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而刘铁则率领第1军的第1、6、16师,进驻宝山镇,威逼凤凰城。第1军剩余的3个后备团则留守旅顺地区,并且确保人民军的后勤补济线。

    当然,在5月25日的时候,人民军就已经开始派遣军队前出,5月27日,第6、7两个师都己经前出了大洋河的西岸,因此接到命令之后,第6师于5月28日上午9时占领宝山镇;而第7师也进驻到离安东县不足10公里的长山镇,并且和日军设在小寺山防守的军队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战争。

    刘铁在5月28日清晨7时率领第1、16师离开旅顺,向宝山镇行进,而罗岳和海军陆战队则是在上午12时登舰队出发,由远洋号战列舰为旗舰,以10节的航速,向东北方向行驶。

    旅顺到安东县的海上距离大约有280公里,舰队于5月29日凌晨4时左右到达安东县海域,立刻放出无人机,对攻击目标进行定位,计算相关的数据。

    趁着这个空隙,罗岳来到远洋号的舰桥上,向远方眺望,今夜的天气颇好,夜空晴朗云疏,一弯残月高悬在天空,而大片的繁星,如同镶在一片墨蓝色锦缎上的宝石一样,璀璨夺目。海面上的能见度颇高,可以看出数百米远,甚致可以隐约看出远方陆地上起伏的山峦轮廓。带着海水咸潮气息的海风吹拂,也颇为惬意。

    不过想到在这个时空里的10年前,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就是在这一带海域展开了近代社会的第一场蒸汽铁甲军舰之间的战斗,虽然这一场海战并不是决定甲午战争胜败的关建战役,但也甲午战争的重要战斗,相比于清军的陆军基本无能溃败,北洋水师的失利,则是多了一些悲壮的气氛和遗憾,因此在后世也获得了不少的同情。

    罗岳的心里也是




第四三一章 战争再启(二)
    “轰轰轰轰!”

    一波密集的炮弹落到日军的队列中爆炸!并现出一团团蓬散的耀眼火花。

    虽然迫击炮的炮弹威力不及常规火炮,但毕竟还是炮弹,不是步枪子弹能相比的,而且数量众多,因此顿时有无数的日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骨断筋折,伤亡十分惨重。

    同时炮击也对日军士兵的心理造成沉重打击,由于是在夜晚,而且日军又仓促出动,因此这个日军大队并没有携带重武器,而对方却似乎有为数不少的火炮,从炮弹密度判断,应该有3、40门,由此也能推断,对方的兵力绝对不少,至少应有1个团,否则绝不可能将这么多的火炮运送上岸来。并且能够在黑夜之中准确的击中自己,这样的对手,显然不是一个大队的日军所能够对抗的。

    虽然日军一向都是以作战顽强,不惧生死而著称,但面对这样完全是一边倒的战斗,对手的兵力、火力均在自己之上,还是坚持不下去了,只能选择撤退。

    战斗只进行了20多分钟,就己日军的撤退而告终。而且由于是在夜间战斗,双方的命中率都不高,因此人民军的伤亡不大,仅仅只有3人阵亡,另有12人受伤,而日军阵亡约在百人左右。

    而这时第二批登陆的军队也全都下了登陆舰上岸,海军陆战队的一团已经全部上岸聚集,团长易勋在岸头阵地接到了罗岳的命令,命他立刻带领全团,向安东县进攻。

    原来在刚才的战斗中,罗岳发现日军的进攻十分仓促,因此认定日军对人民军夜间登陆的准备不足,于是决定不给日军足够的反应时间,一团也不用再等二团登陆,而是立刻进攻安东县。同时又命6艘军舰,集中火力对日军的防御阵地进行打击。

    日军的防线布置在安东县的县城外围,距离海边大约有4、5公里,但只有两个大队驻守。

    日军在安东县一共也只有一个旅的兵力,也就是两个联队,其中有一个联队驻守在县城西南的小寺山,毕竟这里要防守人民军一个师的兵力,而在安东县城内还要留一个大队驻守,因此在靠海边一面的防御阵地只能保证有两个大队。而且安东县虽然有城墙,但是以土坯结构为主,而多年失修,已有多处塌陷破损,日军驻守安东县的时间不长,当然也来不及对城墙进行修膳,因此只能用砂袋将破损的缺口堵住,又有城墙外挖了一些壕沟,算是构成了安东县的防御阵地。

    虽然这样的防线并非一无是处,士坯的墙体对于中小口径的火炮也有相当的防御力,但人民军招呼过来的,却是280毫米口径的海军舰炮,无论是土坯城墙还是砂袋,在280口径的炮弹面前都是渣渣,只要炮弹击中城墙或是砂袋,就会立刻被炸得土飞砂溅,而城墙上、砂袋后的士兵也会一起飞向天空。而躲在战壕里的士兵也好不到那里去,由于日军挖的战壕很浅,仅仅只能容下士兵站立射击,对炮弹落地产牛的巨大震动的防御效果并不好,因此有不少躲在炮弹落点附近的战壕里的日兵被震得五脏具裂,死状极惨。

    虽然人民军炮击的时间并不长,6艘军舰只进行了8轮齐射,尽管没有彻底摧毁日军的防御阵地,但也确实给日军的阵地造成重大的伤损,仅是城墙就被炸开了10余个大缺口。

    而且舰炮的打击刚刚停下来,接着就是一阵密集如雨点一般的中小口径炮弹,威力虽然不大,但却胜在数量多,密度大,因此整个日军的阵地,几乎都被爆炸所覆盖,随着爆炸开出的一蓬蓬炫目火花,无情的吞噬着日兵的生命。而且炮弹均是大弧度弹道落下,轨迹与地面的夹角极大,不少炮弹都有直接落到了战壕里,结呆刚才侥幸躲过轰击的日兵,这次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被炸得伤死一片。

    一团的追击炮部队足足向日军的阵地打出了近千发炮弹,因此在人民军向日军阵地发动冲锋时,日军的抵抗己极为微弱,几乎不能给人民军造成任何麻烦,而阵地上如星光点点般的火光,为人民军照清了进攻的方向,让人民军十分轻易就突破了日军的防线,杀进安东县城里。

    虽然在安东县城里,人民军遭受到了开战以来日军最顽强的抵抗,留守在安东县城里的一个日军大队向人民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他们借助县城里的房屋,狭窄街道,奋力的和人民军战斗,因此在安东县城的各条街道,甚致是在不少房屋内,双方的士兵都在进行看殊死的搏斗,而且使用的武器也不限于步枪,木棒,砖头,石块,砂子,甚致是拳打脚踢牙咬,一切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也给人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不过这时战争的大势而定,日军的疯狂抵抗不过是垂死挣扎,何况人民军战的战斗精神也并不逊色于日兵,因此最多只能将日军的失败稍稍延后一些。

    就在这时,海军陆战队2团也完成了登陆,并加入战斗中,成为压跨日军的最后一跟稻草。于是,实在是抵挡不住的日军只能选择撤退,将安东县城拱手让给了人民军。

    &



第四三二章 战争再启(三)
    不过第二天人民军并没有继续向凤凰城的外围阵地发动进攻,这也让凤凰城的守军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又能够挨过一天。

    其实人民军本来就不想攻下凤凰城,因此今天当然也不会再进攻了。而且就在这个时候,人民军己经和增援的日军展开了激战。

    原来就在昨天下午,刘铁收到了侦察兵的报告,日军的增援军队己经到达了草河口镇驻扎,而从规模上看,人数不少于5万人,看来日军显然是注意到了丹东地区,派来了援军,而且动作也是相当迅速的。

    草河口镇距离凤凰城大约是55公里,如果加急行军的话,1天时间就能够赶到凤凰城了。人民军当然是不可能让日军顺利的支援凤凰城,因此必须在中途截住日军,当然最好是消灭掉这支日军。因此刘铁下令,命1师在晚上10点左右时轻装出发,只携带60迫击炮和82迫击炮,将100迫击炮和师属野战炮都留下,首先赶到土门岭,设置伏击阵地,土门岭距离草河口约30公里,距离人民军驻地宝山镇约35公里,估计日军只需要到下午2点左右才能到达,而自己带领6师在清晨6点出发,预计可以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可以赶到战场,完全可以和1师一起伏击日军。

    那知在5月30日凌晨5点40分的时候,1师行进到达距离土门岭还有约3公里的林家沟时,正好和也是昨晚连夜出发的日军第9师团遭遇。由其是双方的先头部队,相距已不足200米,并且立刻展开了交火。

    其实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遭遇战,而且也都超出了双方的预料之外,人民军认为日军会在天亮以后出发,却不曾料到日军会连夜行军赶奔凤凰城,而日军则认为在这个时候人民军应该是全力的进攻凤凰城,却没有想到人民军竟会跑到在这里阻击援军。

    不过既然相遇了,双方自然是谁都不会退让,而事实上这个时候双方谁也都退不起,人民军不可能让日军的援军到达凤凰城,而日军也不可能不赶去增援凤凰城。因此尽管双方的军队都经过了连夜行军,体力大减,但还是都不约而同的决定全面开战,击败对手。

    1师的师长李立新立刻下令,命令1团马上向敌方发动进动,而2团、3团则立刻就地布置阵地防线。

    虽然人民军的整体作战经验还不算是特别丰富,但担任中层指挥官的穿越战士却都是从与八国联军的战斗一直打到了现在,也算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尽管这5年多时间里,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但在旧时空里,穿越战士都接受过大量的军事理论教育,再结合这个时代的实战磨练,因此就指挥官的素质来说,是绝不输于日军的。

    而且在旧时空里,解放军就相当重视运动战,而遭遇战是运动战中十分常战的一种作战模式,因此遭遇战怎么打,人民军是有一套完善的系统战术理论,而且在平时的训练中,也专门进过类似的训练演习。

    按照人民军的战术,在突然遭遇敌人时,而又不知敌人的兵力多少,武器配置,战斗力强弱等情况时,应首先应派出少量部队,向敌人发动进攻,这一方面是试探敌人的虚实高低,然后根据试探的结果,确定下一步的作战安排,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大部队赢得调整、布置的机会。

    如果敌方的兵力少,或战斗力一般,则可以全力进击,彻底击败敌军;如果敌军的兵力多,或战斗力较强,则可以考虑防守或撤退;如果双方遭遇的地点不重要,而且敌军的实力较强,则可以考虑稍稍后退,以避其锋芒或争取更多的布置时间;但如果双方是在必争之地遭遇,或是不能后撤,必须顶住时,则要充分利用敌人被牵制的这段时间,就地布置阵地防线,阻击敌早。

    当然在布置阵地时,也有讲究,首先是选择高地,占据致高点,这样当然是有利用炮兵火力的发挥,但占据高地时,必须在高地附近布置策应部队,这是以防高地上的部队被敌军包围;其次是尽量选择地势狭窄、树林或靠近河流的地方布置阵地,这样有利于防守,隐藏兵力,并以防被敌军包围,而且在布置阵地时,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侧翼,由其是在河流边布置阵地,一定要在河对岸布置一支策应的部队。

    而如果在试探性进攻时发现敌军的实力并不强,则应立刻停下布置阵地,或只留下少量的人员布置阵地,而将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进攻中去,力争尽快击溃敌军。

    现在的情况就是,不管敌人是强是弱,人民军都是不能撤退的,因此李立新才果断下令,命1团牵制敌军,2团、3团立刻就布置阵地。

    作战命令下达之后,1团团长班



第四三三章 战争再启(四)
    不过大岛久直没有时间多考虑了,毕竟日军现在耗不起时间,因为大岛久直己经想到,人民军派出一支军队在这里阻击自己,那么其他部队很有可能正在全力的进攻凤凰城,因此自己决不能在这里耽误时间,并且必须尽快的突破人民军的防线,赶去增援凤凰城。

    于是大岛久直也开始制定战术,现在对方的火炮当然是自己最大的麻烦,不过如果对方有30门火炮,分散布置在三个角上,那么每个角的阵地就只有10余门,这到是在日军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而如果对方将火炮集中在一个方向,其他方向上就必然会薄弱,而且敌军的三角阵形虽然坚固,但三个角之间的距离还是不小,超过了火炮的射程,因此大岛久直决定,首先派出两个大队,分别向人民军的左右阵地发动进攻,试探人民军的虚实情况,再作决定。

    而面对日军的进攻,人民军这次并没有再使用迫击炮打击,就连掷弹筒都没有用,只是使用步枪、机枪对日军进行打击。一来是日军进攻的兵力并不多,尽管在仓促之间,人民军并没有挖掘战壕,但只依靠山石树木等自然掩体,也能够抵挡得住日军的进攻,因为人民军装配了大量的通用机枪,在火力上要远胜过日军,二来是人民军携带的炮弹数量也有限,毕竟1师也是轻装出发,虽然只带了82毫米迫击炮和60毫米迫击炮两种,但炮弹的数量只有一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是32发,60毫米迫击炮是45发,只能说应付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刚才一团牵制日军的战斗就将本团的炮弹用去了一大半,剩下的自然是要剩着一点用,留到战斗进行到关建时刻再用。

    果然,日军的进攻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20分钟不到就退了回去,一来确实是人民军的火力太强;二来是日军的这次进攻本来也不是真的,只是试探人民军的实力,也犯不着和人民军硬拼。

    大岛久直对这次试探进攻也比较满意,因为人民军至始至终也没有开一炮,看来人民军带的火炮果然不多,刚交手时那一波炮击,人民军很有可能是使用的类似于法国m1897型75mm野战炮那样的速射火炮,以高速射击造成一种火力密集、火炮数量多的印像。

    虽然从刚才的进攻来看,人民军显然是装配了大量的机枪,不过在大岛久直看来,机枪总要比火炮好对付吧。于是大岛久直立刻下令,命令第6旅团的两个联队分头进攻人民军的左右两个阵地。

    这一次日本显然是动真格的了,第6旅团的一户兵卫少将亲自督战,命令下属的第7联队进攻人民军的左翼阵地,第35联队进攻右翼阵地,每个联队下设的三个大队轮番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不间断的进攻,企图以连续进攻的压力,突破人民军的防线。而且虽然日军没有带火炮,但机枪到是带了几挺,当然都是马克沁机枪,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在人民军装配的通用机枪之上,毕竞马克沁机枪属于标准的重机枪。也为进攻的日军提供火力支援。

    其实人民军在团级部队中也配备了马克沁机枪,不过这次也没带,到不是马克沁机枪的重量太大,一整套马克沁机枪全重约为65公斤,比82迫击炮要重了近一倍,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马克沁机枪也是可以拆分开搬运,实在不行还可以用马驮,带少量马匹是完全可行的。而马克沁机枪被弃用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子弹。

    马克沁机枪的射速达到每秒600发,是通用机枪的2.5-3倍,子弹的携带量极大,理论上来说,一挺马克沁机枪至少要配备3000发子弹,但在实际的战斗中,一次打光一万发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通用机枪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和步枪通用性,可以使用同样的子弹,这样可以减轻后勤的负担,而尽管马克沁机枪的口径也是和通用机枪一样的7.62毫米,但子弹却是专用的,并且比一般的步枪子弹要长,不仅不能和步枪子弹通用,而且重量也要略重3-5克,虽然对于发子弹来说,这样的重量差别是微不足道的,但扩大到1000发,甚至是10000发时,重量的差距就变得相当大了,因此为了轻装速行,1师只能放弃马克沁机枪。

    不过一个日军联队只配备了8挺马克沁机枪,而人民军的一个团却装备了27挺通用机枪,即使日军的一个师团有4个联队,而在数量上根本不能相比,因此人民军依靠通用机枪组织起了密集的火网,根本不容日军有突破的空间。

    战斗进行了一个小时,日军的伤亡已超了千人,但战局却没有一点突破,而人民军的伤亡还不足2 0 0人。只是战斗进行到了这一步,



第四三四章 战争再启(五)
    参谋长张海道:“师长,我看差不多了,该反击了,现在鬼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再这样打下去,可对我们不利了,机枪的子弹现在只剩下3成多了,如果把机枪子弹都打光了,后面再出别的意外,我们就不好办了,总要留一点。”

    李立新摇了摇头,道:“再等一等吧,等这批日军的进攻结束,回去交换下一批日军来进攻,才是我们反击的时候,因为日军进入军队交换进攻时,才是他们最弱的时候,我们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才有足够的把握一举击败日军。”

    副师长杨茂林道:“都到了这个时候,这批日军怎么还不撤回去换人呢”

    李立新搔了搔头,道:“谁知道呢日本人的心里,是不能用正常人来衡量的。”

    这时张海道:“快看,日军后面的军队出动了。”

    李立新、杨茂林都是一怔,然后立刻拿起望远镜,向日军的阵地方向看去,只见大量的日军部队从阵地出来,向前挺进,李立新喃喃道:“小鬼孑这是打算干什么,要在中途进行军队的交换吗”

    其实大岛久直早就想将第18旅团撤换下来,让休整过的第6旅团再度进攻,因为18旅团的战斗时间太长,而且损失太大,不过第18旅团连续攻占了人民军的两个高地,现在又在全力进攻人民军的a3阵地,眼看着就要以一旅之力,将人民军的左翼阵地攻破,在这个时候将18旅团换下来,恐怕会有损18旅团的士气,因此大岛久直本打算等18旅团攻下了a3高地,建立了全功之后,再将他们撤下,那知18旅团的攻击在a3阵地前受阻,大岛久直也只好提前将18旅团撤下来,而改派6旅团继续进攻。
1...268269270271272...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