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蒋杰!”

    “属下在。”

    “明日一早,分头派人通知司空南、卢皋、陆肇、许扞、苏洪、白合、吴登、江湛、鲁诚、方千、关龙翔、赵矩父子、刘灶父子、杨盾,在永兴城商议军机,命令务必三日之内送达各地,率部在外者,接到命令之日起三日之内,本人必须赶到,本部人马七天之内必须抵达,不得有误。”

    “诺!”蒋杰得令,又是小心问道:“大人,没事吧!”

    “回府。”

    “遵命!”

    新政稍有起色,辛苦维持的政局眼看刚刚打开局面,御速令犹如晴天霹雳无妄之灾,落向百里燕头顶一刹那,多年的心血就此化为泡影付之东流。

    心中的震怒与不甘,如同喷发的火山倾泻而下,无情践踏着伤口,冷酷而又无情的撕裂着每一寸伤口,每一寸血肉,仿佛要将他投入毁灭的烈火中煎熬。

    回到魏府,已经是后半夜,百里燕在中庭后堂自斟自酌一直喝到天亮,内堂酒气冲天。

    天亮时姜蓉挺着肚子寻到中庭,闻到酒味便是找到内堂,只见百里燕喝的酩酊大醉躺在榻上,顿时心火上头叫来仆役问话:

    “大人昨夜何时回的府,为何如此大醉!”

    “回大夫人,大人昨晚后半夜回府,不知何事而极为震怒,一喝就是一晚上。”仆役小心回道。

    “蒋杰呢,蒋杰何在!”

    “回大夫人,将侍卫天亮带人出城了。”

    “去,把大人扶到我的房中。”

    “诺。”

    走进榻前,姜蓉径自坐下,将百里燕揽入胸口:

    “魏贤,魏贤!”

    催了两声,百里燕烂醉如泥不醒人事,姜蓉催促着仆役将其抬回房中歇息。

    当日咸王三年来首度破例,在没有重特大事件下没有早朝,但在百灵园召见了兰渊公主。得知百里燕南征,兰渊公主拍桌瞪眼勃然大怒:

    “王兄,当初你怎么答应我的,永不许他阵前厮杀,如今何故自食其言。千岳山是何地,那是有去无回的死地呀,你倒底是按的什么心,难不成是怕魏贤功高震主,夺了你的王位!”

    “够了!”

    咸王厉声喝道,兰渊公主手指姜亥大吃一惊:

    “你,哼!”

    “你以为寡人愿意令魏贤率军南征,御客御速令在此,天下无人敢不从!魏贤若是不去,寡人的咸国便有灭国之危,寡人不得不这么做,懂吗!”

    “就不能改换他人南征吗!”兰渊公主哭泣道,眼泪滑落眼眶。

    “那我咸国还有何人可堪此重任,若有,只要王妹找出哪怕一个,寡人封他护国大将军,封公爵位,拜上卿,寡人把公主都嫁给他,有吗!何人!”

    “那你也不能害了他呀!让我的馫儿怎么办……”

    “那谁人体谅寡人的不易!御客寡人惹不起,天下谁都惹不起,就是名存实亡的梁天子,寡人也惹不起,王妹让寡人为之奈何。”

    “里外都是你的理,馫儿的婚事都已经张扬了出去,魏贤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是好。”

    “魏贤为了寡人的江山,命都豁了出去,寡人难道吝惜一个外甥女的名节!”

    “你……”兰渊气结,颤抖着几乎昏倒。

    咸王这时又道:

    “魏卿若有不测,馫儿能守节最好,寡人加封她为护国夫人,若不能,寡人准她改嫁便是了。”

    “馫儿正当年华便要守寡,你这个做舅舅的如何忍心!”

    “寡人心意已决,无需再言。九日后诏告天下,晋封魏贤为南征大将军,十日后出发。一宿未睡,寡人累了,王妹也早日料理家事吧,莫要留下遗憾。”

    言毕,咸王立身而起,坐着车辇消失在御道上。

    中午之际,百里燕酒醒,头依然昏昏沉沉,伸手摸去只觉得是一个女人,睁眼一看,竟是姜蓉拉着帐幔,裸的搂他在怀。

    “是你。”

    姜蓉出神说道:

    “不好吗。”

    “挺好的。”

    “骗人,平日里从不见你甜言蜜语哄我,今天怎么知道骗起人了。”

    百里燕坐起身子,反手揽姜蓉入怀中,抚摸着硕大的肚腩温声说道:

    “如果能一直搂着你们几个过过小日子,该多好。”

    “哼,咸国上下就属你最忙,我的身子才难得碰一下,你还有点良心吗。”

    “待我南征回来,就带你们过几天闲云野鹤的日子,我钓鱼,你们做饭,还要生一大堆孩子孙子,然后……”

    “等等,你方才说什么,什么南征!”姜蓉正色道,不顾偌大的肚子坐了起来。

    百里燕掀开被褥盘坐着,脸上没有丝毫起伏:

    “千岳山情势危及,御客难以招架,征召各国名将南




第423章 自谋生路
    近现代总参机构的的出现,是得益于军队规模、装备后勤、技术发展的不断扩张,庞大而反复的筹划工作严重依赖将领个人能力,制约了军队高层决策效率的情况下,参谋机构便是根据实战应运而生的军事机构。

    而要在当下青铜农耕,遍地文盲的历史背景下,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军事参谋决策机制,仅靠一两个诸侯国根本无法完成,因为人才是有限的。必须是抽调各诸侯国精锐将领,充任决策制定者和实施者,这就是御客以智取胜的终极奥秘。

    参谋部强行将各国精英将领召集于一个旗帜下,意味着各诸侯国对彼此的用兵之道,国力的强弱将了如指掌。

    倘若有诸侯国不参与,参与御速令的诸侯国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棘手问题,没有服从御速令的诸侯国的实力他们一无所知,而服从了御速令的诸侯国对彼此间了如指掌。

    那么服从御速令的诸侯国之间,就可能在私下间达成政治交易,参战的大国与大国之间便不容易发生大规模冲突。

    相反没有服从御速令的诸侯国,就可能成为被其他服从御速令的诸侯国群起攻之的对象,因为完全不知道你的深浅,就有必要开一仗,同时御客也参与到了其中,而你又没有在大敌当前之下出兵作战,打你你就是活该的。

    这就导致各国忌惮御客,又需要利用御客提供的政治道义机会吞灭他国。

    于是御速令巨大的弊端和利益好处凸显无疑,但由于打破了地缘政治平衡,致使局势陷入动荡,诸侯争霸频繁,政局反复震荡,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御速令无法毫无顾忌的使用,非得是情势危及到万分险恶的地步。

    翌日,方千、卢皋最先赶回永兴城,其余或是在外厉兵秣马,或是就在城内,百里燕单独找方千谈了半天。

    方千自邵平战后在永兴城以东安营扎寨建起了村寨,收拢陆续俘虏投诚迁徙而来的徐国人开荒种地,运输给养物资。而千岳山是徐国南方边境的门户,南方的情况方千要比咸军更为熟悉。

    据方千交代,千岳山冬季异常寒冷,滴水成冰,雪深半丈甚至七八尺冻死人都是常有的事,因此南下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棉服和棉靴,最好是皮货。

    而事实上咸国地处亚热带靠近热带,即便是地处中温带的丘南郡,冬季日间温度也要在十度以上,都郡白日也维持在十一二度度左右在,只有晚上在零线以上,因此咸国人冬季都穿两件厚衣,或是袍子披风,而没有棉衣,棉靴更谈不上。

    四年前黑巾军以强对流制造暴雪冻死咸军,正是料定咸军没有御寒衣物,而有恃无恐。

    短时内要弄到三五万件棉衣倒非什么难事,沿途经过志国,可以就地采购,光有棉衣、棉靴仅仅是解决了有无问题,仍不能根本上解决御寒冬季的预防保暖。

    千岳山是典型的中纬度高海拔高原,而青藏高原一是中纬度高海拔,千岳山的纬度要比青藏高原更高十五个纬度,因此更冷。冬天可以冻断青铜剑、精铁剑,气温至少也要在零下二三十度,因此还需要千岳山羊皮袄和兽皮。

    宋、徐、卫三国在千岳山都有大量牧羊,当地还有野兽出没,所获羊皮都用于制作羊皮袄羊皮裤,供应大军所需。但价格不便宜,尤其是卖给外军,往往是坐地起价。

    而且战争持续到中后期,大量牧群消耗,羊皮根本供应不上,再想买也很困难,只能从内地置办,但价格会因为运输成本而急剧增加。

    此外冬季穿着过于厚重,严重影响行军作战,因此联军都是春夏发动攻势,而金雪狄都在秋冬发动攻势,因为他们不怕冷,而且养殖有绒羚,绒羚的皮毛只有羊皮一半厚度,柔韧性极佳,却是比羊皮更为保温,外层穿戴甲胄,内层穿两层绒羚皮衣和一件薄棉袄,异常灵活自如。

    解决了保暖问题,冬季取暖同样是致命问题。没有炉火,吃饭睡觉都会成问题。

    千岳山属高原草原地貌特征,树木稀少草原众多,因此木材是紧俏物资,大型军械用木料,都是后方加工好后,从内地运往千岳山。冬季取暖只能依靠春夏打的草料,以及从内地运往千岳山的煤炭和油料。

    但从内地往千岳山运送燃料,势必导致劳命伤财价格腾贵,成本居高不下糜费国力。而卫、徐、宋以及御客在千岳山都有城池和地盘,可以提前囤积或是开矿。

    而外来军团,要么从大后方运输,要么就地花钱买。既不想花钱,又不想从后方运,只能春夏两季尽可能的多打草捆留待冬季取暖使用,不过效果差强人意。

    除此之外,还有历来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所有缴获的金雪狄高头大马,尽归徐国、宋国所有,缴获的铁器,御客有优先的占有和分配处置权。缴获的牲畜、战兽归御客所有,等等诸如此类潜规则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距离千岳山越远的诸侯国,后勤保障肯定最吃亏。

    百里燕闻之头大犯难,心中已然没有兴趣继续听方千絮叨,给了他三天时间,写一份总结报告。

    此后马不停蹄的前往军械司、仓库、车场、工坊调取装备物资,召集砡工派大师、军械司、各坊工造官,布置永兴城运作和未来两年的规划,重中之重是永兴城的技术保密工作,这件事最终交给了杨盾、刘灶父子和砡工派齐墨父子、上官钊大师。

    抵达永兴城的第三日,司空南、白合、苏洪、鲁诚、陆



第424章 机遇与挑战
    “赵帅,此番南征乃我咸国三十多年来首次南下,情况难以预料,且内外交困国力窘迫,大王抽不出人夫及时供应南征大军之后勤供应,此次坐船南下应带足补给车马。

    抵达贡江后,大军卸载补给,自带车辆粮草前往掣驰,抵达千岳山后就地采买粮草辎重,待摸清千岳山情况,再做后续决定,不知赵帅意下如何”

    “大军自运粮草能只能解一事之所需,就地采买辎重金银耗费巨大,但眼下不失为一时之举,若是能在千岳山屯田种麦那就好了。”

    “这恐怕甚难,千岳山各有地盘,据了解,但凡地盘之内所产一切商品财货,皆归卫、徐、宋、御四家所有,外军屯田无异于拱手送人。除非打下南蛮的城池,方能有自己的地盘。”

    地盘是千岳山各诸侯国都必须承认的霸王条款,所有适宜居住建城的中海拔地区无不是被卫、徐、宋、御四家所抢占,但凡土地上产出的无论谁种谁养的,都归所在国所有,除非从南蛮金雪狄手中打下地盘,所以这才是最坑人的地方。

    “既如此,你此番南下多加小心,若有所需尽可向本帅提出。”

    “有!”百里燕果断道。

    “何事”

    “在下南征后,武备营与辎工营无人统领,考虑再三,鉴于陈飞时老将军年近六旬,在下建议由陈飞时老将军暂领武备营、辎工营,同时砡工派大师周桐打造新式战船,需老将掌舵,操练新军。”

    “嗯,此事可行。晋军水师失利后,黑巾军得伍算所造大船,积极仿造,已对内河构成重大威胁,此事确当重视,以免生患。”

    “此外,永兴城所办学堂、书院,乃咸国日后兴旺之根本,从梁国所聘教书先生及国学大师、学士数百人,最快于下月抵达陔陵,还请赵帅暂其安置于永兴城内广施教化,一应待遇由魏府出资一力承担。”

    发展的可持续性源自技术动力,技术的发展根本是教育。当此中原大乱,各诸侯国无暇发展国力之际,咸国若能利用好当下的形势,并非没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结束谈话后的当天下午,赵逊赶回陔陵面见咸王,而与此同时,御客点将的消息在陔陵城内不胫而走,最先得知消息的是卤侯。

    “真是太突然了,御客偏偏此时发出御速令点魏贤的将,中原局势恐怕将迅速滑向奔溃边缘,实乃大大的不妙。”宗伯泰不无担忧说道。

    “宗伯先生,此事于我咸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卤侯蹙眉问道。

    “以魏贤之能,断然是要在临行之前,将诸事布置妥当,防备黑巾军再次东侵,短时内暂不至于有失,但一年半载之后恐怕就难说了。魏贤这么一走,咸军战力少说折损四成,因此断然不会屈从安泰侯出兵攻打贼兵之后的要求。

    如此一来,黑巾军便会毫无顾忌强攻长孙,一两年后将孙国必危,倒时梁军再撤回本土,难保贼兵不会反戈东进复攻咸国。”

    “但传闻卫国要出兵中原,局势会否有变”

    “不,中原局势已无再变之可能。除非千岳山能有斗转乾坤之巨变,否则黑巾之乱将成毒瘤。”

    “那我咸国当如何”

    “其实……”宗伯泰欲言又止。

    “先生但说无妨。”

    “其实魏贤兴教化昌百工,乃务实之道。但凡战力之强弱,人丁粮草之众寡,将帅统御之强弱,兵戈锋利之多寡,甲胄坚硬之与否,无不出自与百工匠术教化兴邦。

    咸国国力孱弱,要想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兴此法可图强,别无他路。”

    “若依先生此言,咸国可因此法兴国,各诸侯岂不也能效法而谋强。”

    宗伯泰摇了摇头,不屑说道:

    “绝无此种可能。”

    “这是为何”

    “因为天下再无第二个咸王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无第二个魏贤降星于世可供驱使,仅此两点,天下再无可效法。至多如晋国这般仿其表,而不得其髓,其余诸侯各国皆为昏昏之庸君尔,不足为虑。

1...168169170171172...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