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好教王爷得知,殿下知匪势浩大,急切不可谋,故特许王爷稳扎根脚,缓而图之,不可因一时意气而冒然兴兵,所谓欲速不达,即是此理!”

    买奴这才醒过味,原来是希望自己延迟进兵!

    “然刘贼据有临朐,正好阻挡了益都南往之道,若不尽早除之,由此南往的粮草就需绕济南路,恐不利于南征且贼众狡言,正广为蛊惑,时日久了,各地小民愚众难免不受其迷惑。”买奴沉色道。

    同知拱手道:“军国大事,安敢轻动若非有十足把握,尚请王爷细细斟酌。临朐匪患,尚纤芥之疾,若此时兴师动众,广耗钱米,恐害贵地根基,当下南征正是紧要关头,还是以暂安为要!下官出行前,太子殿下亦是牵挂山东诸事,知王爷及贵地官署已是尽心竭虑,操心国事,甚慰,亦曾特此吩咐下官勿骚扰地方。若益都路今后但有所需,殿下定在京都为王爷尽力周全。”

    买奴这才慢慢品出这同知的话意,感情殿下等是不希望自己尽快评定匪患啊。

    想到江彬前次回来,详述大都动态,可知太子一系已经与脱脱丞相是水火不容之势。

    自元帝主中原,短短数十年,换了好几个龙座之人,只有当今惠帝机缘巧合,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历经伯颜、脱脱权相,在买奴眼中,若不是各地乱民逆反,此时正是中兴之时。如今东宫不容权相,乃朝中风雨欲来之兆啊。

    脱脱新政以来,诸项措施一一颁行,朝野间褒贬不一。买奴虽身居地方高位,不解民间疾苦,但亦知脱脱禀政十几年来为国事殚精竭虑,谋划长远,虽然其人刚愎自用,但大体不差,当年黄河决堤,鲁境民众深以为苦,是脱脱力排众议,举贾鲁




第一百八十一章 应对2
    招安之策对顺天军各部来说来的突兀,虽然大胜了一仗,但是事后不少将佐士卒心中反而有些后怕,若不是因缘际会,靖安军异军突起,再侧后翼冲溃了元军诸部,己方大败必成定局。

    于志龙倒不担心靖安军各部将士的想法,只是忧虑其他各部的反应:目前大家深陷重围,现在出击求战获胜的可能性怎么看也是不大,若是有人贪图苟安富贵,这次招安正适逢其会。

    特别是因为于志龙部兵马日盛,这些日子刘正风、刘启等对他的提防和隔阂似有所涨,实不是好兆头。若是因此反目,无疑是元廷在内部给顺天军深深地捅了一刀。

    “今日顺天王召见我等,出示了一封益都路的来信,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劝顺天王归顺元廷,自顺天王以下各个将领皆有封赏。如今益都路的使者就在城内等候消息。顺天王当面问询我等意见,因各将想法不一,遂令我等各归本部,与诸将商议后再定。”

    “什么竟有这事大头领怎么说”

    “将军你是如何回复顺天王的”

    “嘿,这么说,我们可以做官了!不知能封个什么官这下可以冲着俺家婆娘显摆显摆了!”

    “你说的什么混账话忘了以前受的罪了!是哪个王八蛋说要杀回去报仇的”

    “怎么,老子穿个官袍回去砍了那些王八蛋不行吗这不是更威风吗”

    “你以为鞑子像你脑袋里尽是水吗!”

    “奶奶的,俺与鞑子势不两立,谁愿降了鞑子俺不管,俺麻脸绝不降!”

    帐内一帮人听了立刻炸了窝,纷纷是又说又闹,于志龙不言,只是默默看着诸人的反应。

    赵石初时听到,心内震撼,倒是没有立刻开口,见于志龙面色无波,不知他如何考虑。再转头看看帐内众人的动静,只见谢林脸色苍白,默然无语,恍若未闻。他与赵石是对面而坐,只低头看着眼前地面,人虽不言,但是赵石依稀可辨谢林的身子微微颤抖。

    “将军心中可有定计”赵石离于志龙最近,出言相询。他语声虽不高,身边诸将却听得分明,纷纷停了吵闹,皆瞪着大眼,看于志龙如何回答,一时间帐内突然寂静下来,似乎掉下根针也能听见。

    “我对顺天王言,此路不通!”于志龙一字一句,慢慢道。

    谢林的脸上有了些血色,这帐内之人都可降,唯自己不可能,自己抛弃元廷,改换门庭,在元廷中的清名已毁,绝不会有人愿意为其说话。若是以后谁瞅个机会杀了这个投匪的文官,正好给朝中同僚以警戒。倘若于志龙等真的受招安,而对其不加以维护,谢林早晚必死无疑!

    所以谢林生死只在于志龙一念之间。如今听见于志龙之言不啻于天语纶音,谢林的一颗本来扑通扑通地欲跳出胸腔的心脏终于渐归平复。不过须臾之间,谢林已是浑身冷汗,湿透背部衣衫。

    于志龙此言一出,帐内再无其他声响。

    此路不通,这就是于志龙的态度。

    论起在座诸将,赵石、吴四德、马如龙、侯英、钱正、孙兴是斥候队的老人;纪献诚、常智是于海在世时的下层军官,因慕于志龙之勇谋而投靠;明雄、罗成皆降将,穆春、方学是于志龙所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谢林是文官,因惧死,但人有才干,被于志龙赏识,留之继用,亦算是新附亲信;黄二现在养伤,没有参加。帐内众人几乎皆以于志龙为首。

    所以于志龙的态度基本上就是这些人的态度,不过于志龙心内终是有些无底,若没有诸将的明确表态,一些事自己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赵石愿追随将军,一切以将军马首是瞻!”赵石起身跪拜,声若洪钟。见了于志龙表态,赵石放下心来,遂头一个明言。灭家之恨,不共戴天,赵石是铁定心与元廷战到底。

    马如龙和钱正紧随其后,亦出列跪拜道:“愿凭将军吩咐!”

    吴四德咂摸咂摸嘴与穆春、方学等亦紧随其后。

    谢林最后颤颤巍巍站起,躬身施礼,“谢某一生一世愿追随将军,若有欺言,天理不容!”

    于志龙见诸人都已表明态度,遂哈哈一笑道:“众志成城,今日见矣!好教诸位得知,大头领与吾看法一致。诸位且座,此事还需细细计较。”

    众人在帐内就招安一事长叙至夜色深重,期间点起高烛,传进饭食,边吃边议。

    于世昌在刘正风府邸议事结束出来后,一个人回到了城内临时的家宅,母亲辛氏和于兰皆住在此。

    见到于世昌黑着脸进来,辛氏正与于兰笑着聊今日的趣事,一边在堂中桌前坐着针线活,不由得奇道:“今日又是何事惹了你,莫不是营内军伍操练不顺”

    于世昌往桌边一靠,拿起茶壶连着倒了几盅茶,全部灌下肚,长出一口气道:“刘叔刚才召集众将,说是益都来了使者,送来了招安信!大家议不出个结果,刘叔让各回本部,待下面有了结果后再议。”

    “什么,他们要招安”于兰惊得睁大双眼,不敢置信道“此事当真”

    “哎呀!”却是于兰手指一哆嗦,不小心扎到了自己,一滴殷红的鲜血很快渗出来,于兰赶紧将伤指置于口中,微微抿着,一双妙目不错眼的盯着于世昌。辛氏也是紧张的看着这个儿子。

    “此事不假,益都的使者还在客栈里,招安信大伙儿也挨个见了,上面盖有益都路的红漆官印。”

    “昌儿,你怎么说”辛氏禁不住问道。

    &n



第一百八十二章 招安1
    “娘你不知道,那几个被打的士卒最后都留在了城里养伤,就在黄二现在呆的那个院里。我后来去看黄二的时候,还见着了他们几个,因为赵家哥哥下手重,这大战时,只有两个伤得比较轻的能归队出战,重的几个现在还在那里养伤呢!因为没有机会得战功,现在懊悔的了不得。我后来去问他们,当初为什么挨打时掉眼泪,就是不出声呢你猜他们怎么说”

    “怎么说”辛氏好奇心被于兰撩了起来。于世昌也侧耳听着。

    “他们说自己违反军纪,自知有罪当罚,如今只是打了板子,已经是开恩了,当初在刘家庄的那些违纪士卒,可都是被直接当众砍了!这次违纪本应该行重法,不过飞将军认为大战在即,动刀不祥,故此暂以军棍执行,只是在挨军棍时,孙兴说了:倘若有人哭爹喊娘,堕了靖安军的威风,棍刑加倍!”

    “我虽是妇道人家,也知治军当严,这些日子大家也都看得出,飞将军的部下军纪最好,那些违纪士卒曾经骚扰的人家,听说事后都有靖安军的人专门上门赔罪,或赔偿财物。昌儿,你现在掌军,这一点可要好好向他学学。”

    “那小子就是会收买人心,谁知道他心里究竟怎么想”于世昌不服气。

    “哥哥,你那里的军纪要是也有这么好,我们就放心了。这戏里里面说得民心者的天下,你要是连这个城里的民心都得不到,还打什么天下呀我可是听说了,这战后醉仙阁、丽春院,你可是都去过了!”

    “哎,这是哪里话那是老秦、老万、老曲几个非要喝个得胜酒,拉着我们十几个老弟兄去庆贺。再说我可是挂念军中之事,没有喝两杯就出来了,什么都没有干!你若不信,明儿可以问问曲叔去”

    “说的你好像多么干净似的!那为什么于志龙就没有去呢”于兰不信。

    “他与刘启、秦占山不对付,大家都晓得,那小子一听喝庆功酒,早早就找借口推了!”

    “昌儿,听说你们经常在城里彻夜吃酒、聚赌,可是真的”辛氏突然拧眉问道。

    “哪有此事有时大伙儿高兴多吃了几次酒,这赌可是从未去!”于世昌赶紧连连摇头。辛氏待他严厉,自进城后,多次训斥他严禁嫖赌,虽然于世昌偶有进青楼偷腥,不过因为做的隐蔽,倒是未被辛氏抓个现行。

    “军中操练繁重,身为将领自应常常关照、看护士卒。汝父在时常常夜不卸甲,四处查看夜防和将士,他做事又公平,方得众人推重。所令无有不从。汝身为人子,当以父为先!”辛氏谆谆告诫道。

    “晓得了!娘勿忧。”于世昌面色有些不耐。

    于兰在旁道:“前些日可是听说各部头领常常在府内豪饮、聚众推牌九,哥哥可是好几晚至天亮才回!我去营内问了,哥哥多不当值,难不成是出了哨探的军令”

    对这个细心地妹子,于世昌极是头痛。无奈道:“确有几次耍的晚了些,不过只是饮酒,不曾与他们推牌九,为这还被大伙儿取笑,再说当初的战后赏赐不是都交给了母亲保管吗哪里还有什么金银做赌注!”

    于世昌耍了个乖,这军功赏赐确实是已经交给了辛氏。但是后来刘正风所分赐的一些大户的献纳之资却是被悄悄留下。于兰轻轻哼了一声,她明白这些事,也不点破。

    辛氏自于海殁后,多将心思放在这对儿女身上,军中诸事一般不再问及,故不清楚这些献纳之资的事。

    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辛氏不再追问,于世昌缓了心神,殷勤的给辛氏敬上一杯茶水,道:“娘尽管放心,这军中操练之事乃首重之事,孩儿绝不敢掉以轻心!”

    “那就最好,顺天军中各部只有飞将军部约束最严,在这城内外口碑最好,昌儿领军还是多学学。”辛氏欣慰道。

    “娘也莫涨他志气,孩儿练军自有章法。再说他于志龙手下也不都是圣人,那黄二、吴四德、侯英几个还不是好赌成性这黄二身子刚刚好了些,就要士卒抬着他去老万家博大小,输了后还耍横,谁也不让走,非要赢回来,要不是看他现在是半个废人,大伙儿让他,只怕他那些银两难保!”

    娘几个聊着,天色已经转黑,小倩自屋外端着吃食,撩起门帘进来,甜甜地给辛氏、于兰和于世昌打招呼,将饭食摆上桌,辛氏看看小倩身后,问道:“倩儿,妮妮呢”

    “大娘,妮妮还在外面玩呢。”

    “快喊她回来,天黑了,莫在外面玩了!”

    小倩答应着,出门去喊妹妹。

    过了不久,妮妮笑脸红扑扑的从外面被小倩牵回来,额头上几滴汗珠,身上还沾着许多的灰尘。在烛光下于兰看得分明。

    小倩这才瞥见妮妮身上的灰尘,拉着她到了门外,拍掉身上的灰尘,嗔怪道:“怎的这么贪玩,还沾了这么多灰尘”

    “这可不怪我,刚才在街角玩时,被几个突然冒出的人撞倒了。”

    “好啦,若不是你到处跑跑跳跳的,天快黑了还不回来,何至于此快去净手吃饭!”

    姐妹俩说着,谁也没有想到妮妮撞的人里就有一个人是潘头。

    之前各将回本部后,刘启同样是召集属下议事,这些都是刘启心腹,最后的结果是继续与朝廷对抗太不理智,如今自己兵强马壮,朝廷难得看重,招安才是出路!看刘正风、于志龙等的态度八成是不可能受元廷招安的了,刘启可不想沉在这艘破船上。

    为了自己的出路,刘启需要了解益都的真正态度,事不宜迟,看夜色将要上来,刘启决定秘密亲见此次益都的使者。联络人就是潘头潘贵和心腹刘盛。

    因刘盛是刘启的心腹,潘贵与之纳财悉心而交,很快两人熟识。私下里潘贵知悉刘盛好官位之心甚重,对往日清苦日子屡有怨言,多方试探后,遂表明身份,刘盛闻之不怒反喜,潘贵遂讨要了一份益都军司的正式文书,封刘盛为汉军千户以坚其心。

     



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安2
    刘正风昂然道:“我等商议已定,与鞑子朝廷根本不是一路人,大伙儿均无意招安。两位此来辛苦,这请回吧!”

    谭子琪听到后不禁与俞伯对视了一眼,拱手道:“诸位,我等既然授命而来,还请诸位听我一言。朝廷诚心诚意招安诸位,如此不计前嫌,诸位怎好断然相拒我知过去当地官府的所作所为多有对不住桑梓之处,只是树大有枯枝,朝廷内现有的大小官吏何止千万,间或杂有贪墨、酷索、丧尽天良、抛弃人伦的害群之马也是在所难免;如今我皇贤明,能臣倍出,脱脱丞相又励精图治,正是能人义士大展宏图之时啊。”

    “诸位是爽利人,明人面前不说虚言,过去当地官府确有对不住诸位之事。本官来之前,大人就说了:诸位走上这条路实乃被迫之举,益都上下并不怪罪诸位,只要诸位肯回头,朝廷不仅赦免诸位的罪过,还要给诸位官身和赏赐,今后若能同殿为臣,实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俞伯接着谭子琪的话再细细分说,说完,他观察在座诸人的神态,刘正风只是冷冷一笑,秦占山和万金海、夏侯恩虽是不屑一顾,但是听得还算认真,下首的于世昌则只是端起茶盅独自慢饮,于志龙则是专注地盯着自己。刘启则阴着脸,面色无波。

    “说了这么多,有甚么鸟用天下乌鸦一般黑,老子活了这么些年从没见过不恋权、不贪钱的官!“万金海首先道。

    “现在老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夜里还有娘子暖床头,过得是神仙般日子,凭什么受鞑子的约束”夏侯恩冷笑。

    “一个小小的管军万户就想打发大家做梦吧!待老子打下益都路,要是汝等识相,这就早降了咱家,倒是可以考虑给汝等一个万户帽子,这地方吗,尽随汝等挑!”秦占山嗤了一声。

    于世昌直接不搭理这两人,正眼也不瞧。

    “诸位息怒,目前朝中确有歹人弄权,上蒙圣君,下害黎民,荼毒地方久矣,致天下苍生苦矣。不过我辈有志之士正是因此才更要激浊扬清,还天下百姓一个清朗世界。若是诸位愿受朝廷招安,若愿继续从军,可为军职,今后约束三军,严明军纪,外御敌辱,内安地方,若愿治政,益都路治下各府县诸位也可任选一地,施政爱民,为当地百姓之谋福。倘若诸位只是在草莽之间混迹于山林,坐看歹人在朝廷上弄权害民,侵害社稷,枉负了一身本事,又岂非英雄所为”
1...5960616263...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