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本来进行军队的交换,是应先将进攻中的军队撤回阵地,然后新的进攻部队再从阵地中出击,这样做当然是最稳妥的办法,以防敌军趁着攻防转换的时机发动反击。但日军的主阵地距离a3阵地约7公里,这一去一来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也就给了人民军喘息和调整的时间,而且大岛久直认为这时a3阵地的守军应该己是强弩之末了,曰军只需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将a3阵地拿下,因此在这个时候,决不能给人民军以任何的喘息之机,于是大岛久直才决定冒险在战场前进行的攻守兵力交替,这样可以确保日本的进攻中断时间控制在10分钟內,当然大岛久直也认为人民军现在根本无力反击,或者就算有反击,以日军的训练有素,也能够抵挡得住。
“命令82迫击炮准备,目标2500米。”
看着远方逐渐向人民军阵地逼近过来的日军,以及正在从进攻中撤退的日军,李立新也向左右两翼阵地的人民军下达了自己的命令。
82毫米迫击炮的最大射程是3200米,但实际的有效射程在2200-2600之间,李立新希望日军能够在这个距离上实现攻防的交替,娜将是人民军最好的打击机会。
日军确实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既使是在战场上进行军队的攻守转换交替,但也仍然是井然有秩,各司其责。撤退的士兵非常自觉的向两侧分开,将中间位置留给接替自己进攻的军队,这样军队可以交错而过,不会出现进退军队互相拥挤,阻拦的局面。
如果按这样的交替进行下去,日军最多只用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进退军队的交替转换,并且立刻再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但就在这时,人民军的反击终于开始,因为日军进行军队交替的地方正好就在人民军最希望的范围内,因此人民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战机,于是左翼阵地的2团立刻下令,对日军进行炮击。
此时在战场上沉寂了3个多小时的82迫击炮终于赢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拼命的向日军倾泄着炮弹,往往是前一发炮弹尚未落地,后面的炮弹业已出膛,一时间天空中尽是黑色的小点,不断的下落扩大,最终落到日军的队伍中,化成一朵朵炫丽怒放的死亡爆火炸花,无情的收割着日军士兵的生命。
由于这时日早进退的部队正在交替之间,虽然自主的分开,但在无形中也挤压了互相的空间,无论是进退的军队,队列都变得十分密集,因此炮弹落下之后,杀伤力也得到了充份的发挥,炮弹落点方圆10米以内的日兵,无不被炸得血肉横飞,骨断筋折的,一时间爆炸密集,人声惨叫。
82迫击炮的最大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6发,但在实际战场上,一般可以做到每分钟8-10发,这样32发炮弹,可以在3-4分钟之内全部打光,因此在短短不到5分钟
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
人民军的阵地是一个倒三角形,而开战以来,日军的进攻都集中在人民军的左、右翼阵地,而驻守后方阵地的1团除了一开始向日军进行牵制进攻之后,就一直没有受到攻击,在后方阵地养精蓄锐,现在眼看着人民军已经向日军展开了反击,1团当然也不能再闲着,也必须加入到进攻中来。
由于没有日军的纠缠,因此1团很快就超过了2团、3团,逼近了日军的阵地,好在是这时日军的阵地里还有一个刚刚撤回来的联队守卫,虽然守不了先前那么大的区域,但可以收缩防线,到还不至于全无抵抗之力。
这时攻守双方的实力大体相当,虽然日军在前面战斗中的伤亡要大一些,但却是防守的一方,因此也可以抵消人民军在兵力上的少许优势。而且尽管1团一直在养精蓄锐,但这个日军联队在战斗中的任务是担任佯攻,也并没有太大的消耗。
不过日军最大的劣势还是在于没有火炮,而尽管1团在前面的牵制战斗中,己经消耗了大半的炮弹,但剩余的小半炮弹也足够完全压制住日军了。
由于日军是在阵地里坚守,又没有能对迫击炮有足够的压制力武器,人民军的迫击炮也可以从容的瞄准射击,放弃炮击的速度,而追求射击的精准。因此炮弹一发发的落入日军的阵地中,将日军布置的火力点,临时据点一个一个的击毁。幸好是大岛久直的指挥部位置较为靠后,而且隐蔽得很好,才没有成为人民军打击的目标。
而只到这时,在指挥部里的大岛久直才看清了人民军使用的火炮,原来竟是一种短炮管的简易式火炮,这就怪不得人民军里会有这么的火炮,而又没有被自己的侦察兵发现。不过大岛久直仔细的观察发现,尽管这种火炮没有炮轮、护板,也没有炮架,炮弹进退装置,就是用一个三角架支撑一根炮管,而且竟然还是最老式的前填充方式,但用起来似乎十分方便,一炮接着一炮的发射,速度到还不慢。
其实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人民军就在战场上大量的使用了迫击炮,不过当时日军的注意力都被装甲列车炮这种高大威猛的武器吸引,因此没有注意这种小型火炮的威力,而虽然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武器,但大岛久直是久经战阵的人,自然很快就明白这种简易火炮的价值所在。
尽管这种简易火炮威力比同口径的常规火炮要小得多,但却胜在轻便灵活,携带方便,能够跟随步兵一起行动,仅是这一点优势,就足以让这种火炮在战场上有立足之地了,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人民军显然已经大量装配了这种火炮。想想以后人民军可以摆脱火炮的拖累,轻装上阵,在战场上大范围的快速移动,而且还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火力支持,日军想要应对这样的军队,难度可真是不小啊。
而且再进一步的想想,海外华人不仅弄出了能够将舰炮移上岸使用的装甲列车炮,还弄出这样轻便灵活,容易携带的简易火炮,虽然这些武器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难度,只要是有成品,各国也包括日本在内,都能够在1、2年时间内仿制出来。但海外华人的这些奇思妙想的整合能力确实令人感到恐惧,并且可以让他们赢得短暂的领先优势,而且谁知道他们还有那些奇思妙想的新式武器。这样的对手,是日本能够对付得了吗。
想到了这里,大岛久直也不禁打了一个哆嗦,不敢接着再想下去了。
当然,现在的战局也不容大岛久直再胡思乱想了,因为人民军的炮击已经将日军的阵地轰开了几个缺口,并向阵地发动了冲锋。
当然,如果仅仅是如此,到还不算太严重,毕竟日军在白刃战还有定的优势。但这时人民军的左右翼部队也都摆脱了日军的纠结,进攻上来。在人民军的三面夹击之下,阵地里的日军也坚持不住,要么倒地丧命,要么向后败退。而大岛久直见大势已去,也只下令撤退。
日军终于全线撤退了,不过人民军也没有追赶,而是立刻就地马上组织阵地,挖掘战壕,准备防守,连战场都来不及清理。
原来这时李立新已经收到了侦察兵的报告,日军的后续军队己距离战场只有不到15公里的路程,如果加快进军,在1小时内就可以赶到战场,尽管这时人民军十分疲惫,炮弹也几乎都打光了,但绝不能让日军通过这里到达凤凰城,因此必须坚守在这里,只能抓紧时间布置阵地防守。
好在是只过了20多分钟的时间,刘铁己带领6师赶到了战场,人民军不仅似是多了一个师的兵力,还带来了大量的弹药补济和常规火炮,这样也就不怕日军再来进攻了。
&
第四三六章 政客(上)
5月30日下午5点,伊藤博文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自己的府邸,妻子梅子在玄关迎候,并且亲手帮伊藤博文脫下外套,换上轻便的家居服装,又给伊藤博文端来了洗脸水。
虽然现在伊藤博文没有公职,只挂着一个元老的头衔,但仍然是日本政坛首屈一指的大佬,属于跺跺脚四城门都要乱颤的人物,虽然不像李鸿章那样敛财,但仅是靠个人的薪奉,生活得也十分富足,家里光是门客就养了10余个,佣人自然也不会少,伺候他换衣洗脸的事情本应该是是下人们做的,但妻子梅子坚持要自己亲为,也成习惯。
在换衣服的时候,伊藤博文道:“宫本君来了没有”
梅子道:“己经来了好一会儿了,正在书房里等你呢”
伊藤博文点了点头,道:“等一会儿把今天的晚饭送到书房里来,还带两瓶酒过来,我和他有事情要谈,需要很长的时间。”
自从上海袭击结束之后,宫本直拓就回到日本,在陆军情报部里任职,他和伊藤博文到常有来往,讨论时事,是伊藤家里的常客。
洗完了脸以后,伊藤博文来到书房里,这时宫本直拓正在书房里看报纸,见伊藤博文回来,也赶忙站起身来,道:“伊藤先生回来了。”
伊藤博文道:“宫本君,久等了吧,请座,不必客气。我己经命人准备了晚餐。”
宫本直拓道:“好吧,那就讨扰了。”
于是两人面对面坐下,这时梅子已带两个佣人,送来了晚餐,然后告辞离开。
伊藤博文给宫本直拓倒了一杯酒,道:“让你久等了。”
宫本直拓道:“还好,不知先生今天和山县先生交涉的结果怎么样”
伊藤博文叹了一口气,道:“山县君决定,今晚给满洲军司令部发电,让他们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可以采取任何行动。”
宫本直拓怔了一怔,马上就明白了过来,这是山县有朋故意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才让前线的军人自行决定行动,因此道:“这怎么能行,先生能不能向天皇禀报,让天皇御裁呢”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道:“没有用的,天皇是不会轻易的御裁,肯定还是会交给陆军决策。”
宫本直拓听了,情绪也不禁有些激动,道:“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那么日本的利益怎么办在辽东的几十万日本军人又怎么办”
伊藤博文苦笑了一声,道:“宫本君,你听我慢慢说吧。”
原来昨天宫本直拓也来拜访伊藤博文,两人谈及辽东的战局,宫本直拓认为,这个时候日本根本就不应该继续驻守辽阳,而是应将辽阳让给人民军,将全部军队都退到凤凰城驻守,甚致是退过鸭绿江都行。因为宫本直拓认为,这个时候日本继续占据辽阳己经没有任何意义,辽阳的北面是俄军,西面是人民军,尽管将俄军拉进战团,成为三方混战的格局,但俄军、人民军的后路都无忧,只有日军的后路在人民军的威胁之下,人民军暂时也不会轻易和俄军翻脸,而俄军不吃几个大亏,也是不会轻易和日本联合的,因此在这个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对日本是最不利的。而一但人民军攻击日军的撤军线路,将会使日军陷入极大的危机中,有可能会造成全军的溃败。
那么日本与其还占据辽阳苦撑,还不如让出辽阳,正所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日军退出辽阳后,就成了俄军占据沈阳,人民军占据辽阳的对持局面,两方肯定会打起来,而这时退到凤凰城的日军就可以跳出事非圈,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
宫本直拓认为俄军肯定打不过人民军,等俄军被人民军狠狠教训之后,自然会主动来找日本联合,那时日本就可以待价而沽,从容的坐地起价,并且可以视那时的情况而定,如果人民军被俄军消耗了大部份力量,日军则可以再度参战,击败人民军,坐收辽东之利;而如果人民军的消耗不大,日军也能从战场上全身而退,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一则保存日本的元气;二则在谈判桌上有足够的筹码,确保日本的利益。
伊藤博文虽是文职官员,但在年轻时参加倒幕之战,也参与于不少军事事务,因此对军务也并不陌生,在和宫本直拓交谈之前,伊藤博文虽然也考虑过从辽阳撤军,但也觉得局势还没有坏到那一步。另外伊藤博文也十分清楚,提议日军从辽阳撤退,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将会为日本在辽东的失败负全责,而且很有
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
宫本直拓道:“好吧,这样也好,但我还有一个建议,希望先生能够认真考虑。”
伊藤博文苦笑了一声,知道宫本直拓要说的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从他以前向自己提的建议都十分中肯,因此也不能轻视,道:“不知是什么建议”
宫本直拓道:“我们日本应该考虑和华东政府议和了,无论这次撤军能不能成功,我认为都应该立刻华东政府进行议和的谈判,而且是越早越好。”
伊藤博文的眼睛一亮,道:“为什么”
宫本直拓道:“这一仗打到现在,我认为大局己定,海外华人肯定会获胜,差别只在于胜利的大小而已。”
伊藤博文怔了一怔,道:“宫本君对战争的前途是如此悲观吗我看还不至于如此吧,只要是我军能够顺利撤回凤凰城,保存实力,海外华人就未必可以轻言获胜。你昨天不是也说过,如果人民军被俄军消耗了大部份力量,那么我军则可以再度参战,击败人民军,坐收辽东之利。”
宫本直拓苦笑了一声,道:“我昨天那样说,不过是为了劝先生努力促使我军从辽阳撤军,但是在下认为,就算我军能够顺利撤回凤凰城,最多也只能够做到保存实力,而想再度参战,攻占辽东是绝无可能的。”
伊藤博文道:“这又是为什么让宫本君你有这样悲观的看法,海外华人有这么厉害吗。”
宫本直拓道:“伊藤先生还是太轻视了海外华人,他们自从在中国立足以后,就在为这一战作准备,己有4、5年之久,谋定而后动,只看他们出手的时机,正是我们和俄国拼到最后一击的时候,机会把握之准,令人叹为观止,如果我不是日本人,都要为他们喝采了。而且一出战就击溃了我们和俄国的舰队,获得了远东地区绝对的制海权。我们日本是一个岛国,海运是日本的生命线,一但切断了海运,哪么我们在辽东的军队就失去了后勤补济,就算军队顺利撤回凤凰城,粮食、药品还可以从朝鲜获得,但武器弹药是无法补充的,没有武器弹药补济,就算是有百万大军,也不过是一堆泥塑木雕而已。”
伊藤博文听了,也默然不语,因为宫本直拓所说的,确实是事实,日本和辽东的日军都要靠海运支撑,而且现在华东政府己经开始封锁日本通向朝鲜半岛的航运线了。
宫本直拓又道:“如果在海外华人初参战时,俄国能够和我们日本放下矛盾,齐心协力对付海外华人,尚且有一搏之力,因为我们的物资可以通过海参崴转运,只可惜俄国的目光短浅,而且又贪婪成性,见小利而忘大害,居然还想和海外华人与虎谋皮,导致现在日俄两国不仅不能齐心合力,反而还互为敌对,结果只能被海外华人逐个击破。等我军撤回凤凰城之后,就只剩俄军单独面对海外华人,那时就有他们的苦头吃了。”
伊藤博文道:“但俄国也未必好对付啊,据我所知,现在俄国已在远东地区聚集了60余万兵力,实力强大,老实说就是日本再战下去,也未必有获胜的把握。何况俄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力雄厚,海外华人未必可胜,而目就算能够战胜俄国,也必然会消耗巨大,就是两败俱伤也不是不可能的。”
宫本直拓摇了摇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将在谋而不在勇,俄国空有庞大的兵力,但无善用之人,也是白废,俄国的国土,资源,人口无一不是上上之选,但无奈国内的政治**,弊病丛生,财政赤字高涨,国库空虚,但豪门权贵依旧骄奢淫逸,醉生梦死,底层却是民不聊生,穷困潦倒,社会严重激化,矛盾极深,危机四伏,一触即发,今年2月发生的‘流血的星期天’就是一次危机爆发,到现在尚未完全化解,当然这里面还有我们日本在俄的情报人员活动的结果,但只要是战争继续下去,那俄国的社会矛盾就得不到解决,早晚会再次爆发。如此内忧外患,俄国又如何与海外华人对持。何况海外华人对俄国作战岂有不准备充足的道理,据我们情报部门所知,为了这次战争,海外华人己经开发出来了一些先进的武器,比如装甲列车炮,还有飞机。足可以让他们以少量兵力击败俄军了。”
华东政府在研制固定翼飞机的事情,并没有隐瞒,在报纸上都有宣传,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飞机不过是和汽车一样的新奇玩具,但宫本直拓却知道飞机在军事上的巨大价值,虽然他并不知道华东政府研制的飞机是否有作战能力,但他知道华东政府还有一些直升机,在这个时
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
宫本直拓道:“先生能够算到英法两国必会出兵干涉,海外华人中的人材众多,又岂能想不到,因此也必有准备,何况英法两国出兵干涉,尚有四忌,第一英法两国位于欧洲,离中国不远万里,如此劳师远征,于军不利,这次俄国舰队远道而来,既使海外华人不出手,也会被我联合舰队全歼,便是例子;第二英法的关系虽然缓和,但毕竟尚未结盟,不仅要面对徳国的压力,而且互相之间也尚要防备,也不可能尽全力对付华东政府;第三英法两国远涉重洋,必然是以海军为主,陆军为辅,而华东政府毕竟己在中国大陆立足,如无陆军登岸,只靠海军封锁,也难有大较;第四华东政府非清国可比,不仅深得民心,而且海陆两军均非弱者,海外华人中多有善谋能战之辈,又以逸待劳,熟悉地形环境,英法两国远涉重洋,不仅劳师远征,耗废钱粮,人地两生,水土不服,均为兵家大忌,因此我才认为,英法两国出兵,也不会是华东政府的对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