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人口密集的省份,农村本来就是人多地少,所以当年对于插队的知青来混饭吃就已经有些意见了,对于那些故意犯错误丢掉工人身份、惩罚性成为农民的,那就更没好眼色了。因此这些年来,本地土生土长的淳朴农民,也是挺看不起翁明理这种人的。

    大伙儿也知道,当初他就是为了抗拒去三线,故意犯错误被开除、骗取农民身份的。这年头大部分淳朴农民思想觉悟很高,自然要鄙夷这种行径。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翁明理在队里属于比较有钱刁钻的能人,淳朴的村民嫉妒他,那也是有的——今年国家彻底放开了乡镇企业的管制,可以地方上自由发展,只要集体本身说了算就好,所以其实乡镇企业是84年国内路子最野、最有活力的一类经济体之一,仅次于个体户。

    打个比方,国企也好、城市里的全民办集体也好,如今发奖金、搞激励还是比较收敛的,不好推崇狼性,也不好唯业绩论。可是在很多批了乡镇企业外皮的企业里,就不存在这些顾虑了。

    比如鲁爷的万向集团,如今就还只是个乡镇企业性质的承包企业,人家的销售激励就非常有体系。

    在其他国企、全民办集体的销售部门还跟采购部门统合在一起、叫“供销科”、坐在办公室里等订单从天上掉下来的时代。万向的销售部门已经独立出来了,跟采购划清界限,然后跑市场的激励非常丰富,提成制度也都敢实施,销售员一个个打了鸡血一样。

    翁明理这个村子,今年也顺势搞了个村办企业。

    在吴越之地,农民也是脑子比较活的,所以自留地肯定不会拿来种粮食,连自家吃的蔬菜也很少种,大多喜欢根据市场行情种经济作物,看什么卖得贵种什么,宁可菜不够吃再花钱买——

    这也没什么稀奇,明朝的时候吴越农村就这么干了,人家不讲究“自己吃的一定要自己种”,只讲究种贵的卖出去、要吃啥再花钱买,商品经济自古很发达。无非是计划经济几十年,反而比古代保守了。

    翁明理所在的这个村办企业,是做炒货坚果加工的,核桃香榧笋干什么的都做,偶尔也炒茶叶,算是专业比较对口了,把本村村民自留地产出的的副产品深加工一下,好卖得更贵一些、同时也便于储存远销。

    而翁明理因为本来就是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犯惯了错误虱多不痒的人,颇有几分混不吝的胆子。所以村里的炒货厂一开张,他就去应聘了跑业务的,本市临市各地供销社乱跑、给人递烟递酒拉业务关系打开销路,赚了村企不少销售提成。

    至于分配给他家承包的地、要上缴的粮食份额,当然是再花钱雇个邻居来种了。

    这样的人当然是被其他老实巴交的村民嫉妒在心了,觉得他就是个刁钻之徒,当年就不响应国家号召,钻了15年的空子还不消停。

    今天来挑唆吴队长,肯定又是想拿队里的利益为他个人谋好处、把大伙儿当枪使了。

    翁明理讨了个没趣,幸亏他脸皮厚,依然变着法儿劝说:“吴队长,我这可是为了大家好!”

    吴队长也听了副队长和会计、出纳的劝说,对翁明理冷冷地说:“你省省吧,谁不知道你是拿着跑业务的提成拿爽了,不在乎外资企业进厂招工的名额——

    队里其他乡亲们可在乎。我昨天晚上接到刘支书上门




第519章 钱塘速度
    “这地方不错,而且跟当地集体的沟通效率很高嘛,这么快就拿下了——那这未来的厂子,就设在这儿吧,旁边的几个组,未来也可以规划成配套产业的园区。”

    顾骜都没有下车,甚至没有摇下车窗,只是坐在车里绕着圈下来的地皮转了一下,然后点头首肯。

    当然,该给的钱,包括给政府的出让金、给村组集体的补偿款,那都是全额缴足了的,这方面绝对没有欺压价格的嫌疑,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推敲的市场价。

    连地皮性质都是非常确权明责:规划建厂的部分就是50年的工业/商业用地,规划建宿舍区和配套的就是70年的住宅用地,清清白白。

    这块地方,如今绝对算是钱塘的北郊——因为今年市里原本规划的最靠北的新居民小区、“朝阳社区”,都还在这个规划的厂子园区南面。另外钱塘市区最北面的大学吴越省工学院的校区,也在顾骜要的地皮南面。过了分界的那条街之后,往北都是真.农村。

    “顾总满意就好,期望顾总为本地创造更多高新就业机会。”市里派来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松了口气。

    “过程中,没遇到什么麻烦吧”顾骜善意地问。

    “没有没有,这里各个生产队都抢着要合作呢,最后还不是您亲自点了这个组的地皮建厂建宿舍。”工作人员拍着胸脯保证。

    “那就好。”顾骜点点头,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他并不知道,他挑中的那个组,其实最近发生了几起治安的,乃至是刑事的小麻烦。有俩村民被同队的其他想跳农门的队员,像英雄一样恭送着去羁押待审了,大伙儿纷纷仗义出资,说他们在里面的日子,一定大家分摊把他家里的长辈孩子养得好好的。

    至于另外几个挡大家路的,究竟是断胳膊还是断腿还是断肋骨,那就不一而足了,也没人去关心。

    顾骜原本还以为要废一点手脚,谁知那么平静,到了他这个层面,什么波折都没感觉到。村民们自己就把内部矛盾解决了。

    就像踩死蚂蚁一样没有知觉。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呐。

    至于他为什么会挑中这个组,内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从堂兄和堂妹那儿得知,他们租住房子的那个组,正是那伙当年钱氧被调拨三线建设时、故意犯错误逃避国家征调、骗取农民身份的人,被安插落户所在的组。

    在土生土长的、没有劣迹的淳朴农民,和那些骗取农民身份的坏人之间二选一,顾骜当然是优先恁那些骗取农民身份的了。

    顾骜颇为感动,回家后吩咐了一下自己的秘书:“去,查一查这事儿里有哪些人是心悦诚服的,哪些人是想搞事情的。将来十年八年后,万一厂子不开了,凡是今天老实巴交的,都允许他们把租住的公房宿舍买下,能继续解决就业的到时候再想办法。”

    凡是今天暗地里搞事情的,将来房改之前开除掉——当然这句话顾骜暂时没说出口,因为“房改”这种词今天说出来太过惊世骇俗了。

    绝大多数拆二代良民都是好人,就算有钱发达了那也是前世积德,算他们应该得的。

    有问题的只是那一小撮扭曲的家伙。

    几天之后,经过粗略的勘测、设计规划,顾骜选中区片的三通一平、队员安置,就顺利开展了。

    因为是临着旧市区的,所以路不用额外修,省了不少事儿。最多就是把吴越省工学院和朝阳新村北边那条路铺一下沥青。土地平整之后,直接就可以盖厂房了。

    顾骜也没多关照,只是在找人设计的时候,要求把厂房盖得层数略多一些、结构狭长一点,宁可多盖几幢、楼层盖高到六层,并且多花钱造货梯(电梯)。

    这也是考虑到随着城市的发展,最多十年之后,这里就不会是近郊了,而是核心市区。工业区迟早是要被搬出去的。顾骜估计cd厂最多活15年,然后就应该改成写字楼或者那些研发型产业园了。

    厂房建造的时候超前一点,也免得15年后推了重建。因为厂房大多数是大开间大跨距的,中间采光很差,如果将来要改成写字楼的话,别人是不要的。

    顾骜是个不喜欢大拆大建浪费的人,在他看来重复折腾出来的gdp毫无意义。正如靠房价涨炒出来的gdp毫无意义。

    不过眼下就这么超前的设计规划,自然会带来建筑成本的上升,在地皮还没房子值钱的时代,颇有一些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人觉得不理解,还出于善意劝谏了掏钱的大老板。

    对于这些良心设计师和淳朴施工方的建议,

    顾骜还是挺感动的。因为他知道,对方建议他盖方正的大平层厂房,是毫无利己目的的,纯粹是思想觉悟好、想帮甲方省钱。否则什么都不劝说闷头按照甲方的要求盖,还能多收设计费和施工费呢。

    顾骜给了提良心建议的设计师和施工方负责人都礼节性地包了红包,感谢他们的直言,不过坚持了自己的规划理念,并且说这是为了防止长远的重复建设、他相信市区会很快扩张、工业生产部门未来可能要外迁。

    听了顾骜的解释,设计方和施工方都肃然起敬,翘着大拇指赞扬顾骜是良心资本家,是真心来建设家乡的,有长远考虑,不是捞一票就走。

    &nbs



第520章 胸中有大丘壑
    10月底的钱塘,秋意渐浓,正是凉爽宜人的好时候。

    (经典病句,缩写后,地名不应该是一种“时候”,不过我就是爱这么写,去特么的语法。)

    顾骜亲自开着那辆奔驰770老爷车,,载着女朋友萧穗,在南山路上缓缓而行,观赏初秋的层林尽染。

    驶过花港观鱼后,人工开发的痕迹愈发稀疏,满山的笔直常绿雪松,只剩下天然氧吧一样的阔朗,让人身心俱爽。

    70年代中期的时候,西子湖畔的旅游资源,就只开发到花港观鱼为止,再往西都是近乎天然的状态了,或者最多有些山村农户自然分布,这一点顾骜是早就深知的——

    当年尼克松、基辛格访华的时候,就是只请他游湖到花港观鱼为止,然后就地住下,起草声明。再往西外事接待部门也觉得拿不出手。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钱塘市里又投入了点资源,把南山路一直延伸出虎跑路,并且把动物园和虎跑山泉的景区好好建了一下。但是从花港观鱼到虎跑山泉之间的大段大段平缓山坡、低洼湿地,依然都是没开发的,有很多廉价地块可以划拨给有关项目。

    所以,顾骜这次因为年初帮助文化有关部门立了功、抢到了“大观园”的新建项目之后,决定落址在钱塘,地方上市里面也非常配合。

    跟着文化有关部门的人现场勘踏、多方讨论后,便拨出了西子湖畔西线、花港观鱼再往西地一些缓坡湿地,任由施工。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起现代建筑、高层建筑、不许与传统风景区风格不一致。

    这一点当然是必须做到的了,而且“大观园”本来就是为了拍《红楼梦》而建,断不可能出现高层或者现代建筑的。

    顾骜开始还以为,这个项目最后会被放到江南岸远郊的“兰亭影城”附近,到时候便于一起造势呢,没想到文化有关部门更中意近郊的地皮,可能也是懒得过江,希望以后拍片交通方便吧。

    这么一改之后,资方的预算倒是超标了不少。因为原先用江南兰亭影城附近的地的话,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会非常便宜,几千块钱一亩就行了。

    西子湖西线湿地毕竟是靠近景区了,离城也不算远。最终选址的那块地方,大致在花港观鱼公园西面不远、南边会是未来马风的湖畔大学、北面是杨公堤的空军疗养院。

    当然80年代杨公堤根本还没疏浚出来,只是一个遗址,也算不得地标。眼下西子湖上只有苏堤白堤两条堤。

    市里觉得这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反复讨论、报请、最后试探性定下了一个3万一亩的、眼下看起来超黑的顶格价钱。

    而且不是人民币,是美元。

    后世之人或许觉得没什么,不过这绝对是目前国内专项土地出让的顶格价了。年初的时候,国内最高价还不过是沪江市出让给外商某投资项目的一块沿着外滩往北延伸的商业用地,也才2万多美金一亩。

    折算下来,连山林、湿地这些原始未开发的地皮,都要卖400块人民币一平米了。

    然而,外资方面居然答应了,只是要求年限尽量按照优惠的做。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先给做了70年性质的住宅,以后要如何商用、经营,十年之内可以随便改,反正当时的法规也就这样。

    这笔支出,导致大观园的建造预算,一下子提高了600万美元,从原先预计的“几百万搞定”,变成了总投资1200万美元——因为文化有关部门的红学专家是考证过的,严格按照曹雪芹小说里的描述复原,这个园区非得有200亩不可。

    幸好顾骜是不在乎这几百万美元差价的。

    这块地皮,拿下也就拿下了,顾骜也没想过所谓的“将来持有多少年之后会增值”这种问题,因为后世也不会有这种景区地段拿来交易了,这都是一旦错过了年代、就沉淀下来不会买卖的特权资源。

    顾骜也不准备拿去卖或者别的手段变现,就当是送给家人文艺一下的小礼物吧。

    ……

    “就是这里了,围墙还没砌,因为要便于工程车辆进出。目前先做了两个景,潇湘馆和,还有连着的沁芳亭。

    因为这儿本来就是湿地,做池塘竹林比较方便,稍微休整一下就可以了。整个工期大概要一年吧。”

    车子在临时停车的场地停好,萧穗一下车,就挽着顾骜指点解释。

    工地外面虽然没有围墙,不过也拦了一下,但顾骜的车进来时没有任何人盘查,反正不认识的豪车里肯定不可能下来坏人。

    顾骜左右看了几眼,发现这块

    随时铺就就简陋停车场地上,还有几辆212京城吉普和沪江牌小轿车,以及唯一的一辆丰田皇冠。

    应该是文化有关部门和剧组的筹备工作人员的。

    “有关部门最近有什么领导来视察工作么”顾骜随口问道。

    萧穗知道顾骜关心的是什么,随口一努嘴:“没什么领导,就央视拍摄公司的领导、文化有关部门专家组,这些。那辆丰田皇冠是专家组王组长的。”

    可别小看了专家组的组长,因为文化有关部门的级别是很奇怪的,如果专家是个国家作协级别的领导,那就有可能副部,所以配个丰田皇冠都算低调了。



第521章 大学老师也来演戏?
    顾骜并不知道,就在他去施工中的秋爽斋,跟刘所长及一众美院研究生叙旧、视察慰问的同时。

    《红楼梦》剧组的筹备专家们,正好领着一群第二轮备选人员,到已经初步完工的潇湘馆,进行试装和面试。

    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红楼梦》这个剧的拍摄,还是非常让影视圈气象一新的,也非常走心。

    因为它打破了此前只用各大制片厂成熟演员直接接戏的行业惯例,在初选的时候,一反常态地不看演技、不看演艺圈经历,而是纯粹从社会上海选形象气质合适的年轻人。

    只要你气质形象、文化修养、谈吐内涵这些符合,哪怕毫无演戏经验和演技,也能入选。

    选来之后,也不先给你敲定角色,而是先让你在大观园里住个一年半载,饮食器用、日常穿衣用度都是仿古的,让你在真实考据出来的古代环境里揣摩角色氛围。

    然后每天的功课就是文化有关部门的红学专家或者古代文化专家给大家上课、让大家真心学诸如古人的分曹射覆、拇战斗花、吟诗联句之类的贵族文人娱乐方式,提升文学修养。学到差不多了,才最后定角色、开镜。

    84年开始筹拍的《红楼梦》最后是到了87年发行,不过真正开机拍摄的,也就86年一年左右。而84年都是在选址建园子、选人,85年一年都是在培养这些选出来的人,最后才开机拍摄。
1...345346347348349...428
猜你喜欢