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但元朝已不是皇权不下乡县,那是皇权不下省。

    元朝律法就是慎杀,慎刑,对于士大夫阶层以及地方大族,商人控御极松,就如同草原上部落制管理,享受极大自主权,南宋士大夫公然怀念前朝,朝廷从不见怪。元灭南宋后,一下子废除了南宋规定的一百多条律法,元灭亡以后,其实不少汉人,特别是儒生都很怀念元朝这个时代。

    但正是如此宽松的管治,导致地方官员贪污极重鱼肉百姓,蒙人贵族对汉人肆意欺压,贫富差距极大。

    所以朱元璋借鉴元朝灭亡的原因告诫子孙,秦以暴,也就是严法失天下,汉朝以宽济之,故而坐稳了天下。但元朝以宽失天下,我当以严济之。所以宽猛相济在于适宜。

    林延潮看到朱笔还划了一段话‘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

    林延潮想起之前他与邹元标争论的‘慎刑繁礼’,这慎刑二字也是元朝所主张的。

    还有那句‘有明治无善治’,什么叫明治善治,不就是说明治是施政太严吗讨厌施政严厉的是什么人小人!

    “那么朕披太祖所言,林卿以为然否”

    林延潮道:“太祖英明睿断,远胜于千古帝王,臣拜读之后,不胜敬佩。臣以为太祖所言‘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一句极为妥帖。”

    “如何道来”

    林延潮道:“宽猛相济出自左传,当时郑国子产治国,他临终前对继任的太叔说,治国最善就是宽以待民,其次莫如猛。但宽猛如水火一般,火烈老百姓望而畏之,水弱老百姓则狎而玩之,故而宽难猛易。”

    “圣人闻子产之言赞曰,政宽则百姓怠慢,怠慢应当纠之以猛,但太猛则百姓易被欺压残害,如此当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如此可为明政。”

    “圣人与太祖所言宽猛相济,就在于度,至于度字如何把握,断自圣裁!”

    林延潮说到这了,但觉得凭以往经验天子必然闻此龙屁定是龙颜大悦。

     




一千两百二十章 事故
    林延潮现在的处境就好比被挤在石缝中,两边都是巨石压迫,容自己腾挪的空间很小很小。

    当时在毓德宫,三位大学士包括林延潮见到了皇长子,皇三子。对于大臣而言天子这样的举动,无疑有些将国储托付给他们的意思,同时也给几人画了一个大大的命题。

    当时天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那就是皇长子,皇三子二人一并出阁读书,但是这是权宜之计,朕最后还是会把皇位传给皇长子的。但是在外臣面前,皇长子和皇三子同时出阁读书,代表的是一样的机会。

    这个问题就很大了,此事你知我知,但空口无凭谁信。身为天子你说话都可以赖账,更何况你还没一句实话,你耍我的怎么办。自己不说,还要我一个大臣说,将来出什么问题锅我背是吧。

    现在因为这个问题申时行被骂惨了,福建按察副使李琯弹劾申时行里就说,散布天子意图易储的谣言,图谋拥立之功。

    而在另一个时空里,王锡爵被坑得更惨。

    王锡爵当时打算搞了一个三王并封,皇长子,皇三子还要捎带上皇五子一起封王。

    此事一出,满朝上下齐声反对,王锡爵不得不迫于公论取消了这一打算。

    因此此事王锡爵名望大减,间接导致了他辞官归里。到了万历二十九年,册立东宫时,天子派人传旨给王锡爵里面说。

    册立朕志久定,但因激阻,故从延缓。知卿忠言至计,尚郁于怀,今已册立……

    大意就是说朕原来就是要封皇长子的,但是因为大臣们的反对,所以拖延至今。可惜你忠心耿耿替朕打算,但最后背了锅,现在东宫已经册立,写信安慰你下。

    这话就很搞笑了,王锡爵都被人赶回家,天子写信感激你替他背锅。

    但是申时行,王锡爵去位,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身为首辅宰相,你是站在公论清议那边,还是皇帝那边。

    正如邹元标提议的那般,若林延潮能从于公论,咱们就支持你入阁。

    天子也是屡屡暗示,而且这一次许国给自己打了小报告,他还给自己一个当面解释的机会,甚至之前给了自己一张首辅可以坐的靠背连椅,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林延潮面对两难,唯有一个办法。

    但见林延潮道:“启禀陛下,国储大事,臣不敢乱言。臣还是那句话,此事还请陛下亲裁。”

    天子皱眉道:“以往你还与朕直言,怎么今日就不方便了。”

    天子挥了挥手将左右火者都是摒退道:“如此当说了吧!”

    林延潮见火者退下后,仍是坚决地道:“启禀陛下,当时臣是陛下肱股之臣,陛下亲询故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今臣身为陛下的礼部尚书,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若依礼法,祖宗家法,国本之事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此臣职责所在,其他不敢多言!”

    天子气道:“林卿!”

    林延潮从椅子上起身躬身道:“臣实不敢多言,若陛下不允,臣请先辞去礼部尚书之位,再禀奏陛下!”

    这话当年自己身为小臣时说说无妨,说好了天子龙颜大悦还能升了你的官。但现在身为礼部尚书,再言此事风险太大利益太小。

    至于求去,是明朝大臣惯用的套路。林延潮身为二品大员不辞官个十几次,将来怎么好意思见人。

    天子见林延潮如此神色变了变,略有所思后却是笑了笑。

    “林卿坐下说话,朕不再问了。”

    “臣谢陛下恩典。”

    林延潮这话第一次说得如此真心实意。

    林延潮方坐定,就见天子道:“朕近来读史籍有所得,昔日林卿为日讲官时给朕讲史籍,今日朕要给林卿讲一讲。”

    “此臣之荣幸,不知陛下说得是哪段史籍!”

    天子道:“武后传国!”

    林延潮当即知道天子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了。

    天子道:“武周以女子临天下,虽非正统,但其事犹可借鉴。当时二武与中宗争国本之事,朕私以为当时武后早欲立中宗为太子,但有武三思与中宗相难,则武后之位稳如泰山。”

    “林卿你来与朕说说武后的权术如何”

    林延潮心道天子的史学功底有长进啊,居然都可以与自己讲故事了。

    历史上武则天镇压了裴炎,徐敬业,程务挺等人后年事已高,当时面临传位给谁的问题。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向武后言,自古太子没有异姓。狄仁杰与武后言,姑侄亲近还是母子亲近你的儿子李显。

    据史书上说武则天很犹豫,在自己娘家人和太子之间摇摆不定,多亏了狄仁杰一席话这才下决心。

    其实内情是武则天根本没有传位武三思的意思,她故意利用武三思对于皇位的野心来平衡朝堂上的局势。之后武后又将中宗的女儿嫁给武家,又杀了武攸暨的妻子,让他娶其女太平公主,以为此举能令武李两家相安。但武后又担心两家作大,又让张宗昌,张易之兄弟以控鹤府监视。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平衡。

    林延潮道:“臣以为武后虽是女子,但若权术不逊于李唐历代帝王,正如陛下所言,武后从来没有传位给武三思的意思,而要传给太子李显,但此事一旦挑明,政局即会不稳,朝堂上拥立李家的官员就会到太子的一边,所以她借用武三思,二张来平衡局势,如此武后又传位给李家,保证大权而不旁落。”

    天子抚掌笑着道:“正是如此。林卿继续说。”

    林延潮道:“但是陛下,武后年少时与其



1240.第1224章 怼皇贵妃
    第1224章 怼皇贵妃

    此刻乾清宫内剑拔弩张,站在乾清宫内外几十名随侍的太监宫女们身子都是发颤,几个人吓得脸都青了过去,他们惶恐地看着殿内,不知如何是好。

    而这时张诚带着陈矩,田义等司礼监秉笔,随堂太监皆身着大红贴里服脚步匆匆赶到。

    他一见宫外如此情景,不由问道:“张忠,你已经让皇贵妃进去了”

    张忠乃乾清宫管事牌子,已是满脸六神无主,素手无策的表情,一听张诚如此说,上前连连叩头道:“宗祖爷,是啊,皇贵妃闯入宫里去了,还不许我没通报皇上。我们实在是拦不住啊!”

    张诚怒道:“拦不住,就知道通报!你这管事牌子如何当的”

    “宗祖爷饶命。宗祖爷饶命,皇贵妃那等脾气,别说是奴才就是皇上也是让她三分啊,奴才怎么敢拦。”

    众太监们都是知道郑贵妃那脾气,绝对是不敢得罪的。

    陈矩道:“宗祖爷眼下生气也是无用了,张忠,礼部尚书林宗海离开乾清宫了吗”

    张忠垂泪道:“还没有,皇贵妃进去时还在宫里和万岁爷奏事。”

    什么,闻此张诚等太监都是同时倒吸一口凉气,这下可是出大事了啊!

    “明日你就去浣衣局养老吧!”

    张忠脸色巨变,扑倒在地。张诚挥了挥手,左右两名火者立即搀着已是瘫软的张忠离去。

    处置完此人,张诚转过身向陈矩等司礼监太监问道:“如今当怎么办殿上现在是什么状况”

    几位太监们面面相窥。

    田义问道:“你们可知殿内可听得什么响动”

    侍奉乾清宫的众火者宫女们头低低的都不敢答,生怕与张忠一个下场。

    “老祖宗问你们话呢”

    这时候王安站出来道:“启禀宗祖爷,皇上在里面与林先生聊了好一阵,但是皇贵妃就闯了进去,然后就传来争吵的声音。”

    闻此张诚,陈矩,田义等人几乎同时觉得呼吸要停止了。

    “怎么就吵起来了”

    “这皇上与皇贵妃失和,宫里的人谁都没好日子过。”

    “回禀公公,不是皇上的声音。”

    “那是谁的声音”

    “奴才听不真切,似乎之前是女子的声音,但然后就被压下去了。”

    “还有这事”

    一名司礼监随堂忍不住道:“皇贵妃这一次是糊涂了……林三元他是什么人当年他上疏时把宫里搅得什么样子……”

    众人都不自觉往慈宁宫方向看了一眼,自那一次上疏后李太后彻底还政于天子,甚至连六宫的事也不问了。

    谁能相信这都是一疏所至。

    相较之下皇贵妃哪里能和李太后比的。

    田义道:“那还怎么办事情都到这个份上,平日皇上,皇贵妃是如何待咱们,现在还不进去护着……护着皇贵妃!”

    陈矩喝道:“进去还记得马玉吗何况殿内还有陛下在。”

    听到马玉的名字,田义立即将迈出去的腿又收了回来,又觉得尴尬于是露出沉思的样子。

    其余太监们更是谁也不敢进去。

    张诚感叹道:“本朝文臣素来以刚直冒犯天颜为沽名钓誉的手段,林三元又是其中的翘楚。当时他不过是小小翰林都敢上疏,当今身为礼部尚书,国之重臣,在此事上怕是皇贵妃也讨不了好去。”

    而此刻乾清宫里,郑贵妃窃听之事,令林延潮十分恼怒。

    对于国本之事,他其实并不太在意是皇长子和皇三子哪位出任,但是郑贵妃突然从帷帐后冲出大声指责自己,这不是迫着他从内跳反吗

    既是弹劾,就是指着你的脸弹劾!

    但见林延潮额头上青筋一动,当即天子道道:“陛下,方才臣以为这是陛下家事,故而为避嫌而去,但如今皇贵妃咄咄逼人,强令臣不得不留在这里,还竟指责臣放肆,实令臣不得不说一句,究竟是谁在乾清宫里放肆!”

    林延潮之言顿时令郑贵妃的脸从红到紫,从紫到黑。

    但见她重重一拍御案喝道:“大胆,本宫是皇贵妃!你一介小臣竟敢顶撞本宫吗皇上臣妾……”

    郑贵妃向天子求助,天子却是肚子里大喜,林延潮这一打岔竟让郑贵妃忘了之前比作武三思的事。

    天子正要出声,但见林延潮直面道:“皇贵妃,臣乃礼部尚书,并非你所言的小臣。臣既是礼部尚书,当正天下之礼,维护纲常天道!皇贵妃,臣以礼部尚书的身份问你一句,皇贵妃可知错吗”

    郑贵妃冷笑道:“礼,礼,礼,你们大臣整日言必称礼,表面道貌岸然,肚子里却不知又什么坏水。依本宫所见,礼有碍于人情的当废即废!”

    林延潮肃然道:“臣与皇贵妃谈过错,皇贵妃与臣谈礼。”

    “臣敢问皇贵妃一句这是乾清宫,天子与大臣商谈大事,贵妃在帘后偷听,窃闻机密有错无错乾清宫这样的重地皇贵妃在此吵闹,是不是放肆”

    郑贵妃冷笑道:“本宫……本宫……你不配来问本宫,要治本宫也唯有皇上,轮不到你这小臣来来。”

    “太祖祖训,后宫窃闻朝廷机密,更不得干政!这乃是祖宗家法!只要违背祖宗家法,臣身为礼部尚书当为天下纠治,皇贵妃你要违背祖宗家法吗”林延潮声音拔高三度,“皇贵妃是不是要臣去礼部请当年太祖的圣谕。”

    郑贵妃见此吃了一惊,退后的三步。

    “陛下,臣恳请以太祖圣谕于皇贵妃治罪!”

    郑贵妃闻言脸色从黑转白,坐倒在椅上。

    &nb



1241.第1225章 密揭
    第1225章 密揭

    七月京城正是大热天。

    盛暑之时,热得令人心烦。

    老人们都说今年的京师夏天格外的不好过。

    一直到了八月末,临近九月时,暑气这才略消。
1...704705706707708...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