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其实,如果是平时穿着正常的衣服看到,顾骜也不会觉得眼熟的。不过今天那些来参与选角的女生都是穿着试妆的古装,就有点熟悉的感觉了。
顾骜前世也是看过好几遍老版《红楼梦》的,不过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的追星,所以里面的角色也就认识一张脸,不知道演员名字叫什么。
“这不就是片子里那个薛宝钗么原来她还是跟穗子同一个芭蕾舞队的师妹啊。不过她怎么说自己是来跟着大家学习、混个配角的呢”
顾骜并不知道,历史上薛宝钗的演员,确实是蜀都军区文工团芭蕾舞队的,而且人家刚来的时候,因为脸有些圆润,又是陪朋友来、准备不充分,所以即使选上了,也只是丢在候选配角里当备胎,估计最多也就演个迎春。
毕竟红楼里那些灵气逼人的女性角色,比如黛玉、探春、晴雯、香菱……肯定都是要瘦长尖脸或者至少瓜子脸的女生才能演的,给圆润女生的戏路本来就很窄。
也就“脸若银盆”的薛宝钗和有些木讷低调的迎春之类的角色可以。
是小莉自己后来在一年的红楼培训班里,学习表现非常突出,才从迎春一步步拔到了薛宝钗的位置上。
不过,顾骜至少知道历史结果,知道这妹子以后会演薛宝钗,至于她是因为哪方面优秀爬上去的,不知道也就不知道好了,没必要追究。
反正只是普通朋友而已嘛。
只是一想到未来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在这儿陪自己喝茶赏乐,男人的虚荣心还是要小小满足以下的,不过也就仅此而已。那是一种文艺的、高雅的历史沉浸感,并不带邪恶的占有欲。
一旁的萧穗,也看出了老公对她师妹有几分纯粹的欣赏之色。
以她对顾骜的了解,当然知道顾骜并非是有邪念——毕竟她是亲眼见到顾骜捧过好几个小姑娘的,但那些小姑娘至今为止都秋毫无犯,顾骜并不是那种在娱乐圈里潜人的恶徒。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萧穗还是略微耍了点小心思:“小莉,别见外,喊什么顾先生——以后记得喊姐夫,你在钱塘学习拍戏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尽管跟姐说。”
小莉也是挺聪明的,知道这是为了避嫌,当下乖巧地喊了:“谢谢穗子姐,谢谢姐夫。”
顾骜轻咳一声,恢复了威严:“不用客气,你是蜀都人吧,小姑娘一个人千里迢迢出远门也不容易,就当自己家里一样好了。”
萧穗把他挤到了台阶上下不来,他自然只有保持威严了,也杜绝了悖德丧伦的可能性,得像真的小姨子一样保护好。
顾骜还是非常要面子的人。
然后大伙儿一番寒暄、各自熟悉之后,也就尴尬尽释,恢复到了谈笑自若的状态。
顾骜还问了任雨琴关于徐梦柔的近况。任雨琴告诉他,徐梦柔毕业后也是回老家找工作了,大家都是北师大的师范生,无非是回故乡继续当老师、做“知识传销”了。
只不过,这些“无用之学”在80年代还远远没有饱和,所以也不至于为了解决老师的就业问题而专门新设学科专业扩招,这个“知识传销”的生意,还能做个一代人。
顾骜也问起,徐梦柔这次有没有陪任雨琴一起来海选——她俩毕竟是四年的铁杆闺蜜了,而且这次来参加《红楼梦》海选的很多小姑娘,很多也都是一个人不敢来,闺蜜陪着来的。
任雨琴坦然直言,说徐梦柔还是挺仗义的,也陪她来了,不过徐梦柔的条件不是很好——主要是脾气太大大咧咧直来直去了,不够含蓄,倒不是长得不漂亮,所以戏路比较窄。
目前几个主要女性角色选角都没轮到她,估计要等过几天那些机动调整的女配选角,才能看看有没有机会吧。
顾骜点点头,表示她俩有空的话,在钱塘的时候可以尽管来找他玩,不用见外。
萧穗原先跟任雨琴也不熟,只是隐约知道似乎老公有这么一号学妹朋友存在。毕竟那时候她还不在京城厮混。
顾骜身边其他认得任雨琴的女生,估计也就叶纨、米娜这些,毕竟当年就已经跟顾骜是同学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原来刚才听到的这首曲子叫《爱江山更爱美人》啊,居然是任同学帮忙编的曲子,真是失敬了。任同学的音乐造诣真是不错,演林黛玉真是锦上添花。我跟小顾相处几年,都没听他唱过这首歌,一直不知道是有词的。”
萧穗问明原由后,发自真心地赞了一句。
纯粹是文艺女青年之间的互相探讨语气。
“哪里敢当,萧作家是如今有名的红学研究新秀呢,您的论文,我在我们学校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还经常看到呢。”任雨琴谦虚了一句。
“任同学都是教古文学的大学老师了,水平自然也是不错的。”
“谈不上,我还只是助教呢,连研都没读,也谈不上水平。”
俩人互相谦虚了一下。
萧穗觉得这样客套也挺没意思的,便建议道:“别说那些假酸文醋的了,难得今天有任同学伴奏,老公,你唱一遍嘛,也让我听听这首歌全配上应该是啥样的。”
“姐夫唱一个嘛。”小莉略微促狭但又不失礼貌地怂恿,尺度恰到好处,不会让人反感。
“好吧,我就唱一个吧。”顾骜也是真的有点触景生情——
他几个月前,才正式离开体制,从此不用担心私德和纪律,可以任性而为,做个真.性情中人,也算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了。
此情此景,这首歌倒也不是唱着玩儿或者撩妹,纯粹是述志。
任雨琴心中一动,也有些激动,连忙调好了琴。
“道不尽红尘奢恋,诉不完人间恩怨……”
顾骜略微磁性而沧桑的嗓音,随着缓缓流泻的古筝琴声,娓娓道来。短短几句话,就让在场的三个女生都听得有些沉醉迷茫。
很快,顾骜唱到了全曲最的反复副歌部分,弹琴的任雨琴也是激越震荡,全神贯注地进入了心流的弹奏姿态。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呐,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愁情凡事别放心头……”
唱到这里,四个人都一起自然而然地跟着曲调轻声长啸起来,说不尽的炎凉沧桑。
一曲终了,妹子们目眩神驰了一会儿,才叹息走出刚才的心境。最后还是置身事外的小莉捧场:
“这真是如苏子瞻的‘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了。此曲由姐夫这样的人唱出来,真是得其所哉。”
任雨琴听了,也是凄然一笑:“萧姐——我这么喊不冒昧吧。我也是时至今日,才听懂此曲,你便是顾学长那个比江山更重的美人了吧。
你应该知道,他原先在外交学院的
第525章 百年大计
1984年11月24日,一个星期六。
香江,山顶白加道,顾园。
这座刚刚正式投入使用不到俩月的全香江最顶级豪宅里,迎来了一行颇受重视的贵宾。
为首的,自然是如今依然还未正式卸掉德州仪器常务副总裁职务的美籍华人张仲谋先生了。
虽然他一天都不想再看到意见相左、鼠目寸光的上司约翰.夏柏。但法律和行业惯例规定的高管离职交接期是不能省的,他还得交接大约一个月,才能彻底摆脱。
今天,他是受到了某些渠道的邀请,来香江看看,为后续的出路着想,多留意一些可能性。
贵宾一进门,顾骜就主动迎上去:“张先生,真是久仰大名,你我都算是中国人在全球电子前沿产业的翘楚了,咱俩算是一时瑜亮。”
顾骜是三天前抵达的香江,亲自视察了顾园的状况、略作准备之后,才请客的。
“不敢当不敢当,顾生才是亮,张某充其量只是个瑜,而且只能说是华人中的瑜——我现在还是美国人。”张仲谋不苟言笑地谦虚了一句。
华人可以是指血统和民族,而中国人就只能是对国籍的定义了,张仲谋这样撇清,暂时倒也不算错。
不过顾骜是搞外交出身,怎么可能给对方机会过于撇清呢,当下他拍了拍张仲谋的肩膀,不由分说往客厅里拉,一副行业大佬的半说教姿态:
“张先生出国求学的时候是中国人,事业上做出成绩的时候也还是中国人,凭什么不能说是你是中国人的骄傲——要我说,杨教授、李教授拿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一年,也还是中国国籍嘛,就不该算他们是‘美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张仲谋却显然不服顾骜的这种强势,他已经为“美人希”效力了30多年,如今是年过五旬,半辈子的价值观是很难一下子扭过来的。
他当下抗声反驳:“杨教授、李教授拿诺贝尔奖所需的科研环境都是美国创造的,他们认清时势主动归化文明,那就算是美国人拿的诺贝尔奖,有什么问题么”
顾骜却纵声大笑:“哈哈,知道是最终归化了美国的,就算是美国人拿的诺贝尔奖可笑,那我告诉你,未来中国强大了,自然也会有去了美国后、先以美国籍拿到诺贝尔奖,最后再来重新归化中国的。
到时候,那些虚伪的美国人宣传口径,就会强调‘他拿奖的那一刻还是美国人,所以依然算美国人拿的诺贝尔奖’。这种论调,真是不管拿奖时中国、最终归化美国,还是拿奖时美国、最终归化中国,都算美国人,美国人的如意算盘,可真是打得双重标准啊。”
张仲谋:“不可能!我不信美国人会这么做,顾生你这是拿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假设在胡乱攀诬!而且,怎么可能有人在美国拿了诺贝尔奖,还想回来当中国人的呢”
顾骜一脸“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容阻挡”的大义凛然:“那是中国现在还不够强大,我们空口无凭,以我之见,凭着咱华人的重新崛起,这种例子也就在数年之间——到时候张先生可别不敢相信啊。”
张仲谋冷笑道:“好,要是真有这一天,我也重新入中国籍!而且从此产业布局在哪个国家这种事情,我听从顾生的调遣!相信你的眼光!”
顾骜智珠在握地淡然一笑:“一言为定,不过暂时么,咱可以先谈生意合作——就算你还不想回来当中国人,也还是可以以美国人的身份,回国投资发展产业的么。
如果觉得内地不好施展拳脚,香江、南洋,任从阁下挑选,我是带着很大的诚意,觉得有资源可以和张生合作一下的。”
对于“未来会有跟杨、李二教授反其道而行之、先以美国国籍拿到诺贝尔奖、然后最终放弃美国籍归化中国的科学家”一事,顾骜是非常自信的。
谁让他知道历史呢,一年之后,就有华人化学家要拿到诺贝尔奖了。再过几年,就会变成中国人。当然此人或许在意识形态和人品上有些争议,具体不多说,但“属于拿了诺贝尔化学奖后重新归化的中国人”这一点应该是无疑的。
科学归科学,思想归思想嘛,一码事是一码事。
到时候也正好借这些案例给对美国人“开放包容”态度怀有过于美好幻想的华人洗洗眼睛,让他们知道原来美国人的包容也是建立在“目前美国还是最牛逼”这个大前提下的。
等哪一天外国的吸引力比美国强了,美国人也是会玩“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种双标的。
……
顾骜说的那些话,虽然暂时没有证据,但顾骜那副理直气壮的预言家姿态,以及他搞了多年外事斡旋工作积攒下来的洞察力口碑,倒也把张仲谋忽悠得有点动摇。
这种时候,就是“基辛格教授的关门弟子”这个头衔,所自带的忽悠力buff在发挥效果了,让听者总会不由自主地以为“难道这家伙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美国高层内幕”
双方接着往下谈合作正事儿的基础,就稳固了许多。
张仲谋也知道顾骜邀请他的目的,也相信顾骜知道他的志向。
第527章 乱钱渐欲迷人眼
感恩节大餐之后,顾骜带着张仲谋,在香江、乃至特区紧锣密鼓地考察了两天投资和设厂的环境,进一步软化了张仲谋的抵触态度。
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顾骜带着张仲谋参观了韩婷的汉乐电子、尤其是汉乐电子的高精密smt贴片无尘车间。
然后又带着张仲谋参观了汉乐电子的更下游供应商、郭台名的富土康,看了富土康的电子消费品组装线、感受了同为湾系企业的精益质量管理氛围。
在韩婷那儿,张仲谋看到的是精密电子的产业链格局,看到了未来如果全球的“自行设计、委外工艺”芯片产业发展起来。
那么,只要张仲谋把自己的晶圆厂设在香江,就能形成特区+香江的区块产业链优势,让那些只有芯片设计能力的厂商,实现从芯片工艺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加工配套能力,最终直接变成消费电子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这种加工能力,如果真的全面实现的话,是比后世2010年代,中国的特区电子产业链还要恐怖的——因为后世的特区电子产业链,好歹最上面的一环晶圆工艺,还是由湾湾人掌握的。
而顾骜这么一搞的话,相当于是从曰本的单晶硅原料进来之后,最后到变成手机电脑传感器的整条链子,都可以在湾区一站式搞定了。
当然,目前半导体工艺、芯片电路贴片、电子设备组装,这三个环节都还很弱小,分别只有张仲谋、韩婷和郭台名各自一个代表性企业家,真要做到来什么活都能干,那还有很长的路要发展。
但至少已经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在郭台名那儿,让张仲谋感到触动颇深的,是郭台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湾湾人,居然当年都被顾骜劝诱来大陆投资创业了,而且混得那么好。
大陆的营商环境,真的是士别三十年当刮目相看了么
相比之下,郭台名带来的那条日系风格的、精益质量管理,倒不是太让张仲谋惊讶。他自忖其他经过日系严格精益质量熏陶的湾湾顶级企业家,给个几年时间也能做到。
“顾老板真是大手笔之人,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在国内也能造就出如此全产业链的声势。倒是我原先只盯着美国国内,坐井观天,对除了曰本以外的亚洲电子业发展速度低估了。”
两天的考察期结束时,当着顾骜,以及作陪的韩婷、郭台名的面,张仲谋并不矫情地直接承认了自己原先的傲慢与偏见。
同时,双方还借着最后的时机,磋商了一下如果能达成投资合作的意向,大致怎么给估值和占股。
这个就相当于后世90年代互联网时期、硅谷那些科技公司拿风投之前的ts环节了。
ts是风投圈的术语,term-sheet,就是“投资意向书”,主要是列明投资如果达成,应当满足哪些注意事项、初步拟定如何分配利益。
后续如果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基本上是要参照这个谈判过程的备忘性文件的,不能随便改。类似于法庭上书记员记下来的庭审记录、双方律师签字确认了是很难反悔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