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布木布泰几番催促他赶紧与豪格寻求和解,但他过了几天都没有派使者出城,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乘着代善出关,豪格一方士气大跌之际,将豪格解决,可不想老狐狸代善又带着兵马杀了回来。
这下多尔衮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前往京郊大营,以顺治的名义向豪格宣旨,给他与济尔哈朗封藩,一封蜀地,一封三秦,反正这两个地方大多是豪格控制,多尔衮也是慷他人之慨。
大营内,豪格与济尔哈朗等人聚集在一起,听了旨意之后,都安静下来。
代善的离开,对于豪格打击甚大,他明明离皇位那么接近,可再次梦碎,心中的郁闷、怨恨可想而知。
他若是死了,那怨气估计能和隔壁日本的三大怨灵之首崇德天皇有的一拼。
济尔哈朗见豪格不说话,只能出来说道:“肃王,现在礼王的意思是劝和,他两红旗屯于三河,监视咱们两方,谁先动手,他便先打谁,硬是要当这个和事老~”
豪格听见代善两个字就恨的不行,如果现在多尔衮同代善站在他的面前,他肯定先弄死代善,济尔哈朗话说一半,就被豪格愤怒的打断,“那个老货,屡次欺我,他以为他是谁,有什么
第637章 关西风云
十月间,发生在满清内部的这场内斗,在满清太后布木布泰与和事老代善的力挽狂澜下,剑拔弩张的多尔衮同豪格,最终偃旗息鼓,避免了继续流血冲突,至少在表面上安定下来。最新最快更新
十月底,豪格拔营西去,可以寓见,自此西北虽然名义上还接受大清领导,但事实上已经处于独立的状态。
在豪格走后不久,松了一口气的代善亦领兵返回关外,他虽然没与多尔衮彻底闹翻,但只要多尔衮活着一天,代善也不可能进京了。
北京城下,满清避免了一场同族大战,内部矛盾被暂时压制,但强大的满清自此也分成几块。
豪格回到西安,立刻派唐通把守潼关,断绝川陕与北京的官方往来,然后立刻宣布将西安改称长安,自立之心昭然若揭。
同时豪格开始修缮被李自成烧毁的原大明秦王府,又传檄川陕各地,宣布节制川陕。
清廷川陕总督孟乔芳很快被豪格召回长安,并解掉他的兵权,但不久又任命其为行辕大学士,于长安组阁搭建中枢班子,开科举、武举,吸纳人才。
此时豪格手中只有两蓝旗和一少部分两黄旗,整个川陕的旗丁连带着家眷也不到七八万人,豪格统治的根基十分不稳定,而且凭借这点力量,他根本无法完成西扩的目标。
此时,如何使得川陕之地能够支持他,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豪格首先想到的是拉拢在汉中休整的吴三桂,然后又有汉官韩昭宣谏言,“不剃发,复衣冠,天下臣民悉从其便,则川陕民心可定。”
这韩昭宣便是当年参与镇压赵应元青州之变的明朝青州道,算是王彦的熟人。历史上,此公前脚镇压了赵应元,后脚便也走上了抗清的道路。
原本此公将于晋南起兵,推宗室朱璟溧为韩王,响应姜襄,可结果事败被杀,朱璟溧转转逃入湖北,最后于房县同郝摇旗汇合,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韩主定武”政权。
除了韩昭宣外,又有另一人,再次谏言,却是早前因为支持陈名夏,谏言“三千年未有令改”反对剃发令的汉员,原清廷陕西河西道孔闻褾。
他原本被多尔衮下令革职,永不叙用,但豪格想要在川陕另立朝廷,便需要大批的人才来管理政事,经略地方。
这些被多尔衮流放到西宁等地的南党官员,便被大批起用。最新最快更新
支持满清全面汉化的南党汉员,是多尔衮重点打击的对象,南党一派,自然也视多尔衮如猛虎,现在豪格要搬倒多尔衮,这些官员自然支持。
在这批官员的推波助澜,加上豪格本身掌握的满族势力严重不足够的情况下,豪格不得不改变民族政策,走上了拉拢汉族士绅,来攻打叶尔羌汗国,攻打西蒙古的道路,否则以他自身的势力,根本无力向西扩张。
为了凝聚实力,也为了区别豪格政权与多尔衮控制的大清并不相同,多尔衮在川陕推行的政策,很快被豪格全面推翻。
他废除剃发令,并选练汉兵,编练新八旗,除了暂时没有建号称帝,基本已经与多尔衮彻底决裂。
清廷这边风起云涌,南明这边也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随着王彦从武昌出发前往广京,朝廷对于王彦的封赏,便再也拖不下去。
这其他诸部论功行赏,早已完毕,唯有王彦一部的封赏,迟迟不能敲定,这眼看就要到了年底,封赏若还是下不来,便实在说不过去。
第638章 君臣斗法
金堡原是庞天寿收拢的谏台大将,专门用来在朝堂上攻击王彦,可是谶语事件中,庞天寿一党大败,王彦碍于皇帝的面子没有继续追查,但金堡也因此被王彦抓住了与桂王勾结的把柄,不过这点庞天寿却并不知情。
当时他一败涂地,收拢的一群土鸡瓦狗表现平平,但唯有金堡可圈可点。
隆武帝也觉得金堡是个可以培养的人,便有意提拔,不久就收为了心腹。
这王彦封王之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阻力主要来自于皇帝,一部分思想守旧的大臣,还有就是西南的几支小军阀,但其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隆武皇帝,不然一个封赏,也不会拖那么久。
金堡作为皇帝新收的心腹,又是可以满嘴放炮的谏台官员,方才本该挺身而出,为皇帝分忧,但结果却是楚党的御史袁彭年,在殿上独领风骚、侃侃而谈,让皇帝心中颇为窝火。
听了内侍的话,金堡估计皇帝多是为了方才殿上之事。
他伸手弹了弹官袍下摆,一手撩起来,便随口对内侍说道:“有劳公公了。”
“金御史,请跟小的来。”当下那内侍便领着金堡往宫里去。
这广京的行宫无法与两京相比,规模小了许多,就跟一富人的宅子似的,这也是皇权的一种衰落,不过好在庞天寿确实会敛财,在王彦出征的这段时间,他为皇帝弄了不少银钱,才将这行宫稍微修缮了一下,看上去有那么一丝皇家气派。最新最快更新
这行宫,金堡没少进,对于格局十分清楚,皇帝召见外臣,一般是在日常处理政事的勤政殿,但今天内侍带他去的方向却是御花园,他们走过一条长廊,穿过一间穿堂,又拐上一条甬道,便看见隆武帝负手立在花园中。
金堡忙走上前去,躬身行礼,“陛下!”
隆武帝闻声,回头见他,“南方的天气与中原不同,这一要下雨,就闷的难受,爱卿随朕走走。”
金堡听了抬头看天,湛蓝湛蓝,太阳刚躲入几朵雪白的云儿后面,并没有要下雨的意思,怕不是天气闷,而是皇帝心中闷了。
这时隆武帝语毕,便提步走上一条鹅石甬道,金堡见此赶紧跟上,始终慢上小半步,既不失了君臣礼节,也不让皇帝转身才能见他。
此时太阳正好从云朵后面出来,照得花儿草儿假山怪石一片泛白,也照得人格外温暖,君臣两人便沿着甬道,闲庭信步。
“卫公啊,方才朝堂之事,你怎么看,为何没发表意见呢”终于走在前面的隆武帝开口问道。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自从谶语事件后,王相与皇帝不和,基本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而这次关于封赏的事情,皇帝又做的如此明显,下面的臣子只要不是白痴,都知道皇帝有意压制王相,皇帝把金堡当做自己人,这话里虽然没说什么,但字面下的意思却是再责问他为什么不站出来说几句话。
金堡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但他有把柄捏在王彦手里,而这一次袁彭年、严起恒、吴晋锡、王赞爵、何刚、曲从直等人几乎全部跳出来裸打,直接亮明身份,就是王彦一党,就是要为王彦挣爵,这明显就是得到了王彦的暗示,楚党对于王彦封爵是誓不罢休,他怎么敢出来阻拦。
金堡听了隆武的话,他在朝堂上可以不发声,但现在却躲不过去,“陛下,恕臣直言,这个王爵,还是随了他们的心意为好。”
隆武帝听了,停下步子,他心里其实也十分清楚,反对封王的势力中,无论是那些思想守旧的大臣,还是那些害怕王彦做大,侵吞他们地盘的西南小军阀,都没有实力与王彦对抗,而左懋第、苏观生等阁臣又不吱声,摆明着两边都不得罪,真正阻止王彦封王就是他本人。
其实对于王彦,隆武帝内心十分复杂,之前大明一直靠着王彦支持
第639章 皇帝妥协
桂王朱由榔一直也是朱聿键警惕的对象,王彦因为恼怒桂王一派在广京散播谶语,所以借着入川的机会,顺道扫灭了桂王监国政权。
对此,朱聿键心中也是十分欣喜,点头赞同。
除去北面的建夷,这天下能够威胁他皇位的人,算起来只有三个,王彦和鲁王都不能排在第一,他最大的威胁还是大明法统上的继承人桂王朱由榔。
广西桂王政权被王彦铲除,朱聿键起初还是一喜,已经命人在广京准备了软禁
之地,只要桂王落入他的手中,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出死讯,要么暴毙,要么意外亡故,要么染疾病死,反正就是要死,谁也拦不住,靖江王不就是这么死的么
广京是朱聿键的主场,将桂王软禁在高墙内,谁知道怎么死的呢
朱聿键原本都想好了策略,他最希望王彦直接将桂王杀了,这样即可为他背锅,还能留下一个整治王彦的借口,可惜王彦不仅没有伤害桂王,而且也没有将桂王送来广京,而是送往肇庆安置,并且留下兵马护卫,这就让朱聿键寝食难安了。
这王彦乃是当朝权臣,一人撑起大明的半边天,他去见桂王,这对皇帝而言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两人只要见面,广京朝廷肯定鼎沸,如果这两人达成什么协议,王彦要拥桂登基,那朱聿键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能被迫禅位。
无怪皇帝大怒,王彦这是捏住了他的要害。
一旁的内侍与庞天寿立刻跪倒,“陛下息怒!”
金堡见此却行礼分析道:“陛下,莫要担心,王相如此,或许只是释放下心中的不满,并没有其他图谋。”
朱聿键大怒后,也惊觉失态,他听了金堡的话,微微冷静,但却情不自禁的在甬道上踱步起来。
皇帝思绪飞转,心里开始反思,或许是他这次打压太过明显,使得王彦不满,所以给他释放这样一个信号,告诉他适可而止。
其实王彦已经很给皇帝面子,本来出川后,战事了结,王彦就该还朝,但他硬是在湖广待了两个多月,就是等朝廷的封赏下来,但是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
王彦从水路绕道广西回粤地,一路上也没有消息,眼看就要进入广东,封赏还没下来,这对王彦的威望是个很大的打击,手下人会质疑他到底有没有影响朝堂的能力,自己该得的爵位都讨不下来,那下面的人岂不更没有希望。
若是朝廷一直拖着不赏,今后是不是立功也得不到奖赏,那大伙儿还要跟着你混么
有鉴于此,加之皇帝对他的打压如此明显,王彦作为一党首领,这个时候就只能站出来对着干了。
见桂王,就是表明这么一个态度,告诉皇帝不要过火,不然他是有能力另立新君的。
隆武心里是比较相信金堡的说法,但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王彦真立桂,朝廷处于王彦控制的粤地,那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卿家觉得眼下朕该怎么办”朱聿键有些后悔,这次他确实操之过急,自己的势力还没培养起来,就急着打压王彦,实力完全不成正比,实在是不智之举。
金堡对于王彦这次见桂王,到是十分惊讶,一直以来王彦的形象都十分正面,就算皇帝打压也是被动的应对,像个忍辱负重的大媳妇,但这次来这么一手,却似乎有点权奸的样子了。
这忍辱
第640章 云苍山
王彦明白桂王是自己手中一张很重要的牌,必须要保证他的安全,若是大明法统上的继承人在自己手上出了什么事故,忽然暴亡,肯定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
作为神宗子孙,桂王在明朝内部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皇帝已经进入暮年,而皇子年幼,若是皇帝忽然驾崩,毕竟国赖长君,特别还是外有强敌的情况下,幼皇子登基无疑不合时宜,只能造成主少国疑的局面,而桂王朱由榔登基,将法统重归神宗一脉,无疑最为稳妥,也最容易让大多数大臣接受,迅速稳定局面。
王彦明面上将桂王安置在肇庆府的新兴县外的云苍山上,但是实际上却是放在了阳江外的海陵,上的民全部被迁入琼州,几乎完全与陆地隔绝,唯有每月运送米粮的海船,才能通过水军的监视入。
王彦这么做,道不是为了软禁桂王,相反是在保护朱由榔的安全,以免被人刺杀,或者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劫走,搅动风雨,所以朱由榔的安置之所必须机密。
当王彦放出消息后,云苍山上的守卫就有报告,前后有三波人在山下窥视。王彦曾吩咐余太初进行探查,便发现三波都是明朝内部的势力,一波可以确定是闲置在广京的瞿式耜所派,另两波可以肯定有一个股来自皇帝,但另一支却查不出来。
这次王彦的心思确实被金堡猜透,他从武昌坐船走水路经过灵渠,进入广西,船只速度本就比不上骑马,王彦还一路走走停停,到了桂林后,李过等人相迎,王彦又歇息几日,顺道还视察了几处茶山,见了个把土司,他的目的就是给皇帝一点时间考虑,不要等他到了广京封赏还没定下,最后搞的势同水火。
可惜到了梧州,王彦依然没有等来封赏的诏书,这就让他心里万分恼火了。
十月间,天空中细雨霏霏,正是广南多雨的季节,秋收后官道两旁的田畦和水沟里都积满了雨水,远方的密林山峦一片朦胧。?
这时,一支骑兵队沿着官道奔驰,他们都披着蓑衣,带着斗笠,为首的正是王彦,他从梧州与船队分开,然后向南面的新兴县而来。
在他们奔驰时,路上也时不时的看见一支支明军,踏着泥泞,冒着细雨,唱着战歌向县城挺进。
这些队伍,每支大概百来人,都是肇庆府的府兵,趁着农闲时节,受屯军千户号召,前往府城集中训练。
粤地府兵推行的早,各向制度也完善,府兵分为夏训和冬训,夏训基本上是在本县操练个人的搏杀技巧,冬训主要将整个州府的府兵集中起来练习战阵之法,识令旗,闻金鼓,站队列,使屯卒一旦选入戍卒,就能快速形成战力。
王彦在兵制改革上,明显吸纳了隋唐和秦的特点,而这些朝代都有明显的特征,就是打仗就负责打仗,种地就负责种地,术业有专攻,而且都有强大的军事贵族阶层。
这些军事贵族,可不光是只会打仗的莽夫,他们大多是能文能武之人,其实在隋唐以前,中国文武并不分家,士这个阶层那是下马管民,上马管军,所以才有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说法,到宋以后,才有所谓的文武之争。
这点可以从受唐朝影响巨大的日本看到,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在日本的士,就是武士这个阶层,基本都是文武双全。
王彦的府兵改革,长远来看是从新培养起军事贵族阶层,但如何做到文武合流,却还是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