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王彦微微皱眉,听完后,他大概能够理解是怎么回事,便是海商们到了南洋,但朝廷的力量却没有到,外交没有跟上。

    这也不奇怪,中原王朝称中国为天下,其他四方边边角角,都是蛮荒、烂地,并不怎么在乎。

    不过朝廷不在乎,王彦却不能不在乎,影响到海商的利益,就等于影响了他的钱袋子,他便不能不做理会。最新最快更新

    只是要怎么施加影响,却是一个问题。

    原本中国周围这些小邦,都是集体崇中媚中,仰慕中国文化,自己来朝,中国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影响力就能散播出去,可现在随着红毛夷纵横四海,情况似乎就有些改变了。

    王彦微微沉思,怎么才能重新影响南洋,我堂堂大国天`朝,总不能自己派使者过去吧。就算王彦能放下架子,朝中的大臣也不肯啊。

    想了一阵,王彦灵机一动,笑着道:“听冯老之言,南洋诸邦因畏惧红夷,而给予红夷便利,那孤便让水师在南洋走一遭,不知几位以为如何”

    他这做法极具威胁震慑之意,是霸道,而非王道,却与儒家仁义治理天下的理念不合,但几名海商听了却眼睛一亮,纷纷行礼,“如此,我等都要谢过殿下。”

    王彦抬手让他们不必多礼,然后笑道:“诸位生意好做,朝廷赋税便多,没有什么谢不谢的。”

    几人坐好,王彦又开口问道:“诸位在海上,还有什么难题,可一并




第659章 建夷两裂
    两广总督衙门,已经早早等候着数名官员和幕府参谋,他们不知道王彦急着召唤有什么事情,正议论纷纷,忽然一人道了声“来了”,此话一初,殿内便安静下来,众人齐齐望去,便见王彦满面春风的走进殿来。

    众人忙躬身行礼,“恭迎殿下!”

    王彦显然心情大好,他高兴的挥了挥手,直接走到中堂坐下,然后示意众人也坐。

    王夫之见此,便笑着问道:“见殿下满面春风,不知是有什么喜事,召我等前来。”

    “兄长且坐。”王彦伸了伸手,扫视众人一眼,买了个关子,“确实有件大喜之事,诸位可能猜出一二”

    众人听了,互相张望几下,却都猜不到有什么大喜之事,最近也没有战事啊。

    “敢问殿下,何事大喜”陈邦彦行礼问道。

    王彦展颜一笑,看着众人道:“孤刚收到消息,建夷内讧,豪格西据川陕。以与多尔衮决裂,似有称帝之心。诸位觉得大喜否”

    众人听了,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建夷分裂呢等回过神来,不禁纷纷脸上潮红,露出大喜之色。

    “哈哈,这确实是天大的喜事啊!”

    “建夷内讧,而且还是豪格,这对我朝而言可谓天赐良机!”

    一时间,堂内满是大笑之声,王彦笑着看着众人,目光落到一角,却见王夫之与顾炎武两人,并没多少喜色,他心中顿时也忽然一沉。

    “殿下,如果消息属实,建夷东西分裂,那我朝今后的许多策略,就必须改便了。”下面几人商量了一会儿,陈邦彦开口说道。

    王彦听了,把脑中思绪先甩一边,但明显也没了方才那股高兴劲儿,他微微正了身子,正色道:“孤招诸位前来,正是要商量此事。这建夷分裂,今后我们的重点该是对付豪格,还是多尔衮呢”

    大明的敌人裂成两个,怎么才能利用建夷这次内讧,这是个大问题。

    王彦语毕,便有侍卫揭开沙盘,又有书吏上前,将川陕诸城的小旗换成了白色。

    一众人围了上来,仔细观察,片刻后便议论争执起来。

    “殿下,多尔衮求和使者就在广京,不管真假,不如先应下来,然后转头对付实力薄弱的豪格,大军先下川蜀,然后进取关中,再回头对付多尔衮。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曲从直看了看,行礼道。

    他话音方落,陈邦彦就摇了摇头,“曲抚台之言,下官不敢认同,如今局势好比三国,相较而言,多尔衮最强,而我朝次之,豪格最弱,没有先打豪格的道理。且不说殿下之前的准备,都是为了光复江南,此时难以改弦更张,就说殿下先攻打豪格,多尔衮岂会做事不理。”

    曲从直是扬州老人,王彦经略粤地后,因为没有能够管理地方的文臣班底,所以他与何纲、王赞爵等人一起,从军中退出,转为文职,最近被王彦运作为广东巡抚。

    曲从直并未被说服,“我之策,先易后难,朝廷若是对付多尔衮,豪格会不作为吗我觉得陈书记的话说不通。”

    陈邦彦接着说道:“怎么说不通这次建夷分裂,我朝如果运作得当,必得大利,若是不当,则得小利。在我看来曲抚台之策,便是小利。”

    这是内部的正常辩论,但争起来也会面红耳赤,曲从直听了,拱了拱手,“那陈书记的就是大利本抚愿闻其详。”

    陈邦彦没有客气,他随着王彦南



第660章 议和条件
    满清的使者在广京已经有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冯銓放出要划江而治的消息,王彦当时也还是十分动心的,并且还让手下参赞,每日收集谈判的信息,但冯銓在之后的谈判中,却常常有意跑题,在交割细节上纠缠不清,并且要求明军水师先退出长江,王彦看了几日也就没了耐心。

    这一个上午折腾下来,王彦身上的酒劲儿,已经全部过去,腿也不飘了,便骑着战马,领着一众亲卫前往礼部。

    王彦在衙门前下马,大队亲卫留在外面,他只带着陆士逵按刀跟在身边,形影不离。

    ??“殿下,请。”一名机巧的礼部小吏躬身请道。

    “有劳。”王彦随口说了一句,便跟着小吏一路往礼部大堂而去。

    王彦来到堂外,小吏躬身退去,自有人大声禀告,堂内的人连忙起身恭迎:“殿下!”

    王彦看了堂内几人,除了冯銓和那个在广京丢了大脸,被人编成戏剧的什么状元吕宫,以及何吾驺和一众礼部官员外,司礼监的大太监庞天寿也在列。

    “殿下真是日理万机,这两国议和的大事,直到今天才把殿下请到,着实不意啊。”庞天寿阴阳怪气道。

    礼部之前确实请过他几次,但他作为主战派,是不赞成议和的,加上他听了冯铨的条件后,觉得清廷的目标可能就是诓他解除长江的封锁,而且礼部这边也没商议妥当,他作为郡王来与清使扯皮,未免太掉价了,所以便一直没有出席。

    王彦微微皱眉,也没给庞天寿好脸色,“军国大事,男儿当之,内宦之辈,来此做甚”

    这是骂庞天寿不是男人,一旁钱秉镫见庞天寿脸色一变,怕两人掐起来,忙给王彦说道:“殿下,庞公公是受陛下委派,主持议和之事。”

    皇帝委派,王彦也不好多说,他径直走到中堂坐下,庞天寿也一挥衣袖,冷哼一声在一旁坐定,其余的人互看了一眼,也纷纷入坐。

    王彦虽与庞天寿不和,但也没有到见面就掐的地步,方才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他看到庞天寿出现,大概猜到了皇帝在此事上的态度,所以先在气势上蔑视下对方。

    “何阁部,今天请孤来,可是有什么要事!”王彦明知故问道。

    何吾驺听了,便说道:“这两国议和已经谈了大半个月,礼部与清使商议的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就差一个关键问题,便能定下来,所以请殿下过来。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王彦闻语不禁坐直了身子,心中有些震惊,他才几日没有关注,这边都快要定下来了,他不禁好奇起来,现在谈成了什么样子。

    “哦”王彦正色问道:“不知现在是什么条件,又有什么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庞天寿听了王彦的话语,坐在一旁冷哼一声,“哼,陛下如此器重,对于国事却如此不上心,真是尸位素餐,枉费圣恩。”

    王彦听他小声嘀咕,面漏温色,眯眼看来。这庞天寿以前只是暗中与他作对,现在却是明着和他过不去,显然是有所倚仗。

    坐在庞天寿旁边的何吾驺,想听不到都难,他心中一声暗骂,这阉竖给他挑事,一面看相王彦,见他面有怒色,可不敢让两位大爷,当着清使得面掐起来,他没给王彦发火的机会,立刻就插进来:“殿下,议和之事,现在已经定下三大条,第一条,考虑清国皇帝的年幼,将与大明约为叔侄之国,陛下为叔,清国皇帝为侄。第二条,按照南宋与金国绍兴议和的旧界划定疆界。第三条,开边市贸易。”

     



第661章 固本培元
    礼部的会议不欢而散,给冯銓看了一场大戏,多尔衮交给他的目标,拖延明朝进攻,分化明朝内部,他只是凭借几口空话,开了几张白条,就搅动了明朝的局势,这让他十分自得。

    眼下除了让明军水师撤离长江,恢复漕运的使命没有完成外,他基本可以算快要功德圆满了。

    事实证明了,当年魏党虽然没品,贪污腐化,但收拢的人,能力确实很强,搞起事来比光放嘴炮的东林,要麻烦许多。

    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辈,也几乎各个能力出众,没有能力,也当不了大奸臣,但也正是因为能力大,一旦做出危害国家之事,后果便也特别严重,所以在评判上,奸贼就是奸贼,并不能因为有能力,就给予好的评价。

    王彦一脸寒霜的离开礼部,他自然知道庞天寿为何急于议和。

    阉党此时实力太弱,急需要一次大功绩,才能在朝堂上获取话语之权,所以皇帝才有意见派他参与议和,以求一旦和议达成,皇帝便可以借此大肆封赏阉党,将阉党势力培植起来。

    这是帝王制衡之道,站在皇帝的角度,无可厚非,无论谁坐皇帝,只要不是白痴,都会选择如此。

    现今朝堂上,楚党是皇帝忌惮的对象,文官集团自古就是为了限制皇帝胡来的力量,与皇帝也不是完全一条心,皇帝若是没有自己的班底,心中自然惶恐,培植阉党是他唯一的选择。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再者从另一面讲,通过和议就能拿回南京,也避免了给各个藩镇,特别是王彦继续立功的机会,而且朝廷接手江南与两淮后,便有了中枢直接控制的地盘。

    江南、两淮都是富裕之地,朝廷在财政上便摆脱了王彦的控制,有了钱之后,招兵买马都不是问题,皇帝只要忍辱负重经营几年,便可以与诸多藩镇抗衡。

    如此皇帝不仅能在有生之年还都南京,甚至还能完成削藩之举,而这样的功绩,即便比不上太祖、成祖,当个老三绝对没有问题,史书上也会留下浓重的一笔。

    想明白这些,皇帝、庞天寿急于议和,便不难理解,可是他们的想法却太过一厢情愿了,以建夷的习性,就算真要议和,也不会是这样的条件。

    此时,王彦感觉到自己有些失算了,他将朝廷内部的各种争斗,他与皇帝的冲突,想的还是太过简单,太过乐观,低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他毕竟为官时日尚短,没有经历过阉党、东林、齐党、浙党、马阮等等党派斗争的洗礼,经验稍显不足。

    这时他甚至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与岳飞十分相似,皇帝与秦桧要和,他也十分无奈,不过他显然不会向岳飞那么被动。

    方才他虽然让冯銓看见了明朝内部的问题,但也暂时将事情搅黄,争取了重新调整策略和应对的时间。

    王彦回衡阳王府,未用晚饭,便一头扎进书房,片刻后余太初来道房外:“殿下!”

    “进来!”王彦招呼一声,待他进屋站到身前,便询问道:“太初,孤问你,最近冯銓一行可有什么异动”

    余太初想了想,回答道:“那厮除了每日到礼部谈和外,其他时间多半整日在广京厮混,到没有其他特别的事情。”

    王彦听了,微微皱眉:“你安排人手,给孤严密监视起来,每日向孤禀报他的动向,知道吗”

    余太初见王彦神情严肃,不敢怠慢,抱拳一礼,郑重道:“卑职明白,殿下放心,就算那厮见了一只苍蝇,卑职也给他计下来。”

    王彦点点头,挥挥手道:“你去办吧!”

    余太初躬身退出书房,不多时,王夫之、陈邦彦和顾炎武又被请来。

    几人在书房内坐定,王夫之见王彦一脸愁容,又知道他去过礼部,便试探问道:“殿下,可是议和要定下呢”

    陈邦彦听了这话,愕然看向王夫之,然后又转向王彦,开口问道:“殿下,可有此事”

    &nb



第662章 建藩
    王彦知道自身的短板,但是顾炎武的话却让他有些不明白。

    他要推行改革,革除朝野弊端,限制皇权,就必须要一步步掌握朝廷大权,才可能推行他的政策,实现政治理想,而这个过程中,他必然要不断争权,不断扩张势力版图,就是要与顽固派为敌,就是要与皇权为敌,就是要不断的斗争,整个过程必然锋芒毕露。

    儒家经意有言,“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历代革除弊端的先辈,改革者,都没有回头之路。

    王彦不禁正身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说孤锋芒太盛吗可是孤的处境,进则生,退则死,稍有放松,必定大权旁落,仍人宰割,怎么可能放权隐忍呢”

    “在下建议殿下,先固根本,并非让殿下放权,而是让殿下将现有的权利先抓牢固。”顾炎武微微停顿,然后郑重对王彦一拱手,“殿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树大根深,则风难摧之,而今天殿下看似势力庞大,但实际上却如扎根沙土中,两广诸多官员,并非全是志同之士,湖广之地也非在殿下掌控之中,根基极为不稳,与其在朝中与诸派争斗,咄咄逼人,不如暂时退出朝堂,专心经营五省之地,待根基稳固,殿下所想之制度先在五省建全,积蓄足够实力后,何愁抱负不能实现!”

    王彦听完,心头微微一阵震动,顾炎武所说的与他之前的想法,可以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他是想掌控中央,从上而下的实现改革,但顾炎武却让他先从地方开始,从下往上改革。

    “兄长怎么看,也是此种想法么”短时间内,王彦的思绪还不能理清,所以开口问道。

    王夫之听了,点点头道:“殿下,此事我与顾参赞进行过探讨,我也同意顾参赞的看法。朝廷党争之势,由来以久,而殿下在朝中并不占据多少优势,与其被牵制陷入党争中,不如索性抽身出来。如此有几点好处,第一点,殿下可以缓解与皇帝的矛盾。第二点,左阁老等人之前一直躲在殿下身后,一旦殿下从朝堂抽身,朝中的势力就只剩文官与阉党,左阁老等人就得直面阉党,朝堂上的矛盾必然有所转变,殿下可以暂时离开党争的漩涡,专心经营地方。第三点,殿下可以辞去兵部尚书的职务,只挂大学士的空衔,请让堵抚台入阁接任,然后将何刚从福建调任湖南巡抚,将锷湘桂粤连成一片。第四点便是殿下可以在五省先行进行革新。有此几点,我认为顾参赞的策略可行。”

    这两人的策略,大体而言就是跳出来,座山关虎斗,随便皇帝怎么折腾,都不理会,安心在一旁发展实力便可。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在皇帝与王彦的争斗中,文官集团一直不曾表态,基本两不相帮,也正是因为他们不作为,所以王彦有时候很被动。
1...160161162163164...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