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新说313
听完了深谙朝堂手段的贾诩的猜测,段煨抚住胡须,深吸了一口气,内心波动起伏。
如果一切如贾诩所预测,那阎行以及他的幕僚对朝堂手段运用,可谓是驾轻就熟,对于弘农,也是早早就定下了应对之策。
现在暂且压下段煨的官爵,尔后再以此驱使段煨离开弘农郡,西征李傕,用名不副实的统兵之权换取对弘农一郡的实际控制。
西征大军中,肯定是以河东兵马为主,段煨虽说是授节钺,统领大军,可实地里,未必就能够指挥得动河东的骄兵悍将。
想必,到时候阎行和他的幕僚早早就制定好了用兵方略,并且还要在自己身边安排几个副将、参军之类的心腹。
至于大军征讨实力衰弱、士众离散的李傕,胜负如何,这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阎行将这份西征大功送到自己的手中,也不是愚蠢到要将名望战功拱手让人,而是要让功成名就的自己,顺利入朝,继放弃对弘农郡的控制之后,再放弃对军中兵权的控制。
当然,为了安抚段煨和段家子弟,朝廷的官爵赏赐、田宅食邑肯定是少不了的,甚至乎段煨还会有超乎规格的尊荣。
换言之,阎行对弘农也是势在必得的,绝不可能再让段煨有时间效仿河东、埋头发展。用官爵、食邑换取段煨的弘农、兵马,是兵不血刃的缓和之策,如果段煨执意要对抗河东,那即将面临的,很大可能就是阎行的铁腕手段了。
现在看来,何去何从,其实还由不得自己,那个而立之年的骠骑将军,一早就为老将定下了最好的选择。
“后生可畏啊!”
捻着胡须的段煨苦笑一声,终于也做出了抉择,他转身看向贾诩,口中说道:
“还请文和为我走一趟雒阳城吧!”
右扶风,雍县。
本朝为抵御西羌而设置的扶风都尉,就曾经驻军在这里。不过时下,这里已经是安狄将军马腾的兵马驻地了。
三年前,马腾败于李傕、郭汜之手,在距离长安近在咫尺的关键时刻兵败如山倒,不得已收拢败卒,狼狈地逃回陇右。
时隔三年,马腾又重新率军回到了雍县,只是期间又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
战败之初,同样损兵折将的韩遂和马腾为了互相依仗,防止被凉州的其他势力趁虚而入,两人盟誓约为兄弟,双方实力迅速进入到了蜜月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腾也意识到了起兵更早、声望更高的兄长韩遂,实力恢复很快,将会对自己构成巨大的威胁,而且昔年陈仓大战韩遂坑死王国那一幕,马腾可还是历历在目。
鉴于先发制人的道理,马腾果断出兵袭击了韩遂,可惜韩遂在韩敞、李骈、阳逵等将的拼死护卫下,侥幸逃走了,使得马腾袭杀韩遂的计划落空了。
逃出生天的韩遂自然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他召集麾下人马,随即报复反击马腾。双方兵马大战一场,马腾战败,仓皇撤军,将士死伤不少,连随军的妻儿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此战过后,马腾实力大损。一方面考虑到武威距离韩遂的老巢金城太近,容易受到韩遂接下来的攻击,另一方面,则是武威郡内既有雍州刺史邯郸商的势力,又有武威太守张猛的势力,马腾在其中多受掣肘,于是决意东出陇关,移军到汧渝之间就食。
跳出了凉地的窠臼之后,马腾的目光随即也变得更开阔起来,彼时正值李傕、郭汜争权长安、樊稠已死,马腾一直对关中这块地盘垂涎三尺,于是遣使做出要归附李傕的意思,希望
第477章 智可及愚不可及
河南尹,雒阳城。
这几个月来,雒阳中的阎行可谓忙得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被架空的雒阳朝廷就像是一个空壳子被虚置在一旁,以阎行为核心的实权霸府则飞快地运转起来。
人事度支、礼法刑名、钱帛粮草、工程将作,加上权责最重的兵事,各项军政要事将日程安排排的满满的,使得身处权力中心的阎行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
幸好,他统辖的霸府乃是由原先的将军幕府和河东郡府组合而成的,充当各曹掾部的大吏多是幕府、郡府中的旧人,其中不乏裴徽、贾逵、孙资之类的能吏,地方又有严授、裴潜、常林等资深长吏,处理起军政要事是得心应手,阎行指挥起来也是如臂使指。
君臣合力之下,这才总算是通过军政兼管的霸府,将上至雒阳朝廷、下至三河郡县的军政之事管理的井然有序。
不过,身为掌权者的阎行,虽然有霸府的各曹掾史可以辅助,但有些事情却还是得要亲力亲为。
比如说,接见应征来到雒阳,特意前来骠骑将军府拜谒的天下名士、地方才俊们。
西曹掾的裴徽负责府中吏士的录用考核,寻常士人前来拜谒,诸事繁忙的阎行一般会让裴徽代自己接见,择才录用,但是像荀攸这类的名士前来拜谒,阎行就必须将手上的军政要事放到一旁,拨冗亲自接见了。
当今天下大乱,英雄趁势而起,豪杰散在四野,明君欲择贤臣,贤臣亦择明君,而冀州和荆州,无疑是天下最多才俊之士汇聚的地方,其次方才是扬州、辽东、蜀中等地。
眼下,阎行迎天子返回雒阳,喊出了“还于旧都,中兴汉室”的口号,利用大汉天子的名义,下诏征辟羁居在天下四野的名士、才俊入京。
慢慢的,也使得天下之中的雒阳,形成一个四方人才汇聚的局面。
虽然也有像赵俨、繁钦、杜袭的羁居荆州的士人,认为阎行是挟持天子、擅作威福,与董卓、李傕之流并无二致,拒绝应征入朝,甚至耻于接受雒阳朝廷的官职。
但还是有许多羁居荆州的才俊,因为迟迟得不到荆州牧刘表的重用,决定另择明主,离开了荆襄之地,应征奉诏,前来雒阳。
阎行就接过有类似经历的京兆杜畿、河内司马芝,亲自考察并看中了他们的才能,先后将他们辟入府中,充当骠骑将军曹中掾部的史、佐。
而荀攸,是羁居荆州的才俊中,来得最晚的一批。
荀攸之前是被长安朝廷授予蜀郡太守,想要前往蜀中赴任的,只是入蜀的道路艰难凶险,又有五斗米贼隔绝为乱,因此荀攸才不得不停留在荆襄之地。
现在荀攸虽然是姗姗来迟,但阎行依旧非常高兴,亲自接见并和他面谈,折节下士,虚心地向这位年近不惑的天下名士请教。
荀攸的智谋和胆识都非常出众,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够慧眼察奸。在长安时,与同为天下名士的郑泰、何颙谋诛董卓泄露后,郑泰仓皇出逃,何颙忧惧自杀,只有荀攸视死如归,在牢狱之中依旧饮食自若,最后活着撑了下来,见证了董卓的覆灭。
但荀攸也是一位深密有智防的人物,在与荀攸的交谈中,阎行隐约察觉到了荀攸的深藏若虚,只是这更加坚定了阎行要将这位深藏不漏的大才留在自己身边的打算。
一番面谈过后,阎行当即决定,辟荀攸为军师祭酒,参赞骠骑将军的军机兵事。
为了这桩任命,阎行还特意询问了军师祭酒戏志才的意见。
戏志才筹划军略,参赞军机的功劳是原先将军幕府、河东郡府的掾史都知道的事情。可以说,他被授予军师祭酒这位官职是实至名归的,府中掾史也尽皆心服的。
但是荀攸就不一样了,虽然他顶着海内名士的名气,但终究还未曾在阎行的麾下展露过真实的才干,加上荀攸为人藏巧于拙,不为人所知,因此阎行必须抚平将荀攸辟除入府所带来的波动。
戏志才,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只有戏志才欣然接受荀攸与其同列,那府中的其他旧人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怨气和抵触情绪。相反的,如果戏志才带头在暗中打压荀攸这位在府中骤登高位的新人,那随即也会给骠骑将军府中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结果,在阎行向戏志才出言询问的时候,戏志才洒然一笑,径直说道:
“智可及,愚不可及。荀公达,非常人也,不可屈就,明公辟其为军事祭酒,正相宜也!”
在戏志才心中,他也知道随着阎行用兵范围的扩大,旧疾在身的自己很难持续跟随阎行南征北战,画策军中。而荀攸的到来,恰恰好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自己留下的空位,这也是阎行为何在初次面见之后就对荀攸委以重任的原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智如戏志才,在个人的名位和己方阵营的利益面前,做出了他心中认为正确的抉择。
段煨也做出了他心中认为最正确的抉择,他将贾诩派来了雒阳城。
他相信,凭借贾诩的才能,不仅能够得到阎行的青睐,而且也能够不辱使命,帮助自己和阎行达成一致的协议。
&nb
第478章 忠能勤事王长史
贾诩婉拒了阎行的招揽!
这让兴致甚高的阎行有些尴尬,室中的气氛也紧张起来。
平心而论,昔日推辞封侯、二千石封赏的贾诩,如今已是再无官爵在身的普通士人。
而长史,作为骠骑将军府中地位最高的佐官,在阎行麾下,也只有有大功于河东的严授才能够担任。
对贾诩,阎行给出的行军长史不可谓不重,在骠骑将军府中的地位,仅此于留府长史严授。若是行军打仗,随军参谋的贾诩在一些职权上,甚至还要高于担任军师祭酒的戏志才、荀攸二人。
可是贾诩虽然知道这一点,却还是婉拒了。
用他的话讲,马齿徒长、日渐昏阍的自己又怎么能够初来乍到,就担当骠骑将军的行军长史这种高位呢
况且,雒阳朝廷下诏征召天下贤良之士入京,骠骑将军府却将其中的翘楚人才悉数辟除入府,恐怕会引来更多士民对阎行挟持天子、擅施恩威行为的口诛笔伐。
贾诩这个老朽虽然无用,但还有一些名望,自认能够在这一点上帮到骠骑将军,愿意入宫侍诏在天子身边,这样既能够协助骠骑将军勘正天子的错误,又能够减少那些不利于阎行执政的言论。
阎行听完了贾诩的话后,沉默不语,沉着脸认真思考贾诩话中的话。
贾诩不入骠骑将军府,转而入宫侍诏,对于大局而言,有利有弊,但孰轻孰重,一时间还不能够轻下定论。
而且贾诩这个人,也是持重老成之人。除了当初担任过太尉掾之外,大多数时候他担任的,都是朝廷的官职,而不是董卓或者李傕麾下的亲近佐吏,甚至在必须的时候,他也会称病不出,交还朝廷授予的印绶。
权臣虽然强势,可换了一茬又一茬,汉天子虽然屈辱,可依旧还是汉天子,贾诩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身经了多场朝堂政变,但依旧能够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活到了贾诩这个年岁,再加上他的才智和阅历,已经不会轻易被功名利禄、财帛女子所障目,不到局势明朗、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他是不会贸然选择站队的。
这一点,阎行也能够从荀攸身上感觉得到。虽然眼下自己护卫天子还于旧都,位极人臣,执掌朝政,可是有董卓、李傕的前车之鉴在,天下人看待自己的态度仍然是毁誉参半。
这无所谓投机取巧,只是智者在乱世中的理性抉择而已。就如同眼下已经和自己结为一家的河东裴氏,当初在自己只控制一半河东领土的时候,也是态度亲近自己,但不明确为自己效力。
最终,阎行同意了贾诩的请求,他会上奏荐贤,请天子征召贾诩入宫担任侍中,但他也给贾诩安排了一个参骠骑将军府军事的头衔。必须时候,还是需要请贾诩这头老狐狸给自己出谋划策的。
和贾诩一同解决了弘农的去向之后,阎行转眼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军政诸事之中。
其中,最紧要的,自然就是西征李傕、收复关中的兵事。
等到五月份各地收割小麦,六月份夏粮入库之后,阎行就要上奏朝廷,请诏授征西将军段煨天子节钺,统领大军西征关中,讨伐在长安城苟延残喘的逆贼李傕了。
虽然秋后进军,对于三河军民而言都能减少不少负担,但是为了防止秋高马肥的马腾、韩遂大肆介入关中,阎行必须提早出兵,抢先一步控制三辅之地。
盛暑进军,为了避免军中疾病爆发,后方需要提前做好很多准备,而为西征大军制定用兵方略,军师祭酒也需要提前做足功课,这些事情都是马虎不得的,阎行都已经准备离京前往河东,亲自指挥筹备西征大军的后方诸事了。
雒阳城,驿馆。
作为兖州入朝觐见天子的使者王必,此时正跪坐在内室的案几前奋笔疾书。
对曹操忠诚并且勤于公事的他,除了趁着入朝觐见的便利,接洽朝中各位愤愤不得志的公卿大臣外,还要择机向同到雒阳城的其他各路关东州郡来的使者探探口风,探知关东其他州郡牧守对待如今的雒阳朝廷的态度。
至于余下的时间,王必一刻也不敢停歇懈怠,他必须要将自己从雒阳城探知的大小内情,一件不差地写入书信之中,及时、详细地禀报给已经返回兖州的曹操。
这其中,涉及了朝中公卿大臣的传递的信息,也包含了关东其他
第479章 世之奇士郭奉孝
木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一股晚风扑面吹向了王必,使得内心正激动的王必吓了一跳,他不由打了个寒蝉,眼睛紧紧盯着门口,手里下意识地抓住了还未写完的书信。
“长史还未入睡”
郭嘉身上带了几分酒气,从门口冒出了脑袋。
一看到是郭嘉,王必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只是看到对方戏谑的表情,王必内心的火气又骤然冒了起来。
“郭参军,深夜到此,你这是要作甚”
王必不带好气的说道,这一次兖州遣使入京觐见天子,他作为正使,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可是充当副使的郭嘉却是无所事事,不是易换常服,混迹市井,就是与一些黔首庶民、贩夫走卒搅在一起,再联想起此人在兖州之时的不治行检,王必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若非临行之时,曹操亲自召见过自己,嘱托自己郭嘉此行负有其他隐秘任务,请自己多多担待、照顾好言行不羁的郭嘉,只怕王必早就受不了郭嘉的胡作非为,派人将他禁锢在驿馆之中了。
“呵呵,嘉猜想长史忠而勤事,此时也许正在书写送回兖州的书信,事关重大,因此不想惊动他人,只身前来相见。”
郭嘉呵然一笑,迈步走入室内,顺手将门带上,来到了席间坐下。
王必听到他说事关重大,眉头也稍稍放松,只是还是用竹册覆盖了自家的书信,盯着喝了酒,面色有些红晕的郭嘉说道:
“你又吃了酒罢了,什么要事,你说吧!”
看到王必拂袖不悦的样子,郭嘉内心冷笑一声,自己的酒可不是白喝胡喝的,自己看似醉酒晕沉沉的,其实内心跟一块明镜似的敞亮。
只是他却没有提前说出所谓的要事,而是看着王必笑着说道:
“不知长史,这几日来,奔走朝野上下,可得了什么朝堂重要内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