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双方交战的战场是发生在辽阳城的西侧,正是辽阳城的最长边,横跨辽阳城的南北两城,距离约3000米,不过人民军的攻击主要是集中在辽阳城的南城区域內,因为南城是辽阳城的主体,日军的指挥部、中枢机构基本都集中在南城,因此只要攻破了南城的防线,那么这场战斗就大局己定了。

    人民军的8门重炮向日军的阵地进行了10余轮炮击,将辽阳南城西侧近2000米的防线整个儿横扫了一遍,再加上迫击炮的补充火力,基本将日军的防线都打残了,剩余的日军也不敢继续留在城外,纷纷逃进城里躲避。不过在城墙上到是有不少日兵,利用城垛口的掩护,向城外射击,而逃进城里的日兵也都登上城墙或箭楼,加入战斗,一时间辽阳城西的城墙上火力大增,好在是城墙上的火炮并不多,而且都是53毫米、37毫米的中小口径火炮。人民军也没有冒然向城墙发动进攻,因此到也没有多少伤亡。

    就在这时,只听“轰轰”两声巨响,辽阳城西的城墙上冒出了两团巨大的橘黄色光团,随即产生了大量的硝烟,而城墙上的日兵都能够感觉到城墙发生了巨烈的震颤,由其是在两团橘黄色光团附近的城墙段,如同地震一般的猛烈抖动,几名日兵因为站立不稳,竟从垛口一头栽下城墙来。

    等硝烟散尽之后,在城墙出现了两个直径达4、5米,深约近1米的巨大弹坑,而在弹坑的中心位置,甚致可以看到砖石内填充的夯土,弹坑周边的裂纹则如蛛网一般密集,并且在城墙下散落了大量的碎石残砖。原来是两门200毫米的重炮开始向城墙发动轰击。

    虽然这两炮并未轰开城墙,但也给城墙造成了重大的伤损,因此两门200毫米的重炮也开足了火力,向城墙展开了连续轰击,而其他的火炮,包括6门155毫米火炮则都停止或放缓了炮击,毕竞155毫米火炮对城墙的损毁程度有限,而且有200毫米的重炮就足够了,没必要在这上面浪废弹药。

    两门200毫米火炮一连向辽阳城的城墙轰击了5、6轮,打击的范围全部都集中在100米的距离内,在辽阳城的城墙上打出了10余个大小不一的弹坑,密如蛛网的裂线纹也遍布在城墙上。

    而辽阳城的城墙也终于经受不住这样反复的攻击,终于在一次爆炸中,尘土冲天、砂石飞扬,将辽阳城的城墙轰开了一个10余米宽的大缺口,连同城墙上驻守的十几名士兵一起被炸飞了。

    虽然缺口的底部离地面还有大约3米多高,但和8米多高的城墙相比,还是要简单了许多。而且碎石残砖堆积在缺口处,形成了一道缓坡。

    尽管轰开了一个缺口,但而两门200毫米火炮并没有就此罢手,继续对城墙进行轰击,在20余轮炮击之后,共计将辽阳城的城墙轰开了5个缺口,最小的也有4、5米宽。

    而人民军的地面部队也开始向辽阳城发动进攻。与此同时人民军的迫击炮,掷弹筒、机枪等武器也开始展开射击,目标都是城墙上残余的日兵,为进攻的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虽然日军的抵抗力己几乎被人民军的炮火清除干净,但人民军的进攻仍然是极有章法,第一波进攻的一个营的兵力,全营的攻击是以排为单位,一个班居中,扛着一座木桥和一架木梯,另两个班在两侧掩护,一边前进一边举枪射击。来到护城河边,首先将木桥架在护城河上,全排的人员依次从桥上速度的通过了护城河。

    而就在人民军突破护城河的时候,在每个缺口处都出现了不少日兵守卫,向正在从桥上通过的人民军战士射击,有不少士兵中弹倒在河里。

    不过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的部队也马上反应过来,几门迫击炮,掷弹筒立刻瞄准各个缺击,几炮下去之后,立刻将各个缺口的日兵都清除干净了。

    而进攻部队攻到缺口处,将木梯架在缺口上,然后踩着木梯攻上缺口,杀进辽阳城里。虽然在缺口处都有碎石残砖堆成的坡道,但这样的坡道并不好直接登爬,因为碎石残砖都毕竟容易滑动,因此架上木梯行动更方便一些,另外人民军还要通过这些缺口,攻到城墙上,这就更需要木梯了。

    时间不长,第波进攻的人民军战士




第四四三章 辽阳之战(五)
    日军的首山阵地共有5个堡垒,二大三小,均是用的混凝土、砖石砌成,正面最厚处可以达到1000毫米,顶部也有300-400毫米,大堡垒里面可以容纳6门火炮和10挺机枪,小堡垒可以容纳2-4门火炮和4-6挺机枪不等,可以说是相当的坚固。而在每个堡垒的外围还有大量的战壕,散兵坑为辅助,后方还有日军的炮兵阵地。

    这是华东政府参战以来,人民军首次在没有重炮的火力支援下,进攻日军的阵地。当然第4军的司令员靳绥东也知道,这样的阵地不可强攻,因此首先集中自己手里的155毫米火炮,向日军的堡垒展开火力打击。

    不过155毫米火炮面对这种混凝土砖砌的堡垒,威力确实有限,无论是第4军配备的155毫米25径倍炮还是临时分拔给第4军使用的155毫米40径倍牵引野战炮,轰击到堡垒上,只能砸下少许的水泥石块,留下一个桌面大小的弹坑,对堡垒的损伤极为有限。轰击了1个多小时,5个堡垒都被有遭到重大的打击。不过其他火炮对日军的阵地到是造成了比较大的打击。

    而现在200毫米自行火炮正在对辽阳城进行轰击,不可能赶来支援第4军,因此靳绥东决定采用坑道爆破战术对付这几个堡垒。单简来说就是从地面将送到到堡垒的傍边,或者是挖掘一条地道,一直通到堡垒的底部,然后埋上大量的引燃爆炸,这也是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对付坚固堡垒最通常的战术,旧时空里,穿越者的先辈们就当相精通这样的战术。

    但这种战术的危险性也是相当大,从地面靠近堡垒进行爆破自然不用说,不仅要先清除堡垒外的大部份敌军据点,阵地,而且还要冒着堡垒里的火力打击,并带着突进到堡垒的近前,其间自然是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

    而挖掘地道爆破的战术从表面上要是安全得多,但实际的危险性与地面进攻相差无几,因为地道不可能从自己的阵地开始挖起,这是由于在交战中,双方的阵地至少相隔数百米,如果从自己的阵地开始挖起,那要挖到猴年马月才能挖到敌军的堡垒下方,因此必须要在敌军堡垒100米范围以内,甚至距离更短的位置开挖才行。而且地道爆破还要涉及到复杂的坑道技术与计算,地道的方位、方向、深度、埋药量等都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才行。

    另外无论是地面爆破还是地道爆破,不仅对实施爆破的人员是九死一生,而且都还需要其他部队提供对敌军的牵制和火力掩护,因此整个部队也要承受相当的伤亡。

    不过尽管华东政府开发了不少超时代的武器,大大提升了人民军的作战能力,并且降低了人民早的伤亡,但不能保证所有的战斗都靠先进的武器轻松获胜,到了该拼命时候,还是要拼命的。而现在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人民军拼命了。

    靳绥东决定采用双管齐下的战术,地面坑道同时运用,一方面派遣工程兵在战场上选择适合地点,挖掘地道;另一方面也加强对日军阵地的进攻,打不动堡垒,总能打动堡垒外的阵地吧,如果把堡垒外的阵地摧毁大半,就可以进行地面的爆破了。

    于是人民军不仅加强了对日军阵地的打击火力,并且还向日军阵地发动了地面进,同时派出两个工兵组,在其他进攻部队的掩护下,在战场上选择了两个较为隐蔽的位置,开始挖掘地道。

    战斗进行了一个上午,到中午12点左右时,人民军的工兵成功的挖掘好了一条地道,对日军的一个堡垒进行爆破,终于成功的炸毁了一个小堡垒。但另一条地道只完成了一半,另外也摧毁了相当一部份日军阵地,不过日军也还有一定的抵抗力。人民军还组织了两次地面的突击爆破,但两个爆破组都没能靠近堡垒,就在中途就全部阵亡了。而人民军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士兵的伤亡己超过了2500余人,另外还有11名工程兵,6名爆破兵阵亡。

    靳绥东估计,要是像这样战斗下去,那么至少明天才能全面占领首山阵地,而且人民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增加一倍以上。好在是这时第2军己突破了辽阳城的城墙,两门200毫米自行火炮终于空了下来,于是指挥部立刻下令第2军,立刻将两门200毫米自行火炮交给第3军使用。

    接到了指挥部的命令之后,邱亚辉也没有犹豫,立刻派



第四四四章 辽阳之战(六)
    这时邱亚辉才意识到自己先前对日军的判断有误,看这个样子日军恐怕是准备在辽阳城里和自己打一场城市战,而之前自己在外围的战斗顺利,除了战术对路,以及有重炮火力支援外,日军有意放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认识到了这一点,邱亚辉也不禁有些后悔,自己还是太欠缺经验了,以为先前打了几个胜仗,就可以轻视日军,只要大炮一轰、军队一冲,日军的抵抗就会土崩瓦解。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日军可不是自己穿越之前的平成废宅,救个灾还要左推右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军或许不算是最强的军队,但就作战意志来说,却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而自己先前打的几个胜仗,一是趁着日军和俄军火拼,打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战,不仅以逸待劳,而且还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是靠穿越带来的超时代武器和华东政府针对这个时代开发的领先武器,如同游戏开挂一样的作弊,因此自己有什么资格轻视对手呢。

    当然现在不是后悔查讨的时候,邱亚辉立刻招集各师师长,开始重新布置战术,当然首先强调的是,要重新重视日军,绝不能抱以轻视日军,只要一交上火日军就会溃败的念头,而是要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心理准备。

    而在战术上,也不能一味的强攻直突,企图一棍子就将日军彻底打死,不能再轻急冒进,而是应该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每占领一片区域,不忙着继续向前推进,而是先向左右扩张,做好侧翼的保护,并且在重要地段,布置阵地,派遣军队守卫,等彻底稳住占领的地区之后再图谋进一步的扩张。

    另外城市中的地形狭窄,人民军获得的作战面也有限,因此兵力难以充分展开,前两次人民军都是只投入了一个团作战,而仅管这次采用稳扎稳打战术,但投入两个团作战己是极限了,邱亚辉决定,由2师付责城市內的作战。

    不过先前的战斗,人民军主要是从辽阳城的西城发动进攻,而且是只限于南城范围作战,这样城内的日军也能轻松的迎战,再次进攻辽阳城,进攻的方向自然不能局限于西城方向,因此邱亚辉下令,命8师进攻辽阳北城,9师从辽阳城的南城方向进攻,这样多线进攻,也可以牵制日军的兵力。17师作为预备兵力,而3个后备团则负责守卫攻占的区域。

    虽然现在第2军没有重炮了,但已经占领了西城的城墙,因此对北城和南城的进攻,可以釆用城上城下的两线进攻方式,也是比单纯的强攻城墙要容易得多。

    还有一点就是对辽阳城里的百姓,邱亚辉也请示过指挥部,得到的回复是尽力减少误伤,在不影响整体战局的情况下,尽力多挽救百姓,同时安置好救出的百姓。应该说这个指示比较含糊,但这种事情也是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指示,如果坚持不能误伤民众,那么这一战也就根本不用打了,因此具体情况,只能在战场上去灵活应对。

    重新确定好了作战计划之后,人民军也再度向辽阳城发动了进攻。尽管日军的抵抗依久顽强,但人民军改变了先前的冒进战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且注意策应和掩护,也让日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人民军步步为营,日军布置的暗桩、火力点也遭到了人民军的重点清除,再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已经不那么容易了;而人民军注意了策应和掩护之后,日军的突袭战术也不在能够轻松得手,有好几次,一个班的日军从小巷中杀出,却正好撞到人民军的警戒部队,被人民军尽数消灭。

    人民军装备的96式手枪、掷弹筒、等武器,本来就比较适合在巷战中使用,只要是不急于一棍子将日军彻底打死,反到是可以从容应战了,只要是发现日本的防御阵地,先不问青红皂白,轰他几炮再说。辽阳城里的房屋大部份都是木制结构,少量是土木结构,根本经受不住那怕是60迫击炮的轰击,而且在情急之间,日军也来不及布置坚固的阵地,因此挨了几炮之后,一个阵地就立刻土崩瓦解,日军要么是后撤到下一个阵地驻守,要么是向人民军发动冒死的进攻,但在人民军己经布置好了警戒阵地的情况下,这样的进攻基本没有什么作用。

    而且人民军在南城、北城展开的攻击也确实牵扯了日军的相当部份精力,毕竟日军不可能放任南北城不崇,但由于人民军可以从城墙上发起进攻,也使南北城的日军想依托城墙防备的计划落空,人民军只用在城墙上架起迫击炮,几炮下去即可将城墙上的守军打散。因此尽管人民军依旧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但确实打得日军节节败退,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而且日军也同样伤亡重大。

    战斗进行到下午



第四四五章 辽阳之战(七)
    由两门200毫米自行火炮组成的炮兵部队在军队的护送下,离开辽阳战场,向首山阵地的方向前进。

    其实200毫米自行火炮部队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辆载重卡车或重型吊车基础上,安排一门200毫米火炮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仅是负责操作火炮以维护的人员就达到160余人,而在炮车上有位置的,只有10余个人,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最多可以搭乘60余人,这也是操作火炮的最低人员数量,但布置火炮所需要的时间是满员的2倍以上。

    而除了炮车以后,炮兵部队还需要负责炮弹供应的人员车辆,200毫米火炮配备的炮弹重量为145公斤,每辆炮车上当然可以携带一部份,作为最基本的炮弹,共计有18发炮弹,但这个数量显然是不够一场战斗的需要,因此还给200毫米自行火炮部队配备一辆卡车,可以装载24发炮弹,另外还有6辆双挽马车,每辆马车可装载4发炮弹,这样每门200毫米自行火炮实际备弹量是42发,另外还有两辆运载其他后勤物资的马车,因此一个200毫米自行火炮部队共计配备了8辆马车。

    一般情况下,三辆汽车是和马车及护卫的军队都是同时行动,200毫米自行火炮是不允许离开护卫的军队单行独行动的,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并且可以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自行火炮,炮弹卡车和骑兵可以先行一步,率先赶到火炮阵地,马车及其他人员可以随后慢行。

    而负责运送炮弹及其他物资的后勤人员共计有80余人,因此这个由两门200毫米自行火炮组成的队伍总计约600人,差不多达到了一个营的规模。

    由于战场上的道路条件很差,因此队伍中的三辆机动车只能以10公里左右的时速行进,不过这个速度也需要人加快行走才能赶上,以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来说,到也不算慢了。

    在200毫米自行火炮部队行进时,骑兵排分成3队,在队伍的前左右各前出2000-3000米的距离巡视,负责护送它们的一个营则分别列在车队的左右后方约500米的地方,而护卫的一个连则在车队的前部,一但有危险,要确保车队离危险地点至少500米的距离。

    另外一个200毫米自行火炮部队还配两架小型无人机,在部队5000米以外的范围警戒侦察。当然这种无人机不是那种军舰上搭载的大型无人机,而是较为简单的小型4旋翼无人机,也就是所谓的“飞行照相机”,这种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低,半径小,精度差,而且成本低,虽然在穿越时带了不少,但做不了详细的军事侦察,只能做近距离的警戒侦察,因此一直都放在仓库里没有多大作用,一直到成立了装甲列车和自行火炮部队,才得以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经过这样层层保护下,200毫米自行火炮部队的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

    其实运载自行火炮的卡车是经过改装的,架驶室和车头发动机都覆盖了一层35毫米钢板,车顶也加了一层20毫米钢板,就连车前的挡风玻璃也安装了翻盖式的20毫米钢板,可以防御任何口径的步枪,机车子弹,但防不住火炮,当然自行火炮是以射程取胜,基本不会出现在敌军的火炮范围内的。

    从辽阳到首山的距离大约为18公里,但自行火炮部队对道路的要求较高,因此有些可以走近路的地方都不能绕行,又多了大约3公里多的路程。而走到一个叫望宝台的地方时,无人机发现了一支日军部队,随后骑兵也发现了,经过无人机的侦察确定,这支日军的人数在2000人左右。

    负责指挥这支自行火炮部队的穿越战士是黄泰松、卢凌、杨非三人,其中黄泰松是队长兼炮兵指挥员、卢凌是司机,杨非是无人机操作员。

    虽然现在双方的控制的范围还并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但自行火炮有射程上的优势,因此活动的范围基本还在人民军控制的范围边缘,遇到小股的日军到不意外,但遇到2000多规模的日军部队还是大出乎意料的。

    于是黄泰松也立刻下令,命令护卫的部队立刻就地组织阵地防守,同时又和第3军联络,请第3军派部队来增援。而第3军也很快回复,要求自行火炮部队就地坚守1个小时,支援的部队就会赶到了。

    原来这支日军是辽阳城派出来,在人民军的几个战场阵地的间隙内活动的一个联队,当然由于在战斗中受到损失,下属的三个大队己合并成两个,因此人数只有2000多人,这队伍的目标是寻找人民军的薄弱环节或有价值的目标,如后勤部队,物资基地、野战医院甚至是指挥部进行打击,干扰牵制人民军的进攻作战,或者是寻找扭转战局的机会。却没有想到遇到了自行火炮部队。

    &nb
1...271272273274275...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