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苏麻喇姑疑惑道:“那太后准备帮摄政王吗可是摄政对太后现在也是步步紧逼啊!”
布木布泰沉思道:“哀家,谁都不想帮,可又谁都必须帮”
主仆二人正说着,多尔衮已经到了暖阁外,几名太监宫女在门前把守,任何人也不能入内,但来人是多尔衮那就不同了,他是慈宁宫的常客,而且也无人敢阻拦。
多尔衮径直入阁,两个的太监宫女立刻行礼,“恭迎皇叔父摄政王。”
要是往常,多尔衮多少会讲些规矩,但今天他没有这个心情,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便直接疾步窜入暖阁。
当唐通的绿营出现的城外,多尔衮便知道他失算了,低估了豪格一派的实力,虽然镶蓝旗加上唐通,也未必斗的过他的两白旗,但是他想要用武力解决豪格一派,也变得不可能。
他原本以为能够迅速平定这场风波,并借机这将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一直牵制他权利的会议彻底掌控,做到真正的乾坤独断,但他却小看了反对他的力量。
多尔衮原本以为,他拥有绝对优势,但现在看来甚至弱了一筹,几乎又回到了当初挣位时的状态。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他立刻想到了布木布泰,豪格一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只要他能从布木布泰手中拿到定豪格为逆贼的诏旨,那他就能占据大义,至少使得地方上服从清廷的人马,不加入豪格的这场叛乱,但他没想到,代善那个老狐狸,还真是老谋深算,居然先他一步,利用自己的福晋与布木布泰同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关系,进宫向布木布泰请旨。最新最快更新
若是让豪格一伙拿到了旨意,那他们就占据了大义,就真成奉旨诛贼了。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小皇帝,一个身居后宫的女人,没有实权,没有班底,一份诏旨能有什么用
历史上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又不是傻瓜,不知到这诏书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曹孟德的意思吗诸侯显然知道,那曹孟德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呢这是因为曹操令的不是诸侯本人,而是诸侯下面的士族,那些心中还有汉室的士族和将领。
诸侯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诸侯,不听诏令,下面的人就会想,你是不是要背汉,那他们是否还会支持这个诸侯
第633章 拉拢代善
多尔衮闻语一愣,随即脸色一变,从胡床上站起身来,“太后是什么意思”
布木布泰见此,也从胡床站起来,跟在多尔衮身后道:“方才听王爷的话,礼王等人似乎来势汹汹,若是哀家下了旨意,礼王他们是否就没了回头的余地,必定与王爷拼到底,那对大清、对王爷恐怕都不是幸事。”
多尔衮转过身来,看着布木布泰,说道:“太后不下旨,豪格他们就会回头吗太后想的态天真了。今时的局势与当年却不相同,当年本王与豪格基本是势均力敌,今时本王的诸多国策被宗室、八旗诟病,加上前线又吃了败仗,豪格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搬倒本王,况且当初诸派妥协,说好两派共同摄政,但本王在摄政期间对于豪格、济尔哈朗进行了打压,他们吃过亏,所以这次绝对不会妥协,只有一战到底。”
多尔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初打不起来,那是因为实力相当,形成了制衡,打起来对两方都没有好处,而且反到是弱势的多尔衮站了便宜,自然打不起来,但这次却不同,起初是多尔衮误判,认为他的实力足够碾压豪格,既然占据绝对优势,那就没必要谈,自然直接弄死,但结果却是他低估了朝野上下,反对他的力量。
现在的情况是在京畿地区,两派的势力已经快要旗鼓相当,如果两红旗入关,那多尔衮反倒处于了劣势,加上多尔衮首先动武,而且这两年执政又不尽人意,豪格抓住这样的机会,自然不可能放手。
在布木布泰面前,多尔衮没有隐瞒心中的想法,其实他这回并不占理,干到的不好,按着满人的规矩,八旗和宗室自然能把他换下来,但多尔衮这几年做的太过,一旦失权必然没有好下场,所以他眼看文斗要输,却不认帐,最后动武,便造就了现在的场面。
布木布泰听了却道:“这几年来,王爷对肃王、庄王的打压,却是太过激烈,他二人是不可能回头,因为一旦妥协,怕又是会面临王爷的打压,但礼王一直是中立的,甚至在王爷执政期间,一直比较支持王爷,难道礼王也不能拉拢吗若是两红旗不站边,那这事大家便可以坐下来谈一谈,避免大清一场内耗。”
对于布木布泰而言,最好的情况就是回到事变之前,不能让两派决一雌雄,因为一旦决出胜负,那朝廷上就是一派独大,她虽是妇人,但这帝王制衡之术,却无师自通。
多尔衮听了微微沉默,如果豪格与济尔哈朗妥协,他保准等局势一稳定,便软禁甚至弄死两人,布木布泰这点到是没有说错。
豪格两人想必也明白这一点,而且之前他一直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一点一点的消弱两人的势力,原本准备等两人彻底没了反抗之力后再弄死两人,但现在看来两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趁着势力尚存之际,串联诸多势力,发起了反击,这对他们而言,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不可能与他和解。
不过,代善确实可以尝试拉拢,多尔衮现在有点后悔,他一开始便该把代善放在一边,等解决了豪格与济尔哈朗后,再转头对付他,结果他高估自身实力,一下树敌太多了,他沉吟片刻,“礼王这次会支持豪格,确实没有想到,本王当时一阵恼怒,便将他也拉入了抓捕名单,本王已经把他得罪,恐怕不容易拉拢了。”
布木布泰道:“王爷掌控京师,地方上也有不少心腹,肃王他们的兵力想要攻打京师也不现实。哀家想来,他们的意思大概是,外面屯兵施压,里面让哀家下旨,逼王爷退位,而一但达不到这个目的,肃王他们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由肃王登基,另立朝廷与王爷抗衡,
第634章 摇摆不定
北京城南永定门外十里的京郊大营,原是两白旗的驻地,现在直接被豪格一伙占据。
镶蓝旗剩下的六千多人与唐通部近万绿营兵,都进驻了大营中,道是省了扎营的工夫。
这时在营地中,持着长枪的绿营兵来回巡视,穿梭在一个个军帐间,巡查十分严密,营中秩序井然,有一股临战的气势。
营门处蓝甲骑兵四出,奔驰的战马渐起一片泥泞,更添加了几分紧张之气。
这些骑兵百人一队,如旋风般卷过,在呼啸的北风中,游弋于京师外城的七座城门外,截杀京师中派往地方调兵的军使。
豪格虽然打起了清君侧的大旗,但就法统而言,多尔衮才是满清中央,地方上的督抚还是要听多尔衮的诏命,所以豪格不能让多尔衮调动地方人马进京。
这就像明朝的左良玉假称受太子密诏,东下江南,扬言要清君侧,诛马阮一样,在弘光帝为明朝正朔的情况下,左镇就是叛乱,沿途明朝驻军都有义务阻击叛军。
豪格现在没有得到太后、顺治的旨意,他的行为在地方督抚眼中,就是叛乱,他只有一边阻止多尔衮搬兵救援,一面派快马奔往川陕,召集心腹人马入京,共举大事。最新最快更新
营门处,战马飞驰,白雪覆盖的地面上,被马蹄踩出一片污泥,代善站在营门处,看着远去的骑兵慢慢消失在视线中,心中十分焦虑。
这时一辆马车从京师方向奔大营,车顶覆盖着一层厚雪,车夫不停的挥舞着马鞭,两匹健马在白雪覆盖的官道上驰骋,拖着马车飞快的移动,等近了些,车前挂着的灯笼上,一个金漆的“礼”字,特别醒目,表明了马车的身份。
代善见了顿时一喜,忙走到营门前,这时马车已被士卒拦住,一颇有姿色的贵妇从车上下来,车夫与士卒一阵交涉,一名牛录立刻往营内跑去,正好迎面遇见代善。
代善随即挥了挥手,“不用禀报了,放人进来。”
“喳!”牛录见是代善,忙行礼,然后回头吆喝一声,士卒立刻放行。
贵妇人穿旗袍,梳着两把头,肩上还披着白貂披风,正代善的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代善等她进行,不待喀尔喀行礼,便急着问道:“诏旨拿到了吗”
顺治小儿年幼,太后布木布泰的旨意,就代表了皇上之意,拿到诏旨,豪格一伙儿就有了法统的合法性,占据道义制高点,立刻从叛乱变成奉旨讨贼,可以号召地方起兵,在势力对比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多尔衮下台就成了必然之势。
此事事关重大,决定这豪格能否快速搬倒多尔衮,也关系大清的内乱能否快速结束,代善特别在意。
喀尔喀听了,却左右看了看,然后说道:“爷,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代善闻言眉头一皱,将喀尔喀带到自己的大帐,吩咐四子瓦克达守在帐外,然后问道:“怎么回事没有拿到诏旨吗”
喀尔喀从旗袍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代善,然后说道:“奴家进宫后见了太后,哭诉陈说,但太后却说这是奴家的一面之词,正好这时摄政王又闯进了慈宁宫,奴家便被太后藏在了后殿,可太后与摄政王说了一阵,便又把奴叫了出来,给了奴这封信,让奴交给爷,顺着还给爷捎个话儿,说请爷一定以大清江山的稳定为重。”
代善听了,一阵愕然,怒道:“你没有跟太后说搬倒了多尔衮,本王保证皇上的地位不会动摇吗”
 
第635章 坑王代善
代善听了瓦克达一声喊,忙将书信丢入帐内的火盆里,蹲下拿起火钳拨弄两下,才起身说道:“请肃王、庄王进来。”
“昂邦阿玛,士卒说窝克到大营呢”
帐帘还没掀起,豪格的声音便传了进来。
代善心虚没有搭话,忙给一旁的喀尔喀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等下别乱说话。
这时瓦克达将帐帘挑起,冷风灌入,豪格与济尔哈朗一前一后,进得帐来,济尔哈朗微微拱手,豪格却急道:“昂帮阿玛,窝克,情况怎么样,太后下旨了吗”
喀尔喀不说话,看向代善,帐中一下沉默,两人立刻明白,那便是没有带回诏旨了。
一旁的济尔哈朗见此,眉头一皱,豪格的脸也沉了下来,拳头握紧,忽然憎恨道:“那个贱妇果然是多尔衮一边,本王若是掌权,必然绕不了她!”
代善怕豪格做出过激之事,这时说道:“太后说,只听了咱们一面之词,不能下旨。”
豪格怒道:“多尔衮调用两白旗,直接抓捕宗室和八旗大臣,这已经坏了祖制,就凭借这一点,多尔衮也没有资格继续摄政,那个贱妇不肯下旨,就是明摆着站在多尔衮一边,这有什么好说的。”
济尔哈朗现在也是面沉如水,没有诏旨,他们想搬到多尔衮并不容易。
如果布木布泰真站在多尔衮一边,下道旨意把他们定为谋逆,那他们就更加劣势了。
“肃王,先在不是恼怒的时候,没有诏旨的话,肃王该想想后面怎么办。”济尔哈朗沉声提醒。
豪格听了,这才收住情绪,他脑中怒气未消,没什么策略,于是问道:“两位叔王,可有什么想法。”
代善做到了人臣的极致,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他对皇位又没有寄予,人生的目标就只剩一个,那便是保正大清这艘船不翻,维护清朝的基业。
他一直不想满清内讧,这原本是一场走文斗路线的夺权事件,结果失控成了兵戎相见,八旗为此已经付出两千多人的伤亡,这对于一个兴起才几十年的撮尔小族而言已经是个不小的损失,他见豪格问起,便准备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不过他还没开口,济尔哈朗突然跪地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既然太后站在多尔衮一边,那肃王只有以太宗嫡长的身份登基称帝,另立朝廷,咱们才能保命,才有机会搬倒多尔衮。”
济尔哈朗和豪格都是在多尔衮手中栽过跟头的人,当初一妥协,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结果就是他们的权利被一点一点的剥夺,现在他们已经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就算他们放下武器,多尔衮即便眼下放过他们,今后必然也逃不过一死,济尔哈朗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
“称帝?”豪格见济尔哈朗跪下劝他称帝,微微楞神,他心中对于帝位的向往几乎已成执念,可突然听见,却一时反应不过来。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代善听了却大惊失色,豪格如果称帝,那就真如布木布泰信中所言,大清分裂,陷入内战的万劫不复之地,代善脸色不禁沉重起来,他不可能容忍这种玉石俱焚,两败俱伤的局面出现。
忽然代善感觉一道锐利的目光向他看来,却是豪格见他脸色沉重,因而注目问道:“礼王的意思呢”
豪格回过神来,心中立刻激动起来,他显然对于济尔哈朗的提议十分上心,当初他就是因为一时心软顾忌着大清,没有与多尔衮拼一场,错失皇位,结果被多尔衮一压就是四年。
同一个地方,没有跌倒两次的道理,他这一次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要两位叔王支持,那他便坐拥两蓝、两红四旗支持,除此之外,两黄旗虽被多尔衮清洗,但他依然有不少支持者,多尔衮不敢用两黄旗,那他就是四旗对两旗,有非常大的可能成为大清皇帝。
代善见豪格问他,称呼都变了,在看向济尔哈朗也把目光投向他,代善心里一颤,知道这两人已经完全不顾忌大清的利益,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他虽然不赞成豪格称帝,但他身处镶蓝旗的大营,却不得不把想说的话吞回去,跪在地上磕头道:“臣,附议庄王之议,请肃王登基。”
&nb
第636章 三分之势
自从多尔衮摄政以来,豪格心里并不服气,一直想积聚力量搬倒多尔衮,但是他本人性格上的缺陷,没有多尔衮的魄力,畏首畏尾,始终没有发动,结果实力没聚集起来,反道被越削越弱。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这一次,川蜀之战,虽然吴三桂的关宁大败,但他却没有多大损失,功过相抵,他还占据了川蜀的精华成都平原,是满清在今岁的唯一亮色。
在东线全败的情况下,豪格的心思便又活络起来,正好这时便有人找上来,八大皇之一的范家,表示支持他接过大清政权,同南明划江而治。
范家虽然是商人,看似地位低下,但钱能通神,当初晋商为了同江浙商人争雄,也资助过不少山西官员,希望他们能在朝堂之上为晋商发声,有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唐通便是通过范家投在豪格门下。
有范家提供钱粮,又适逢多尔衮的决策屡屡失误,豪格胆子便大了起来。
他匆匆回到京师,便开始联络,很快他老爹曾经的心腹济尔哈朗在被多尔衮罢黜辅政之位后,便表示愿意支持他。
有庄王站在豪格身后,他便等于外挂一枚左胆,但豪格还是觉得实力不够,于是主动接近代善,他料定先死孙子,再死儿子的老狐狸,必定也对多尔衮不满,结果两人会面,果然一拍即合,豪格又外挂一枚右胆。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这下他是两胆找齐,立刻信心大增,便决定豁出去与多尔衮拼上一回,可这关键时刻,他的右胆却跑了。
少了两红旗的支持,豪格搬倒多尔衮的计划已经无望,剩下的只能谋求自保。
却说那边豪格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代善背信弃义,但这头代善已经到了山海关。
这一次,代善还算有点良心,他这一走,京畿的情况便等于逆转,他怕多尔衮故意诓骗他离开,然后对豪格出手,那便与他的愿望和目标不符了。
走到山海关,代善便停了下来,几日后,两红旗入关,代善便带着兵马向京师出发,最后屯住于蓟州府的三河县,独成一营,监视豪格与多尔衮,意思便是豁出去,谁先动,他就先打谁。
只要能保持大清内部的稳定,这个搅屎棍的角色,他代善是坐定了。
京师中,多尔衮见代善已走,心中顿时觉得有了机会,不禁又生出了别的想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