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这句话最早出自前出师表,乃诸葛亮所写。

    当年朝野上下批评张居正也有宫府一体这句话,意指他与冯保勾结。

    宫就是皇宫,府就是政府,天子引用宫府一体就是朕与内阁是一条心的。

    天子下旨斥责言官,还要把申时行拖下水。

    恐怕申时行也是觉得自己很无辜,他这几年虽屡屡遭言官批评,但是他也不敢将言官夺俸一年,这些人谁能惹得起,不怕被咬吗

    申时行当了这么多年宰相,临退休前看来天子还要让他发挥余热,背一回锅。

    这一次处罚言官,可谓粪坑丢炸弹,激起了公愤。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申时行。申用嘉的风头还未过去,但这边官场上风势已是更加不利于他。

    而这时候吏部尚书宋纁病重的消息传来。

    这一日退衙后,林延潮乘轻车赶到宋纁的住宅看望。

    在大门迎接林延潮的是宋纁的长子,对方一见林延潮即是垂泪道:“大宗伯,爹爹他不行了。”

    林延潮一听道:“快带本部堂去见太宰。”

    宋纁住的是吏部的官舍,外头看去还是阔气,但林延潮走到宋纁的卧房一看房内布置却是十分简单,就几样器什,没有什么奢侈之物。

    身为吏部尚书宋纁竟廉洁到这个地步,林延潮也是深表敬佩。

    病榻上宋纁正闭着眼睛,林延潮示意其子不必出言,自己默默无声的坐在宋纁榻旁。

    过了好一阵,宋纁方才睁开眼睛见床榻旁有人,试图睁开眼睛想看清是谁。

    一旁宋纁的长子垂泪道:“爹爹,大宗伯来见你了。”

    “大宗伯是沈大宗伯,还是于大宗伯”

    宋纁长子向林延潮露出歉色,然后解释道:“爹爹,是现任礼部尚书林大宗伯。”

    “哦。”宋纁闻言神志渐渐清醒,林延潮弯下腰问道:“太宰身子可好些了吗”

    “老夫是不成了,有劳大宗伯这时候还来看望。”

    “太宰不必说这样的话。非太宰栽培,哪里有在下今日。”

    林延潮边说话边打量,见宋纁说话间花白的胡子一颤一颤,脸上毫无血色,看来真是不成了。

    林延潮问候了几句,宋纁双目枯望着垂帘道:“老夫今日不行了,也幸亏宗海你到老夫身旁说几句话。”

    林延潮笑道:“太宰哪里的话,太宰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下官,下官一定尽力操办。”

    宋纁苦笑道:“老夫何来私事,但有几句肺腑之言。”

    “在下还请太宰吩咐。”

    宋纁道:“老夫去后,朝廷必然重议吏部尚书的人选,不知宗海心底以为谁可以接替老夫”

    林延潮闻言有些为难,然后道:“太宰以为当今户部尚书石司农如何”

    宋纁点点头道:“善,石司农是好,但是他为官太耿直了。”

    林延潮闻言心底一动,宋纁屡次举荐邹元标出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但奏章屡屡都被申时行驳回。

    故而宋纁不安其位,又兼病重,连上五疏请求致仕。将来石星接替他出任吏部尚书,以石星耿直的性子,确实很难做到八面玲珑。

    “那么太宰心底有什么人选”林延潮问道。

    宋纁抬了抬头,然后道:“宗海若非词臣,此位老夫非以为你不可。”

    听宋纁之言,林延潮心底一凛。正如礼部尚书是词臣的专属,吏部尚书就是非词臣的专属。

    当然也不是绝对,严嵩高拱都出任过吏部尚书,而后就成




1230.第1213章 支持与反对
    第1213章 支持与反对

    林延潮一语之下,众官员们都看向了赵用贤。

    林延潮任正堂来不到三个月,礼部大小事务井井有条。且还从兵部里收回了封贡,以及会同馆的管辖之权。

    部中上下官员对林延潮又是佩服,又是敬畏。

    至于赵用贤对此也是深有了解,他与邹元标,顾宪成二人一直有书信来往。

    邹元标赞林延潮有相才,认为将来至少会为清流发声,是一个可以争取的人。而顾宪成则认为林延潮功名利欲之心太重,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上二事疏,能死谏君王的林延潮了。

    赵用贤当然也有邹,顾二人这样的顾虑,他与林延潮接触数月以来,认为此人比较复杂,身上既有小人的一面,也有君子的一面,不过身为礼部右侍郎,他也不愿有些事上与林延潮闹得太僵,但又觉得有些事上要与他划清界限。

    赵用贤当即问道:“吏部尚书为大宰冢,列为六部尚书之首,手握铨政,主管天下官员的升迁,下官以为朝廷廷推官员,应当以公允不公允,堪任不堪任为先,何来有利不有利为先。”

    听了赵用贤的话,众官员都是暗暗摇头。

    林延潮闻言指着房内摆一盆花道:“赵宗伯,你看此花,这四时变化依据天道,但决定花开花谢除了天道之外仍另有规矩,诸位以为此话对不对。“

    众官员都是点头。

    黄凤翔笑着道:”大家都是一个部里的同寅,既然关起门来说话,方才正堂这么说也就是不把大家当外人看待。”

    下面的官员都是纷纷此起彼伏地点头,表示恭敬从命。

    赵用贤当然林延潮话里的意思了,他道:“下官受教了,那么依赵某之见,当今刑部尚书陆司寇,户部尚书石司农都有贤名在外,皆可称堪任人选,若是吏部尚书出自他们二人,赵某以为可称堪任。”

    林延潮闻言点了点头。

    散去后,赵用贤与精膳司郎中陈泰来一并踱步回衙。

    陈泰来道:“右宗伯,可知正堂心中意许是何人”

    赵用贤道:“看来也不外乎石东明,陆平湖之一。”

    陈泰来道:“方才右宗伯所言论贤名,石东明,陆平湖都不相伯仲,但贤名之后,众人都多畏石东明,而心许陆平湖。”

    赵用贤道:“石东明刚正不阿,从来不搞结党营私的一套,当然众官员敬而远之。但他若为吏部尚书,我倒是以为更公允一些。”

    陈泰来道:“右宗伯所言极是,但石东明敢于任事,若由他来主持铨政,并非他之所长。反而是陆平湖既有清名,又……”

    赵用贤闻言站定脚步道:“果真如正堂所言,天道之下自有人情变化,你与陆平湖分属同乡,替他说话也是理所当然。”

    二人闻言都是大笑。

    次日阙左门九卿廷议。

    此次廷议乃东事。

    “朝鲜来报,言倭国下国书,欲于明年春大举进兵侵朝。”

    “兵部差委锦衣卫刺探倭**情,另兵部职方司也通过海商探查倭**情,据海商的消息,倭主平秀吉已经于正月对倭国下征召令,也是预计于明年春出兵。”

    因为兵部尚书王一鄂,兵部左侍郎许守谦正在养病,所以列席九卿廷议的乃兵部右侍郎王基,以及职方司郎中申用懋代表兵部向九卿陈述。

    至于吏部尚书宋纁也是因病缺席,所以九卿只到了七位。

    听到倭国入侵的消息,列席大员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说什么。

    右侍郎王基疾言道:“倭国已从今年正月开始动员,到明年开春出兵历时一年。若真是如此,出兵之声势不小啊。”

    列席大员继续沉默。

    左都御史李世达道:“如此我说一句话,倒不是李某以为兵部在危言耸听,只是倭国距大明有数千里之遥,消息一往一返耗时许久。”

    “而且海商往返于倭明之间,其言究竟有几分可信这刺探倭情之事,还是应该以锦衣卫密谍的消息为准。”

    “最后说一句就是朝鲜态度尚且暧昧不明,是否有勾结倭国一并来犯意图也是不清楚,我等不可轻信朝鲜的一面之词,也是应该仔细探访。”

    见终于有人说话,众人都是送了一口气。

    林延潮听了李世达的话后,则是端来茶盅,将茶盖掠了掠茶叶,口中轻吹后呷了一口,喉咙微动后脸上露出了赞许之色。

    在外人看来林延潮竟将这宫里这不值几钱银子的冲泡茶,品出了许多滋味来。

    其余官员们闻言也是有样学样,自顾喝茶,反正就是不轻易发表意见。

    首辅申时行看了下面官员一眼,自己也是端起茶来。

    次辅许国见众官员如此态度有些不满,只见他出声道:“都宪的意思,就是我等应当继续静观其变了。”

    李世达道:“次辅,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现在消息太少,在这时候以静制动,不可自乱阵脚方是我上邦大国的应对之策。”

    户部尚书石星道:“我赞同都宪之见,去年岁末的廷议后,朝廷已是在津莱,辽东加强了守备,并令沿海各省严加戒备。以石某之见,应该先平定火落赤部,平定了西北之后,朝廷再腾出手来应对东事。”

    到了这一刻,才不少官员出声赞同李世达,石星。

    林延潮闻言唇角动了动,但是却没有说话。当初在廷议上他的建议被王一鄂,石星,陆光祖联着手驳回,今日没有把握,他可不会再自取其辱。

    石星看了林延潮一眼,最后还是坐



1229.第1213章 参天大树我自为之
    第1213章 参天大树我自为之

    从内阁回到衙门火房的后,林延潮当即吩咐门曹不许让任何人入内。

    陈济川给林延潮端来茶水,林延潮轻呷了一口随即放下,此刻他全无之前在廷议上闲品的心境了。

    林延潮放下茶盅,到了书案上挥毫落纸写了几个字,然后又坐在椅上沉思。

    “老爷,今日廷议上是否有不顺心之事”陈济川问道。

    林延潮道:“确有。你这说这许新安还未成为首辅,但已是摆起了首辅的威风,竟几乎把我当成属吏来使唤。”

    陈济川想了想道:“多半是许新安觉得老爷这一次起复他有出的一份力在其中,故而也不把老爷当作外人吧。”

    林延潮道:“我本来也有此意,这一次我出面联合部内的官员,就是打算将来在廷议上一起推荐石东明,也算对许新安有个交待。那知今日廷议上这石东明居然再次反对海运济朝之策,然而支持我海运之策的却是与石东明并谋大宰冢之位的陆平湖。”

    林延潮伸指叩桌,当初自己与许国达成协议后,可谓是一心一意。尽管林延潮记得似乎历史上许国没有担任首辅,但若是他能如申时行一样器重自己,自己未必不能帮衬他。

    当初自己能帮张居正早几个月下野,让张四维提前担任了几个月宰相,又何况许国。

    但是许国显然是没有将自己放在心上啊。

    这一次他强行让自己支持石星,又兼事后一副理所当然你要听我的样子,实在令林延潮觉得跟随许国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这与申时行不同,二人是座主门生的关系,即便将来申时行下野了,林延潮仍要恭恭敬敬称他恩师。所以林延潮现在即便身为大宗伯,在申时行面前以下僚自居也属官场上正常的事。

    但是许国呢现为次辅已然如此了,将来成为首辅,自己还不得事事听之,就如同属吏一样。

    换句话说,这不是给自己找爹吗

    林延潮想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重新从桌上端起茶来,立在火房中央望向窗外,但见轩窗豁亮,窗外院中有数株高大古树荫蔽。

    见窗前这已逾百岁之龄的苍松,依靠自己不依不靠挺拔而立,林延潮不由心道,树犹如此,又何况人呢

    林延潮将茶一饮而尽后已有决定道:“参天大树我自为之,又何必求他人荫蔽。”

    陈济川听到这里,知道林延潮已有决意,身子微躬。

    林延潮从衙门回府后,闻知于玉立,钟羽正二人前来拜访。

    钟羽正现任户科都给事中,于玉立刚刚又调回了刑部任湖广清吏司郎中。

    二人现在身份地位早非当初的吴下阿蒙,放在京官之中也算是一号人物。

    林延潮让二人在客厅候着,自己更衣后行至客厅。二人一见林延潮即起身参见,都是格外恭敬。

    其实二人年纪与林延潮差不多,钟羽正还是林延潮的同年,但二人都知今时今日地位是何人所赐,故而对林延潮都是从心底的感激。

    二人坐下后,钟羽正先向林延潮禀告两淮盐政的事,原来是两淮巡盐御史李汝华,现在正一头烂额,原来之前朝廷传出停止纲运法的消息,遭到了两淮盐商的集体抵制。

    结果今年的盐税还没有着落,去年已经是大规模拖延。

    李汝华连连写信给求自己京中的同僚帮忙,奈何石星态度十分坚决,甚至放出风声,若两淮盐税收不上来,他就要办了李汝华。

    幸亏今年钟羽正从工科都给事中调任户科都给事中后,在林延潮授意下在两淮盐税的事上处处卡着石星。

    否则没有钟羽正的反对,纲运法在石星的主持下,早就废除了。

    林延潮听了钟羽正禀告后道:“叔濂在两淮盐税的事上,但凡户部有所请都要封驳回去,但其余的事则是可以给石司农几分面子,不必与他争执。”

    钟羽正道:“是,下官原先怎么办,现在仍是怎么办就是。”

    林延潮满意的点点头。

    这时候于玉立道:“几位内阁宰辅对石司农的风评都很高,听说这一次宋太宰病中,朝廷风传马上要会推吏部尚书,这石司农的把握不小啊。”

    钟羽正道:“吏部尚书乃朝廷唯一可与首辅大学士平起平坐的大员,之前因严分宜,高新郑,张江陵等强势宰相在阁之故,故而吏部尚书之地位这才大不如前。但眼下元辅屡次上疏请致仕,阁务虽由许次辅主持,但名不正言不顺,故而内阁宰相新旧不济之时,新任的吏部尚书或许可不看内阁脸色行事。”
1...696697698699700...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