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听到这些人的话,坐在龙椅上面的弘治皇帝面无表情,下面的刘晋深深的皱起了眉头,这些人还真是为了一己私利,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
朝廷之上,嫣然一下子又掀起了一股反对新政,反对税务改革,反对吏治改革和考核之风,弹劾、攻击的官员也是有王守仁开始,慢慢的有人弹劾刘晋。
至于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此时则是急的满头大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自己的儿子王守仁被人如果弹劾、攻讦,这即便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但也要影响以后在天子心中的形象了,想要再升迁可就难了。
“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早就跟他说过,这去了江南,千万不要将江南的士林得罪的太死,我们好歹也是浙江人了,他偏偏不听,这下好了吧,造人群起而攻之,以后仕途堪忧了!”
王华忍不住唉声叹气,自己的儿子升官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但太过优秀了,现在也是惹上麻烦了。
“诸位爱卿,大家如何看待此事?”
等到没有人再站出来了,弘治皇帝这才缓缓的开口。
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了,弘治皇帝早就喜怒不形于色,对于这种弹劾的场面也是看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早朝其实根本就没有办法真正谈论什么重要的国家大事,很多时候都是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了这些御史言官主流的主场。
真正谈大事,还是要在尚书房的小会议室里面,正所谓人多的会议不重要的,重要的会议人不多。
“陛下,臣有话要说~”
刘晋自然是要第一个站出来。
这些人抨击王守仁,又抨击自己,还抨击税务制度和考核制度,这是妥妥的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自己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刘晋说下去。
“陛下,王守仁总督江南税务期间,兢兢业业,上思忠君报国,下思江南的黎民百姓,南直隶原先一年上交的税收还不到一千万两银子,但是经过王守仁这些年的努力,南直隶一年上缴的税银已经将近一亿两,每年在有大幅的增长。”
刘晋拿出数量来说话。
“陛下,这是他在南直隶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肆意搜刮民财,这些可都是南直隶百姓的血肉啊。”
听到刘晋的话,高元龙立即站出来显得极其愤怒的说道。
“你所谓的百姓,指的是那些士绅、商人、大家族吧?而不是指那些江南地区的贫苦老百姓吧,税务衙门可不负责地方粮食的征收,也从不会对老百姓征税。”
“而你口中的这些百姓,一个个富的流油,富可敌国,却是一份税银都不愿意缴纳,还故意武力抗税,甚至于发动自己的族人、地痞流氓等等冲击衙门,然后到了你的嘴里面就是说激起了民怨,以至于冲击税务衙门。”
“请问,这些地痞流氓算民吗?”
“这些士绅、商人他们难道就不该交税吗?”
“难道还是说这税就要从那些贫苦的老百姓身上来收?”
刘晋对着高元龙怒目而视,一声声反问声让高元龙一下子就脸色大变。
江南地区冲击税务衙门的事情,他们当然是再清楚不过了,都是当地的士绅、商人、大家族等等安排自己的族人、安排地痞流氓之类的去做的,可没有老百姓会不怕死的去冲击税务衙门。
现在被刘晋一下子说了出来,当场就心虚了,他们弹劾攻击王守仁以及税务政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税务衙门强行征税激起了民变了,导致了民众冲击税务衙门。
大明镇海王 第1421章,扣帽子谁不会啊
“陛下,臣有事启奏~”
刘晋的话刚落下,英国公张懋就站了出来。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
“陛下,臣负责五军都督府,替陛下掌管天下军户,江南历来都是我大明重地,故而也有驻军。”
“关于南直隶出现所谓的民怨以至于冲击税务衙门之事,臣也是从各地驻军这里知道一二。”
“这些所谓的民怨,其实都是南直隶各地以暴力抗税的商人、士绅纠集地方宗族势力以及地痞流氓冲击税务衙门,殴打朝廷命官、税务捕快、差役,目无王法,公然无视朝廷律法,冲击朝廷衙门。”
“但是南直隶地方官府和这些不法之徒沆瀣一气,不仅仅不予以惩治,甚至于还暗中给予支持,税务衙门这边前脚抓人,他们就后脚以各种理由放人。”
“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民怨!而是南直隶当地的富户、商人、士绅等以武力抗拒朝廷征税,藐视朝廷法令,肆意冲击朝廷衙门,目无王法,胆大包天,上无君王,下不顾南直隶老百姓的死活。”
张懋年纪一大把,但是声音非常的洪亮,清晰的传递到了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话让高元龙、钱启等人一下子脸色大变。
张懋给江南这边这些抗税的富户、商人、士绅直接就扣上了一顶足以满门抄斩的大帽子,藐视朝廷法令、冲击朝廷衙门,目无王法,这随便一项下来也足以满门抄斩了吧。
关键是张懋所说的都是事实。
所谓的激起民怨,以至于冲击税务衙门的事情,他们再清楚不过了,都是自己背后的家族在南直隶这边搞出来的,目的就是不交税。
如果这事情闹到让弘治皇帝派人去彻查的话,到时候别说他们死无葬身之地了,连他们背后的家族都要受到牵连,最便宜也是流放凛冬城或者是黄金洲了。
“陛下,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高元龙立即站出来,指着张懋,极其愤怒的说道:“税务衙门横征暴敛,强行征税,破人家门,强行扣人财物,以至江南之地,民怨四起,导致百姓冲击税务衙门。”
“根本就不是他所说的这样,是什么士绅组织地痞流氓冲击税务衙门的,士绅可是我大明这个根基,都是耕读传家之人,岂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是啊,陛下,这是污蔑~”
钱启也是赶紧站出来说道:“以前江南乃是我大明最富庶之地,从无民怨,也无民众冲击衙门一说。”
“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情,完全是因为税务衙门横征暴敛,强行收税,这才激起了民怨,一切之根源在于税务衙门,在于新的税务制度。”
“臣以为,理应取消税务衙门,取缔现在的税务制度,实行轻徭薄赋之策,如此,天下百姓皆可受益,民怨必消。”
钱启在下面将的头头是道,一本正经。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坐在龙椅上面的弘治皇帝听到他说要取消现在的税务制度时眼神之中闪过杀意。
弘治皇帝可是苦日子过来的人,以前勒紧了裤腰带好不容易攒下百万两银子的内帑,却是被朝中的大臣们盯的死死的。
自己想要做点什么事情,一句没钱就给怼了回来,要不然就是盯着自己的内帑,让自己从内帑之中出银子。
这取消税务制度,再回到从前?
回到那个连宫殿都舍不得修葺,回到那个天天想做点事情都被怼说没钱,而江南之地的士绅、富商却富的流油,可以在秦淮河畔一掷千金的年代?
弘治皇帝可是绝对不会允许在回到以前的那种日子,那是皇帝过的日子吗?
“陛下,理应取消现有的税务制度,取缔税务衙门,实行轻徭薄赋之策,这是古来圣贤之君都在实行的政策。”
钱启的话落下,很快,支持高元龙、钱启的官员就纷纷站出来,向弘治皇帝请求取消现在的税务政策,要再回到以前去。
“陛下,朝廷的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是因为朝廷实行了新的税务制度,成立税务衙门,故而朝廷才能够从各地征收上税收来。”
“朝廷有了钱,才可以实行有利国家的大政,实行移民,巩固了边疆,又缓解了我大明本土的人地矛盾。”
“大量的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堤坝和水库,便捷了我大明各地的往来和交流,同时促进了我大明的发展,更是让我大明南北各地的抗灾能力大大提高,已经连续有三年的时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水患和旱灾了。”
“这朝廷收上来的税收,它全部都是用到了真正有利于国家的大事之上,是真正有利于我大明百姓之上。”
“陛下从未从国库之中用过一文钱,朝廷也未尝浪费一文钱。”
“这些年来,我大明蒸蒸日上,海清河宴,国富民强,这些都是因为朝廷有了钱才能够做一些真正有意义国家的大事。”
“在未进行税务改革之前,我大明国库空虚,陛下和朝中诸公,纵然是看着国家内忧外患也是毫无办法。”
“当时,外有北方草原的鞑靼年年南下扣关、劫掠我大明,东南沿海有倭寇横行,扰我海疆、欺我大明;辽东之地,女真鞑子又年年劫掠我辽东边民,西南土司,反复无常,杀我官民。”
“内部,我大明各地人地矛盾激烈,有钱的富户、士绅,良田万亩却不缴纳一文钱的税收,无地的穷苦之人一年到尾辛辛苦苦耕种,却是连饭都吃不饱,以至于有个天灾人祸,立即就饿殍满地、尸横遍野、烽火连天。”
“再看看现在,我大明国富民强,连年开疆拓土,我大明如今之国土是以前的几十倍,辽东、西域、河中、南云、南云、黄金洲、澳洲等等皆是肥沃之地,有良田沃野无数,极大的缓解了我大明的人地矛盾。”
“四海之内,我大明之藩属国、藩国、殖民地不知道有多少,万国来朝,共尊天子,我大明之民,同行四海、天下,无人敢惹。”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我大明国库有足够的税收,能够支撑起陛下的雄才大略,支撑起朝中诸公的益国良策,支撑起我大明勇将的开疆拓土。”
“现在,这些人竟然为了一己之私,竟然攻讦朝廷税务之策,这是要毁我大明强盛之根基,是要致我大明万万黎民于水深火热、群狼环食之地。”
“臣请陛下将这些人统统打入天牢,他们狼子野心,亡我大明之心不死,见不得我大明强大,见不得我大明国富民强。”
“真正忠于陛下,忠于大明之臣民,理应上忠心于陛下,为陛下排忧解难,下效于天下百姓,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士绅、富户、商人都是有钱人,手握万贯家财,按章纳税、依法纳税,这本就是应该,因为这就是忠心天下,忠于大明,为天下解难,为国家尽忠的一种表现。”
“最底层的百姓尚且知道缴纳粮食,种地交粮的道理,将自己一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缴纳给国库,支持我大明之繁荣昌盛!”
“南直隶这些富户、士绅、商人,一个个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却是不死忠心报国,却在这里肆意的攻击、诋毁朝廷富国强民之根基,其心可诛!”
“是啊,陛下~”
“朝廷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都是为了我大明之繁荣昌盛,为了能够让朝廷做一些真正有利于国家的大政方针。”
“这些人不仅仅武力抗税,甚至于还在朝堂之上公然诋毁我大明强盛的根基,这绝对是想要毁我大明,坏我大明繁荣昌盛。”
“臣请陛下彻查此事,将这些祸国殃民之贼统统抓起来!”
支持刘晋的官员也是纷纷站立出来,一个个看着高元龙、钱启等人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死大敌一般。
同时也是给他们扣上了极其沉重的帽子。
破坏大明繁荣昌盛的根基,是国贼,是大明的敌人,是见不得我大明好的人,是不忠于陛下,不忠于大明的叛徒。
这些帽子比起前面扣下来的帽子还要更重。
张懋只是说他们无视朝廷法令、冲击象征朝廷的官府衙门,现在给他们扣上的帽子却是不忠于大明,不忠于天子,要破坏大明强盛的根基,是见不得大明强大的敌人、叛徒。
这简直就是比要他们的命还要更加的可怕。
一旦这个帽子被坐实了,他们以及背后的家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漂亮~”
刘晋仔细的听着,心里面也是忍不住大声的叫好。
将交税和忠于天子、忠于大明捆绑在一起,又将税收和大明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你不交税就是不忠于天子、不忠于大明,你就是看不得大明繁荣昌盛,是叛徒、是敌人。
这对待叛徒和敌人,自然是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更何况还是大明的叛徒、大明的敌人,那就更应该要以最严厉的手段去对付了。
大明镇海王 第1422章,该站队了
“陛下,他们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啊~”
“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岂敢不忠于陛下,不忠于大明!”
“是啊,陛下,臣等忠心苍天可见!”
被扣上天大的帽子,高元龙、钱启等人顿时就纷纷跪倒在地,不断的向弘治皇帝表面自己的忠心。
这个帽子,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是不敢接的,一旦接下了这个帽子,那就真的完蛋了。
“忠言逆耳,自古圣贤之君皆是轻徭薄赋,以忠孝治天下,而亡国之君,多是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又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所至。”
“我大明国土已经足够庞大,根本就不需要再养着百万大军,四方皆是蛮夷之地,远不如我大明富庶,我大明可不能穷兵黩武啊。”
“自古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现今我大明又是大规模的修公路,又是修铁路,动辄花费都是上亿两白银,这些可都是百姓之血汗,长此以往,我大明百姓必将困顿不堪,据时必定烽烟四起。”
“朝廷之税,够用就好,根本就没有必要如此横征暴敛,成立税务衙门,圈养税务捕快来强行收税。”
“臣请陛下取消税务衙门,实行轻徭薄赋之策,于民休养!”
一边向弘治皇帝表面忠心,一边又在哪里不断抨击超级的税收政策,连带着连大明开疆拓土说成是穷兵黩武,大搞基建说成是大兴土木。
核心还是围绕着税收来,要弘治皇帝取消税务衙门,取消现在的税务制度。
“陛下,他们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我大明现在修建公路和铁路,全部都是通过雇佣的方式来修建,无论是修公路还是修铁路,参与修建的工人,每月至少都能够获得五两银子一个月,五两银子,足以轻松的养活八口之家。”
“因此,我大明现在有上百万工人专门依靠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堤坝、桥梁等等为职业,收入颇丰。”
“根本就不是古时兴土木一般直接用徭役的形式去征调民力,我大明自弘治十三年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没有再让民众服徭役,而是都采用雇佣的方式来兴建基础设施。”
“其次,我大明大规模的兴建基础设施,这是利国利民之策,道路修通,往来便捷,河堤修筑、河道疏通则是提高了抗洪能力,又便捷了水路往来。”
“港口的修建,便捷了海外往来和贸易,南洋大米、辽东的白面运到京城,价格依然非常的便宜。”
“京津之地,工厂、作坊、商行众多,有百万民工通过四通八达的道路前来务工,货运往来便捷。”
“铁路日行千里,运载量极大,从江南之地运粮到京津地区,只需两日即可。”
“朝廷整顿军务,强国强民,开疆拓土,南洋、辽东、草原、西域、河中、南云、澳洲、黄金洲等肥沃广袤之地,皆成我华夏之摇篮,可是在他们的眼中却是穷兵黩武,竟然还要裁撤军队,这岂不是自废武功,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大明之广袤疆土岂不是又要便宜了四方豺狼虎豹?”
“陛下,这些人是真正的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是我大明之敌人和叛徒,妄图毁我大明之根基,灭亡我大明。”
听到高元龙、钱启等人的话,刘晋一方的官员顿时就怒了,再次指着他们的鼻子说道,显得极其的愤怒。
这些人简直就是要将大明往死里去整啊。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庞大国土,所依靠的就是有一支强大的百万精锐大军,没有这百万大军,大明怎么可能横扫四方?
你靠嘴巴能够打的了北方的鞑靼还是说能够剿灭东南沿海的倭寇,又或者说是能够扫荡西域、河中,能够从奥斯曼帝国的手中夺取南云省?
这些可都是建立在拥有一直强大军队的基础上,才能够夺取南洋,才能够威压四方蛮夷。
可是到了他们的嘴里面就觉得现在大明的国土已经足够多了,所以没有必要养那么多军队,应该裁撤部分军队,减少开支,这样就可以不用征那么多税。
接着又将大搞基建说成是大兴土木。
这大兴土木都是用徭役的形式征调民力,故而自古以来,百姓都非常害怕服徭役,因为不仅仅没有钱,还要自己带粮食、带工具什么的。
但是大明现在的基建是完全不一样的,朝廷负责出钱或者是筹集资金,雇佣专门的建筑商行来做这些事情,招募的工人不仅仅要给工资,而且还要管伙食,甚至于因为建筑行业都是体力活,这公子待遇要比在工厂之中的要高不少。
他们这些人将搞基建和大兴土木扯在一起,混淆是非,同时又完全看不到基建的作用,端起碗吃饭,放下碗又要来骂娘。
要知道即便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虽然劳民伤财,但是大运河至今都还在惠及南北,惠及沿岸的百姓,依然是重要的漕运要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说的就是大运河,看到了大运河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现在大明朝进行的大基建,作用比起大运河来只多不少,关键都是真金白银砸下去去搞的,根本就是用徭役来征调民力修建的。
他们混淆是非,胡乱抨击,岂能不让人愤怒!
即便是朝中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大臣都觉得这些人是在胡说八道,忍不住直摇头。
弘治皇帝一直面无表情,冷眼看着下方金銮殿之中的争论,同时也是看看站在最前面的内阁三阁老和六部尚书、侍郎等重臣。
刘健此时正皱着眉头,李东阳沉默不语,谢迁面无表情,至于户部尚书佀钟则是面露愤怒之色。
“刘健,此事,你怎么看呐~”
弘治皇帝等大家都停下来之后,看看刘健问道。
听到弘治皇帝的问话,刘健缓缓的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因南直隶税务衙门被冲击事件而起,臣以为,朝廷彻查此事,让真想大白,如此方可定论。”
刘健其实是在和稀泥,他已经感觉到了朝堂之上的水火之势,所以现在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转移下双方之间的矛盾点,将大事化小,尽量不要引起朝野的大震动。
“关于税收和税务衙门一事,你怎么看?”
他的回答,弘治皇帝显然是不会满意的,什么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我弘治皇帝一直以来都兢兢业业、勤俭节约,可是在他们的口中,我这是亡国之君的样子。
弘治皇帝内心之中其实已经怒火冲天了,只是身为皇帝,早就喜怒不形于色。
“陛下,我大明现今之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乃是利国利民之政策,大明上下,上至陛下、太子殿下之产业都依法纳税、按章纳税,这普通士绅、百姓、商户等等更应该如此。”
“因为朝廷所收之税,最终都回馈给了大明的百姓,给百姓修建了公路、铁路、堤坝、水库、桥梁等等。”
“现行的税务衙门,虽然征税之时多有武力征税之举,但这也纯属无奈,如南直隶之商人、富户、士绅者尚多,不明朝廷征税之目的,抗税、漏税、偷税者众多,不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是很难征到税银。”
听到弘治皇帝的文化,刘健心中微微喊苦,这是逼自己站队了。
没办法,刘健还是要明智的选择站在弘治皇帝这边,支持现有的税务制度和政策。
尽管他也是传统的文官,从小所学的东西也都是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巨变,他也是深深的感觉到了原先的那一套东西或许已经真的不适应现在的大明了,大明想要强大就必须要做出改变,而如今的大明正在变的更加繁荣富强。
再实行以前的那些制度,到时候恐怕就真的要天下打乱了。
“嗯~”
“李东阳,你怎么看?”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满意的点点头,看向李东阳。
“陛下,臣以为刘公所言甚是~”
“我大明现今之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然有大量愚昧无知之民,不知陛下和朝廷的难处,不思忠君报国,偷税、漏税、武力抗税,税务衙门之策也实属无奈。”
“臣以为除了要继续坚持现有的政策之外,还应该要加大对税收的作用的宣传,让天下臣民知道依法纳税的重要性,知道税收的本质,其实是为了服务于天下的黎民百姓。”
李东阳想了想回道。
“嗯,说得好~”
弘治皇帝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李东阳还是非常聪明的,关键是他是一个真正有才能的大臣,知道那些对大明是有用,有好处的,那些是不行的。
“谢迁,你怎么看?”
弘治皇帝又看向谢迁问道。
“陛下,刘公和李公所言甚是,税收乃是朝廷根基,是支撑朝廷运转和实行诸多国策的根本,臣以为应该要继续坚持下去。”
谢迁心中无奈的叹口气,他是江南人,一向又是坚决反对开征商税的,但是他还是很清楚眼前的形势,知道自己该站那一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