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杨工造,伸缩青铜筒可做好”

    “已经做好,大人若用,卑职即刻让人取来。”

    “不用,悉数装箱交由侍卫官蒋杰。”

    “诺!”

    “侍卫官”是新军制改革后新设职务,性质同前世的“副官”,是当下各种杂七杂八打杂编制的制度化编制,如侍卫官集校郎、校军郎、效马郎、马弁等等杂活于一身,年俸只有两石。

    两石的年俸其实根本不够养家,蒋杰的资历浅,职务低。而侍卫官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助手,所有的食宿和开销都挂在军内,因此个人平时没有多少支出。

    而同时当下物质匮乏,当兵的除了喝酒吃肉嫖娼赌钱外,没有其他的生活项目,两石的俸禄也就相当于零花钱,买一些日用品改善一下生活。

    除此之外蒋杰挂靠在魏府,每月都有的生活品领取,隐性的开支一年下来也不少。

    新军制当下仅在武备营中试行,上至将官,下至普通老卒担任的教头,人人实行薪俸制度,并将军职与军功制整合,新设军功爵位军衔制,以鼓励奖罚升降,将现有松散混乱的募兵、征兵、强征、私兵兵制,在日后分阶段逐步转化为职业化和征兵制,以提高军队的战争素养。

    收起全部透镜,百里燕接着问道:

    “杨工造,铜活字刻得如何了”

    “因篆刻匠作、工正严重不足,尚有五百多字未能完成,照眼下进度,还需三五月。”

    “若非担心工艺外泄,本官真想从他国聘请良师前来。”

    “大人,其实还有一法可行,不过却有不足之处”

    “哦,杨工造但说无妨。”

    “其实可用范铸法,先以泥活字做模子烧制成型,用泥活字范模,再同用铜水范铸字模,而后在加以工匠雕琢。不过范铸法仅适合大字,若是小字恐差强人意。”

    杨盾想用浇铸法,浇铸大字号字模,成型后用人工修造凿,以缩短工时。优点是速度快,便于大规模制造,而缺点是眼下的技术条件,只能加工五毛钱硬币大小的字体,再小就很麻烦。

    泥活字百里燕试过,虽然成型快,但寿命短,印刷时容易损坏,不耐用,排版不如铜活字美观平整,于是想着不如干脆一步到位算了,但结果却是大跨度发展铜活字遇到了麻烦。

    “我看此法可行,小字继续刻着,大字可试行此法,此外也可尝试失蜡法制模,铸造中等字模,而后精细篆刻加工。日后小字用于印刷工艺书册,中子、大字用于教本印制,免得把眼睛给看坏了。”

    “那卑职明日便令人着手尝试此二法。”

    “另外还需抓




第418章 新政效应(1)
    勤王军战斗力参差不齐,号令无法统一,经常发生见死不救,反被击穿防线的恶劣问题,而军法还能不能严惩。相反战斗力不怎么样,每次却还要分掉不少功劳。日后收复失地,少不了又要封赏。

    前番西郡收复,百里燕与赵逊就没敢让勤王军移防西郡,只怕是移防后非但不能增加咸军战力,很可能不务正业忙于圈占土地,激化当地本就十分复杂的民情。

    因此勤王军尽数驻扎永兴河东岸,甚至连东岸新建的城塞都不敢让他们进驻,就怕进去了再也不肯走人。日后就地占地盘,把土地圈入他们的腰包里。

    勤王军日后将是个尾大不掉的大麻烦,比那些有钱有权而无兵的权贵更加不容易解决。

    “勤王军之事确实棘手,但眼下还不至于出现问题。当下最棘手的是安泰侯。据消息,安泰侯此来是要说服我军出兵攻打黑巾军背后,而大王多半是同意了。”

    “如此岂不是作茧自缚给他人当刀使吗,莫非安是泰侯许诺了好处不成”关龙翔猜测道。

    “嗯,据说是默许日后咸国攻占孙国之地。”

    “嘶……这么说,是已有诸侯上奏天子废国”

    “这还很难说,多半还不至于废国,但是以割地换取各国联军讨伐还是可能的。魏某本意不想此时刚有喘息便去攻打招惹叛军,但反复思酿,最好能求两全其美之策,既能换取梁天子默许,又能缓和北海局势。故而魏某向先生讨一条妙计,看看能否两全其美。”

    “这怕是很难,叛军现已装备有百炼钢兵器,战力极为凶悍,而各诸侯国则无此等锐利兵器,因此叛军绝不会轻易放弃此等良机,向西攻掠而再次与我军发生正面交战。除非是我军弱,而叛军强,叛军才会反击我军。”

    “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此道当下已然行不通。我军兵力合计四十余万人,且取守势,钢制兵刃大量装备精锐戍兵,我军示于弱,叛军定不会上当。”

    “那便只有主动出击,攻打叛军。”

    关龙翔建议道,百里燕遂即问:

    “打何处”

    “仍是打邵平。”

    “但邵平距离永兴河甚远,距离卫津也不近,叛军水军已与我军共有,难以在水战取胜,而沿途之孝城、雾聊已是空城,打下邵平如何坚守”

    邵平是连接丘南、咸西两郡的重镇,向西直接威胁到长孙桑南郡,打下邵平,叛军南下丘南郡的直线道路便被切断,需多绕一千多里地才能南下。

    但现在的邵平已非两年前的邵平,邵平至永兴河之间有一千四五百里地的人口真空区,而叛军水师已成,咸军水师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无法继续通过舟船将邵平人口南撤。因此占了邵平,后勤保障和军事增援将是个大问题,如果能打下邵平并守住,黑巾军西进的步伐必然受阻。

    “大人大可不必担心,我军攻打邵平围而不攻,只断其粮道即可。”

    “长期围而不攻,我军补给如何保障”

    “可先将叛军通往我军驻地之水路封死,以阻止叛军水军袭扰,而后以水师运载辎重粮草,以及辎工营在邵平东南筑塞,囤积粮草辎重,以便于我军久持。”

    “关龙先生的意思是,以骑兵长期驻屯邵平东南,袭扰粮道”

    “正是。”

    “若是万一西郡有事,或是雾聊、孝城有事,如何骑兵如何支援”

    “可将水军驻扎于城塞,骑兵若是驰援,可令水军守城,实在不行,退入战船,撤出便是。将塞城留给邵平叛军令其分兵。

    同时可在邵平与永兴河之间修建新城,步步紧逼邵平,使得新城与永兴河之间数百里地变成我军之屏障,用于耕种,并在此屯军屯垦,以缩短我军之补给。”

    “那人丁何来”

    “在下正要说此事。我军出兵务必选定农忙之际,将黑巾军治下邵平、坛城之农民裹挟而去。待到农闲之时,背靠迷龙河修筑城塞,而后再以城塞为依托,择永兴河与邵平之间修筑城池,将所掠百姓迁入其中。

    如此长久相持,即便不攻取邵平,邵平之势我军可共有,且能将西郡连为一线,便于我军防守。当邵平之势被我军削弱,我军则利用骑兵奔袭,可越过邵平向西推进至桑南郡境内袭扰,迫使叛军加强后方兵力。”

    攻取邵平的战略意义重大,同时风险弊端也如影随形,距离后方太远,增援和补给会很麻烦,即便是将西郡突出部连成一线,但无法掩盖邵平距离过远的战略短板。

    关龙翔意在依托迷龙河为跳板,依河修建桥头堡,再以桥头堡为跳板,在永兴河、邵平之间修建新城,稀释叛军在邵平的战略优势。同时新城以东可驻扎武装辎工营屯田,将新城与永兴城之间的荒地变成粮仓。

    如果直接从永兴河畔出兵西进修建城池,由于没有桥头堡立足,过长的陆路补给线路,不仅是己方的巨大负担,同时还延误工期,糜费后勤人力,叛军极容易抓住机会给予重创。

    略作思考,百里燕遂即肯定了关龙翔计策:

    “关龙先生此计可行,不过糜费甚巨,恐怕没有三百万石粮草,实难成形。”

    “大人所言极是,故而此计须在夏收夏耕之间运作,既能趁叛军忙于农事无暇作战,同时可掠其民前往我军驻地,还能以我军夏收屯田之资修筑城塞。待到秋收城塞建城,明年春耕可再行此计,明年夏收,此计便可成功。日后无论西进还是南下,我军进退两便。”

    “那好,此事待我与大王、赵帅商议之后即刻安排。另外,太子府之事可有进展”

    “吃穿用度皆无异常。”关龙卿道。

    “那卢皋将军呢,彦平那边可曾套出话来”

    “没有,彦



第419章 新政效应(2)
    “天下间自古以来,当道者无不是郡王、勋戚与权贵、世家四脉关系,魏贤所行新政看似为国,实则祸国,为民不假,崩乱朝纲亦不假。天下岂有功赏不封土地者,岂有权贵勋戚不受利禄者,纵观天下唯魏贤一人尔,长此以往,咸国勋戚权贵无必恨之入骨,又岂能与之为伍。”

    “那依季将军所言,本宫当如何”

    “忍!而今咸国对我晋国依然有利,魏贤所行新政暂时利远远大于弊端,我军可效法之图强。待十年后咸王老迈,太子辅政,魏贤将咸国上下得罪个干干净净,那时再发难也不迟。”

    “那大哥会听本宫与季将军之言吗”

    “若是能让范涛出任相国,我晋国图霸,将指日可待。”

    “陈方石这个老顽固岂能错过两朝元老的交椅,如何能让范涛出任相国”

    “此事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难办。眼下大王病情时好时坏,陈方石独断专行阻断视听,太子也是恼怒于他而不敢言,故而可令陈方石督造王陵,令其分身乏术。

    待大王驾鹤西去后,再令其主持治丧谒陵,趁陈方石不在都城,太子以新君之名,任命范涛为相。韩合出任太尉、王硕升任大司马,继续兼任平汤城府司马,可确保太子平稳登基,而大权不落。”

    “修陵是好,只怕对父王大不敬,让大哥为难。”

    “殿下若是觉得为难,不妨回晋国与大王父女团聚,从中调解。”

    “如此可行”西寰半信半疑道。

    “可行。殿下如今已今非昔比,为咸国生下唯一子嗣,晋国文武百官定待公主如国母,有何人可比殿下之功业。”

    “那何时启程”

    “要看安泰侯与咸王所谈机密进展如何,此事关键还是魏贤。传闻卫国秘向梁天子进言,以孙国割地为条件,换取出兵孙国平叛。此风一开,各国都在各自打算。末将判断,黑巾贼在长孙国势如破竹,安泰侯此番前来多半是许诺了咸王好处,这个好处定是与孙国有关。

    因而若是能咸国最终与梁国达成密谋,出兵攻打黑巾贼,那时公主殿下才能回国。”

    “这是为何”

    “咸国攻打黑巾贼,那是为日后图谋孙国之彭源郡打下伏笔,而彭源郡又与志国相邻,彭源郡以西便是中原门户万川郡,志国岂能令咸国轻易占去

    倘若公主此时回国,同时让大王派出使者赴志国晓以玄机,便是向志国表明咸国攻占彭源郡并非晋国授意,公主与我晋国太子都未赞成,待日后咸国攻取彭源郡,可让志国与咸国相互攻杀,而我晋国坐观其成。”

    “那万一志国不中此计又如何”

    “断然不会。”季锦昇否定道,继续又说:“黑巾之乱,志国损失人口逾两百万之巨,其中半数尽在彭源郡,战后黑巾军兵败,遗留彭源郡的志国百姓岂还能迁走,志国没有不占的道理。

    况且若是占了彭源郡,向西便可直取中原门户万川郡,以扼卫国东进之通道,志国必取无疑。”

    “此计果然妙,待荡平黑巾贼,咸国取了彭源郡,天下太平之时,便是志国讨伐咸国之日!”

    “正是。”

    ……

    第二日早朝散后,咸王在百灵园单独问政百里燕,对安泰侯许诺的空头支票大加吹捧了一番。

    “魏卿以为,我咸国可否取彭源郡”

    “请恕臣直言,臣宁可攻取桑南、桑北两郡,也不会攻取彭源郡,那是猛虎下山阻其去路,自寻死路。”

    “孙国如今山河破碎溃不成军,如此便宜不占,魏卿为何反要去攻占长孙之桑南、桑北两郡”

    “因为长孙国好欺负。”

    百里燕直截了当道,咸王翻了个白眼:

    “就因为此”

    “是。臣的故乡有句谚语‘老太太吃柿子,先捡软的捏’,长孙国国力再厚,人再多,国再大,其步军如烂泥一般扶不上墙,再强的国力,无法强兵,便是屋中之摆设,空有皮囊而已。

    但志国则不然,志国虽说是国力日衰外强中干,但国本尚在,君臣齐心,想必今年夏季,志国必然要向我咸国派出使团,效法新式耕种法在志国推行。大王若是以此结好志国,当是上策。若是与志国翻脸,实属不智。

    而且我国若取彭源郡,必要取万川郡,如此一来,彭源、万川两郡便是如狭长突出之地,远离我咸国本土,极容易遭长孙、志国、徐国、孙国,乃至卫国四面合击,大王难道想看到如此局面”

    “可若是去攻长孙国,日后我西海商路便要从此被其掐断,这当如何是好”

    “有利必有弊,与志国翻脸那是大弊,与长孙国翻脸则是小弊。我咸国西部边境与长孙国全线接壤,为长远计,国土只能向西推进,而不能向南发展,向南必与志国、徐国交恶。

    而且若是志国取彭源郡,卫国攻占孙国西部领土后,便有插足中原之跳板,日后志国可为我西南部之屏障,同时长孙国与志国接壤,长孙国需同时面对咸国、志国乃至卫国,届时攻取长孙国,对我咸国才最为有利。”

    “但天子诏命不可更改,寡人为之奈何。”

    由于梁天子是名义上各诸侯国共同盟主,其国力虽弱,但政治地位极为敏感,由天子默认的领土吞并,理论上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孙队主力尽数瓦解,国土半数沦丧,匆忙凑集的军队不堪大用,难以在战后维持既有的政治地位和地缘政治平衡,战后的政治洗牌是必然结果。

    此外,梁国与孙国全面接壤,卫国此时与梁国密议分孙国领土,显然已经得到卫国的保证,承认日后梁国侵占孙国的土地,所以这次的分赃梁国所获好处巨大,最大受害者反而是咸国。

    咸国国小力弱,经济凋敝元气大伤,和志国、徐国争抢孙国的地盘毫无胜算可言。若要侵吞长孙国的国土,战略上可行,且极为便利,但政治上难以实现,咸王担心梁天子不会做出让步。

    “大王,此事仍需试探安泰侯底线,若梁国不做让步,我军便不发兵。”

    “如此说,魏卿已有发兵之策”
1...166167168169170...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