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于玉立道:“但是现在朝野上下石司农呼声不小,唯一可与他抗衡的恐怕也唯有本部的大司寇了,不知大宗伯心底以为谁更合适”

    就在一个时辰前,林延潮心底的人选还是石星,但现在他已是下定决心。

    林延潮道:“我正要与你们说此事,元辅乃是林某的恩师,他在朝一日,林某大小之事上都以恩师马首是瞻。现在元辅就要退了,他也并没有与我交待吏部尚书堪任的人选,倒是许次辅授意我推荐石司农。”

    “但是石司农屡次三番在廷议上与我意见相左,我是否要推举他呢唯许次辅之命是从呢”

    于玉立,钟羽正二人对视一眼。

    钟羽正起身道:“大宗伯,你乃我们这一科里会元,状元,也是我等中官位最高。众同年无不以大宗伯马首是瞻。”

    于玉立也是




1230.第1214章 内阁轻重
    第1214章 内阁轻重

    廷推之日。

    能够列席廷推的都不可能是卑官,而是朝廷五品以上的京官。

    其中以刑部,户部最多,有二三十人之多。

    其余各部都不到十人。

    然后内阁数人,翰林院,詹事府数人,通政司数人。

    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尚宝司,鸿胪寺等各二到五人不等。

    钦天监,太医院也有一名官员参加廷推。

    最后就是顺天府的官员。

    因此有资格列席的京官足足有一两百号人,抛开缺额的,病得实在下不了床的,今日廷推吏部尚书时,一共到了有百余名官员之多。

    众官员抵达后,有的回朝房里歇息,有的在广场上谈笑。

    这时日头正照着午门广场上,众官员们面上云淡风轻的谈笑,但私下都用余光打量着经过广场的每一名官员。

    但见这时端门金水桥上走来一行官员,午门前的官员立即上前相迎。

    这一行官员不是别人,正是林延潮率礼部官员抵达。

    林延潮头戴乌纱,身着锦鸡补子绯色袍服走过金水桥。趁着初升的阳光而来,林延潮身上既有高官大员的贵重之气,也有一等朝气蓬勃的英气。

    见了林延潮,桥下的官员都不敢仰视。

    而黄凤翔,赵用贤等礼部官员跟在林延潮身后来到了广场。

    “见过大宗伯!”

    “拜见大宗伯!”

    林延潮还礼后,笑着对左右道:“看来各部之中,又是我们来的最早。”

    官员的级别越高,就越喜欢迟到,如此重要的廷推,迟到个一个半个时辰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身为大员,你不来廷推还真推不了。

    至于小臣若迟到了,谁还等你,回头还要被御史弹劾。

    林延潮这话是以开玩笑的语气道出,在场官员哪敢接话,只是在旁陪笑。

    林延潮与礼部官员先至朝房休息。

    礼部于午门朝房有两个,一个是部堂使用的,另一个是四司使用的。

    这也是六部才有的待遇,当年林延潮在翰林院时,也是上下一起挤一个朝房。

    礼部的部堂朝房在东侧上首第二间,四司朝房在西侧末间。

    众人到东侧朝房入座后坐下稍稍歇息。

    林延潮指着窗外道:“听说近来四司朝房一向屡为刑部,户部的朝官侵占,令本部司里官员无处可坐。从今日起我们以修葺的名义将四司朝房锁起,然后换了钥匙让值堂好生保管,这借易逐难,此后朝房再也不许给其他衙门的官员借住。”

    下面官员一并称是。

    说到这里值堂的吏员即给他们端上来茶来,这时陈济川入内在林延潮耳旁说了几句话。

    林延潮闻言点点头示意陈济川退下,然后对左右的黄凤翔,赵用贤道:“元辅言身子不适,不参与今日的会推了。”

    听了这话,大家并没有出乎意料。

    在廷推前一日,言官上疏弹劾申时行。外人看来此举是看你马上要致仕了,有人赶紧来刷一把声望。

    但熟悉内情的人知道,为何早不弹劾,晚不弹劾,非要挑在会推前的一日呢

    想明白后,就知道申时行为什么不来了。

    首辅不到场,那么官员会揣摩吏部尚书的意思,但会推吏部尚书,官员们又去揣摩谁的意思

    所以答案就是没有人,谁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主导这一次的会推。

    今日的吏部尚书会推,注定将会是一场龙争虎斗。

    林延潮一面喝着茶,一面透过窗户格子看向窗外。少顷,工部尚书舒应龙与工部的官员到了。舒弘志很是热情地与广场上的官员们寒暄。

    黄凤翔低声道:“听闻舒司空也有意逐鹿大冢宰之位。”

    听黄凤翔这么说,林延潮,赵用贤不约而同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赵用贤道:“就凭他”

    黄凤翔笑道:“舒司空当然另有打算,陆,石之一晋吏部尚书后,他想填补留下的缺位。这一次出面也是先试试水。”

    “原来如此。”

    几人又喝了一会茶,参加廷推的官员陆陆续续也到差不多了,这时户部尚书石星方姗姗来迟。

    石星一到广场半数的官员都是拥了上去,以往不苟言笑的石星今日也显得平易近人。

    说了几句后,石星径直来到礼部的朝房。

    石星上前数步,林延潮也迎上前来。

    石星托住林延潮的手道:“原来大宗伯早就在此了!”

    林延潮道:“会推乃朝廷伦才之典,林某不敢怠慢,故早到一步。”

    石星闻言笑着道:“原来如此,之前海运济辽的事,石某想过若是朝廷经费宽裕,倒是不妨在江浙打造些海船来,此事石某后来与许次辅商议过,大家一致商定大宗伯再想想办法。”

    早干什么去了嗯

    林延潮心底冷笑,面上却又惊又喜地道:“若真是如此,实在太好了。林某先谢过大司农了。”

    石星点了点头,又与赵用贤,黄凤翔说了几句场面话,这才走出礼部朝房。

    林延潮目送石星笑容满面,赵用贤却连看了林延潮数眼。

    石星走后,刑部陆光祖率着刑部一干官员抵达了。这一次官员们又是拥了上去,似比之前迎石星的人还多。

    林延潮看去石星的脸色有几分不好看。

    今日陆光祖也不再如往日般矜持自重,而是满脸春风与官员们寒暄,至于林延潮与陆光祖之间,自己既没有上去的意思,对方也没有过来的想法,彼此遥遥行礼即是打过招呼。

    会推在阙左门进行。

    近百名官员将阙左门外的广场站得是满满当当的



1231.第1215章 高皇帝祖训
    第1215章 高皇帝祖训

    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之下。

    林延潮与许国站在阙左门前长聊,许国虽是掏心掏肺说了一阵的话,但林延潮听来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

    林延潮也是面上敷衍着,一直到了会推已经开始,二人这才默契地不再说话。

    林延潮之前有盘算过,石星与陆光祖谁胜算更大。

    石星曾屡次因言获罪,隆庆二年时被廷杖,导致其夫人误听传言以为石星被杖死结果殉死而亡。事后吏部给石星一个评语,那就是憨愚。

    石星为官敢于任事,不耍弄心计,不玩弄手段,以直节声闻天下,所以为朝野上下清流支持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因为他的性格也是得罪了不少人,石星为官又从不拉帮结派,所以一般而言,吏部尚书轮不到他出任。

    可是有了许国,王锡爵支持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许国担任过两届会试的主副考官,在朝中有不少门生故吏,有他支持,石星才有了胜算。

    但陆光祖就不一样,他沉浮官场几十年,任过吏部验封郎中,考功郎中,又为当时吏部尚书严讷器重,陆光祖在吏部时推举了不少官员。

    张居正病逝后,陆光祖又陆续出任要职,任过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广汲人脉的官职。

    更何况陆光祖是浙人,朱赓,沈一贯二人下野后,朝堂上人数最多的浙籍官员无不以他为首。

    因此就实力而言,陆光祖比林延潮更有资格为参天大树。

    许国担心陆光祖上位后难制,故而才极力推举石星为吏部尚书。

    据林延潮猜测,就现在而论二人的票数差不多,但也不是票数多就一定能上。

    最多正陪二推上的选择,还要看天子的决断。

    但以林延潮对天子的了解,他肯定是不会支持许国推举的人选。但是许国不是不知道,可是许国极力经营如此,也就是为了搏一搏,万一有这可能呢

    当然林延潮即便之前知道陆光祖胜算更大,之前也没有打算支持对方。官场上不能纯讲利益,也要讲人情。许国与自己有旧,要不是石星摆了自己一道,自己何必改换阵营。

    这时候吏部右侍郎王用汲由官位从高到低唱名,念到名字的官员依次上前在公案的堪任侧题画。

    许国,王锡爵,王家屏依次题画,等户部尚书石星题画之后,然后就轮到身为礼部尚书的林延潮。

    这一刻无数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初夏的灿日正照在林延潮身上,将他的二品绯袍镀上了金光。台阶下青年的官员看着林延潮此刻是满脸羡慕。

    而林延潮没想那么多,只是从容举步迈上台阶,走到公案前。

    左侍郎赵志皋,右侍郎王用汲各自向林延潮行礼。

    吏部侍郎虽为三品,但官场上向来以尚书之礼相尊。所以林延潮也是以相等之礼还之。

    然后文选司郎中刘元霖亲自奉笔给林延潮。刘元霖是万历八年进士,这官员的履历表,堪任官的人选,都是他与尚书,侍郎商定的。

    所以别看文选司郎中只有五品,哪怕你贵为侍郎,在他面前也要恭恭敬敬的。

    林延潮对刘元霖笑道:“有劳年兄了。”

    刘元霖立即道“不敢当。”

    说完林延潮持笔看向堪任薄。

    但见帖上排在第一位的石星下面,已是落了四个正字,不用说在他前面的四位大佬包括石星都将票投给了自己。更可以说明内阁除开申时行外,已是达成了一致全面支持石星。

    林延潮笑了笑,在众人的目光中毫不犹豫地在陆光祖的名字下面写了第一个‘正’字,然后在石星名字下写了一个‘陪’字。

    写完之后,林延潮抬起头。

    在场三人都是久经风浪了,丝毫看不出异样来。

    林延潮将笔搁在一旁,负手走下了台阶。

    紧跟着林延潮迈上台阶的自是刑部尚书陆光祖,二人交错而过。

    林延潮回到自己位子,面色波澜不惊,若不出意外的话,二人的票数已是变成四比二。

    下面的官员依次上前于堪任贴上题画,从尚书,侍郎一直至各部郎中,员外郎,这廷推吏部尚书就是如此,哪怕你是一品大员,但也只能在堪任薄上写一个正字。

    相对而言即便你是一个不起眼的从五品员外郎,但只要能在堪任薄上写一个‘正’字,也足可自豪了。

    即便是尊为吏部尚书,但也是我等小官选出来。

    为什么京官比外官高一等原因也是在此。

    因此有了廷推制度,所以官员们最讨厌的就是天子不用正推,改用陪推,此举无疑是犯众怒的。以陪推被钦点的官员一般也不敢就职,以免得罪人。

    当然廷推此举经常有官员在其中暗箱操作,也是伤害了皇帝的权力。

    崇祯就很讨厌正陪推,故而他对于推举上来的官员采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

    清朝皇帝也曾在御批里说‘简拔出自廷推,实为明代弊政’,‘用人乃驭下大权,太阿岂可旁落’。

    列位官员题画完毕,吏部的官员当即统计票数。

    最后公案前由吏部官员唱票。

    “户部尚书石星正字三十二,陪字五十。”

    “刑部尚书陆光祖正字三十九,陪字三十三。”

    “工部尚书舒应龙正字七……”

    ……

    尘埃落定,吏部官员将以廷推的结果上报天子圣裁。

    此刻次辅许国的脸色变换一二,扫了陆光祖一眼,随即拂袖远去。

    &n



1232.第1216章 就此干休
    第1216章 就此干休

    吏部尚书廷推之后,天子依从正推所举,用陆光祖为吏部尚书。

    至于刑部尚书则是推举,前兵部尚书三朝元老赵锦。

    陆光祖加为吏部尚书后,按照惯例上疏推辞以表才疏德薄,不能胜任。因为是惯例,所以天子也依照惯例不允。

    不过陆光祖上疏推辞,却是有人‘当真’了。
1...697698699700701...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