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阿里海牙要跑”

    猜测变成了现实,刘禹并不意外,只是没想到他们会如此丧心病狂,一次竟然要跑出五万人,那种木头筏子的载重量是很小的,四个人已经是极限,多一个人就会多出一百多斤,郑镇国的担心不无道理。

    “郑镇国是个什么打算”

    “他还是想投靠过来,趁着夜色调动,出其不意将队伍拉出去,希望咱们派人接应。”

    这是打算自己单独行动金明看着远处的元人大营,隔了十里远,只有一条黑色的影子,根




第一百二十章 覆灭(完)
    火光映红了天空,也让那些还没有被波及到的营头不知所措,因为那个方向,就是蒙古人的营区。

    “万户,咱们怎么办”郑镇国被手下的几个千户围住,人人面露惊惶之色。

    “你们想死还是想活”

    “自然是想活了。”

    众人不解其意,郑镇国四下里一张望:“想活命就赶紧回去约束好部众,听我号令。”

    这些千户一离开,他就一迭声地颁下指令:“命人打白旗去宋人墙外,告知我等行踪,请他们不要误伤,把所有的吃食都发下去,营中的火油收集起来做成火把,让前锋全部点上,每个人都要看得清清楚楚。”

    “可咱们没有柴木”

    “将帐子卷到长枪上,浇上火油,告诉他们,这是唯一的出路,要么让宋人收容咱们,要么只能与他们一样,砍死人或是被人砍死,命人去告知王天祥万户一声,若是他愿意一起走,可在我部拔营后跟上来。”

    郑镇国想了想,只提到王天祥的名字,一则是他的营头距离较近,联系起来比较方便,二来二人之前有过交流,出于道义也应该知会一声,至于高德诚和褚怀远部,他没有把握,也不想因此而担上风险。

    大营里的混乱越来越甚,郑部的动作很快,不到半个时辰,第一支千人队就步出了营区,作为全军的前锋,他们人人都打着火把,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蜿蜒的火龙,带队的汉军千户是他的亲信,队伍出营后行了不到二里地,便被一队蒙古巡骑挡了下来。

    “这么晚了,往哪里去啊”

    捏只不丁的身后约有两千骑,形成一个松散的横队,拦在他们的面前,汉军千户吱吱唔唔,这话不好答,他的手下已经跑回去报信了,可是不曾想,对方根本就没指望他们的解释。

    不等他的话出口,一道刀光陡然从眼前划过,捏只不丁的弯刀是何时出鞘的,竟然一时都没有人看出来,两骑交错而过,他的身体只剩了半截,斗大的头颅“咔擦”一下子跌下来滚落到泥地里。

    “杀!”

    身后的两千余骑斜斜地围过来,连蒙古人擅长的骑射都不用,只凭马力和弯刀,砍向这队失去了首领的步卒,处于行军队列连武器都收在身上的步卒们顿时就乱了,一个个扔下火把四散而逃,捏只不丁带着骑军不紧不慢地在后头驱赶,将他们赶向大营的方向。

    收到前面的消息,郑镇国哪里不明白,这里的一切都被大帅掌握了,今晚的事情,一定无法善了,他一把跨上坐骑,对着已经集结起来的几个千户大声吼道。

    “事情已经漏了风,不是他死就是咱们死,弟兄们,他们人数不多,只要冲出去,就是活路,大伙并肩子上啊”

    在他的指挥下,数千步卒执着长枪反向冲锋,他们本就是老卒,对于蒙古骑军并没有多少怯意,只是一直在对方的积威之下,乍然之下无所适从罢了,眼下到了生死关头,对方摆明了要斩尽杀绝,如此一来只有一条路可走,这些汉军步卒爆发出高于平时的战斗意志,很快就越过那些溃卒,与外围的蒙古骑军战到了一块儿,黑夜削弱了骑军的机动优势,一时间双方杀得难分难解,很难分出胜负。

    混乱越来越大,到处都是厮杀声,大营中唯一没有卷进去的就是阿里海牙和不到百人的亲兵,这些亲兵护着他退出烧成了一片的营区,来到宋人遗弃的码头上,这里与营区就像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地方,长长的栈桥深入海中,阿里海牙踏上去,桥面居然没有丝毫摇晃,反而发出“蹬蹬”的声响。

    宋人太奢侈了,杀人用铁子,筑路用整块整块的条石,就连临时搭建的栈桥也用上了铁梁,他无意识地转过头,看着那些火光和四面八方的喊杀声,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悲哀,再也不复之前的得意。

    亲兵们抬着几个厚实的木筏子跑过来,这是营中硕果仅存的木筏,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带走这里的人,包括蒙古骑军,至于自己,阿里海牙转过头,黑沉沉的海面就像一只巨大的怪兽,张着令人恐惧的大口,正准备要吞噬一切。

    “啪”

    一只木筏被亲兵们放入水中,几个亲兵爬上筏子,一个用汉军用的长枪当成撑杆将筏子撑离栈桥,两个坐在上面,一左一右,手里拿着方牌当成木桨,几个人配合得很不熟练,木筏子摇摇晃晃地在水中打转,就是不往前走,引得桥上的亲兵们一阵哄笑,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渐渐掌握了技巧,木筏子慢慢脱离 了栈桥,开始朝着外海的方向浮去。

    一个又一个木筏子被放了下去,阿里海牙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直到为首的亲兵头领来请他。

    “大帅,咱们该走了。”

    阿里海牙“嗯”了一声,随着他跳下栈桥,沿着稳稳的桥面走向前去,厮杀声渐渐远去,海浪拍击的声音盖过了一切,一阵阵地在耳中响起,亲兵们已经将一个最大最厚实的木筏子放入了水中,两个人站在筏面上,伸出手接他下来。

    &n



第一百二十一章 撕碎
    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光刘禹没想到,也出乎金明等人的意料,天色大亮之后,飞行器将整个三角区域的画面传回来,从码头到营区遍布死尸,当中许多身体还在蠕动。

    刘禹的脸色有些难看,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几个人都没有说话,对于高墙下的喧闹声仿佛视而不见,墙头矗立着虎贲军全体将士,所有人都取消了轮值,一支支枪口对准了下面的身影。

    “抚帅。”一个亲兵跑上来,在耳边低声说了一句。

    “嗯在哪里。”刘禹的神色明显放松了许多,金明等人转过头,只听见那人继续说道。

    “正往回押解,快到码头了。”

    “好,下了船,马上送到这里来。”

    亲兵飞快地跑下去传令,刘禹将事情与金明等人通报,几个人都是面露喜色,说话之间也轻松起来,没有这个结果,下面的人还真不好办,毕竟人数太多,一不小心就会酿出祸端。

    阿里海牙颓然坐在一个木头箱子上,他并不知道这个箱子里原来装的就是让他的计划功亏一篑的那种炮弹,此刻他的身上满是血污,不过并没有受伤,而是为了逃命自己抹上的,没想到趁夜躲进死人堆里,也会被宋人查出来,他终于在近距离看清楚了这支与众不同的宋人队伍,每个人都拿着一支不长的铁枪,那种冒火的铁子就是从枪口射出来的,在甲板上,他还看到了一种粗短粗短的圆筒子,这些远远超出想像的黑武器,让他渡过了最初的艰难,甚至盖过了被生俘的羞辱。

    海船很快靠上了码头,他被宋人押下去,由于双手绑在身后,上下之时都被人扶了一把,站在同样是铁梁打造的栈桥上,他看着一个高达数十丈的巨型塔吊愣了会神,两个宋人军士左右将他紧紧挟住,似乎生怕他会从桥面上跳下去,阿里海牙被他们机械地推着朝前走,码头上站满了各色人群,大部分都是熟悉的民夫打扮,还有一些穿着紧身的蓝色衣裤,当中居然还有女子。

    与三角区域那个被遗弃的相比,这里显然要热闹得多,码头上已经建起了一排排灰色的屋子,四四方方毫无美感,可是却让他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宋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建起了不下三四个类似的码头,显然是做了长期经营的打算,这些民夫人人身材健壮面色红润,也与他心目中的那些完全不一样,更要紧的是,在他们的脸上,阿里海牙看到了一种只属于蒙古或是色目人的自信。

    “他便是阿里海牙那老鬼子”

    “鞑子最大的官儿就这德性”

    “就是他把咱们从家中赶出来的。”

    “狗日的也有今天。”

    ......

    在这些人的议论当中,阿里海牙努力站直身体,甚至做好了迎接石块的准备,可让他失望的是,连唾沫都没有挨上一下,自己似乎变成了某种新鲜的玩艺,只不过是人家闲暇之时的好奇而已,这个认知比冲上来骂他打他还要令人难过,这个民族究竟怎么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捉摸不透。

    穿过码头上的人群,他终于见识了宋人高墙之后的模样,连接码头的是一条宽阔的硬质石路,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踩上去“梆梆”直响,再大的雨水也冲不垮,这条路与高墙平行看上去无边无际,还有更多的民夫在挑土或是挖掘,宋人在围困他们的同时,已经开始了半岛上的建设,他能想像,假如有一条这样的路联通各个国家,这片土地就会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一年三熟的稻米,或许可以解决所有人的吃饭问题,那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上去!”

    被人呵斥了一句,阿里海牙下意识地转过头,那是一个年轻的宋人军士,手中拿着一把更为粗大的铁枪,他看不出对方的官衔,不过能看出那双眼睛中的仇恨之火,就是这个人带着军士将他和几个亲兵搜出来的。

    被宋人推搡着上了高墙,阿里海牙才发现,整个高墙都是那种硬质的石块,上面连一点缝隙都没有,难道宋人用泥浆将他们给糊上了这有什么必要呢,带着种种不解,他一步步登上墙梯,隔了几个时辰之后,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将士。

    曾经。

    当人群中产生骚动的时候,郑镇国正与人大眼瞪小眼地对峙着,溃逃中那些挡路的蒙古骑军杀了他不少的手下,这份仇恨一直延续到了天亮,捏只不丁同样很不服气,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炮火,他们之间胜负如何还未可知,至少他的骑军一度占了上风,压得那些汉军节节后退,可是如今全都变得毫无意义,他们只能坐在这里,在宋人的枪口下,成为别人的俘虏。

    “那是大帅”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高墙上的异常,紧接着一个又一个汉军或是蒙古人抬起头,一同征战两年多,就算是普通一个士卒也认得自家的大帅,突然看到阿里海牙的身影,人群中顿时骚动起来,郑镇国与捏只不丁也顾不得再相互敌视,全都站起身,仰头向上看去。

    高墙上,刘禹也在打量着这个闻名已久的家伙,一头花白的乱发,既不像蒙古人那样编成辫子扎起来,也不像汉人束成髻子,而是用布包着,身高大概在一米七左右,面相苍老,一只鹰勾鼻子占据了大部分的视线,对方同样在打量着他,从那双厚厚的嘴唇中吐出来的,居然是流利的汉话,而且不像老外说得那么婉转。

    “刘禹刘子青”

    “眼光不错,你便是阿里海牙”

    “正是本帅。”阿里海牙挺起胸膛,看也没看下面的人群



第一百二十二章 甄别
    “统计出来了,下头一共有汉军九万七千四百余人,土人青壮四万五千三百余人,其中万户八人、千户六十七人、百户七百三十二人,还有三千多轻伤员,重伤难治的都已经处理,包括死者差不多有五万具尸体需要掩埋。”

    杨行潜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翻开最后一页:“点算过后,属下命人施了一顿粥,这些人厮杀了一夜又跑了那么远,体力差不多耗尽,之前被咱们逼着,始终不曾进食,再饿上一时半会儿的,只怕连刀枪都拿不动,抚帅妙计,让他们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如今全都倒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

    “不必掩埋了,直接挖个坑烧了吧,让土人青壮去干这事,每天给他们加一顿干的,汉军嘛,先把百户以上将校隔离出来,从余下的汉军步卒中甄别出一到两万人,一定是要那种对蒙古人有血仇的,用旧装备武装起来,军官就从原有的人当中提拔,再配上一些文化教员,每日除了训练,还要加强阶级教育,把这种仇恨转化为作战的动力,以一个月为限,一个月后,让他们去征服半岛上的各个小国。”

    刘禹的计划得到了金明等人的赞同,李十一点点头:“甄别的工作交与机宜司,一定按照抚帅的要求办好。”

    “不要超过两万人,这是咱们能消化的上限。”姜才补充了一句。

    “那余下的七万七千多人呢”杨行潜合上册子,将它交与刘禹。

    “全部打散,送往各个矿区、林场、工坊、农场,每处的上限是一千人,来自同一个营头的不能超过一百人,给予他们俘虏待遇,每天定量作工,超额的部分计工分,为期五年,让之前的那些汉军俘虏去同他们宣讲政策,安定他们的心。”

    那就意味着要找一百个左右的去处,这对如今的琼州来说不算什么,要知道,光是为了生产灰泥就在各地设置了上百处石灰窑,每日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也是个天文数字,有了这批俘虏的加入,就能将岛上的民夫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具技术含量的工作,这种处置早就有了定例,当初刘禹在建康的战俘中一次性征召了四万多人,最后全都消化殆尽,一部分人成为军队的一份子,其余的人按照五年合约进行体力劳动,许多战俘因为做事勤恳或是有突出贡献而提前获得了自由,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落户琼州,在当地成亲生子,有了这些榜样的现身说法,相信对于下面的人来说,也会是一个良好的启发。

    除了这些去处,对于这群有着宝贵作战经验的老兵,那些有志于海外开拓的富商大户就像闻到腥味的猫儿一般凑上来,一家二到三十名军士,再搭配两三百名土人,便能组织起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开拓队,对于俘虏来说,与他们签合同,或许比挖矿做苦力更加有前途,对此刘禹也是乐见其成,他们能帮着消化个几千人,并不会影响到大局,反而能给别人起到一种示范作用。

    斟别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最容易区别出来的就是那些土人青壮,他们被一个个地挑出去做收集尸体的工作,每百人为一队,抬着那些蒙古人、色目人或是汉军的尸体堆成一堆,然后一把火烧成灰,一柱柱浓烟在半岛的上空升起,看着那些昔日的同僚化成灰烬,更是让余下的汉军军士们惶恐不已。

    接下来就轮到了他们,首先是百户以上的各级将校,为数超过了八百人,将这八百人剔出来,剩下的就成了一盘散沙,这一切都是在明里进行的,纵然再是不愿对着那些黑洞洞的枪口,谁也没有反抗之意,再加上每天一顿稀粥吊着命,连走路都是摇摇晃晃地,左右生死全在人家手中,包括那些万户在内,全都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当郑镇国被带到刘禹面前时,脑子里除了饥饿,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大......帅”

    刘禹没有去纠正他的称呼,直接了当地说道:“足下之前便有义举,虽然事情不成,向往光明之心可见一斑,今日请来一见,便想要告诉你,表面上你与他们一视同仁,不过暗地里,本官会记得你的情义。”

    光明情义郑镇国努力地分辨其中的含义,用自以为是的逻辑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向他挤出一个笑容,点头哈腰地说道。

    “在下一定谨记大帅教诲。”

    这个动作让刘禹想起了后世抗战片里的胖翻译,在面对游击队的时候那种样子,不过既然人家如此上道,他也乐见其成。

    “那本官就不客气了。”

    “大帅尽管吩咐。”郑镇国丝毫不敢怠慢,面色愈加恭谨。

    “战事已毕,麻烦不少啊,僻如尔等将校,若是照常例,是要与那些蒙古人一样彻底清算的,你明白清算的意思吧。”

    郑镇国脑子里突得一跳:“在下明白。”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失算
    四月的狮城,气温已经达到了三十度,蔚蓝色海面上那些星星点点的船帆,仿佛水彩笔泼撒出的墨迹,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不时开过的一艘艘巨轮,会将这些光点驱做一堆,在蓝色的水面掀起一道白色的浪迹,犹如笔锋突然一转,大开大阖舒适写意。
1...445446447448449...4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