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要说满清使者,这是件大事,但何吾驺却说的气定神闲,几位阁臣也是一脸笑意,看来这局势确实变好了。

    想当初明朝处于绝对劣势时,多尔衮派来的使者,一来便直接被砍,被皇帝用来稳定人心,坚定抗清意志,但现在诸臣面对将要到来的清使,却能平淡的讨论起来。

    王彦随口问道:“奴酋派遣何人前来”

    他心中想着,若是个像洪承畴一样有能力的汉贼,那就得感谢多尔衮了。

    “正使乃奸贼冯銓,副使乃建夷的新科状元吕宫。”何吾驺说道。

    这冯銓乃万历进士,因为谄媚魏忠贤得以入阁,毅宗继承大统后清算阉党,他因为党附魏忠贤,被赎徒为民,建夷入关后,投降满清,被提拔为大学士,入内院佐理机务。

    清入关之初,南方弘光朝廷因为政策失误,对于北方南下的官员采取排挤的态度,一是大兴顺案,定罪投顺的官员,二是东林与马阮争斗,依然保持门户之见,使得大批官员不能为朝廷效命。

    这个时候,曾为魏党的冯銓一出马,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对于那些南下的路被弘光朝堵死的人,还有被贬为民的魏党官员来说,北方清廷开出的高官厚爵,自然也就成了另一条出路。最新最快更新

    这再加上,清廷当时还没推行剃发令,民族政策还算温和,使得大批官绅被诓上贼船,等满清漏出獠牙时,再想下船,已经为时晚矣。

    可以说,冯栓为清廷稳定北方,吸纳汉族官绅,确实出了大力。

    王彦冷笑一声,“多尔滚还真能下本,居然派了一个大学士,一个新科状元过来。”

    “殿下的意思如何”左懋弟开口问道,王彦掌管兵部,负责对建夷的战事,他的意见无疑非常重要。

    王彦见左懋弟说完,所有人都看向他,沉思片刻,开口说道:“和谈之事,孤不赞成。南京未复,有什么好谈的呢而且彼夷狄无信义可言,若是和谈,建夷自称得国于贼,今后反而会在法统上做文章。”

    法统这个东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现在看来很模糊,但举个例子,若是日本、韩国觉得他们继承了中华道统,他们要争“中国”这个称号,你急不急呢

    “殿下的意思直接拒绝,不让使者入城吗”陈子壮发声问道。

    王彦摇摇头,“




第651章 清使进城
    主客清吏司是礼部下辖,专门管理朝贡和番邦事宜,他们以前还有些事情可做,但这几年来基本就成了清水衙门。

    此次清使北来,几位阁老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主客司郎中名叫钱秉镫,是南直隶桐城人,便挽起袖子亲自上阵。

    清使得了批准,由主客司的官船引着驶入珠江,他们刚进江珠江口,三艘巨大的三桅战船便破浪而来,望斗上一面蓝底日月旗,随风飘扬,标示着他们的身份。

    这是明军水师的战船,冯銓见此,眼中不禁流露出惊恐之色。

    这战船比清军最大的福船,还要大上一号,冯銓毕竟是在大明做过多年大官的人,他对左右说道,“当年沿海有奏报上来,其中便提到这种红夷战船,想不到明军居然开始仿造了。”

    三艘战船像堡垒一样,从清使小船旁边驶过,吕宫仰头而望,就像站在城池底下一样,但他听说是红夷的东西,脸上瞬时便露出轻蔑,“奇技淫巧,南明居然学夷人的东西,气数该尽了。”

    冯銓看了看,却正色道:“那红衣大炮,便是仿铸的红夷之物,长音你看这战船,三层火炮,仅一侧就配炮三十五门,千万不可小窥。”

    吕宫见此却不以为然,“阁部所言,下官不敢苟同,明朝亡就亡在这铸炮和奇技淫巧上,崇祯以来铸炮造铳,耗费几何最后可起了作用我朝民众不及明朝十分之一,然而却能一统天下,何也还不是因为骑射无双,士马精壮。明人靠着这些奇技淫巧,实乃舍本逐末,败亡是迟早之事。”

    作为满清新点的状元,吕宫对于满清,可是感恩戴德,他从心里蔑视丢掉大半个江山的明朝。

    这三艘战船是王彦新造的战船,他有意拉出来显摆,却不想居然没能震慑到清朝状元,反而被耻笑。

    冯銓听了吕宫的话,说好听点,这位状元十分自负,听不进去别人的话语,说难听点,就是书读傻了,冥顽不灵,他便也不再开口说话。

    不多时,清船靠近码头,从城郊登岸,便见码头四周高仓林立,一队队码头苦力,在仓库间往来穿梭,从高空俯看,就如蚂蚁一样井然有序的装卸船上物品,茶叶、瓷器往外运,大米、香料往里搬,好不繁忙。

    离开了码头,清使团沿着官道往广京城而去,远处城池的轮廓与中原城池别无二致,田间地头,满是稻草堆,说明了今岁的收成肯定不错。

    田间不时能见到小童玩耍,村落里时不时还有读书声传来,一派祥和。

    冯銓还没来得及感叹,忽然便觉得脸上一凉,他伸手一摸,却是一口唾沫糊在了脸上。

    原来道路上,不时有人来往,看见他们满衣满帽,后面还拖一条小辫儿,顿时怒目而视,一名老妇直接一口唾沫吐来,正中冯銓脸上。

    这事就有些尴尬了,堂党大清阁部被人糊了一脸,他个人荣辱事小,大清受辱事大,不过冯铨作为老官僚,能有今天,全靠一身乌龟法,能申能屈,这大清被辱,多尔衮也看不见,他不提没人知晓,这身处敌营,还是性命重要。

    冯铨连忙用袖子擦了个干净,吕宫却顿时大怒,他可不能忍,忙让主客司派来的官吏严惩惹事的刁妇,但小吏却并不积极,摆明了不想管,全当作没看见。

    吕宫气的直跳脚,他们代表大清,怎么能受此侮辱,冯铨看着路上的人群,心里发虚,这吕宫难道不晓得



第652章 考据派
    中原王朝历来好面子,虽然随着天下板荡,国祚南移,原来的藩属基本已经断了往来,就是西面的乌思藏也消息断绝,但是朝廷只是稍加富裕,行在的驿馆也建了起来。

    虽然驿馆的格局不大,但是却十分典雅,宛如江南人家。

    之前杀清使,那是因为明朝不行了,必须要借着人头振奋人心,现在站稳了脚跟,朝廷还是保持了大国该有的气度,并没有在吃穿住行上故意刁难冯銓一行。

    清使团一行十多人,基本上每人都有一个单间,正副两使还各分了一个小院,为了保证清使不被打死,还有五百精锐明军护卫,以保证安全。

    冯銓年纪大,禁不起折腾,一路上像过街老鼠一样,把他折磨的不轻,等到了驿馆就直接歇下,但吕宫却睡不着,这一路上的遭遇,让他十分窝火,他实在没有心思睡觉,而是憋着一股劲儿,准备与南朝谈判时,凭借自身的学识,好好羞辱一下南朝。

    明清之间打了这么多年,各个方面都在相互较劲,虽然大清在军事上略胜一筹,但文化上始终是个矮子。

    满清号称继承了中华道统,可没有文化,始终还是心里自卑,腰杆不直,被人看不起,就连小小的朝鲜都口服心不服,私底下依然称呼大清为夷狄,所以多尔衮这次才特意派了状元过来,要和明朝比一比,让天下知道大清的文治,不比南明差。

    吕宫深感自身则仍重大,这次出使不光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辱,也关系到了大清的体面,只要他能给大清长脸,回去之后必然受摄政王器重。

    他提起精神,转眼就到了天黑,可这南朝还没有人前来。

    他心中疑惑,溜达出院,正好遇见睡觉了一个下午的冯銓,他便上前问道:“阁部,按着规矩,南朝今日是否该为我们设宴,为什么还没有人过来通告呢”

    冯銓笑道:“我朝与南朝正规的使团往来,一共两次,一是弘光年间的左懋弟领使北团,出使我朝,谋求南北分治,结果使团被扣,半路为王士衡救走,二是我朝兵部右侍郎黄熙胤奉命招降南朝,结果被杀。前两次都不是十分愉快,我们这次来,南朝方面估计还要考虑些对策,或许会晾我们几天。”

    冯銓正说着,一名侍卫走上来,“大人,衣服准备好了,是给您送屋里去么”

    冯銓点了点头,吕宫见侍卫捧着几套汉家的衣服,脸色一变,皱着眉头冷声问道:“阁部这是要做什么”

    冯銓一阵头疼,笑着解释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方才本官已经让人打听过了,广京不宵禁,看守的士卒也说我们可以自由出入,本官便想着出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广京的情况,判断南朝的财政和民生状况,以便谈判。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这衣服也为吕状元准备了一套,可要同去”

    要说冯銓官比吕宫大的多,但面对这吕宫时,他却摆不出官威来,他是阉党出身,有着奸党的显著特点,能力很强身上毛病也多,吃拿卡要是把好手,一般就是多尔衮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吕宫却是个死脑筋,要做大清的青天,没事就喜欢奏本挑人毛病,冯銓本来就一身虱子,自然不敢得罪这位爷。

    “阁部为我朝大官,穿他国衣冠始终有些不妥!”吕宫听了这个解释,犹豫一下,“不过为了探敌虚实的话,下官也没有什么意见。”

    冯銓听了,不禁松了一口气,随即道:“吕状元



第653章 文斗
    清使团被放在一边,吕宫每日憋足了劲儿,还派人到礼部质问,何时谈判操碎了心。

    另一边冯銓却每日出去快活,还美其名曰探查南朝民情,让吕宫越发不满,这使团的正副使仿佛颠倒了过来。

    冯銓确实被广州的繁华所震惊,整个城内的活力,并非是政治高压下的清廷城镇可比,城内居民生活及其丰富,比满清要更有魅力,但他却并非沉迷其中,他也有他的目的。

    一方面,他确实了解南朝的民情,另一方面,他并不急着谈判,他来的目的就是用谈判来拖延南朝反攻江南的时间,让清廷有时间备战,所以这谈判越迟,谈的越久,便越是合他心意。

    此时中原大国,还是比较讲信义的,基本上不可能做出这边谈判,那便开打的行为,冯銓了解汉人的习性,也准备利用这一点,来完成拖延的目标。

    南朝这边迟迟不见,吕宫也是百无聊赖,总不能每日窝在房间里研究茴香豆的九十九种写法。

    这日上午,冯銓正准备外出,见吕宫正在院中,便随口又邀了一句,没想到吕宫居然答应下来。

    冯銓微微一楞,便让人取来衣服,但这厮却不愿换,愁得冯銓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一阵好说歹说,两人才乔装一番出门。

    这出门逛了一圈,冯銓将他这几日间光顾过的酒楼、货栈、戏楼、商铺、票号,当然还有青楼统统带着吕宫走了一遭。

    “世风日下,商贾之辈,优伶之人,大行其道,士农工商本末倒置,南朝这是走上南宋的老路,不吸取宋亡的教训,我朝合该定鼎天下。”旁晚回到驿馆,吕宫对于这次出行,还是非常满意。最新最快更新

    这时他与冯銓,刚走进驿馆大门,大明的官员便到了驿馆,说是召他们前去礼部初步商谈。

    “不准备宴请么”吕宫看天色,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不禁皱眉问道。

    宴会上行酒令,作诗,写词,是文人间切磋,一较高下的好时机,吕宫一直充满期待。

    官员是主客司的正六品主事,甚为年青,听了这话,不禁斜眼看了吕宫一眼,意思很明显,明清打成这样,他娘的,还想吃宴席,不请你吃刀子就不错了。

    冯銓见此忙带着吕宫进入驿馆,这是正是会面,得穿好大清的官服。

    两人准备妥当,冯銓不忘叮嘱了吕宫几句,才登上主客司的马车,往礼部而去。

    如今六部已经从原来的总督衙门迁了出来,不再挤在一块儿,马车在街道上走了一刻多钟,便在位于城北的礼部衙门前停下。

    广京城发展迅速,但城南靠近码头,所以发展更为繁华,地价、屋宅的价钱攀升迅速,朝廷的诸多衙门便迁到了地价相对便宜的城北,占据了一整条街道,两侧都是中枢的各个衙门。

    冯銓与吕宫下车,见衙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兽头大门,甚有威严。

    正门上有一匾额,上面大书“礼部”两个大字,旁边一副对联,门前站着几人,依然是钱秉镫和夏完淳,吕宫见此眉头一挑,眼中不禁冒出丝丝火花。

    夏完淳见吕宫看着他,眼神一眯,轻蔑的对视一眼,空气中立刻火药味弥漫。最新最快更新

    这时钱秉镫一个侧身,笑着请两人入内,冯銓先整了衣冠,扶正碗帽,进了大门,才知道这内部与外部截然不同。

    他们被引着走过一段甬道,穿过一个东西穿堂向南的大厅后,便到了内院,上面一间正堂,两边几间厢房,中间一条长廊直接穿过池塘、假山连到大堂。

    这也是朝廷经费紧张,虽然衙门外修的颇具威严,但里面还是原来主人家的模样。

    南朝这边根本没有宴请的意思,这让吕宫十失望,挑事需要一个由头,不能没个由头上来就咬,毕竟他也是个有身份的人文明人。

    这一进内院,吕宫正好看见池塘里有几只小鹅戏水,顿时灵机一动,站着不走,忽然指着小鹅说道:“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他这是故意找茬,不过也不算唐突,必究有个由头。

    他这行为,钱秉镫心里门清,明清两方的较劲,是各个方面同时进行,不过他并不担心,这比文斗,大明是满清的祖宗。

    夏完淳何等聪明,知道这厮早想找他麻烦,见他年轻便有意相欺,他打眼一看,正好一只乌龟趴在石头上伸头,嘴角不禁一笑,脱口而出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此言一出,顿时一阵哄笑,冯铨难免脸上无光。

    吕宫出师不利,脸上一红,他见那池塘,马上又



第654章 红夷使清
    大清状元被气得吐血的消息,因为一封揭贴,被整个广京的军民知晓,大涨军民士气。

    广京文化鼎盛,不多久夏完淳的事迹就被文人改变成戏剧,评书流传出去,吕宫因此一病不起,暂且不提。

    却说冯銓为了吸引明朝的注意,可谓煞费苦心,他在向钱秉镫提出大清愿与明朝“划江而治”之后,消息层层传达,终于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

    虽然一部分大臣,认为建夷不可信任,但面对不战而得江南,这样的诱惑,还是使得不少人动心。

    冯銓嘴炮一放,成功搅动了大明朝廷,负责谈判的人,也从正五品的主客司郎中钱秉镫,变成了大学士礼部尚书何吾驺,规格一下提高几级。

    一时间,冯銓便繁忙起来,而大清状元吕宫,却一病不起,整个人消瘦大半,脸颊凹进去了,眼窝也陷了下去,就像是被人蹂躏过一样,一下苍老,完全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

    在广京谈判时,江宁城也来了一波特殊的使者。

    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到了顺治四年底,再过一个多月便要过年。

    对于清廷江南总督洪承畴而言,顺治四年是极其不顺的一年。

    路上失败,江上失败,最近海上也失败了。

    浙江水师偷袭舟山,正遇郑氏战船北上,结果偷袭失败,反被爆锤。
1...158159160161162...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