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伊藤博文听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认为宫本直拓所说的这些理甴有些牵强,有些夸大了英法的劣势,如将英法军队和俄国舰队的远征相比,显然是不适合的,因为俄国在印度洋、太平洋没有殖民地,因此舰队在航行途中得不到补济修整,而英法两国的殖民地众多,走到那里都有自己的港口,可以得到充份的修整,而且英法两国离中国虽远,但英国有印度这块殖民地,法国也有印度交趾,尽管也不能算近,但也大大缩短了两国的补济线。
不过这些话伊藤博文也没有说出来,因为宫本直拓说的这些情况也确实是客观存在,只是影响大小的问题,但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情况,只能等事情发生之后再判断,是争不出什么结果来。另外以前宫本直拓也多次提及到海外华人,一直认为他们才是日本的心腹大患,但伊藤博文始终把海外华人的威胁放在俄国之后,现在看来,确实是如宫本直拓所言的。
另外伊藤博文对宫本直拓提出和华东政府谈判议和十分赞赏,作为国家战略,在开战之前就必须要考虑到怎样结束战争,作为政治家,更是要考虑如何更好让战争为国家的政治服务,而不是让国家政治被战争所绑架,在整个日本,有这样清醒头脑的人确实不多。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伊藤博文也认为可以考虑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但现在并不是最好的谈判时机,最好是在日军撤出辽阳,人民军陷入和俄军苦战,英法两国又对华东政府强力施压,才是最佳的时机,不过伊藤博文也知道这种最理想化的时机未必会出现,但也应该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时刻,不过显然不是现在,因此伊藤博文也不想和宫本直拓争论,道:“宫本君提醒得是,我会在适当的时候促成和华东政府谈判。”
宫本直拓则暗暗叹了一口气,因为他听得出来伊藤博文的敷衍之意,不过宫本直拓也知道自己所说的这些理由,特别是英法两国不是华东政府的对手,确实是有些站不往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己总不能告诉伊藤博文,海外华人是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带来了未来世界的先进军舰,可以秒杀这个时代的一切军舰,只好找一些牵强生硬的理由,也难怪伊藤博文不会相信,因此也只好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这时伊藤博文道:“宫本君,你现在是什么军衔”
宫本直拓道:“中校,马上就要晋升上校了。” 虽然宫本直拓策划组织得上海袭击事件并没有起到阻止华东政府参战的目地,但确实给上海新区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而且在华东政府己经参战,并且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因此更要树立一个抗击华东政府的形像,于是宫本直拓就成为一个标杆,得以晋升。
伊藤博文点了点头,道:“很快啊!”
虽然上校不算什么高军衔,但宫本直拓服役才4年多的时间,而且年龄还不到40岁,又不是藩阀世族出身,能够有论资排辈极为严重的日本陆军,晋升到上校确实是十分难得了。
伊藤博文又道:“不过以你的见识、才能,干情报工作也是大材小用了,而且上校军衔显然是不够的,但像你这样平民出身的人,在军队中晋升到上校军衔己差不多是你的极限了,除非你能够直接在战场上取得重要的战功,否则要晋升到将级,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甚致更长。”
宫本直拓怔了一怔,不明白伊藤博文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这个话题,不过伊藤博文的话也确实让宫本直拓颇有感概,他来到这个时代己有近6年时间,尽管拥有超前的知识和阅历,但这个时代的日本,等级森严的程度比他穿越的那个时代要更严酷得多。
由其是在日本陆军,
第四三九章 辽阳之战(一)
“司令官阁下,不要再犹豫了,立刻决定放弃辽阳,撤回到凤凰城吧。放弃辽阳责任,我愿意和司令官阁下共同承担。”
“好吧,为了这几十万日本军人,还有后勤人员,保存日本的有生力量,我们只能选择撤退了,责任由我来承担,到了凤凰城以后,我就会向参谋部辞职,你不必担心了。”
“司令官阁下……”
“儿玉君,不必再说了,放弃辽阳,总需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有我就够了,如果我们两人都离开了,这些日本的有生力量怎么办,到了凤凰城也不意味着就安全了,还需要你来指挥日军。”
大山岩是在5月31日收到日本陆军参谋部的电报,才知道参谋部又把球踢给了自己,当然也是把放弃辽阳的责任甩给了自己,而这个时候大山岩也没有别的办法,参谋部可以甩锅,但自己却是不能甩的,第4军团支援九连城的行动失败以后,日军的局势就变得十分危急了,团此大山岩只好急电命令在沈阳主持撤退工作的儿玉源太郎回辽阳来协商军情。
这段时间里,日本从沈阳的撤退到是卓有成效的,这当然也是多亏了儿玉源太郎的组织调度有方,现在已经撤回辽阳5个师团,后勤人员15万余人,各种物资约20余万吨。而沈阳大约还有驻军14万人,后勤人员5万余人,各种物资约18万吨,不过是以武器弹药为主,其他物资已不足5万吨了。估计再有3-4天的时间,日军就可以留给俄军一座空城。
不过由于军队数量的减少,日军已经放弃了沈阳城外的大部份阵地,离城最远的阵地只8公里多。但俄军对日军显然还是心有余悸,尽管日军早已放弃了大部份城外阵地,但俄军虽然己集结了超过10万人的军队,但始终驻守在离沈阳城20公里左右的地方,却不敢靠近接收这些阵地,只敢派小股军队靠近试探日军,但一交火就立刻撤退了。
这时辽阳的守卫兵力达到了6个师团,3个旅团,共计约12万多人,大山岩也为辽阳建立两条防线,第一条是辽阳外围,由首山至张台子,宽幅达20公里,距离辽阳城约10-15公里,共设首山、韩家台村、小台、佟庄子、张台子五个阵地,其中首山和张台子各布置了一个旅团,其他三个阵地则均为一个师团,总计约6万人,另外又在鞍山布至了1个师团,弓长岭布置了一个旅团,作为辽阳侧翼和后方的掩护。
而第二道防线则是以辽阳的城墙、护城河为依托布置。
现在的辽阳城建成于明朝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时1 0余年,周长约24里,城墙砖石合筑,内石外砖,墙心夯土,上窄下宽,呈梯形,墙底宽8.30米,高10米。辽阳城内分南北二城,两城相连呈“日”字形,南城较大,为辽阳城的主城,辽东都司、总兵府官署,均设在南城,南北长1 800米,东西宽2 250米,城四角各有角楼,共开有6个城门,其中有一个与北城相通;而北城较小,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2 200米,开有3个城门。而在城墙外四周均有护城河环绕,引用太子河水,深4米,宽约1 0米。
清朝的辽阳城基本保持了明朝规模,虽然在火器时代,城墙的防御力己大大降低了,但还是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还有护城河的掩护,日军驻守辽阳的时间并不长,也是最近十几天才开始布防辽阳,因此也来不及构筑什么坚固的工事,有现成的城防设施,自然是要充份的利用起来。
不过虽然日军从辽阳撤军的决议已确定了,但也不是能说走就走的,毕竞还有人民军和俄军在身边虎视眈眈,必须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撤军计划,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打通撤退的路线,至少要给第4军团增派2-3个师团才行,但现在辽阳的守卫兵力也不能动的,毕竟还面对着人民军的20万大军,在这个时候,人民军是绝不会让日军从容的从辽阳撤走,因此只能从沈阳抽调军队增援第4军团。
儿玉源太郎表示,明天就立刻从沈阳的军队里抽调出3个师团,两个增援第4军团,并且要求野津道贯,必须全力打通撤退的路线,而另一个师团则留在辽阳,增强辽阳的兵力,毕竟在辽阳肯定还有一场恶战要打的。
而沈阳剩下的军队人员都要尽快撤离,三天之内,必须全部撤离沈阳,物资来不及运走的,就地销毁,而且撤离的军队人员不在辽阳停留,乘座火车的直接在鞍山下车,从那里向凤凰城进发,而步行离开沈阳的,侧绕过辽阳,去凤凰城。好在是俄军目前仍然是缩手缩脚,也算是减轻了日军的难度。
当
第四四零章 辽阳之战(二)
而且日军在辽阳外围建立阵地的时间并不长,工事也是以坑道为主,堡垒都是土木结构,只有极少几个堡垒是采用混凝土结构,一来是这个时代的水泥工艺还十分落后,中国几乎不产现代意义上的水泥,而日本国內的水泥产量也不高,运需又困难,因此没有多少水泥;二来是以前防御人民军主要是沿辽河布置防线,辽阳只是二线,因此在与人民军对持的几个月中,日军主要是经营辽河防线,但日军中谁都没有想到花了不少心思经营的辽河防线,在人民军的装甲列车炮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连一天都守不住。
俄军防守辽阳时,到是建了大量的阵地,虽然在战争中被催毁了不少,但还是有一些可以继续利用,只是这些阵地大多都在辽阳南面,现在人民军是从辽阳西面进攻过来,因此日军能够用得上的并不多。
人民军的火炮部队首先对日军阵地开火的是155毫米炮和125毫米炮,这两型火炮的射程均达到10公里,而且威力大,杀伤范围可以达到40-60米,对坑道也有一定的毁伤作用。炮口喷出的一道道橘红色火舌,在黑夜之中显得十分的醒目耀眼,就如同绽放的炫丽烟火,而炮声轰鸣,又似轰隆的战鼓,宣告战争的降临。
一发发的炮弹落下,都会在日军的阵地中充满恶意般尽情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幻化成一个个炫烂的火团,绽放出爆烈的橘红花朵,带出飞溅四散的泥砂碎石,破坏着可以破坏的一切目标,大地也似惊惧人民军这猛烈的炮击一样,巨烈的颤抖起来,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幸免。仿佛是洪荒时代的雷神震怒,向大地散下无数的霹雳电闪,又像是传说神话中末世审判的降临,将死亡的恐怖洒向人间。
每一发炮弹落地,在炮弹落点20米范围内的日军士兵会立刻被炸得粉身碎骨,死于非命,远一点的也好不到那里去,爆炸的冲击力会小一些,但飞溅的弹片、石块也同样有十分可怕的威力,非死即伤。因此阵地里的日军士兵这时只能伏在坑道里,听着周边连绵不绝的爆炸声音,忍着今人至息,充满硝烟气味的空气,战战发抖,即便是平日不信神的人,这时也在祈祷天照大神的佑护。唯恐不知什么时候,一发炮弹落到自己藏身的坑道中,送自己去见天照大神了。
虽然日军这几天确实挖了不少坑道,但日军的坑道技术,由其是防御坑道技术还十分落后,不仅是坑道的走向十分平直,弯曲不多,而且深度也是刚好只容下一名士兵站立射击,大约在1.3米左右,因此对火炮的防御力十分有限。而在一战时期,一般坑道在15-20米内,就会设一个90度的直角弯,这样才能最大的限制炮弹的杀伤范围,而且坑道的深度至少要超过3米,甚致达到5-6米,才能有效的抵御大口径炮弹爆炸产生的震动波和冲击波。而坑道的内部釆用阶梯结构,士兵平时都躲藏坑道底部,只有在作战时才会站在阶梯的最高处。但日军的坑道显然还是业余水平,因此在人民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下,阵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当然这样大的动静,日军的当然也不会毫无反应,在日军的阵地后方,也布置着不少的炮兵阵地,有一部份火炮就是露天放置,只是罩上了一层炮衣,因此反应过来时日本炮兵也赶忙撤下炮衣,运来炮弹,开炮反击。
其实在黑夜当中,日军根本分辩不清人民军的炮火来自何方,更无法确定人民军炮兵阵地的位置、距离,因此也无法瞄准,只能凭着感觉开炮,打不打得中不管,但至少可以给自己造造声势。但日军的炮火反击不仅对人民军毫无威胁,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而分配到人民军各军的155毫米牵引炮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向日军的炮兵阵地展开了一连串的打击,将日军的炮兵阵地一一的清除。
而在一波重炮打击之后,相对口径较小的105亳米火炮,75毫米火炮也开始发威,这两型火炮的威力小些,但却胜在数量多,射速快,火力打击也更为密集,而日军的阵地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坑道也被炸塌,炸开多处,因此第二波炮击对日军阵地的打击也更为全面,更无差别。
人民军的火力打击持续了大约40分钟,共计打出了近2万发炮弹,炮击才渐渐稀松了起来,指挥部里放出两架无人机,侦察炮击的结果。而停止炮击的炮兵则开始重新调整射击单元,进行阵地转移或前推。
虽然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是夜视效果,但也能看得清日军的各个阵地上己是一片惨状,所有的阵地都像月球表面一样凹凸平,弹坑密布,又像是遭遇地震之后的废墟,歪七扭八,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地方,本来日军挖得十分齐整的坑道也都成了毛虫一样粗糙
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
“统统给我闭嘴。”
随着大山岩的厉声命令,在场的其他参谋副官等人也全闭口不语,看着大山岩。
这时大山岩对自己的副官道:“立刻命令城外的军队,全部都撤回城里来,重新整编,下令辽阳城外围留守的部队,准备战斗,另外在辽阳城里布置阵地,准备和海外华人打巷战。”
“什么”
“司令官阁下,这太消及了吧。”
“是啊,战局还不会坏到这个地步吧。”
“就是,我们绝不能轻易的放弃城外的阵地啊。”
“够了,你们这帮蠢材懂得什么城外的阵地是守不住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辽阳城里房屋建筑抵消海外华人的火力优势,守住辽阳,为我们大军的撤退争取时间,马上按照司令官的意思去拟定作战计划。”
听儿玉源太郎也发话了,参谋们才都不说什么,只好都来到地图前,开始制定作战计划。而大山岩看了儿玉源太郎一眼,苦笑了一声,道:“儿玉君,看来我们是真的己经落伍了。”
儿玉源太郎也点了点头,道:“是啊,从这次战争一开始,我就发现战争的模式己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以前的经验,都己经过时了,而海外华人似乎比我们更早的看到了这一点。
在旧时空里,俄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模式、新战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里也将日俄战争称为第0次世界大战。
俄日战争在军事上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防守战术领先于进攻战术,由于机枪、坑道战术(尽管还不成熟)的大量使用,而进攻的战术理论、武器却全面的滞后,使得进攻变得十分困难,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攻克敌方的阵地,由其是对敌军也修建好坚固堡垒的阵地,只能用重炮轰开堡重,而如果没有重炮,就只能是送人头;而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影响,就是弹药的消耗量极大,子弹自然是不用说,大量的机枪应用,让子弹呈数十倍的增涨,而炮弹的需求量,也涨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战前日本是依据甲午战争、普法战争、西南战争的模式进行弹药的准备,预计在一次会战中,一门火炮要发射30-50发炮弹,但在实战中,一门火炮发射的炮弹达到了250-300发。远远超出了日本战前的预计。
虽然这里面有日军对于攻坚战的准备不足,造成了炮弹的大量浪废,如在进攻旅顺的战斗中,日军一开始时使用了大量的中小口径火炮,但对俄军经营了6、7年,用大量混凝修筑的堡垒,中小口径火炮几乎毫无作用,只能白白消耗弹药。
结果在整个日俄战事期间,日军的炮弹供应一直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经常是在一场战斗中把所有库存的炮弹都打光了,不得不像国内紧急调用后备的炮弹,有时陆军挪用海军的炮弹,有时海军挪用陆军的炮弹,等到日军攻占沈阳以后,由于3个多月没有大规模战争,因此总算是积累了一些火炮,但这个时候人民军又参战了。
虽然大山岩,儿玉源太郎都是第一次见识这种覆盖式的炮火打击战术,但两人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尽管大山岩自嘲已经落伍了,但两人对新武器、新战术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另外两人对人民军也极为重视,因此也认定既然人民军采用这种战术,就必有可取之处,而抱着这样的思路去分析,也不难总结出一些道来。
从表面上看,人民军的这种战术对炮弹的消耗量极大,但打击的效果却无疑是极住的,就如同样是100发炮弹,如果是对军队进行打击,分10次打击的效果要好,但对防御工事之类的固定目标,则一次性打出去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这个道理虽然是谁都明白,但要真正做越来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能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并不多,而且无论是大山岩还是儿玉源太郎,都不是这样的人。
正是建基于这样的判断,大山岩才确定辽阳外围的阵地是守不住了,而城外的防线恐怕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只能寄希望在城内防守,和人民军打一场巷战来拖住人民军,为日军的撤退争取时间。不过这一来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大山岩心里也没有底数了。
&nb
第四四二章 辽阳之战(四)
“轰轰轰轰!”
人民军首先对辽阳城外围的日军阵地展开轰击,虽然只有8门火炮,但都是大口径重炮,威力巨大,而日军的阵地本来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御工事,因此炮弹落下之后,立刻对日军的阵地造成了巨大的杀伤,日军的士兵大量阵亡,火炮被炸得七零八落,而且各部队的迫击炮也没有闲着,纷纷开火,补充几门重炮的火力覆盖不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