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奶爸大文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肉都督

    从罗氏图书馆出来之后,他们就直奔不远的巴特勒图书馆而去。

    几个图书馆参观下来,上午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吕丁格安排作协代表团的人去学校的食堂吃饭,等到吃过饭稍作休息之后,他们还会继续参观学校。

    这第一天的时间里面,基本都会用来参观整个哥伦比亚大学。




第六三二章 一个小演讲
    第一天参观校园,第二天上午举行研讨交流会。

    这一天半的时间里,张重基本上是处在打酱油的状态。

    到了第二天中午吃过饭后,吕丁格找到杨凤霞和张重。

    “杨主席,z,下午原本计划是继续举行学术交流会,不过我觉得上午的研讨会还是挺圆满的,所以我想改变一下计划,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张重和杨凤霞对视了一眼,后者开口说道,“吕丁格校长,能不能具体说说你想怎么改”

    吕丁格点头道,“我想是否可以请二位团长作代表,为我们做一个小演讲”

    “演讲”杨凤霞有些意外道,“演讲的受众是哪些人”

    这个杨凤霞肯定要问问,如果只是给这两天一起参与活动的教职工们演讲,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上午的研讨会大家已经说了很多。

    “主要是学校的教职工还有一些本校的学生。”吕丁格笑着说道。

    原来是为了学生,杨凤霞恍然,只不过对于演讲的事情,她有些犹豫,“这是不是有些仓促了,下午就要讲话,我们还一点准备都没有。”

    “确实仓促了一点,所以提出这个请求我本身也非常不好意思。如果二位觉得为难,没关系的,下午就还是按原定的计划来。”

    杨凤霞点了点头,正要说按照原计划来,旁边的张重却主动请缨道,“杨主席,既然吕丁格校长这样盛情邀请,这两天在这里也耽误了人家不少事情,不如就同意了吧。”

    他是用华夏语说的,翻译还没有把话翻译给吕丁格听,所以吕丁格还没有反应,而杨凤霞则是满脸惊讶地看着张重,“你确定么”

    不怪她惊讶,这一路来,张重一直都非常佛系,基本上是能不开口说话就不开口说话,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吉祥物了。

    但是现在却一反常态,主动要把这事应承下来。

    上台演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不小心,就吃力不讨好。

    张重大概能猜到杨凤霞的想法,他笑着点头道,“我确定,不如这样吧,这次就让我代表咱们团上去讲几句。”

    杨凤霞还没有回话,这边吕丁格听了翻译,眼睛发亮道,“z,你愿意上台讲话么”

    张重没有立即回话,只是看着杨凤霞,后者看了张重足有三秒钟,随后点了点头。

    张重这才对吕丁格说道,“当然,我荣幸之至。”

    就这样,张重下午上台做演讲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吕丁格得到答案,心满意足地走了,只留下张重和杨凤霞两人在休息室里。

    休息室里沉静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杨凤霞先开口,“你怎么忽然要给他们演讲了”

    “难得来一次,给学生们讲讲话挺好的。”张重打着哈哈。

    杨凤霞见张重不愿意说,笑着摇了摇头,“看不懂你。”

    ……

    吕丁格跟张重他们说下午搞一个小演讲,但是张重他们从休息室出去,被吕丁格带着朝罗氏图书馆门口的广场去的时候,张重就有些不详的预感。

    等他们走过罗氏纪念图书馆后墙,看到广场上的场景时,除了惊讶,脸上再没有其他表情。

    他看向笑盈盈的吕丁格,眼神似乎是在说:这就是你说的小演讲

    广场上,图书馆的台阶上,站的,坐的都是人。

    哥伦比亚大学没有大礼堂,所以学校开毕业典礼的时候都是在图书馆门口的广场上举行的。

    眼前的这番场面,跟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基本上差不多。

    图书馆台阶右侧的地方,还架起一个大大的屏幕,同步台上演讲的画面。

    吕丁格刚带着张重上了台阶,下面就响起一阵欢呼。

    张重问旁边的吕丁格,“这些都是学校的学生”

    “大部分是,不过也有从其他地方来的人。说起来,我事先也没想到这次临时决定的演讲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

    吕丁格说的是实话,他之前想过张重现在名气大,粉丝多。但是因为通知的比较仓促,大概来个三四千人不得了了,而现在看来,这广场上的人应该已经过万了。

    其实还是纽约人多,消息一传开,附近的书友就全跑来了。

    当然来的也不全是书友,其中不乏一些过来凑热闹的。

    不管是哪个国家,人们都喜欢凑热闹。

    ……

    帕克觉得今天绝对是他的幸运日。

    肯定是冥冥中有一股力量让他昨天跑到了纽约来。

    如果不是昨天来到纽约,那么今天z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也将会错过。

    他举起手机对着舞台的大屏幕,z和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并肩站在台上。

    “很幸运,也很遗憾,我没有错过z的演讲,但是因为来得比较迟,所以只能站在靠后的位置,离舞台比较远。”他对着耳机说道。

    作为一个u主,自然要将这一刻的喜悦分享给自己的那些粉丝们,而且他的粉丝大多都是z的粉丝。

    张重刚出现在镜头里面,弹幕就刷起了一波。

    看着弹幕,帕克笑着解释道,“据说是临时决定的。其实这次z是跟着华夏国内的作协代表团来访问哥伦比亚大学的,不过之前没有公布具体的行程,我也是才知道。至于有没有签售,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是临时决定的,有没有都非常有可能,虽然说是演讲,说不定z心情好了就会给大家签名呢”



第六三三章 送给迷茫的人
    七月份是纽约温度最高的时候。

    因为是在室外,为了避开高温,演讲是从下午四点钟才开始的。

    但是即便如此,太阳依旧火辣辣的,底下不少人拿着哥大发给他们的宣传单折成小帽子顶在头上。

    美国人一般不怕晒黑,不过却依旧怕热。

    台上台下一样,没有遮拦,所以张重站在台上也感觉又晒又热,不过他身子并不娇贵还能承受得了。

    再说旁边的吕丁格一把年纪不也陪着一起晒太阳,没什么大不了的。

    张重开始演讲之前,吕丁格上台先讲了几句,大概是把华夏作协过来参观哥伦比亚大学的事情说了一遍。

    打官腔这事在哪儿都有,哥伦比亚大学也不例外。

    吕丁格着重地赞扬了华夏作协在之前研讨会上的表现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范和底蕴,同时衷心希望哥伦比亚大学和华夏作协能够建立长久的友谊,在以后的日子里面能够更加深入且频繁地展开文学艺术交流,相互促进,彼此成就。

    这一次与华夏作协的深入交流,也让他个人感受到了来自遥远东方的艺术熏陶……

    吕丁格在前面讲话,张重则站在后面拿着一堆卡片翻看着。

    卡片总共有一百张,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

    一个多小时前,吕丁格派人抽了一百名来得比较早的人,发给他们卡片,让他们把自己想要问z的问题写下来。

    这是张重让吕丁格这样做的,演讲决定得很仓促,张重也还没想好要说什么,既然如此,不如看看听演讲的人想要听什么。

    张重翻看着卡片,上面写什么的都有。

    问张重新书什么时候发。

    问张重《清明上河图密码》什么时候出单行本。

    问张重今天有没有签售……

    不过也有正儿八经找张重解惑的,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对未来的迷茫。

    这部分问题应该都是来自于一些年轻人们——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又或者是一些在社会上面临选择的打拼者。

    看着这些问题,张重想了一会儿,知道今天要说什么了。

    这时吕丁格也把要说的话说得差不多了,他笑着侧过身子,镜头直接给到了后面的张重。

    “接下来请z上来给大家说一说。”

    张重看到摄像头对着头,就笑着冲摄像头挥了挥手,底下瞬间想起一阵不小的欢呼声。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张重而来,晒了这么久的太阳终于是看到他了,当然非常兴奋。

    张重走向前去,跟吕丁格点了点头,然后两人换了位置,张重站在话筒前面。

    “大家下午好。”

    当张重的声音通过扩音器飘荡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时,欢呼声立马停了下来,底下的观众甚至不想错过从张重嘴里蹦出来的任何一个单词。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如果我手边有一杯冰镇的可乐,我想我会更加开心一些。”张重笑着用天气展开自己的演讲,随后他又笑着对吕丁格说道,“当然,我并不是在向吕丁格校长暗示什么。”

    大屏幕上出现了吕丁格的身影,哥大校长很配合地耸了耸肩膀。

    台下一阵笑声响起。

    确实,这天气也太热了点。

    不过张重这个笑话却为他们带来了一丝凉爽。

    帕克的手机上也飘出无数条弹幕。

    ……

    张重看不到直播间的弹幕,他拿出刚才翻看的卡片,继续说道,“之前我委托吕丁格校长帮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问卷的主题是你们想问我什么,或者说你们想从今天的演讲中得到什么。做这个调查问卷是因为我想知道我能够给你们些什么,我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在晒了几个小时太阳之后不至于回到家中觉得此行除了浪费你们的宝贵时间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因为问题太多,我就不一一读出来了,不过我发现一部分人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他们似乎都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中,无法做出抉择。这样的问题忽然让我想起了我的从前,人在一生中总要做出各种各样无数选择。早上起床要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然后选择吃什么样的早饭,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出行……当然,我们今天要提到的选择,要比我刚才列举的那些要稍微对人生影响更大一些。比如申请大学的时候选择哪一所大学,以后学什么专业,毕业了又要做什么工作。这些选择,我也曾经面临过,现在想起来,依旧对当时每一次面临抉择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随即抽查虽然有不确定性,但是其中还是有科学依据可以寻找,卡片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对未来的选择,而现场中面临这样疑惑的人确实也更多。

    听到张重说到这个问题,他们都会心有所感。

    其实帕克也面临一个选择。

    他现在事业都跟华夏有关,所以他动过去华夏长久工作甚至以后在那里定居的念头。

    但是这样的决定可不好下,因为他的朋友,家人,所有人际关系都在美国。

    如果他去了华夏,这就意味着,这些人际关系将会离他慢慢远去。他将要在华夏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对过去的无法割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让他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定。

    他已经无暇顾及弹幕,而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的z讲话。

    “那时的迷茫与坚定,怯懦与勇敢,总在深夜,在无人时分,在心海与脑海间肆意游弋。多年前的我,站在人生分叉路口,看着许多人选择了那种众望所归的生活,看着那种生活展现出来的景象,看了许久许久……”



第六四三章 第一首英语诗
    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演讲已经接近尾声,烈日之下,哥伦比亚大学罗氏纪念图书馆门口坐着的人们静默无声,张重的声音从音箱里面一个词一个词地蹦入了他们的耳朵里面。

    “人生这条路,走的人很多。每个人,走出的样子不尽相同。但是不论是什么结果,只要向着本心的方向走,踏上想要到达的那片土地,途经的风景,是枯凉,是繁荣,都是值得回顾的。生命如水,静默流淌。愿各位所愿得偿。”

    张重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底下的观众还以为张重已经说完,不自觉地鼓起掌来。

    却没想到张重又继续开口道,“最后我送各位一首诗。”

    一首诗

    人们瞬间停下鼓掌的动作,认真倾听。

    很多人知道z本身也是一位诗人,而且他们其中一部分人还看过z的一些诗,《荷叶集》没有在美国出版,不过不妨碍有人将华夏语的现代诗翻译成英文给人欣赏。

    但是相对于z的小说,他的诗歌读过的人要少很多。

    而现在呢

    他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台上送给大家一首诗。

    他会用什么语言来读他的这首诗

    华夏语英语

    如果是华夏语,在场的没多少人能听懂。

    而如果是英语,那这将会是z第一首英语诗——除了别人翻译的那些。

    站在台上的吕丁格也挑了挑眉毛,他是法学教育出身,但是不妨碍他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学内涵。

    z的书他读过很多,有之前看的,也有因为代表团里面有z而却做的功课。

    无疑,z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他的作品而疯狂。

    而让吕丁格挑眉的是,如果z现场读了一首英文诗,又恰巧这首诗以后能广泛流传,那今天的哥伦比亚大学或许会随着这首诗在文学史以及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tedayellod。”(黄色的树林里,路分成了两条)
1...231232233234235...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