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说完这话,何志真也是直接离开了王鏊的府邸,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整个人都被弄的焦头烂额。
至真商行本来运转是非常良好的,甚至于至真商行这边都还准备着和其它的商行一样,准备在海外打下一个永久性的私人殖民地。
可是因为王鏊这事,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别说去海外抢占殖民地了,单单是眼前这一关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度过了。
“何志真!”
看着何志真离开的背影,再看看堆放在桌上的银票,王鏊忍不住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来,在王鏊看来,这个何志真是在过河拆桥、落井下石。
自己官职一丢,他就立即前来退掉自己的股份,这不是人走茶凉,落井下石,这又是什么?
然而还没有等王鏊愤怒多久,王鏊的管家王宣又急匆匆带着几人走了进来。
“老爷,出大事了~”
王宣满头大汗的说道。
“出什么事了?”
王鏊深吸一口气连忙问道。
“老爷,我们王家的纺织厂买不到羊毛和棉花了,原先向我们订购布匹的商人也是将货给退了回来。”
“还有我们王家的海船抵达港口之后,天津港这边不允许我们停泊,船上的船员也是直接下船就走了,将船丢在了天津港外面的海上。”
“还有,还有~”
王宣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
王鏊一听,顿时就沉着脸问道。
“还有我们府上的那些下人今天出去购买东西,竟然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现在我们府上连米粮都没有了。”
“另外有几个下人向我这边请辞了,说是家里面出事了,恐怕以后没有办法给府上做事了。”
王宣支支吾吾的说道,这是他管家管理的事情,本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该和王鏊去说的,可是他现在也没有办法了。





大明镇海王 第846章,寸步难行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王鏊一听,顿时就更怒了,刚刚本来就已经怒火中烧了,现在没想到连自己府上都出了这样的事情。
下人离开,有钱买不到东西,自己这是成了世界公敌了?
“我就不信了,这天底下就没有讲理的地方了,他刘晋可以一手遮天了。”
王鏊怒气冲冲,觉得这一切都是刘晋让人针对自己的。
自己投资的商行要退自己的股,自己家族这边建造的工厂、拥有的海船也被针对,还有自己的下人都离开自己府上,这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自己还没死呢,也仅仅只是丢了官职,这刘晋是要对自己赶尽杀绝了。
“给我备车,我要去拜访刘阁老。”
王鏊怒气冲冲,准备去找刘健、李东阳他们好好的说一说自己的遭遇,他要联络各方,狠狠的反击刘晋,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
“老爷,车夫他回家了。”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王宣看了看王鏊,无奈的说道。
“你们谁会驾车的,现在马上去驾车出来。”
王鏊微微一愣,接着冷冷的说道,人就往外面走去。
坐上四轮马车,王鏊依然怒气冲冲,习惯性的拿起车上的报纸看了起来。
今日大明早报在最显眼的头版位置上面用极其尖锐的词语讲述了这件事情。
这是在剥夺普通家庭子弟受教育的权力!
大明早报详细的讲述了刘晋所开办新式学校的目的和初衷,刘晋办学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贫寒子弟能够到学校去读书识字,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知晓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同时也是培养忠君爱国的思想和价值观。
刘晋有钱不自己享受,而是慷慨大方的办学校,许下心愿,希望有一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进学校读书识字。
如此善行,现在却是被人攻讦,认为刘晋所办的新式学校是在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这是对刘晋无端的最大侮辱和攻击。
大明早报上面更是尖锐的指出,这是以王鏊为代表的酸臭腐儒要垄断知识、垄断教育,要剥夺普通家庭子弟读书受教育的权力。
自古以来读书的耗资都非常大,根本就不是普通家庭子弟能够承受的,只有家底殷实的家庭才能够支持一个孩子去读书。
而对于普通的家庭孩子而言,想要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去读书,唯有读书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刘晋每年自讨腰包,上百万两的银子拿出去办学,免费的教育,还有午饭可吃,这是为了无数贫寒家庭的子弟能够有一个翻身的机会,能够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且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并不和你们争夺科举考试的名额,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识字,获取知识,在长大之后能够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过上富足的生活。
如此简单而已。
可是偏偏如此简单的事情,如此大善之行,却是被王鏊批判的一无是处,更是上升到了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的地步
……
“一派胡言~”
王鏊看着大明早报,越看越生气,直接将报纸给撕成碎片。
自己又没说不让普通家庭子弟读书,又没说不让他们去考科举。
自己只是说这些新式学校不教四书五经,只重旁门左道,这是本末倒置,应该要关闭,要整治,可没说要垄断知识和受教育的权力。
王鏊当然不懂,他出身书香门第,他父亲是知县,家底自然不用说,供他读书没有任何的问题。
他根本就不明白一个贫寒家庭子弟读书是有多难,这上私塾需要缴纳的束脩、逢年过节给老师的孝敬,这都还是小头,但随便一个都是足以压垮普通家庭的骆驼。
更何况,这读书所需要的书本、笔墨纸砚等等,还有读书就要去参加考试,每次考试又要花费很多,结交朋友、同窗、孝敬前辈等等,那一处不要花银子?那一处的花费能够便宜?
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尾也吃饭都是一个问题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粮去供应家里的孩子读书。
纵然是现在,在京津地区,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了,物价便宜了,很多人能够供应孩子去读书,可是供一个孩子读书考科举,它就是一个无底洞,再多的银子都不够花的。
关键是大明朝廷这边的运转缓慢,京城这边人口迅速的膨胀,但是学校和私塾却是并没有相应的增加。
唯有刘晋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兴办学校,招收学生,还是不要钱的那种,这才让很多家庭的孩子能够有书可读。
他王鏊当然不懂,正如这个时代高居庙堂之高的大臣们哪里会懂的民间疾苦。
正如后世的有钱人家的孩子觉得穷应该就是有一套房,有一辆七八十万的车,再加上百来万存款。
殊不知在他们觉得是穷人的样子,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已经高不可攀的目标了。
朝堂之上的大臣自然是不会懂老百姓的穷苦,不会明白普通家庭供应孩子读书是何等的艰辛。
所以王鏊觉得报纸上是在一派胡言。
很快,王鏊乘坐的马车就来到了刘健的府上,不过刘健并不在家,还没有下朝,应该是被弘治皇帝留下来商讨国事了。
没有办法,王鏊又只能打道回府,走到半途,看到了一处酒楼——雨花楼。
“停车~”
王鏊想去这雨花楼尝尝这雨花楼的羊肉火锅。
以前他就经常来,这雨花楼的羊肉火锅在他看来是整个京城做的最好、最正宗的,挑选当年最嫩的肥羊,切成薄片,轻轻涮上几秒,再沾上酱料,品味极致的鲜美,味道让人流连忘返。
“来一间包间~”
习惯性的走进雨花楼,管家王宣对着掌柜说道。
“好~”
张掌柜的好字只说到了一半,很快就看到了是王鏊,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都是老顾客了,岂能不知道这吏部尚书王鏊王大人。
“不好意思客官,今天我们雨花楼的包间都已经满了~”
张掌柜话锋一转说道。
“那就随便找个桌子吧。”
王鏊想了想说道,来都来了,没包间就没包间吧,反正家里面仆人都走了很多,也没饭吃。
“不好意思,这桌子也都被人预定了,真没办法招待您。”
张掌柜又笑了笑说道。
“你当我们眼睛瞎了啊,你这里到处都是空桌子,您竟然说都被人预订了,你这是不想做生意了?”
王宣一听,顿时就怒了,一把抓起张掌柜说道。
“哎哟,我哪敢做您们的生意啊。”
“你们都是高高在上的神仙,都是饮风吸露,哪里还需要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吃饭啊。”
张掌柜将王宣的手推开,言语之中的讽刺已经很明显了。
他张掌柜的孩子就在刘晋所办的新式学校读书,而且他觉得新式学校交出来的孩子很不错,自己的儿子学的很好,不仅仅会算术,而且也懂事,知道的东西很多。
现在这王鏊竟然要说要关闭这些学校,正如大明早报上面所说的,这是要让他们这些普通人翻不了身,永永远远、世世代代都目不识丁,这样才会愚笨,被他们这些人给世世代代统治、管理着。
“走!”
王鏊算是听出来了,顿时就阴沉着脸直接离开了雨花楼,再待下去也是自讨没趣。
“呸~”
“什么东西,刘公子所办学校,又不要钱,又都是传授有用的知识,竟然被你说成祸国殃民,动摇社稷。”
“呸,老东西,怎么不早点去死。”
看着王鏊和王宣往外面走去,张掌柜对着两人的背影连连吐口水,声音都说的很响亮,摆明了是说给王鏊听的。
“你~”
王宣怒了,自己老爷堂堂吏部尚书竟然要受你这个市井小民的侮辱,这口气怎么忍的下去,撸起袖子就要修理这个掌柜。
“来啊,来啊~”
“你怕你啊~”
“大家都过来看看,都过来看看。”
“这个人就是王鏊,那个吏部尚书,说是要封掉学校,要让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读书,要世世代代让我们当愚民,要断掉我们希望的人。”
“我刚刚就是说了他两句,他现在竟然要打人。”
张掌柜一看,却是没有丝毫害怕的,扯开嗓子就开始喊了起来,顿时周围的人都聚集过来,一个个齐刷刷的看向王鏊和王宣。
“他就是王鏊啊~”
“原来就是他说要关掉学校,要断掉我们普通家庭子弟希望的?”
“对,就是他,说什么新式学校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这好端端的办学,好端端的教人读书写字,就是因为没有教四书五经,他们就要关掉这些学校。”
“怎么多学校,成千上万的孩子要读书,他嘴巴一张就要全部毁掉,真是可恶至极!”
“原来你就是王鏊啊,我儿子要是不能上学,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我非要泼你一身臭粪不可!”
有泼妇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指着王鏊说道。
“对,我们的孩子要是不能读书,他也别想好过。”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纷纷跟着嚷嚷起来。
至于王鏊看着群情激愤的众人,整个人都被吓傻了。




大明镇海王 第847章,越演越烈
堂堂吏部尚书,三公九卿的重臣,此时此刻看着眼前这些群情激愤的市井小民,他一下子就被吓死了。
他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以前他无论走到哪里,谁对他都是恭恭敬敬,至于这些市井小民,那更是不用说了,有些胆小的,甚至于都还要打颤。
现在好了,一个个仿佛和自己有仇一般,恨不得生撕了自己,有些泼妇说的话极其的难听,让王鏊都忍不住气的胡子都直了。
“市井之徒,鼠目寸光,焉能知千秋大事。”
“夏虫不可语冰,孔孟之道乃是我大明立国之根本,新式学校不授孔孟之真义,却是专教旁门左道,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将祸患无穷。”
“你们这些人哪里会懂,只是被眼前的一点小利所蒙蔽。”
王鏊气的脸都红了,看着眼前的这些市井小民,有种恨铁不成钢,又觉得对牛弹琴,但却是又不得不站出来给自己辩解一二。
“我们是鼠目寸光,我们只知道这新式学校不收我们的学费,还给我们孩子吃饭,又教我们的孩子读书识字,将来还能够有个好工作。”
“你要是真的为了千秋大业,你能够将你的家产拿出来的办学校吗?”
“你能吗?”
张掌柜一听,顿时就冷笑着嘲讽道。
“对啊,你能吗?”
“你要是有能力办学校,让我们的孩子免费上学,读什么你说了算。”
“没能力还在这里哔哔,说的好像就你关心国家社稷,说的好像没了你,大明就要亡了一般。”
“左一个孔孟之道,右一个诸子真义,我们市井小民可没有那么高的追求,我们的孩子又不想去当官,只想读点书,学点本事,这样以后能够有一个好的谋生,就这样的,你还要断掉我们的希望来。”
旁边的人也是跟着喊道。
“我…我~”
王鏊顿时语塞,叫自己每年拿出上百万两银子来办学,那根本就不可能,自己又不是刘晋这个财神爷,哪里有那么多的银子。
“老匹夫,赶紧滚~”
“看着你就来火。”
“何不食肉糜,就是你们这些人做出来的事情。”
“你们一个个家财万贯,自然是有钱请先生教书,我们这些老百姓,要不是刘公子行大善之举,我等市井小民世世代代都会目不识丁,现在我儿子好不容易能够进新式学校。”
“能够读书写字,成绩优异,老师都说了,肯定能够考上中学,不说光宗耀祖,至少来说以后也是有个好的谋生。”
“你们当然不会明白我们这些老百姓想让孩子读书的心情,你们不会明白我们的难处,只有刘公子懂,他们明白,也愿意帮我们。”
“对,因为刘公子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明白我们的难处。”
“这个王鏊哪里懂,就知道高谈阔论,什么孔孟之道,都是狗屁~”
看着王鏊的样子,旁边的众人更是怒了,一人一句说的王鏊的脸红胡子歪。
“你…你~”
听到有人说孔孟之道是狗屁,王鏊更是气的半死,指着对方,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
“夏虫不可语冰、夏虫不可语冰~”
“回去!”
他气的半死,直接登上马车,跟这些市井小民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
他们哪里知道孔孟之道的重要性,哪里能知道诸子真义对治理国家、江山社稷的重要性,新式学校,本末倒置,这必然是会导致江山动荡、社稷飘摇的。
“砸死你个老不死~”
看到王鏊坐进了四轮马车要离开,也不知道是谁向他的马车扔了一个臭鸡蛋,顿时周围的人一个个就纷纷有样学样。
臭鸡蛋、烂菜叶、小石头、破砖头、臭咸鱼之类的纷纷飞向王鏊的马车,王鏊虽然没事,却是仍然被吓的半死,赶紧让王宣驾着马车落荒而逃。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不能再待下去了,在待下去的话说不定等下会被这些人一人一个拳头,直接给活活打死。
王鏊在石井被市井小民狠狠羞辱一番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开来,有人不断的叫好,直呼大快人心。
但是对于儒家的人来说,这就让人非常的愤怒了。
王鏊是吏部尚书,门生故吏遍布整个大明,同时他又是儒家的一个大儒,学问很高,在儒门当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得知王鏊被人羞辱,京城国子监的书生们顿时就炸开锅了,三五成群的吆喝起来,同时又是联系起来京城赶考的考生们。
这些聚集在一起,一部分人往京城皇宫这边去请命、上书,要求弘治皇帝严惩羞辱王鏊的那些不法之徒,同时立即关闭刘晋所开办的所有新式学校。
还有一部分书生则是冲进了一所刘晋所办的新式学校,在学校里面闹事,要求学校立即停课,所有师生必须马上回去。
结果,闹事没有闹成,反而激起了这所学校学生们的怒火,上演了一场江湖混战,这些书生一个个被打的鼻青脸肿。
国子监书生和进京赶考书生因为去新式学校闹事被打的事情,很快又是迅速的传开。
一下子,事情越闹越大,去宫门外上书请命的书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从大明各地,各种各样弹劾新式学校,甚至于弹劾刘晋的奏疏也是犹如雪花一般的飞到弘治皇帝的书桌上面。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就这样结束。
这些儒门的人愤怒无比,不断上书要求关闭新式学校的事情也是不断的激起了民愤。
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们也不干了,京津地区,一个个工厂、一个个商行、一条条大船这里,工人们不上班,聚集在一起,商行的伙计们停工,同样也是聚集在一起,船员不出海,同样也是聚集在一起。
大家一起写万民书,写给弘治皇帝,表达他们的诉求,希望弘治皇帝能够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我们只想着能够安安稳稳的过一过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能够懂一些算术之类的基本常识,这样将来才能够有一个好工作,也不至于被人轻易的欺骗。
我们没想着我们的孩子能够去考科举,能够去当官之类的,我们也不想去研究什么诸子真义,不需要去懂孔孟之道。
我们仅仅只是市井小民,我们也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如此简单的愿望而已。
好不容易有免费的学校可以读,给孩子们传授一些有用的东西,同时也是教孩子们要忠君爱国,知书达理,要自强、自爱,要有礼义廉耻。
这就足够了。
至于孔孟之道,诸子真义,还是让他们去读吧,我们的要求很简单。
可是如此简单而朴实的愿望都要被人给掐灭,要断掉我们的希望,还请陛下给万民主持公道。
大明京津地区出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罢工竟然不是因为资本家的压榨,不是因为工作的时间长、工厂的环境差之类的,反而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孩子读书受教育的权力而出现的大罢工。
王鏊已经一些酸臭腐儒的工厂、商行、商船等等很快也是被人给认了出来,很快,这些人的工厂、商行、商船等等一下子就彻底的歇菜。
愤怒的工人和老百姓不干了,你纵然是给的工资再高,我都不给你干了,爱谁谁干去。
大规模的罢工很快就蔓延到整个京津地区,大量的工厂、商行、作坊等等开始停工,工人们聚集到京城的一条条大街上,一边喊着口号,也是一边拿着万民书。
书生、考生们的虽然掌握着话语权,虽然可以直通天庭,然而愤怒的市民们也是不好惹的,数以万计的市民们涌上街头,表达自己的诉求,倾诉自己的愤怒。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苦点、累点都没有什么。
大明的工厂、作坊之类的,现在随随便便进一个工厂、作坊做工,一天至少也是要做到六个时辰来,有些甚至于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一天到晚都要在里面做事。
环境很差,生活很苦,伙食也不好,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苦点、累点而已,这并不算什么,都是穷苦人,不怕苦,只要日子有奔头就行。
每月拿工资的时候,这白花花的银元最实在,所有的苦和累都一下子消失了,每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大包小包的带回家、再看看家里面的新房子,吃的白白胖胖的孩子。
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不能剥夺了我们的希望,如果连希望都没有了,那所有的一切自然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他们的希望就是孩子,孩子能够读书写字,能够上学,能够有希望出人头地,这就是最大的希望。
为此哪怕是再苦都无怨无悔。
大明的第一次罢工就这样出现了,和刘晋所穿越之前历史上的罢工不同,罢工的人们不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劳动权益,而是为了争取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权力。
对于这片土地的人来说,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知识和教育的作用。




大明镇海王 第848章,两条路线
京城皇宫乾清宫尚书房。
弘治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手里面拿着一份万民书,再看看旁边堆比人都要高的奏疏,整个人微微沉吟,脑海中仔细的思索。
旁边坐在凳子上面的张懋、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一个个同样苦思冥想,在猜测弘治皇帝的想法和心思。
事情越闹越大,本来仅仅只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没想到现在到了已经难以收拾的地步了。
一边是国子监的书生,再加上大明上下都儒门大儒,大明各级的官员,他们上书要求弘治皇帝必须下令停办新式学校。
认为这不教孔孟之道,不授诸子经义的新式学校乃是误人子弟,同时又是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的开端,本末倒置之下,未来大明必然会祸乱滔天。
1...385386387388389...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