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么一来,他从侧面打破长江封锁的计划便落空了,如今江面上的明军战船依然还在,而且随着闽地的郑氏战船加入,明军对与长江的封锁也变成了一个长期的战略,三家水师轮班,每家封锁一月,然后休整两月,牢牢卡主了清军的命脉。

    这让洪承畴只得冒险从别处悄悄运送物资过江,长江千里,明军战船也只能控制几个关键点,他这个策略确实奏效,连续几次将米粮运到江北,又将江北的盐铁运到江南。

    虽说因为不能走大运河,物品要走一大段陆路,提高了运输的成本,但只要能运,便已经是好事了。

    只是可惜,这种背地里的运输,在十月间清廷内部六王内讧后,满清人心开始动荡,运输也变的不再安全,洪承畴最近两次偷运,都被明军水师半路抢劫。

    洪承畴坐镇江南,此时已经感觉表面上平静的局势下,暗流不断涌动,他感觉到了一阵风雨飘摇。最新最快更新

    卯时一刻,东方天空泛起鱼白,天色麻麻亮,洪承畴早已起身来到书房。

    如果是往常,他要先在书房待上一个时辰,用过早饭后,再前往衙门办公,可今日却出现了意外,他刚坐下不久,便有书吏前来禀报,“启禀总督,方才守卫太平门的千总派人前来,说是来了一伙红夷,手持浙江巡抚衙门的路引批文,还有引荐信想要拜见总督,不知总督见是不见”

    “红毛夷”洪承畴闻语眉头一挑,“信带来了吗”

    书吏双手呈上,洪承畴拿过来,展开信纸观看,他才看了几行,便吩咐道:“让他们进城!”

    太平门是江宁城东的一座城门,早上城头响起悠扬的钟声,“咚咚咚”的提示着城外等候的小贩,马上就要开城。

    江宁是大城,城中人口众多,每日消耗甚多,全靠城外供应,百余名菜农挑着菜担,赶着驴车,争先恐后的在城门口排起了长队。

    与往常不一样,在队伍一边,却有一群奇装异服的红毛夷,一个个长得跟魔鬼一样,身上还有股子骚味,正是纵横与海洋上的荷兰人。




第655章 洪承畴试炮
    城门处,十多名荷兰人像牲口一样,被进进出出的人群看来看去。

    此时的西夷可没有后世那么高高在上的地位,彼时无论是南方的明,还是北面的清,都有足够理由蔑视这群红夷,在时人眼中,荷兰不过是番邦蛮族罢了,过往的行人大多也是瞟上一眼,纯粹看个稀奇。

    “揆一阁下,中国人傲慢无理,鞑靼人更是狂妄自大,比明国的官员还要难以接触,那位洪总督必定也是个傲慢的鞑靼官员。我个人觉得使团的作为,完全没有意义,公司只能用大炮来和他们沟通。”一个荷兰人等了许久抱怨道。

    揆一听了,向城门张望一眼,然后说道:“路易斯,你要知道,公司在东方的力量,无法挑战明国,事实上连国姓爷也无法应对。公司要想保证大员的利益,就必须学会联络明国的敌人鞑靼。”

    “但愿这位洪总督是位开明的鞑靼官员吧。”

    几名荷兰人正说着话,一队绿营兵簇拥着一名清官缓缓而来,慢慢的在他们身前停下。

    清官黑色官袍,戴着斗笠,看胸前的补子,是个七品官,他扫视了个荷夷一眼,也不下马,态度居傲,高高在上,“是你们要见总督大人”

    这群衣冠禽兽对治下的汉民都这样,自然不会给几个白番好脸色。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荷兰人在东方主要贸易的对象就是中国,所以大多会一些汉语,北京一行,揆一见惯了这样的鞑靼官员,他领着头,将手放在胸前,躬身一礼,“尊敬的大人,我们授浙江巡抚马大人引荐,要拜见尊贵的江南总督洪大人。”

    “跟着本官来吧!”清官听了,不赖烦的挥了挥手,拉动缰绳,往城内而去。

    揆一等人,看了看,只能跟上去,他对左右说道:“走吧!”

    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他们所走的道路与西班牙、葡萄牙不同,他们主要是从事海上运输,并不生产多少物资,而运输自然需要有货物来供他们倒卖。

    在东方他们主要的货物来源,便是中国的瓷器茶叶,而现在明朝方面自己造船出海,便断了他们的财路,荷兰人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货源。

    荷兰是个商业国家,对他们而言,商业利益大于一切,能与鞑靼合作,对付明朝倒是其次,关键是能绕开明朝海商,获取鞑靼治下的货源。

    满清强调骑射,但事实上下面的绿营依然保持着明军的特点,装备了大批的火器。

    江宁铸炮坊,原来是明朝所有,清军占领南京后日渐荒废,但随着满清这两年来战事不顺,再加上从明朝手中接手的火器、兵甲的库存,随着战事逐渐消耗一空,洪承畴便将铸炮坊,从新建立起来。

    铸炮坊是去岁恢复,但真正扩大生产,还是在今岁多铎战败之后。

    此时铸炮坊实际上包括冶炼和铸造两个工坊,得益于明朝留下的底子,现在是整个江南,甚至整个大清,最重要的兵器铸造场所。

    从去岁开始,洪承畴便通过八大皇商,从铜陵、江北购买了大量粗铁、粗铜,又从淮北、浙江长兴运来石炭,由工匠将粗铁、粗铜冶炼成用来铸炮造铳的精铁。

    这些精铁、精铜再铸造成为红衣大炮、佛朗机小炮、鸟铳、刀剑、盔甲等物,但是随着水道被明朝水师把持,铜陵过来的铜铁,只能走陆路运输,成本暴增,而且江南本就缺少石炭,只有长兴一座石炭矿山,江北的铜铁、石炭运不过来,江宁铸炮坊的产量立刻暴减。

    王彦在湖广大募新卒,洪承畴也在江南招募绿营,可这兵器造不出来,募集在多的人手,又有什么用

    铸炮坊位于水西门旁,位置十分合理,船只可以从长江进入秦淮河,再经过水门将铜铁、石炭运入城中。

    &



第656章 借款
    没有战事的日子,一晃就过,十一月间,大明各地督抚大将,除了要害拉锯之地,抗清第一线的大帅没有回朝述职外,剩下的纷纷赶来广京。

    正好王彦为儿子王文道,女儿王文香,办满月酒,也借着机会,再次将属下亲信齐聚一堂,增进情感,凝聚人心。

    这天王彦高兴,难免喝得大醉,等他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

    何枝枝走进卧室,看着他坐在床边,按着脑袋,忙沏了杯清茶,递给他,“殿下,醒了。”

    王彦喝下去半杯,这才清醒一些,他抬头看见何枝枝,以前在外征战顾不上家人,如今在家中又有忙不完的事务,早出晚归,他记得何枝枝以前大大咧咧,任性刁蛮,可现在却越发得体起来。

    王彦心中有一丝愧疚,便将何枝枝拉过来坐下,动起手来,“家中事物繁杂,父母大人也全依赖爱妃尽孝,孤心中甚愧。”

    “这府中的事儿,大多是妹妹的功劳。”何枝枝他的手,娇笑道:“殿下这是在答谢妾身么”

    王彦一阵尴尬,却正色道:“爱妃觉得不妥待嫣嫣身体好些,孤也是要答谢的。”

    何枝枝坐到王彦怀中,伸出细白的手指在王彦鼻子上点了一下,娇嗔道:“今天怕是不行,陈先生那边已经来过几次,怕是等急了。最新最快更新”

    王彦闻语,想起来,今天确实召集了诸多商号商谈,不禁一拍脑袋,“现在什么时辰呢”

    何枝枝站起身来,笑道:“日上三竿。”

    她边说边走到屋外,招了一众侍女进来,王彦听了,不禁叹道:“睡了这么久,酒还真是误事。”

    他自己从床上站起,却有些腿软,差点没站起来,何枝枝见了掩嘴轻笑,王彦听在耳中,却觉得她笑的不怀好意,两人目光对上,王彦大感窘迫,立刻败下阵来,心中发誓今后这酒还是少沾一点。

    侍女帮他穿戴整齐,洗漱完毕,何枝枝又端起一碗银耳莲子粥,王彦胡吃了几口,便急忙出门,但腿脚还是有些飘,马是骑不了,只能让车夫驾车,把他送到广南商会。

    广南商会,虽说叫广南,但商会内部的商号,却并非只有粤地海商,而是围绕这海贸的一整条链子上的诸多商号联盟。

    商会在越秀山角,由几家豪商出资建造,平时供各地商人休息,科举时也开放给举子居住,有什么大事诸多商贾也在此商议。

    马车在商会前停下,商会虽富裕,但不能修的跟官府衙门一样威严,外面看上去与平常酒楼一样,一块匾额挂在正门,两旁一副对子,上联“商应有道,生财有道为商道”下联“品本无德,赚钱无德非品德”。

    王彦下了马车,方进门口,就见陈永华迎接出来,随即开口问道:“人都来齐了吗”

    陈永华科举落败,现在主要帮王彦打理五德商号的事务,他见王彦到来,忙行一礼,“就等殿下了。”

    此时在大堂内已经聚集了近三十多人,都是大商贾或者大族的代表。

    堂内众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阵窃窃私语,他们都是大商人,几句闲聊就能定下一单生意,这时大明律里也没合同法,所以商人间便形成了一套规矩,说话必须算数,不然便没人敢和你做生意。

    这时陈永华先一步进来,双手压了压,朗声说道:“诸位静一静,殿下来了。”

    大堂内顿时安静下来,侍卫留在堂外,王彦只



第657章 开发西南
    王彦说完,堂内一下安静下来,众人都不说话,衡阳藩要钱没问题,大伙儿都愿意给,但凡是都得有个说法。

    大伙儿虽然家大业大,要是今天大伙儿借了这比银子,衡阳藩改天又开口,那怎么办凡事得有个尺度在,偏偏官府大多贪得无厌,这也是商贾在这个时代的无奈。

    堂内沉默,此时一两个心腹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冯应昌被王彦看了一眼,立刻会意站起来行礼道:“殿下,不知这次借银,有什么说法,可有抵押”

    这话儿也只有冯应昌能说,别的商号谁敢问王彦要抵押

    作为明朝内部的一大政治势力,就向后世政党一样,不管背地里要做什么,但首先要有个思想,有个党章才能凝聚实力,走上前台。

    此时明朝的诸多党派,也大多有自己的思想,即便是臭名昭著的东林也有“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的口号。而阉党本来就是皇帝为了对抗文臣集团,弄出来分化文臣集团的产物,所以魏党也有维护皇权的体面口号。

    王彦这次回到广京,也进行了诸多活动,一是在国子监大谈孟子,并上书恳请朝廷恢复孟子亚圣的地位,重新请入孔庙,二是视察工部诸多作坊,以及城外商人作坊,三是是给武学增加了儒学的经义。

    他这些举动虽然遭受了不少非议,也没有完全被朝廷批准,但却向外传达了他的“民贵君轻,四民共举,文武合流,共成天下之事”的政治主张。

    虽说这些商贾知道王彦鼓励工商,提高商人地位,但是他们面对王彦时,却依然处于绝对的弱势,并且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是王彦给的,而不是自身真的强大到能改变整个阶层的社会地位。

    冯应昌问出了他们想问的话语,王彦见众人将目光集中过来,笑着道:“诸位心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冯老一样提出来,孤会一一解释。”

    看众人表现,王彦便知道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光是四民共举,国之石民,怕就要十多年,甚至百年的时间来改变。

    “那么孤便先回答冯老的问题,也解掉诸位的担忧。孤知道这第一笔借银还未还清,现在又借第二笔,诸位心中难免有所担心,孤能否偿还”

    王彦顿了顿,下面的人被猜透了心思,约微感到一丝尴尬。

    他看了众人一眼,这才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抵押,自然是要有的。这次借银,孤打算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广西、贵州境内的许多矿山,官府没有财力投入进行开采,孤欲与诸多商号合作,商号只需借出一笔银子来,就可以获得开采之权,这批借银就算是五省总督衙门提前征收的税银,等银还清后,五省总督再全额收取矿税。诸位觉得可行否”

    矿这东西,只要能挖出来就稳赚不赔,众人听了不禁一阵意动,但既然是稳赚不赔,那这样的好事,岂会留在现在,怕是早被权贵瓜分了个干净。

    这些商贾都是人精,稍微一激动过后,便冷静下来,王彦见此便坐下端起茶杯小抿一口,由他们在下面小声商议。

    不多时,一名老者受人怂恿,有些紧张的站出来,行礼问道:“殿下,具小人所知,这广西、贵州之地,大山绵延、密林遍布,这要是开采起来,商号必然要逢山开路,而且前期要建仓室,铸冶炉,投入必然巨大。小人想着知道,商会前期投入众多,一但官府还完欠银之后,是否会将矿山收回”

    下面的人听了,纷纷点点头,这人算是问到了点子上,要是商号花费巨万,把路修好了,矿洞也出矿了,这个时候官府要收回矿山,那他们不是赔的血本无归。

    王彦点点头道:“方才孤说了合作,自然不会做出坑害诸位之举,这开矿五德商号是要占三成股的,而且在矿山开采之前,诸位可以与官府定下二十年左右的契约,诸位以为如何”

    将矿山交给商号来开采,王彦在湖广的时候就在考虑,此举不仅是为了丰富税收,获取银钱,也是在官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民间商会的财力,经略西南。

    他是领兵走过一次贵州的人,知道那道路真不好走,官府调兵极为不便。

    这些商号想要把矿运



第658章 影响南洋
    王彦这一手借,一手又给予利益,他与这些商号的利益便逐渐纠缠不清,分割不开。

    这些事情谈完,诸多商贾大多散去,王彦留下冯应昌与几位排的上号的海商进行攀谈,了解他不在广京期间,海贸的发展和海商在海贸上的问题。

    几人移步到小厅内坐下,小厮备好瓜果茶点,王彦便开口问道:“冯老,今岁靖海商号在南洋的贸易做的如何”

    冯应昌答道:“殿下放心,商号现在有海船百艘,来往于南洋诸国,一切尚比较顺利。”

    “比较顺利”王彦听了,不禁问道:“可是有什么麻烦之事”

    既然是带表了广南商人和大士绅的利益,王彦自然要了解海商面临的困难,并且尽力解决,不然若是光拿钱,什么事都不干,这些商贾谁会支持他呢

    冯应昌没说话,一旁四海行的当家开口道:“殿下,商号在南洋上,却有一些麻烦事儿。”

    四海商号是广南大族陈氏的家业之一,他们一门在本朝出过两个进士,今日到场的并非普通掌柜,而是陈氏族长陈瑾瑜。

    王彦听他开口,便正了身子问道:“不知道有哪些麻烦”

    陈瑾瑜说道:“回禀殿下,南洋之地自从三宝太监下西洋后,朝廷实行海禁,便极少与朝廷往来。现今朝廷开海,我朝大批海船涌入南洋,但因为官府没有与诸邦交流,我们在与当地交易时便有诸多不便。”

    王彦有些没听懂:“陈老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陈瑾瑜与几人看了一眼,却由冯应昌代为解释道:“殿下,陈老说的情况,我们几家商号也有体会。我们将货物运到彭亨、马六甲、占城等处,当地番邦与我言语文字不通,文化不同,大明影响力已经十分薄弱,往往要受到许多掣肘,甚至有官吏盘剥,但红毛夷在此处却能大行其道,各种交易手续往往要比我们简单许多,官吏也不敢盘剥。之所有此区别,我们想来,不过是因为红毛夷在南洋势力强大,所以诸邦不敢招惹,因而给予便利,而我们则是因为朝廷在南洋的影响力减弱,所以才会受到掣肘。”
1...159160161162163...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