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所以他虽然差点被蛇咬了,却不会迁怒于本地信仰。
黑夫甚至在考虑,当地的这种崇蛇之俗,能否被自己利用?
迷信是妨碍地方官治理地方的阻碍,但对于黑夫,这位征服者而言,迷信,有时可以成为他的助力!
看着东冶城头,渐渐升起的旗帜,黑夫有了一个主意
东冶易手的第三天,所有忠于无诸的越巫,都被秘密处死。
但黑夫却禁止秦兵侵犯城内外的蛇庙,还让驺无恤,在东冶周边,寻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越巫来
大小越巫集中在蛇窟边上,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蛇窟不仅完好,甚至被修缮了一番,秦朝的将军还令人投猪牛下去,喂养饥肠辘辘的群蛇。
诸位。
黑夫现身,站在修蛇雕像下,指着在地面上展开的,代表他这君侯地位的赤色交龙旂,和颜悦色地对众越巫道:
汝等难道不知,我亦崇蛇也!
第681章 蝴蝶效应
秦始皇三十六年仲冬之月(农历11月),一艘大船从会稽郡方向缓缓驶来,停靠在东冶城外港。
数百名秦兵和臣服于秦的闽越人在码头接应,众人齐心协力,喊着号子,将楼船上巨大的青铜器物抬了下来,一直运到城中心新建的蛇王庙,再重新组装起来。
这时候越巫们才发现,这青铜巨像,竟是八条大蛇相互缠绕,两两一组,面朝四个方向,做工虽不算精致,却雄浑大气,远胜闽人的木雕。
又听人说,这就是秦朝将军所言,秦人崇拜的蛇神,于是皆高呼而拜。
这分明是龙。
陆贾瞅了一眼,暗暗嘀咕,他当然知道此乃何物,秦灭六国后,除了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铸造十二金人外,之后陆续收缴的,便就近集中在各郡郡府,铸编钟,置宫廷中,高三丈,钟小者皆千石也,豫章郡就有一个,陆贾随黑夫去南昌时见过,会稽九江亦有。
而这编钟的底座,便是几条缠绕在一起的青铜龙形制颇似后世陕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黑夫竟是给会稽郡去信,将这底座要来,直接塞进庙宇,说成是秦人崇拜的蛇神。
不过,闽人还真信以为真了,因为秦朝的龙和后世不太一样,砖上的绘画好歹有爪,可这铸造的青铜龙,不知是工匠疏忽还是怎么,四足偷工减料,只是身体上绘有纹路,所以看上去更像大蛇。
再瞧瞧黑夫的旗号:赤色无文采的交龙之旂,因为是抽象化的交龙纹,所以看上去也似两条大蛇彼此缠绕,一时间,不少人都信了黑夫的鬼话:我亦崇蛇也。
闽人分不清龙蛇是正常的。
黑夫笑道:别说他们,连吾等南郡人也分不清,在安陆县的《日书里讲到十二生肖,是这么说的,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已,虫也
对这两种东西,南郡的乡下人也搞混淆了,于是走乡访村的日者们,都用方言称之为虫。
这下好了,原本是异教徒的入侵者,却摇身一变,成了信仰的守护者,黑夫甚至还令人编造出了无诸不敬蛇神故修蛇不出,毒蛇不噬秦将而为之盘旋起舞的故事。
他是如此对部众们解释的:共同的信仰,能让这群闽人安心,我至少不会捣毁他们的庙宇
黑夫略微停顿,看向梅鋗,笑道:或者跟南越人一样,将彼辈崇拜的神灵统统炖了做蛇羹。
这是黑夫为了让秦军能在东冶城站稳脚跟,将这作为攻打南越的水上基地,同时杜绝闽人反抗绵延的无奈之举。
这件事就算传到咸阳,也没什么大碍,因为在秦朝,龙的地位远不如后世。
黑夫曾听张苍与他聊过上古之时的龙,听说在夏朝时,龙的图像主要是出现在玉器上面,龙头上大都是没有角的,并且耳朵肥大,简直就是猪头的形象,不过身体上已经有了龙纹。虽然身上带有强烈的猪的色彩,但毕竟已经迈入龙的门槛了。
不过那时候的龙地位与猪还真差不了多少,夏后孔甲时,据说有两条龙飞到夏都,却未被顶礼膜拜,反而令人养了起来,最后被杀了吃肉,夏后称赞味道美极了,问还有没有
到了商周春秋战国,龙总算摆脱了肉畜的地位,升级为行畜,在各种神话里,它们多为神仙拉车,屈原《九歌里就写过: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而秦人对龙形象的运用,又多了两处:垫礼器看大门,或被压在沉重的编钟下,或于宫殿外分列左右,功能类似乌龟和狮子。
皇帝的袍服也不是龙袍,而是十二章,龙只占了不起眼的一角。
所以身为诸侯的黑夫,才有资格打交龙之旂作为旗号,而不被视为僭越。
虽然民间的人已开始秦始皇说成是祖龙,但皇帝本人,从来没承认过这个称号。
就算秦始皇变了想法,龙真成了皇帝的专属物,甚至是中国的正式图腾也没关系。
黑夫信心满满,先忽悠着闽人,等他们接受秦闽皆崇蛇的设定后,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搞出一个蛇化龙的说法来,让闽越也变成龙的传人绝非难事。
欺骗和扯淡而面不改色,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稳定住东冶城后,已是十一月初,水陆三万大军汇集于东冶,只等尉阳等人以闽人为向导,去南海探路完毕,找到安全的航道,大军就可以乘坐海船,直扑番禺,与武昌换防来的新军南北夹攻,打南越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就在黑夫举办宴飨,与众将士庆功壮行时,负责在整个南方军区传递军情的季婴,却给黑夫送来了一封咸阳的信。
是张苍的信。
黑夫许久未与死胖子联络了,让众人慢饮,自到一旁拆开。
正喝得酒酣的众人,却听到一声巨响,却是黑夫失神后退间撞倒了灯架蜡烛,连忙跑过去猛踩一通,而后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黑夫。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昌南侯,怎么会如此失态?他们都十分紧张,以为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莫非是皇帝驾崩?陆贾心里直打鼓。
莫非是夫人被囚?东门豹咬牙切齿,利仓也攒紧了拳头。
莫非是两位小君子得了重病不治?小陶心中难过,他的长子也是年纪小小便夭折了。
醉了,醉了。
黑夫却只是晃了晃信,云淡风轻地笑道:并无甚大事,张苍告诉我,西王母找到了,陛下长生有望也,二三子,且再饮一盅,为陛下贺!
笑容背后,却是满心的惊讶与怒骂。
西王母是雅典娜?开什么国际玩笑!
事情已经完全脱离了预想,朝未知的远方狂奔,这就是黑夫的感受。
在前往南海的船上,黑夫再次读完张苍的信,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西王母,那是二十七年时,他与陈宝祠的失意大巫合谋,利用中原流传已久的传说,以及秦始皇的离奇怪梦,扯出来的淡。
本意是阻止秦始皇对方术士的投资,让这些打水漂的人力财力,可以用来凿空西域,与远方的文明国度搭上线,让中国人能早早意识到世界之大。且不论东西文明优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日后华夏能加入局域网,而不是宅在东亚玩单机。
当时黑夫美滋滋地想,反正中原人连昆仑山到底在哪都没搞明白,恐怕到秦始皇去世时,都一无所获,却又无法证伪。
黑夫的这份初衷,基本达到了,张苍向黑夫描述了大夏使节入咸阳引发的轰动,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上看,或许是亚历山大远征后留在东方的希腊化邦国?
东西方第一次对话得以实现,张苍甚至和对方探讨了一下星相知识,以后肯定会有更深入的交流。
这是好事,但让黑夫牙疼的是,大夏人不知怀了什么心思,竟将秦朝使者寻找的西王母,说成是雅典娜,还送了尊神像来。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秦始皇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竟也欣然认同了这个设定。
黑夫不由嘀咕:难不成陛下阅尽六国粉黛后口味变了,像试一试大洋马?
这个过程,真是荒诞而又离奇。
这就是蝴蝶效应,不管黑夫乐不乐意,巨大的风暴,都已在远方凝聚,它将给这个时代,带来深刻而永久的改变
我只是在这个帝国背后,轻轻推了一下,就一下。
站在楼船之上,看着浩瀚碧蓝的南海,黑夫无力地解释道。
他终究小看了穿越者的效应,别说是推,哪怕只是轻轻一触,都会引发无穷的波澜
就比方说,打死黑夫都不会想到,一句我亦崇蛇的戏言,竟将导致千百年后,他居然会变成福建人七月初七游蛇神时,敲锣打鼓抬着游街的蛇神右护法:黑蛇郎君!
:《日书·盗者篇: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已,虫也;午,鹿(成语指鹿为马或与之有关)也;未,马也;申,环(读猨,即猿)也;酉,水(读雉。即野鸡)也;戌,老羊也;亥,豕(即猪)也。
第二章在晚上。
第682章 明伐暗渡
秦始皇三十六年,十一月上旬,雨林密布的南越腹地,一群猿猴在高大的树冠上飞来蹿去,寻找尚未落完的水果。
一只小猴子爬到枝桠尖上,两只大眼睛好奇地打量浑浊的北江北道,长长的船队正在上面通行,船吃水很深,多半是粮船。
离它最近的船上,水手和兵卒们都在忙碌着,唯独一位高大的军吏百无聊赖,站在船头东张西望,也看到了小猴子,遂举起随身携带的弩机朝它瞄准
猴子警惕性极高,立刻钻入茂林中,韩信只好悻悻地放下了弩。
韩百长,猴肉可不好吃啊。
声音从后面响起,韩信转过身,连忙行礼:军正丞萧仓掾。
却是与韩信同船的军正丞去疾,以及萧何之子萧禄联袂而至。
韩信收起弩,笑道:这南越果然茂林遍地,野兽成群,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无饥馑之患,若我当年在此,就不必饿肚子了。
说起来,一年前的今天,他还在淮阴食不果腹,如今却是个小小秦吏了,真像做梦似的。
你得感谢吾父将你捡了回来。
萧禄依然很瞧不起他,却满脸堆笑地邀请去疾道:军正丞,外边日头烈,吾等进船舱罢。
去疾却不以为忤,表示要在外面看看风景,还冲韩信道:听说南越诸部有生食猴脑者,你到时候可以试试。
韩信忙道:军正丞这是故意试探韩信么?陈医师说了,进入南越后,非但生水,野味肉类也决不可生食,须得沸水煮透才行,韩信可不想生一肚子蛊虫。
为了南下,武昌营做足了准备,不仅作战部队进行了大半年的森林沼泽拉练,连萧何手下的辎重部队,也要听医师陈无咎上课,教授昌南侯所著的《常识,了解南越疾病的可怕以及预防之道。甚至将喝生水生肉在水源地随地大小便列入军法禁止之列,让军法官在各营搞创卫比赛,韩信所在的百,每次都名列前茅,让去疾印象深刻,认为韩信有带兵的天赋。
今年秋收后,身在闽越的昌南侯下令,让武昌营和郴(hēn)县营的两军换防。戍守快三年的老兵们欢天喜地的去南郡休憩种田,摩拳擦掌大半年的新卒则带着砍刀,南下三关,沿着水陆两路,发兵南行,他们这十艘船,属于最末尾的辎重部队。
二人在那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开,让萧禄不太高兴,直呼其名:韩信,船队还要多久才到四会?
听向导说,还要大半日。
韩信回禀,萧何是他的恩主,所以对萧何之子,不管他态度如何,亦彬彬有礼。
说来话长,自从他在军中借口军法,杀了挑衅的兵卒,并成功脱罪后,便得到了萧何重视,不仅两次提拔,还为他纳粟千石,购爵一级。
他现在已是一身上造打扮,头上戴着赤帻,身着轻甲,模样与当过亭长的那两人差不多,在军中的职位则是百长。萧何坐镇郴县,安排儿子和韩信,押送五十条粮船,前往秦军进攻番禺的前进基地:四会城。
所谓四会,便是后世广东四会市,乃境内四水会流之地,因此得名。
听说尚早,萧禄摇了摇头,自去休息了,去疾却问韩信:韩百长曾说,和一位兵家老者学过兵法,如何看待此战?
韩信垂首:韩信微末小吏,哪敢妄议军情,恐会犯法
话虽如此,但韩信的眼睛却一下子亮了,分明是跃跃欲试!
去疾抚须道:议军情无罪,誉敌以恐众者才有罪,当戮,你莫非是觉得此战难胜,才不敢说话的?
绝非如此。这下韩信只能顺水推舟,说道:恰恰相反,韩信认为,此战必能功成!
为何?
去疾晓有兴趣,作为昌南侯安陆党中很早的一批骨干,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他也在不遗余力地在军中寻找人才。韩信上次的表现,让去疾牢牢记住了此人,如今正想看看他除了临机应变之才外,可否有远略,也就是更进一步的器量。
韩信道:兵法有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这是兵家很注重的事,如果不能三项条件齐备,除非万不得已,绝不可作战。
上次南伐,三者皆不得,故屠将军大败,死伤无数。但此番昌南侯为将,却三者皆有!
韩信侃侃而谈:第一为天时,昌南侯去岁春夏召集大军,且并未匆匆南下,而是让各地兵卒在武昌操练,同时筹集粮草,补充医药。一直等到秋高气爽,才缓缓南下,眼下乃岭南最干爽的时节,没有瓢泼大雨,蛇虫毒物亦少,正是用兵的好时节。
此外,我在三关时打听过,在南越,稻谷一年两熟,早稻每年三月上旬播种,七月中旬收获,而晚稻则每年七月才种,十一月收获,如今正是南越诸部收稻的关键时刻
韩信他们属于大军末尾的辎重军,前锋一个月前就南下了,遂打乱了北江沿岸,南越诸部收稻的计划,舍不得稻谷,留下来收割的,就惨遭秦军击破。弃谷逃匿进山林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人收走谷子,或者一把火将其烧毁,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里,那些逃走的南越人将再无多余口粮,得靠打猎采集填饱肚子了。
所以韩信认为,黑夫挑了这么个时间,让秦军出击,真是占足了天时。
第二便是人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