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黄河的堤坝年久失修,年年不是洪灾就是旱灾,淮河淤塞,漕运运转不通,南方的粮食没办法及时支援到北方等等。
这些问题都在明朝中后期不断的迸发出来,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有钱的士绅、商人不交税、不纳粮,没钱的贫苦老百姓却是承受着越来越重的税赋。
大明朝廷岂能不亡?
再看看现在,经过了刘晋的税务改革,成立税务衙门,开征商税,朝廷国库的收税一年比一年多,到了现在一年的税收超过五亿两白银。
再加上大量收上来的粮食、布匹、茶叶等等实物税收,大明朝廷一下子就有了足够多的钱来办事。
不仅仅可以对军队进行改制,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养起百万的脱产大军,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对外屡战屡胜,不断开疆拓土。
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官员的俸禄和待遇,不至于出现洪武朝饿死朝廷大员的事情出来,也可以让那些想到清官的官员有底气。
还可以大规模的大搞基建,修公路、铁路、建桥梁、修堤坝、建水库、建港口等等,甚至于年年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这些那一项不要花钱?
如果不是进行了税务改制,朝廷国库有了银子,根本就不可能将这一件件大事给办起来。
也就不可能出现现在弘治朝的繁荣富强鼎盛的局面。
所以税收是一定要坚持去收的。
银子在这些大家族、大士绅、大商人的手中就是埋在地窖里面的疙瘩,没有丝毫的作用,可是到了朝廷手中,它就可以起到大作用,促进整个大明帝国的发展。
“老王,需要我这边提供什么支持吗?”
刘晋沉吟一番说道。
“当然要,我需要你的全力支持。”
“要是没有你在支持我的话,我恐怕是早就已经被人给弄下去了。”
王守仁笑了笑郑重的点点头。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
王守仁在江南地区负责总督江南税务,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这些人的背后就是朝廷之中的一位位官员。
弹劾王守仁的奏疏不会比弹劾刘晋的少多少。
有好几次朝中都御史言官在朝会上弹劾王守仁,想要将他弄出江南或者是换个地方为官。
老王不是一般的人,江南地区的这些人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逃税漏税,老王就见招拆招,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逼你交税。
再加上老王本身自己根基深厚,又有彩云纺织厂这样下金蛋的母鸡,那真是水泼不进、刀插不进,拿老王没有任何的办法。
只能够通过弹劾的方式将老王给弄走。
但是这些都被刘晋给挡住了,而且弘治皇帝也非常喜欢王守仁,在做肠痈手术之前都对朱厚照叮嘱和交代过,治国之能臣只有刘晋和王守仁,如果自己不幸离开的话,要朱厚照在未来重用刘晋和王守仁。
故而对于弹劾王守仁的奏疏,也是置之不理。
但王守仁在江南地区遇到的掣肘很多,税务总督的权力也只是仅限于征税,其它方面没有任何的权力。
“我知道了~”
刘晋看看王守仁,接着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正好南直隶布政使冯时庸回家种红薯了,自己正在考虑这个位置的人选,现在想想,老王再合适不过了。
有他来做这个南直隶布政使,主管南直隶,刘晋就放心多了。
等他在南直隶这边干上几年,到时候再调回京城这边当一个尚书什么的,到了那个时候,朝廷上面实干的官员就会更多。
老王这升官的速度,比起他爹来还要更快,现在他爹王华也不过是三品的官员,而老王很快就要超过他老爹了。
两人一边聊,也是一边在工厂里面视察。
“这江南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最为富庶之地,这一亩田地,在其它地方可能仅仅只需要两三两银子就足够了,可是在江南这边,即便是最差的一亩地都要七八两银子。”
“然而,这些年来,江南却是开始落后于北直隶了。”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为什么北直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越江南地区,要知道江南的富庶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起来的,而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积累和沉淀的。”
王守仁和刘晋很谈得来,来自后世的刘晋有着这个时代人所不具备的知识和见识,每次和刘晋谈话,王守仁总是能够获益良多。
故而和刘晋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有很多事情想要和刘晋去讨论。
“后来我慢慢的研究之后才知道,真正让北直隶超越江南地区的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眼前的这些工厂和机器。”
“哦?”
刘晋一听,眉毛微微一扬,示意王守仁继续说下去。
“传统的财富积累,主要是依靠土地的生产,一亩地一年也就只能够产出那么多的粮食来,江南地区之所以富裕,那是因为江南地区的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再加上桑蚕和茶叶以及靠海煮盐,这才早就了江南的富庶。”
“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一年、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也并不多,以我家来说,在浙江也算是大家族了,数代人的积累,最多的财富其实也就是家里面的那点田地。”
“然而工厂和机械就不同了,这些机器的生产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效率是以前的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于是上百倍。”
“一个工厂,占地往往只有几亩、十几亩,却是可以同时养活成百上千的工人,一年生产出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的财物出来。”
“而且还不分时节,不分晴雨,这样恐怖的创造财富的速度,正是北直隶能够迅速超越江南的原因。”
“机器的力量和速度远超人的力量和速度~”
“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强大机器的出现,工厂的生产效率还会更高,创造财富的速度还会更快,而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财富积累将远远落后,并且被越拉越大。”
“故而一个地方,想要快速的发展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工厂、作坊和机器!”
王守仁以自身为例子来说明机器的强大,说明北直隶迅速超越江南的原因。
听到王守仁的话,刘晋也是笑了起来。
后世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首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轻轻松松就能够吊打全球其它的封建王朝,工业化所带来的强大生产力,创造财富的速度远超以往的任何时候。
“江南地区还是有自身的优势,人口密集、有钱人多,又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在未来,伴随着江南的地区大量工厂的涌现,江南地区极有可能会很快就再次超越北直隶。”
“淞沪发展极其的迅猛,势头非常强,极有可能会成为我大明下一个天津。”
王守仁非常肯定的断言,在江南,他看到了江南的优势和潜力,也清楚的知道江南地区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老王,你说的很对,工业才是强国的根本!”
“传统的依靠农业为主的社会,其实是非常的脆弱的,因为农业产出是非常有限的,一年产出的粮食就那么多,吃掉之后就没剩下多少,财富的积累很难、很难,但工业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具有无限的可能!”
大明镇海王 第1419章,密谋
京城某处别苑之中,一群来自江南的官员聚集在一起商量着什么。
“冯公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又有古之圣贤遗风,与民休养、反对横征暴敛,他在南直隶的时候,大家的日子还是很好过。”
“可是谁知道竟然就这样被罢免回家,连功名什么的都没有留下,真是让人气愤。”
一个官员忍不住唉声叹气起来。
“没办法,谁让现今是小人当道,天子又被人蛊惑,喜欢横征暴敛又穷兵黩武,连年对外征战,死亡无数。”
“对内又喜欢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没钱就大肆的向百姓征税,让百姓民不聊生~”
有人也是跟着气愤的说道。
“可不是嘛,我们家辛辛苦苦的做点小生意,一年到尾辛辛苦苦,起早贪黑,也不过才赚十几万两银子,可是税务衙门这边竟然要我们缴纳五万两银子的税收,这一半的银子凭什么就这样交上去?”
“对,凭什么~”
“我们家有个纺织工厂,生意还算不错,一年也能够赚个三十万两银子,可是税务衙门这边算下来,我们一年竟然要缴纳十五万两银子,我们不交,直接就派税务捕快来查封工厂。”
“真是岂有此理~”
“这自古以来,圣明之君都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反观现今,却是如此的横征暴敛,实在是不想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活下去了。”
“不能够怪天子,都是刘晋这个奸佞小人蛊惑圣上,又蒙蔽圣听,我等弹劾刘晋小儿的奏疏何其之多,但为何至今都没有任何的消息,犹如石沉大海。”
“欲要正本清源,复我大明之朗朗乾坤,首先要做的就是除掉刘晋小儿,只要他还在朝堂之上一日,则大明永无宁日,我等百姓就要忍受横征暴敛。”
“想要除掉刘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他是天子身边的红人,在朝堂之中又根深蒂固,门生故吏不知道有多少。”
“又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投靠了他,而天子对他一向也是信任有加,冯公只是因为和他顶撞了几句就被免官罢职。”
“我就不信这大明没有王法了,他刘晋就真的能够一手遮天了。”
“只要我等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定能够将他扳倒!”
“对,只要我等坚持不懈的向圣上写信弹劾刘晋小儿,他迟早有一日会倒下的。”
“三阁老怎么说?”
“还指望三阁老?”
“他们三个都是泥塑的菩萨,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于身为内阁阁老却是往往要听刘晋小儿的,别指望他们能够有所作为。”
“可是没有三阁老的支持,我们想要扳倒刘晋就更难了。”
“事在人为,他刘晋一边当着吏部尚书,一边又是大明最富有的人,谁不知道他靠着手中的权力不知道贪墨了多少钱财。”
“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条不放,一定能够扳倒他。”
“我觉得想要扳倒刘晋小儿需要从长计议,他根深蒂固,和朝中勋贵们关系匪浅,又和太子殿下交往甚密,想要扳倒他很难、很难。”
“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先将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推上我们的人,要是让刘晋这边将他们的人放到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上面,到时候还不知道整个江南要迎来何等的恐怖风雨。”
“有冯公的庇护,我等尚且艰难度日,一旦这个位置上再被安排上刘晋的人,我等江南士绅的好日子就真的到头了。”
“到时候我们辛辛苦苦一年的赚点银子,最后全部都交了税。”
“对,对,当务之急还是将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给保住。”
听到这个官员的话,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点头起来。
现在江南出身的官员在朝中虽然还有很多,可是真正能够站出来当领头羊却已经寥寥无几。
当年经过接连几次的大案,弘治皇帝将江南籍出身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极大的削弱了江南籍出身官员的实力。
同时刘晋当上吏部尚书之后,对这些江南籍出身的官员也是重点进行打击,提拔升迁的很少,因为干的不好,被贬、罢黜的却是有不少。
没办法,穿越而来的刘晋很清楚这些人的尿性。
如果让他们这些人得势的话,到时候极有可能自己都要死的很惨,同时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局面也可能因此被破坏,而结果很有可能就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内战出来。
新型的资本家和殖民者是绝对不会想要再回到以前的局面,而这些以江南士绅为代表的顽固旧势力,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回到以前的局面。
天子垂拱而治,事情都交给他们这些衮衮诸公,文重武轻,朝廷于民休养、轻徭薄赋,最好是让他们继续去垄断诸多的暴利产业。
这样的日子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日子,天下的权和利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至于说国家的兴盛、老百姓生死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反正即便是有外敌入侵,也不过是年年过来劫掠一番,抢够了自然就会回去,更何况抢的地方又是边境之地,离江南隔着十万八千里。
更何况,老百姓又不能算是民,只有他们这些士绅、士族才能够算是民,他们的生死又有什么重要的。
刘晋自然是不能让这些人得势的,因为刘晋清楚,继续这样下去,葬送的不仅仅是大明王朝,而是华夏民族鼎立世界之巅脊梁和自信。
对于这些江南出身的守旧派官员,自然是要打击,朝中需要像王守仁、钟藩这些实干型的官员,真正的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需要的是有着长远眼光,能够看到时代巨变的人,能够为了大明,为了华夏民族长远利益奋斗的人,而不是只想着自己手头之中那点权力和利益的蝇营狗苟之辈。
“我听说前几天,刘晋小儿和王守仁走在了一起。”
“恐怕刘晋小儿是有意将王守仁推到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上面去。”
“什么?”
听到有人说到王守仁,众人顿时就惊呼起来。
王守仁可是相当牛叉的人,他在南直隶这边当税务总督,可是让江南地区的这些大商人、士绅等吃尽了苦头,大把、大把的银子不得不送到税务衙门去。
他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却始终拿这个王守仁没有丝毫的办法。
现在听到王守仁极有可能会被推到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上面,这些人顿时就更加害怕了。
真要是让王守仁当上了南直隶布政使,那江南地区的士绅们就真的要完蛋了。
“绝对不能让王守仁当上南直隶布政使!”
有人坚决的说道。
“对,绝对不能让他当南直隶布政使,否则江南将永无宁日!”
“最好是将他从江南这边调到其它地方去,他在江南一日,我们江南百姓的血都要吸的干干净净。”
其他人顿时就跟着嚷嚷起来,对于王守仁,很多人是恨得咬牙切齿。
无它,王守仁当税务总督,征到了他们的税,动了他们的利益,自然是恨不得将王守仁给彻底的赶走。
“南直隶布政使是朝廷封疆大吏,刘晋小儿说了不算,还要内阁这边商议之后才能够提交到圣上这里。”
“我等立即联系李公和谢公,谢公肯定是支持我等,李公就不好说了。”
“不管如何,还是要去联系一下,此外这段时间我等要多弹劾一下王守仁和刘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我等坚持不懈,总能有一天扳倒刘晋的。”
“对,对~”
“另外还可以联系京津地区的那些工厂、商行、作坊等等,大家一起来向朝廷这边施压,现在的税收实在是太重了,让我等百姓苦不堪言。”
“出身我们江南地区的人还是好说话的,但是北直隶的这些北方佬,他们死脑筋,并不愿意和我们一起,更何况,很多都和朝中那些勋贵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诸多重要的工厂、商行、产业都是刘晋小儿以及天子、太子、朝中勋贵们一起合伙办的。”
“这就是刘晋小儿的高明之处了,将自己和很多人捆绑在一起,又蛊惑圣上,与民争利,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要是能够让圣上从这些产业之中撤出就好了。”
有人眼睛泛红的说道。
想到弘治皇帝以及太子所参与的诸多产业,随随便便拿一个出来,至少也是每年要赚上百万两银子的,赚上千两银子一年的都有很多,弘治皇帝和太子殿下麾下的产业和资产实在是太庞大了。
以前大明皇室那是穷的叮当响,弘治皇帝内帑好不容易攒下点银子,又时常被官员给盯着,但是现在,大明皇室绝对是无比富有的代名词,养活百万精锐大军都轻而易举,钱多到没地方花。
“这些还是要等将刘晋小儿这等奸佞小人赶出朝堂之后才能够实现,当务之急大家还是商量下推谁上去做南直隶布政使。”
“对~对~”
大明镇海王 第1420章,针锋相对
京城刘晋的府上,书房之中,刘晋正拿着一封信仔细的看着,看完之后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看来自己还是太过善良了,这些守旧派的官员,真是恨不得食我肉、喝我血啊。”
守旧派官员的密谋,刘晋当天就收到了详细的内容和消息。
身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想要投靠刘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有多少,这其中就有守旧派的一些官员。
“蛊惑圣上、蒙蔽圣听、奸佞小人、以权谋私……”
刘晋看着信上面所写的内容,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要说这些守旧派的官员,他们是干啥啥不行,但是内斗嘛,绝对是妥妥的行家,要不然历史上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整个大明的朝局都会掌握东林党人的手中。
东林党人所依靠的手段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不断弹劾、弹劾、攻讦再攻讦,将一个个朝中大佬给扳倒,然后送自己的人上去。
再加上江南之地自古多才子,官员半江南,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持整个朝政。
本来这个朝政总是有人在控制的,关键是你把持朝政之后根本就不会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去做实事,他们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内斗上面,放在了自己的权和利上面,完全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才在最要命的地方。
历史上贪恋权势的人很多、很多,在权力面前,谁能够把持的住?
但获得权力之后,很多人所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去做一些真正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
当大明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内忧外患的地步了,朝廷需要银子来巩固边防、赈济灾民,可是这些江南地区出身的官僚依然还誓死反对开征商税,甚至于还要朝廷这边减轻茶税、盐税、海贸税等等。
以至于到了明朝灭亡的时候,朝廷没有钱,又征收不到钱,只能够向贫穷的农民征税,进一步刺激矛盾,让走投无路的农民变成了起义军,一波接一波,最终将大明王朝给灭掉了。
要知道在明朝,本身商税就非常的低,本身就已经很难征收到商税了,然而,他们依然还是不满足,根本就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眼里面始终只有自己的那点利益。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断的抨击他人,自身又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想了想历史上大明王朝,刘晋就对这些人恨的咬牙切齿。
他们可以为了一己之私,勾结倭寇,大肆在沿海地区搞武装走私。
一边大肆的兼并土地,一边阻止朝廷征税,将原本该有士大夫出的税赋摊到苦难的老百姓身上。
一边喊着忠孝廉耻,等到李自成、螨清杀到的时候,他们又是第一个开门跪下来投降的。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局面,还不都是自己苦心的经营,然而到了这些人的嘴里,现在的大明是民不聊生,乌烟瘴气,自己是奸佞小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正直之士,是真正的忠臣、能臣。
“真要是让你们这些人把持了大明朝政,大明估计就真的离灭亡不远了。”
刘晋将手中的信揉成一团,扔进了火炉里面。
然而来到自己的书桌上,仔细的将一份名单给列出来,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安排。
作为大明的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手握大权,再加上又实行了考核制度,对方这些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第二天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萧敬扯开嗓子大声的喊了出来。
立即有好几个官员站了出来,级别都不高,都是四品、五品的官员,而且大多数都是御史言官、翰林清流之类的,属于拿着专门吃饱了撑着没事做,专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官职人员。
“陛下,臣弹劾南直隶税务总督王守仁~”
“他总督南直隶税务期间,横征暴敛、利用税务捕快,肆意欺压良善,激起民怨,以至南直隶这边多次出现民众冲击税务衙门之事。”
御史高元龙站出来,一本正经的开始弹劾起王守仁来。
在他的嘴下,王守仁成了一个十恶不赦之徒,为了征税,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强行破人家门、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甚至于杀人放火,以至于激起了很多的民怨,导致了南直隶地区的老百姓多次冲击税务衙门。
最后,他要求天子立即命人彻查王守仁,以平息南直隶沸腾的民怨。
“陛下,臣也要弹劾南直隶税务总督王守仁,他滥用职权、强行征税、横征暴敛,税务衙门的税务捕快仗着征税之权,肆意妄为、私闯民宅、私自扣押货物、关押良善,激起民怨,以至江南富庶之地竟起民怨之事。”
“臣请陛下下旨彻查王守仁,同时取消税务衙门,以平息民怨,还江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高元龙这边刚刚说完,立即又有言官钱启站立出来继续弹劾王守仁,同时借机攻击朝廷是税务政策,要求撤销税务衙门。
借口就是所谓的税务衙门征税引起了江南地区的民怨,导致愤怒的民众冲击税务衙门。
紧随着高元龙和钱启,一个又一个官员纷纷站立出来,有弹劾王守仁的,也有趁机攻讦朝廷税务政策的,甚至于还有将矛头对准刘晋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