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医者怎么说,一点法子都想不出吗”

    “军中阿卜一直在为他们驱邪,可成效不显,汉人郎中说此乃毒气入体之症,用了不少清火去毒的汤药,似乎也无甚作用,如今连草药也快用完了,这附近又没处采去,只怕是......”

    只怕是什么他没说,阿里海牙如何听不出来,大元立国近二十年了,蒙古人的性子也逐渐变得曲曲绕绕,喜欢察言观色、说话拐弯抹角的毛病一点都不逊于汉人。

    “那就让阿卜为他们做最后一次祝祷吧。”

    大帅的语气平静地就像是在拉家常,可是听在捏只不丁的耳中,如同惊雷一般炸响。

    “大帅的意思是......”

    “就是你猜的那个意思,夜里悄悄地去做,你亲自带队,这是好事,为他们解除痛苦得升极乐的好事,明白么”

    阿里海牙眼眶发红,死死地盯着他,捏只不丁惊得目瞪口呆,隔得这么近,他突然发现大帅的须发几乎全都白了。

    捏只不丁脸色苍白地走出帐子,阿里海牙呆呆地坐在垫子上,一细细的声音若有若无地飘进耳中,在那些伤者的惨嚎当中显得异常突出。

    “汉军弟兄们,你们已经陷入绝境了,想想你们的父母妻儿吧,死在异国他乡,尸身为野狗所噬,孤魂野鬼飘洋过海地如何能回到家中”

    “蒙鞑窃居中原,奴役汉人,他们抢去你们的田地,侵占你们的家园,欺辱你们的亲人,还要你们来送死,不要再为虎作伥了,就算打胜了你们又能得到什么”

    “俺叫曾阿牛,南阳府人氏,被鞑子征入伍六年了,三年前在建康城下被俘,鞑子竟然只要回了大官,不管俺们这些兵丁的死活,可怜俺家中四个男丁,两个死在战场上,一个被抓为民夫,累死在役道上,前年鞑子再度南征,强行在村中征粮,将家中最后一点存粮抢去,老母高堂竟活活饿死,如今只剩得俺孤家寡一个,全靠俺们上官仁慈,不禁活命还分了房子娶了媳妇,队伍里的上官把俺们当人看,从不克扣粮饷,这样的队伍,老子豁出命也得跟着干,汉军弟兄们,醒醒吧,你在前头卖命,他们在后头索命,鞑子就是想要俺汉人死光,他们才能占了俺们的田地和女人。”

    “俺是济宁府人氏,也是建康城下被俘......”

    “俺是保定路人氏,解帅帐下亲卫......”

    ......

    一条条喊话随着风声飘进元人的大营里,从他们撤军的第二天就开始了,宋人的意图昭然若揭,阿里海牙对此心知肚明,却拿不出什么好法子,大营中本就是汉军占大多数,上层的千户、万户都是汉军世家大族,与




第一百一十五章 覆灭(六)
    
"爱书网"访问地址更换为 font>


    半岛的夜空,繁星如炽,预示着明日至少会有半天的日头,至于下晌会不会有雨,只有天知道。

    元人的营区堆满了那种不大的帐篷,占据了小小三角区的绝大部分土地,每个帐篷里至少也要挤上六个人,堆在一块儿那种味道可想而知,这样大的人口密度最怕的就是疫病,一发一大片,谁也逃不掉,可如今他们只有这么点空间,想要挪一挪都不成,最远的宿营地已经到了海边,海浪拍击堤岸发出的那种“啪啪”声,一阵裹着一阵,既单调又富有节奏感。

    汉军营与蒙古营之间泾渭分明,这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大帅会不会因为形势而有所迁怒,于是,只剩下三千多人的蒙古骑队加上阿里海牙本身的亲卫就成了拱卫他的最后一道屏障,靠在两者之间则是形如难民的土人青壮,各种畜牲的叫唤声汇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为这个单调的夜晚增添了些许乐趣。

    上万户郑镇国的营区在最边上,如今这种形势,再设一个中军摆个帅帐自然不现实,他的居帐也就比普通的军士大上一些,若是要召集亲信商议,挤上十来个人不至于太过局促。

    “万户,人到了。”

    亲兵掀开帘子低声说道,郑镇国从火堆旁站起身,一个身影飞快地闪进来,身上是普通军士的装束,眼珠子鼓鼓地在四下里转了一圈。

    “老高,还是你来得早。”郑镇国不以为意地抱拳说道。

    “嘿嘿。”

    高德诚仔细瞅过,又树着耳朵听了一下,没有可疑的呼吸气息,于是干笑了两声。

    “如今这个时辰,你老郑把咱们都叫来,究竟是个什么章程,不妨分说一二。”

    “等人到齐了再说。”

    郑镇国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帐子中间架着一个火堆,上面的铁架子串着一条马腿,被淡红色的火苗炙烤着,肉香四溢。

    “想不到你这处还有柴火,可是了不得喔。”

    高德诚拿眼一瞥,柴火四四方方分明进行过加工,从哪里来的,还用得着说么。

    “也就这一点了,若是今日谈不拢,便等着饿死吧。”

    高德诚没有再说什么,自顾自地拿起一把短刃,从上头切下一条肉来,肉色已经变得焦黄,在高温下吐着泡泡,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盐晶,为的就是保持食物的鲜度,可在这种条件下,最多也就五六天,几千匹死马被这么多人一分,哪家也没富余,对方拿出来的只怕是最后的存货,和那些柴火一样。

    很快,帐子里就挤进来七八个人,加上他们两人,十个汉军万户全到了,人人都是乔装成了士卒,不过没有人动手割肉,全都拿眼神打量着他们。

    “老郑起的头,你们只管问他。”高德诚毫不在乎地大吃大嚼,满嘴都是油。

    “时间紧,客套的话我就不说了,请大伙过来,就是商量一下,咱们怎么办”

    虽然一早就料到了,被郑镇国这么直白地一说,还是让他们这些人呼吸急促,就连高德诚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还能怎么办咱们这里头,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是家大业大,若是殉了,家中至少还能闹个勋烈

    ,若是起了什么别的心思,就算宋人肯放过咱们,元人会吗”

    郑镇国拿眼一瞧,说话的是万户甯居仁,他的话显然引起了共鸣,有三四个人在点头附和。

    “你说得不错,可有一点,就算咱们战死了,也得有人回去报信才成。”

    他的话让这些人立时没了言语,宋人将唯一的陆地截断了,海面上全是水军的战船,离这里最近的陆地要跨过大半个暹罗湾,上面不必说肯定已经是宋人的天下,他们纵然有一两个人能游出去,又有谁能保证会将这里的事情报到大都没有实据,元人可不会认为他们是殉了国。

    元人的律法十分苛刻,一旦被认定了战败的责任,家属一定会被牵连,说不定那些人家早就盯上了自家的家产,等着扑上来分一杯羮呢。

    “老郑,你也莫要啰嗦了,有什么好法子,不妨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高德诚扔下手中的刀子,拿手背在嘴上一抹,不耐烦地说道。

    “某叫大伙来商量商量,不就是没法子了么,难道等着粮尽了,全都饿死”

    郑镇国摊摊手,高德诚却是不信,不过这里的人谁也不是傻子,有些话是犯忌讳的,想想没什么打紧,真要说出口,宋人会如何不知道,这营里可还有一位大帅呢,白天那些被砍杀的百户,人头就挂在前面的泥地上,杀给谁看的不就是这里的十个人。

    “你这里还有柴火马肉,某家那处一早就断了干净,每日里寻来些草根生火,一烧就是浓烟呛得人直咳咳,好不容易煮了点米饭,半生半硬,牙齿都得蹦飞,不得已,某让一些会水军士去海里摸鱼,这几日死了四五个人,也不知道是当真死了,还是游去宋人那里了。”

    “你靠着海还能摸鱼,某家那处被挤在当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就连抢柴火都慢人家许多,要不怎会与你的人打起来,那些被砍的百户,倒有一多半都是某家的人,大帅将某骂得狗血淋头,当真里外不是人。”

    “可不是,放着一堆木头不准动,眼见着没了升火的家什,拿什么弄吃食,营中已经有人在烧布匹毯子了。”

    “那又能烧得几日,若是明日来一场大雨,就不是升火吃饭的问题了。”

    ......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牢骚话,郑镇国与高德诚交换了一个眼神,没到绝境谁也不肯出头,这是人之常情,如今宋人发狠,



第一百一十六章 覆灭(七)
    “......安南左近的土人都已逃散,元人在升龙府留了一个汉军百户所,咱们的人一到就降了,别处还有一些零散兵丁,加上一些投靠的当地人,因有大军在侧,哪怕离开了许久也不曾有过反叛之意,安南旧王与一些亲信部众逃进了山林,据称还有数千之众,属下着人打探过,大约两千上下,粮草军械皆无,又逃散了不少,如今应该在一千五百以下,咱们席卷安南,人口尽数迁走,他们就算再出来,也没了裹胁的人丁,尽属下看,不妨让他们闹闹,咱们只需抽调一到两个指挥,用快船走水路,出奇不意堵于城池之内,则安南一举而定,再无后患了。”

    高墙后的营地里,刘禹和金明等人在听李十一的报告,他是从安南过来的,比刘禹离开琼州的日子还要早上五天,大军主力南下之后,安南的荆湖民夫也好,当地土人也好都被裹胁,一部分去了琼州,一部分被富商大户招去当了帮佣,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好听点的称呼,等到人一走,那些躲藏起来的旧有残余势力便冒出了头,只不过失去了群众基础,以那点人数,根本就翻不起浪花,刘禹、金明、姜才等将帅,都对此毫不挂心。

    “这里的形势大致上已定,调出部分兵马没有问题,五百人够么”金明开口说道。

    “够了,他们目前占据了升龙府,四下里一堵,便插翅也难飞。”李十一信心满满,有了确实的情报支持,打起仗可谓得心应手。

    “不好。”姜才摇摇头说道:“堵死了四门,他们只有依托城里的民居隅负顽抗,咱们的人不熟识地形,就算有利器在手也会处于劣势,倒不如围三阙一,三百人堵,两百人埋伏,在城下一举击破,以咱们的机动力,纵然有些残余也跑不掉。”

    “姜帅的法子好,就这么办。”

    金明看了刘禹一眼,后者微微一点头,他当即下令:“一个满编的指挥带上脚踏车,即刻上船,由你的人做向导,就在白江口下船,最多三天可到。”

    “用我带来的船,不用一天便可到,吴老四,你去安排。”

    刘禹接口吩咐了一句,吴老四大声应下,与李十一的手下一齐离去。

    “安南就是如此处置,接下来是占城,这里地方小,元人做得更干净,占城旧王室几乎被屠净,后来又由新附军主力镇守,一直在清剿残余,连过百的小股残敌都没有,咱们的农垦兵团,可以直接入驻,按军营规划,白日垦殖,夜里巡哨,不会有什么麻烦。”

    孟之缙点点头:“占城放一个兵团,五千人分成五个分部,每部两千顷,不够的就向周边发展,一千人里头加入一百名新附军,纵然有些残敌也不惧。”

    “我看可以。”刘禹见他想得仔细,赞许道:“有一百老卒押阵,就能安民夫的心,去了先把范围划出来,尽量不要去动周边的雨林,那些木头将来我有大用,把原本的地量一量,不够的可以等等,解决了这里的元人,整个三角区都是他们的,凑够一万顷我看没问题,就以占城农垦兵团为示范区,把事情先做起来。”

    “好,我这就去安排。”

    孟之缙十分兴奋,竟然说走就走,来了半岛这么久,好容易要干正事了,他是一刻也等不得。

    李十一稍等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这两处咱们很早就有渗透,办起事情方便,机宜司召了一些当地人做为先导,再远一些暹罗、真腊等国,要更为复杂一些,元人占据的时候大约在一年左右,有些小国直接就投效了,本地势力顽固,多半要费一些手脚。”

    “不怕,他们既然投了元人,就是现成的理由,等料理了这里的鞑子,大军一边休整一边做做样子,具体的事情交与新投的那些人来做,咱们的军士,尽量不要沾染百姓的血,以后都是这样的原则。”

    刘禹说得很隐晦,金明与姜才如何不懂,当初在南洋就是这么做的,收编三佛齐的人去打爪哇人,让爪哇人去打三佛齐的残部,使二者之间的仇恨更加深刻,却让自己的人超然其上,就是这个道理。

    “属下明白,机宜司已经在招募人手,提前在各地布局,为日后大军进剿打好前站。”

    姜才提醒了一句:“施彪子的手下颇有些在各国行走,让他们带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施都统那边,就要饶动姜帅打个招呼了。”李十一向他拱拱手,领受了这番好意,施忠的人进半岛比他们要早上许多,各方面更为熟络一些。

    “老施的差使办得不错,叙功之时,当放在头里,不可寒了探子们的心。”

    金明补充道,他与施忠也就是送俘进京时见过一面,那回在京郊被人偷袭,差点就交待了,后者的悍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嗯。”

    刘禹点点头,哪怕在卫星普及的后世,侦察主要还是要靠人力,因为很多地方都被屋舍、建筑、树林、山岩等东西挡住,摄像头是无法看穿的。

    尽管占据了绝对优势,琼州军并没有大规模抽调人手四面出击,因为他们面对的局面依然很复杂,需要做好应变的准备,因此,对于其他方向上的行动,大部分时候靠的还是那些新附军,目前刘禹并不打算将他们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正好借他们的手管理半岛上的土人,从而省下宝贵的军力,在这种地方,就算生出些异样心思,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更让他们关注的还是包围圈里的鞑子大军,当天夜里,从高墙外吊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机宜司安排的传信使者,从之前的战俘中挑选,而另一人则是对方的回信使者。

    事情是机宜司安排的,刘禹并没有出面,过后李十一向他禀报了结果。

    “郑镇国好大的口气。”

    “属下也觉得,大概是还有些吃的,没到军心涣散之时,属下让人在各个营头打探了一番,没有人意动,底下的军士也不见慌乱,只是每日的操习取消,被拘在营中不得随意外出,也不得随意走动。”

    “到了如此境地,还能管束住下面的人不生乱,这支军马也堪称精锐了。”刘禹的表情淡淡地,让李十一看不出是赞叹还是讽刺。

    “他们



第一百一十七章 覆灭(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管道升看着海面,轻声吟道。

    桃儿的眼中闪着不解的光芒:“这有什么说道吗”

    “没什么说道,挺好的。”

    管道升偏过头朝她笑了笑,两人同船过来的时候,桃儿虽然表面看着没什么,其实有时候会发呆好一会儿,连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却瞒不过同住一个舱室的好友。

    两人是在琼州第一女子学堂认识的,因为有着相同的兴趣,毕业后又从事一样的工作,而且都住在刘府的别墅里,一来二去的就熟悉起来,何况二人都是人家的婢女,一个身世不知,一个亲人死绝,相同的话题一点都不会少,连出来做事也是一块儿。

    见她有几分患得患失的样子,管道升忍不住开解道:“你们认识三年了,他到这时才提亲,可见是花了心思的,若是当真能再等你三年,足见情深,以杨先生如今在琼州的地位,莫说是妾了,连个随侍的婢女都没有,说出去会有人信么这样的男子书上都不曾有过,你若是当真答应了,也要问清楚。”
1...443444445446447...4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