍候的婢女多搬来几张坐席,就和麾下的文武一同坐在凉亭之间。
“诸君,今日联袂前来,可有要事”
袁绍虽然胸有成竹,但还是笑盈盈地开口询问。
诸位文武旁顾左右之后,还是在军中资历最老、名位颇高的淳于琼抢先开口说道:
“明公,这雒阳来的使者,已经在城中呆了三天,不知你心中到底是作何计量,是要接见使者,还是将其置于一旁,我等心中确是存有疑惑啊!”
雒阳朝廷来使此次前来的目的,亭中众人已经都知道了,此次前来多数都是奔着这个目的来的,既然淳于琼已经抢先说出,众人也就纷纷颔首点头,承认自己此来目的,与淳于琼相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